电影的士速递》中,丹尼尔的是什么车?

前三部是标志406 第四部是标志407 。

电影是假的 ,现实中做不到一键换装。前后大包围 排气 轮彀 尾翼 不同地区有不同价格,大概在十几万吧。供参考。

偷天换日和的士速递哪个好看?

偷天换日好看。出色的演员阵容、精彩的动作设计外加一点爱情作调味,但也因此而沦为刻板和公式化,对这样一部典型的暑期速食大片,最公允的评价也许是:“即使你会在不久之后把它忘记,但是对于这个夏天来说,它还是一顿非常精彩的电影大餐。”

玩命快递就是的士速递吗?

不是。这是两个电影。玩命快递是杰森斯坦森主演的美国电影,现在一共拍了五部。另一部的士速递是一部法国电影,现在拍了三部。不过你所说的这两部电影都非常的精彩,你可以把它下载下来都看一看。动作场面很激烈,剧情很紧凑,是典型的商业大片,其中法国那一部还带有喜剧色彩。

史泰龙坐车追高铁哪部电影?

的士速递3

《的士速递3》是由热拉尔·克瓦兹克执导,佛瑞德瑞克·迪分索、萨米·纳塞利等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该片于2003年1月29日在比利时上映。

影片讲述了圣诞节期间,一伙盗贼假扮圣诞老人大肆行窃,对此,警察局长吉伯(伯纳尔·法西)决定亲自部署清剿活动而发生的故事。

《的士速递5》为什么换主角了?

时隔11年,法国最具盛名的IP系列电影之一《的士速递》迎来第5部,因为某些原因,电影无奈换角,电影却遭遇滑铁卢,评分从系列的7分以上一下跌到了5.4,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烂片。

其实系列电影换主角一向都是大忌,原来的主角的形象早就深入人心,忽然换了主角,于观众而言,就像换了一部电影一样,很难获得好评。

那这部系列第五部的滑铁卢,是不是真的应该由主演背锅呢?显然不是,细细解构,你会发现《的士速递5》的失败其实是一种客观的必然。

《的士速递》早就在走下坡路

这不单单是的士系列遇到的问题,绝大部分的系列电影都有类似的问题,就是遭遇观众的审美疲劳,评价一部不如一部。

早在二十年前,的士系列的第一部可以说是市场上的一个惊喜,把喜剧、赛车、犯罪破案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旗帜鲜明的风格电影,这得益于编剧吕克贝松的功力。当时能够把这些元素结合得如此有趣的似乎只此一家。

因此《的士速递》的第一部评分有7.8,对于一部轻松解压的爆米花电影来说,相当不错。但是观众并不满足于一成不变的东西,第一第二部维持在7.8,第三部就7.3,第四部剩下7,分数一路下滑,这背后反映着观众的满意度不断下降。

换汤不换药的电影风格,让观众慢慢失去了原有的激情和兴趣。

系列电影走下坡路,其实是观众对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系列电影走下坡路,责任是不是都在“审美疲劳”这个现象上呢?其实不然,而是竞争的结果。当市场上出现好的电影的时候,就会有模仿者和挑战者的出现,观众的欣赏水平也会无形地提高。观众不会再满足于电影原来的套路,而是要求作品创新。

同类的现象,我们国内电影市场就出现过一部经典,《叶问4》。叶问系列走过了11个年头终于都拍了终章,来了一个完美的ending。但是其实你翻看原来的评价,就会发现叶问系列其实前三部也一直在走下坡路,第三部的评分只有6.4。最后一部《叶问4》成功挽回了口碑,为什么?

并不是叶问更能打了,而是在叶问的基础上,第四部更加注重人物关系、人物情感和人物的价值观,这些东西对于原来的系列来说都是突破和创新,所以观众买账了,观众肯定了最后一部的情感贩卖。

所以系列电影走下坡路并不是宿命,重点还是怎么拍,而不是按照原套路拍。而《的士速递5》却恰恰用了原套路拍摄,也许导演是想致敬经典,只是没想到观众不买账。

《的士速递5》的真实观感,非常无聊

《的士速递5》还在用那些浮夸而一点都不好笑的法式笑梗为卖点,比如开场的一场追逐戏码,前车乘客呕吐到后车车窗上的恶心一幕,我的个人观感是要多恶心有多恶心,一点都不好笑。

丹尼尔的侄子完全不会开车,然后不知道为什么成为了警队的一员,逻辑生硬,完全是为了搞笑而搞笑。电影中的飙车戏码也没什么进步,感觉把前作的飙车镜头剪辑一下都可以完成替换,还是窄窄的法国街道,还是那台改装407。

兰博基尼也没觉得很厉害的样子,坏人基本是一群智障,没怎么样就轻松被KO了。当那台407飞到船上的时候,居然没有遇到任何的像样的反抗。

还有罪犯抢劫完就开超跑逃离的设定也相当无趣和刻意,按照这个逻辑,全世界的罪犯都应该买一辆超跑,就可以甩警察几条街,太可笑了。

整部电影的观感,就是好像还没进入正题,发现故事已经草草结束,钻石追回来了,大团圆结局,无聊至极。

也许有怀旧情绪的人会喜欢

《的士速递5》也不是一无是处,里面有很多致敬前作的片段和人物,如果你是的士系列迷,也许能在这部作品里找到很多彩蛋。但是就一部独立电影而言,这部电影显得有点过时,都11年过去了,几乎看不到进步,实在让人难以想象。

更换主角是不是失败的关键?

显然不是,从上面的分析你大概就能知道这部电影的核心问题,毫无创新的套路才是关键,电影看起来就像一部小制作,剧情平淡,整部电影几乎没有高潮,像一杯淡开水。

换角并不是核心问题,导演和编剧才是真正的核心责任者。这让我想起最近国内上映的一部IP电视剧《将夜2》,将夜2也是换了主角,连配角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换,引起一片吐槽,但是坦率地说演员也许真的不是核心问题所在。

《将夜2》的观感并不是换个演员那么简单,而是感觉就像在看一部和《将夜1》没有什么关联的电视剧,完全对不上号,整个品质感出现了好几个档的下滑。这种感觉恰好和《的士速递5》的观感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将夜2》和《的士速递5》都被认为是毁了前作,主要的责任还是在导演和编剧身上,整个作品的故事情节、创新度等等才是观众不买账的核心点。

剧情没有长进就算了,连道具都没有花什么心思

的士系列的重头戏其实就是街头的飙车追逐的戏码,那台改装407非常酷炫,但是都拍了5部了,还不让这台车退休,真的很过分。而在《的士速递5》里除了407,就是一台普通民用奔驰和一台兰博基尼,一点新鲜感都没有。

坦率的说,只要懂点车的都知道,在法国这些弯来弯去的窄巷里飙车,兰博基尼这种超跑是根本发挥不出自己优势的,而且现在观众眼界都开了,兰博基尼也没什么稀奇的,家里楼下都能时不时看到一辆飞驰而过。难道就不能弄几台酷炫的小众一点的定制车辆?

所以《的士速递5》真的有点让人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一个大好系列IP就这样毁成了烂片,真的太可惜。

结语

也许原来的主角萨米·纳塞利年纪大了不合适,换角可以理解,但是换角并不是电影成为烂片的合理理由。《的士速递5》成为烂片的关键还是在导演和编剧身上,剧情烂俗、套路满满才是电影失败的核心,一个那么好的IP,真的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