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流浪大师沈先生会那么火?
《逆向裸奔的沈先生》
沈先生的迅速窜红,让我想起了一个“逆向裸奔”的事件。几年前在欧洲举办了一场马拉松比赛,一金发妙龄女子突然冲进比赛队伍,向着运动员的反方向裸奔。此举立马引起各国转播机构的主意,一天之内全世界(喜欢打马赛克的中国除外)都认识了这位逆向裸奔的女子。裸奔在西方体育赛事中司空见惯 ,但逆向裸奔却一下子抓住了大家的眼球。
如果把那些专家学者比喻成马拉松运动员,那么,沈先生就是那个逆向裸奔的人。他不要名利,不求光环,只想快乐地裸奔而已。
在我们大多数人眼中,拾荒者都是没有文化的盲流。突然,大家发现一个流浪者居然学识渊博,满腹经伦,即能引经据典,又能畅谈人生。其谈吐不逊于那些衣冠楚楚,高高在上的专家学者。这种强烈的反差,一经传播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之所以说沈先生裸奔,是因为他没有光鲜的衣裳,没有精致的包装,更没有高高在上的殿堂。之所以说沈先生裸奔,是因为他不求名利,不为功名所累。不像某些专家一样,在冠冕堂皇的外表下隐藏着贪婪的私欲。
于是逆向裸奔的沈先生,在互联网热捧下,成了一个流浪界的另类,专家界的奇葩。
很久很久以前,“奇葩”是一个褒义词,是一种赞美,而今“奇葩”变成了贬义。我觉得沈先生是应该属于很久很久以前那种“奇葩”。
可惜的是,爆红的沈先生开始被网民过度“消费”了,为了搏取流量,拍客们趋之若鹜,打破了沈先生属于自己的平静生活。我担忧的是沈先生的栖身之所还能放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吗?
“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沈先生被炒作得沸沸扬扬,被无休止的蹭热度,你们怎么看?
在物质极其丰富的今天,生活最害怕乏味。人们最喜欢形形色色不同的东西。网络时代获取观感是太容易了,美女到处都有,网红锥子脸无处不在,各种各样的搔首弄姿。但是时间长了你就会厌倦,因为千篇一律,矫揉造作,没有内容,不能保鲜。恰逢其会,沈先生出现了,流浪汉和国学经典融合在一起,这是多么强烈的刺激,这就如同用北京二锅头调配鸡尾酒,味道充满刺激和想象。人的本质是需要强烈刺激的,强烈的刺激能带来快感,快感的本质是快乐。快乐来自各个方面,有各个层次。马斯洛曾把人的需求分为7个方面,最高级的方面应该是精神方面的。流浪大师沈先生红了,红得出乎意料。网络视频里到处是他。搁在几年前,沈先生这样的生活,这样的人可能会红,但也不会红到这种程度。这都是拜流量时代所赐。不过追求新奇还是一样的。人都是追求新奇的,追求不同东西,追求强烈刺激的东西。吸毒能够带给人快感,所以有人吸毒,而且极难戒除。即使心里明白,这是要人命的东西,但是身体内部的渴求,是无法抑制的。现在网络围观沈先生,很多人是好奇心使然,但那些直播、自媒体是利益驱使。
最近上海沈先生爆红网络,你认为沈先生的行动、才华以及他的价值观有何评价?
谢邀。
对上海的沈先生大致了解一点,考虑到很多人还没有了解,先贴个背景介绍吧。
沈先生是混迹于上海浦东地区的一个拾荒者,最初被拍视频发在网上时,衣衫褴褛,蓬头污面,正跟人谈《了凡四训》,并未引起多大反响。后来陆续有网友发出他拿着《论语》、《孟子》等书籍与围观者谈论国学的视频,一觉醒来就莫名其妙火了。视频中的标签是出身名校、心受重创、博览群书、提倡环保等,但是经本人核实后,关于其毕业于复旦大学的消息为谣传,被他亲口承认的只有自己赞成分类环保。
关于沈先生的拾荒者的身份我是没有话说的,毕竟每个人对自己的选择都是有自主权的不是么,人家的选择我们没必要指指点点,在不触及底线的前提下,尊重就好。
而至于冠以自己“国学大师”的称号,他自己曾表示,“其实自己并非懂得太多,是你们懂得太少了罢了”。这句话其实很有点醍醐灌顶的意思。我们可以尊重别人的学识、才华,但不应该因为所学领域的不同而盲目崇拜。
沈先生关于提倡垃圾分类的价值观我还是很赞同的,虽然人家是个拾荒者,穿的破破烂烂也不太整洁,但毕竟有可取之处不是吗,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变成美好人间,只要我们每人都做到随手收捡,我们所住的环境一定会更加美好。
综上,不评价,我尊重,并对其中某些豁达的态度表示佩服,仅此而已。
个人看法,不喜勿喷,欢迎留言交流~
流浪“大师”沈先生,单位让他歇了20多年病假,你认为他有病吗?
其实这些天关注,我心情越来越复杂矛盾,也越来越难受。我和沈先生差了几岁,但是我接触和交往的,很多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我们也都有相似的成长背景。沈先生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和我有好多相似之处,都有强势的父母,都是简单积极的心态。唯一不同的是我被教化得无所适从,被生活裹挟,不由自主随着人流前行,可是内心一直在游离没有归处;而沈先生却是身体在流离意志却很坚定(虽然我认为那是一种极端的抗争一种偏执)。我和他一样,都有病,只是我没有他勇敢,把自己暴露出来,让别人看到伤口。从这个角度看,我同情他,希望人们能接纳他善待他帮助他,希望这件事情最终有个善果,希望沈先生能走出阴影,彻底过上正常幸福的生活。希望媒体不要过分消费他,希望他能真正像他希望的那样,有家有温暖,有书有爱人,有儿女承欢,有花好月圆。这是我发自内心的祝愿。
同时,我也从沈先生身上,看到了那个年代读书人的美好的一面。那个年代的人,心思单纯,积极上进,坚毅执着,内心强大,不是现在的年轻人能比的。那个时候的人,经历的艰难困苦比现在的人多,更加看淡世俗,更加追求精神上的东西。他们学习能力强,抗挫折能力强,精神境界高。这一点上,沈先生是那个群体的读书人的一个代表。我从内心是欣赏那个年代的人的。这个角度讲,我是欣赏他的,至少是认同的。
这个问题,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关于家庭教育的思考: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培养心智健全的孩子,怎样竭尽全力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愿沈先生安好!愿每个人都善良!愿世界对每个生命都温柔!愿人间处处花开!愿所有人心里温暖如春!愿每个生命都有尊严!
愿人人安好!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一直泪满眼眶。
阿弥陀佛!
对流浪大师(沈先生)曝红后的同学聚会你有什么看法?
这场同学聚会,纯属虚情假意的作秀罢了。我想向沈巍的同学拍“三块砖头”:
第一块是”蹭热度”。早不来,晚不来,专挑“沈大师”红得发紫的时候来相见。当年沈巍生病的时候,你们到哪里去了?尤其是那位当街拥抱沈巍的男同学,假如沈巍没有出名,当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在捡垃圾时,你会拥抱他吗?这与蹭50万粉丝的“师娘”有什么区别?总之一点,不是为名就是为利而来。
第二块就“好奇心”。自己的同学现在成了“网红”,万千网友趋之若鹜。沈巍因流浪、捡垃圾、讲国学而轰动江南。26年前的这位同窗,的确是创造了一个奇迹,百闻不如一见,还是见见为好,既可以还愿同学之情,又可以一见“真神”满足好奇心理,并多个”饭后谈资”。
第三块“为子女追网红”。沈巍蓬头垢面讲国学,酷似金庸笔下的江湖侠士、丐帮帮主,充满了神秘色彩。这也是很多少男少女追捧沈巍的一个原因。自己的爸爸妈妈与沈巍是同学,于是有些子女,就要求家长出马,求个签名留作纪念。
当今社会,林子很大,什么鸟都有。我只能说是:沈大师”红透”了,有的人“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