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17岁入宫,23岁成贵妃,6年内连升4级,她到底用了什么伎俩?

美貌、头脑,还有肚子争气,后妃得宠应有的条件,慈禧太后都有。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出身,晚清的真正掌舵者,手握清朝天下数十年之久,虽然后世对于慈禧太后的评价大多都出于负面,认为其鼠目寸光生活奢侈,给近代的中国带来了难以估计的灾难,不过,如果抛开这些单纯来看慈禧太后这个人,不可谓传奇,满洲下五旗出身,家世也不显赫的妃妾,最终竟然能握住江山几十载而无人能破。

相对来说,叶赫那拉氏的出身并不算高贵,只不过出于镶蓝旗,其父亲惠征虽然是个道台,却在其入宫第二年就被革职并且离世,说起来,叶赫那拉氏也算是家道中落。

然而神奇的是,慈禧太后入宫之初就被封为贵人,第三年就晋封为懿嫔,成为储秀宫的主位,且不说当时慈禧只有19岁,关键这距离她的父亲革职离世还没到一年的时间。很显然,咸丰帝奕詝并未因为惠征的事而牵扯慈禧,依旧非常宠爱她。

咸丰六年,叶赫那拉氏生育皇子载淳,也就是日后的同治皇帝,由于咸丰帝膝下没有其他存活的子嗣,载淳就成为了他唯一的继承人,重要性不言而喻。后宫向来是母凭子贵,别说载淳是咸丰帝唯一的皇子,哪怕是众多皇子里的一个,也能为其生母带来无上荣耀。叶赫那拉氏凭借载淳,成功晋封为妃,第二年又封贵妃,时年只有22岁。

要知道,咸丰帝奕詝在清朝历史上,可不是个清心寡欲的皇帝,甚至可以说是清朝最贪恋声色的君王,除了后宫之中的诸多嫔御之外,在圆明园等行宫之中,咸丰帝还豢养了不少佳丽。所以说,慈禧太后当年身处的后宫,竞争其实是相当激烈的,皇帝向来爱美色,能够在如此众多的妃嫔中脱颖而出,慈禧当年的相貌可见一斑。

虽然今人无从得知年轻时的慈禧到底是什么模样,但既然能得咸丰帝如此宠爱,肯定不会差,而且慈禧太后老了之后,其相貌依旧得到了德龄,还有诸多当时驻华外国公使、记者们的赞美,从这个角度来判断,年轻时的慈禧太后必定美貌。

而后宫从来都不缺美貌的女子,仅仅是靠一张皮囊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还是头脑。很显然,慈禧太后的头脑可不简单,其手段之高,可谓令人瞠目。当年的慈禧太后,是如何在后宫之中叱咤风云的,无人知晓,可从她掌握清朝几十年的经历来看,这个女人的手段不一般。

咸丰帝驾崩之时,安排下顾命八大臣,又将御赏和同道堂分别给了皇后与懿贵妃,将能力突出的恭亲王奕訢排除在外,经过一系列周密安排,形成了两宫垂帘,八大臣辅政,各方相互制衡的格局。结果没多久,慈禧太后联合慈安太后与恭亲王,一波操作之下直接铲除掉了顾命八大臣,格局变成了两宫垂帘,亲王辅政的形势。

而两宫垂帘期间,慈安太后虽然为尊,但在朝政事物上甚少插手,反而是慈禧做的更多。慈禧太后整饬朝政,先后平定捻军与太平天国等,重用曾国藩、李鸿章等发展洋务,这一时期出现了短暂的回光返照,被称作“同治中兴”。

而后,慈禧太后又通过“甲申易枢”直接将恭亲王踢出了朝堂,凭借着在朝臣亲贵和皇族宗室、西方列强之间寻找平衡,慈禧太后将清朝的大权牢牢握在手中长达几十年岁月,这样的本事,当年在后宫之中想要争宠,简直就是杀鸡用牛刀。

当然,除了能力与美貌,运气也很重要,咸丰帝的后宫并不缺宠妃,比如大公主的生母丽妃他他拉氏,就非常得宠,甚至刚开始丽妃比慈禧太后更加得宠,结果一众后妃,唯独慈禧太后生育了皇子,成为了储君的生母,而这也是慈禧太后日后能够大贵的重要原因。

而且,慈禧太后并非是个无知善妒的寻常妇人,能够在后宫扶摇直上深受恩宠,也跟慈禧太后的心机性情有关。比如,慈禧太后作为懿贵妃时,盛宠无匹,却对正宫皇后钮祜禄氏依旧毕恭毕敬,与影视作品中狠辣的形象不同,慈禧太后手握大权后,对于当年咸丰帝后宫众人倒是相当好,比如电影里被慈禧做成人彘的丽妃,实际上得到了慈禧的尊封优待。

宠妃该有的美貌、心机与手腕慈禧太后都有,还生下了皇子,想不得宠都难。

细说王若弗,斗不过林小娘,管家也不行,为何儿女个个出类拔萃?

《知否》是一部描写后宅女人们争宠斗狠的电视剧。剧中王若弗心思单纯,喜怒形于色,在与妾室林小娘争斗的这些年里,她没有占到半分便宜。论争宠,她不如林小娘,论管家能力,她也有所不及,为何几个儿女却都比较出色呢?

1、王若弗受到的教育成为她培养孩子的根本。

王若弗嫡女出身,父亲配享太庙,母亲身有诰命,兄弟入朝为官,她的娘家为簪英世家。盛纮曾经说过,王家许他嫡女,是他盛家高攀了。

古代大家族对待嫡女都是按照正妻标准进行培养。以王若弗的家世、身份,她必是接受了一系列正统闺阁教育。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相夫教子的优秀理念已经在王若弗脑中形成。

对儿子的教育,她慈母心肠却也不失严厉。对待女儿,她言传身教苦口婆心。受了委屈她会在儿女面前诉苦,但从不会教育他们心存歹念。

教育观念里有一个重要原则传承至今,那就是:教育应以德育人,德行出众往往比文采出众更为重要。

长柏在朋友落难时没有袖手旁观,在朋友荣华时没有趋炎附势;华兰不倚强凌弱,照顾被人欺负的卫小娘;如兰心地纯良,为个丫鬟舍身相救。

王若弗的三个儿女,撇开学业、功绩、能力,至少他们的德行还是出类拔萃的。

2、祖母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了影响。

盛老太太出身显赫,勇毅侯独女的身份让她有足够的底气挑起盛家大梁。在盛老爷的为官之道上,她多次给出建议,这些都证明她是一个有能力、有眼光、有格局、说一不二的女子。

长柏是盛家嫡长子、华兰是嫡长女,以盛老太太的聪明和格局,当然明白他们二人在盛家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她将华兰从小养在身边,拍板做主长柏的婚事。多年来,她看似不理世事,实际却一直在不动声色的干涉着这两个孩子教育。

华兰、长柏的出类拔萃与祖母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盛老太太为如兰也做了打算,她曾说:如兰的性子最象大娘子。按照教育大娘子的路数,只要有优秀的哥哥姐姐做引导,妹妹就会循规蹈矩不会差。

3、知识分子家庭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盛家被赞为清流人家,知识分子家庭的男子多走科举之路。原著中介绍到,长柏、长枫已及另一个不算聪明的庶弟都中榜封官。

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习惯。盛家若没有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不可能培养出这么多进士、举子的。

封建家族能让女孩子接受文化教育,也代表了家长对子女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这种文化气息下,孩子们的文化水平必会出类拔萃。

刘墉:每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父母。盛家三个孩子优秀的背后不只有王若弗的功劳,还有盛老太太、盛老爷的言传身教和定力扶持。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古代嫡公主真的比别的公主尊贵吗?

嫡长女:嫡妻所生的第一个女儿。

地位 与嫡长子同级,其地位远高于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子女(其他嫡子女和庶子女),可以管教弟、妹。特殊 因为平妻所生子女也是嫡子女,所以在有平妻(平妻可以有多位)的情况下,会出现两位或两位以上的嫡长女,但是平妻所生的嫡长女的地位稍低于嫡妻所生的嫡长女,如果嫡妻没有女儿,那么平妻所生的嫡长女就视为嫡妻所生的嫡长女了。总之,有平妻存在的情况非常复杂,还存在哪个嫡长女年长、怎样称呼等一系列问题,今人已无从知晓了。

《甄嬛传》温宜公主为什么是嫡亲公主,她的母亲是曹贵人不应该是庶出的吗?

“嫡”和“庶”是两个相对而言的词,在古代封建宗法制度里,家庭内部分有嫡、庶之分。

“嫡出”,指的是正妻所生的孩子,“庶出”则是指除了正妻之外,丈夫和其他女人生的孩子。

所以,在亲属关系中,引申出来的血统最近的便是嫡派、嫡系、嫡亲,如嫡亲弟兄、姐妹等。

01 温宜公主虽是庶出,但依旧是嫡亲公主嫡出和嫡亲,两个不同的概念。更通俗的说,皇帝正妻所生的孩子为嫡出,也就是皇后所生。而其他的妃嫔所生的,则为庶出。

但是,所有的嫡亲孩子,都是和皇帝有血缘关系的,他们无论是正室所生,还是妃嫔妾氏所生,都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所以纵使温宜公主的生母,只是个贵人,也是嫡亲公主。

02《甄嬛传》中,曹贵人的出身非常低历史上,曹贵人的原型是懋嫔宋氏,宋氏的出身贫寒,跟剧中的曹贵人一样。

不过,虽然出身低,但是生下的女儿温宜公主,却备受雍正帝的喜爱。

当初华妃为了争宠,还曾暗下使计,欲将温宜公主从她的亲母手中夺过来,由她养育。

客观上说,庶出的孩子,确实没有比正室生的孩子有优势,但是庶出的孩子,最后“翻身”后起的并不少见。

03 宫中那些典型的“庶出”的例子比如雍正帝和妻子宜修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雍正帝,虽是庶出,却依旧坐上了皇位

雍正的父亲康熙帝,有几十个子女,其中大多数是庶出。在那样一个重兵把守、万人敬仰的紫禁城内,除了三宫六院的嫔妃,文武官员以及宫女和公公们,里面就生活着一个王之男人,那就是皇帝。

(陈道明版康熙帝)

在那样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除了皇后,其余有幸被皇帝宠幸的女人生下了皇子,一般也就获得一个贵妃、皇贵妃的品阶、称号。

康熙第一个活在人世,没有夭的皇子也是庶出的,被称为“大阿哥”。直到二阿哥,才是皇后亲生的嫡子。后来,皇后因为产后病情恶化,撒手人寰,留下年幼的孩子。

对此,康熙对这二阿哥疼爱有加,2岁时便给他封了皇太子的称号。之后,更是对其进行重点培养,可惜这二阿哥并不是一个好苗子,最终让康熙大失所望,两立两废太子。

所以,这才有了庶出的雍正继位,当上了皇帝。

其实,不光是雍正,顺治、康熙、乾隆,生母都不是皇后,他们都是庶出。

04 乌拉那拉氏宜修(雍正帝皇后),虽是庶出,却依旧当上了皇后在过去那个极其强调嫡庶尊卑的年代,尤其是女性地位低的年代,庶出的女子,几乎可以说是看不到未来的。不管是自己,还是自己的孩子,都注定要低人一等,几乎没有什么出头之日可言。

(甄嬛传曹贵人)

然而,“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没有出头之路,那就自己给自己敲开一条道。比如像宜修这样的狠人物,就是这样干的。

为了抢回她本应有的地位、身份、爱人,她把自己嫡出的亲姐姐纯元毒死,让其彻底消失在这个世界。为了坐上皇后宝座,她害死了无数的妃嫔……

所以,严格来说,虽然“嫡出”和“庶出”在身份地位上有所区别,但是在某种情况下,这两者又是可以“相通”的,毕竟都有着相同的血脉基因。

绕得有点远,回到开头,所以,在《甄嬛传》中,当雍正帝刚登基三年,刚平定了西北,无力再对抗准葛尔,只能无奈地同意了准葛尔方面提出的和亲要求时,

作为嫡亲公主的温宜,就极有可能被选中。 为此,温宜的生母曹贵人非常担心,忧心忡忡地对皇帝说:

“皇上,温宜还如此年幼,怎可和亲?”

毕竟,历史上,和亲远嫁的公主结局一般都挺惨,不是嫁给年老的老头,就是要依据当地的风俗,接受各种难以想象的习俗“洗礼”,再者远离家乡,父母兄弟,无依无靠,有多凄凉可想而知。

所以,曹贵人担忧自己的女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05 温宜被选去和亲,不仅是因为嫡亲,更因为是庶出 前面我们提过,雍正帝对曹贵人生的这个温宜公主很是喜爱,但是即便嫡亲,即便是疼爱有加,也没能逃过被选去和亲的厄运。

可见,庶出出身地位不高,若没有能力往上爬到最顶层,前途依旧是坎坷不堪,风雨飘摇。

这也由此可见,古代的女人真是不好当~尤其是皇宫里的女人,看似光鲜亮丽,实则也是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关注我,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若有不同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为什么知否中王嫡次女养在乡下?

没有,所有的女儿都是养在康娘子底下的,因为她是大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