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师范学院排名
白城师范学院排名如下:
1、在2022年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白城师范学院排名全国第537名。
2、在2022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白城师范学院排名全国第427名。
3、在2022年金平果本科院校竞争力排名中,白城师范学院排名全国第579名。
学校介绍:
学院占地面积7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86万平方米。设有20个教学单位,现有教职工918人,其中正、副高级职称教师33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33人。
学校设有50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2406人(含分院447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白城师范学院
白城师范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白城师范学院是公办大学。白城师范学院位于吉林白城,隶属于吉林省,是一所公立性质的师范类大学。目前,学校已经入选双万计划,白城师范学院一共拥有8个特色专业。
学校始建于1958年,前身是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8月,原隶属于国家林业局的白城林业学校并入。2002年3月,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白城师范学院。2007年开始与东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院系概况
白城师范学院共设有政法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体育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传媒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大学外语教学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等23个学院(教学部),共计50个本科专业、9个专科专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白城师范学院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白城师范学院在哪里
一、白城师范学院在哪里
白城师范学院地址在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57号,该校是吉林西部唯一一所省属本科院校,是吉林省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吉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二、白城师范学院介绍
白城师范学院是吉林西部唯一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坐落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地带。学校始建于1958年,前身是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8月,原隶属于国家林业局的白城林业学校并入。2002年3月,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白城师范学院。2007年开始与东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8年以优良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院占地面积7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88万平方米。设有20个教学单位。现有教职工892人,其中,正、副高级职称教师32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577人。全日制在校生11700余人。
学校设有48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高水平学科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个,省级高校工程创新训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优秀课程45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课程1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省级科研创新培育团队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省级教育技术成果奖12项。
学院着力凝练科研特色,建有“无机化学重点实验室”“白城盐碱地治理工程技术中心”“通榆年画艺术研究中心”“唐鸿胪井刻石研究中心”等13个省级科研平台。近三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8项、教研项目13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3项;教师发表SCI,EI,CSSCI,CSCI等索引收录论文155篇;出版著作25部;获国家专利43项。
学校与韩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与美国、日本等多所大学开展了友好交流。与东北师范大学、北华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了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开办了少数民族预科班,招收了公费师范生。
“十二五”以来,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相继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吉林省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吉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建校60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共计培养基础教育合格师资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7万余名,被誉为吉林西部基础教育教师的摇篮、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育基地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高地。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将继续以,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狠抓学科建设和转型发展两个重点,坚守教师教育、区域文化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个特色,夯实学校发展的人才、制度、物质、文化四个基础,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振奋精神、勇于担当,为创建师范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