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为什么要这么写?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传奇经历和个性,铸就了他傲岸的人格,并为我们留下了千余篇流传千古的名诗。为什么李白会写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样的诗句,笔者就简要进行分析:一、坎坷的身世,造就了他任侠的信念。
李白的祖籍在陇西城纪,就是现在的甘肃天水,他的祖父在隋朝末年因罪流放到西域的碎叶城(当年是安西四镇之一,现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到了武则天从东都洛阳迁往长安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701年,李白在碎叶城出生,五岁时随父亲李客迁往四川绵州彰明县。
《新唐书》: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据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对自己身世的说法:他曾经住在金陵,家族世代是高门大姓。他真实的身份李暠的后世孙,李暠死后,其子李歆即位,后来被沮渠蒙逊击败。就这样,祖上又逃亡到了咸阳。他从小在江汉长大,从五岁开始诵读六甲,十岁开始阅读诸子百家之书。
《上安州裴长史书》: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矣。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李白从小就开始学文和习武,在文学上的天赋自不用细说,众人皆知。我们就说说他在习武这方面的情况,他喜欢道家逍遥自由的思想,向往侠士的侠义行为和英雄主义,也非常欣赏纵横家那种打抱不平、游历天下的经历,因此李白自幼跟随父亲李客学剑,勤练不辍,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到15岁剑术就已经非常高超了。他向别人推荐自己时,总会说:“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这话说的非常明白,文章不是我的强项,剑术才是我的立身之本。
二、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李白25岁时候,认为自己准备差不多了,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家乡之时,他认为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有管理国家的能力,为人正直,节操高尚,就可以辅佐天子,做一个经纶济世的人。
据分析,李白年轻的时候到处行侠仗义,打报不平,应是因为亲手杀了人,才离开家乡,外出躲避风头,同时借机“纵横”天下,以实现自己成为侠客或是将军的梦想。因此才会在《侠客行》中写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样著名的诗句。但是他从不后悔做了这件事,他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侠士:“纵死侠骨头香,不惭世上英。”
《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54岁时,安史之乱暴发,李白按耐不住自己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报国情怀,于是在永王李璘的邀请下,投奔了永王,准备抗击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说实话,由于自己的本性使然,李白在政治上确实不太成熟,要投靠就去投唐肃宗啊,他才是正统,你投靠永王李璘名不正言不顺,最后落了个谋反流放的下场。
到了61岁时,正逢太尉李光弼带领大军剿灭安史叛乱,途经安徽,李白知道后,还想去投军。他心想上次投军投错了对象,这次应该好好的报效国家,可是因为年龄太大了,在半路上就生病了,不得不返回,到了第二年,病死在安徽涂县。
三、侠义精神伴随了李白一生
李白一生的行事和生活态度常常具有侠士的风度,他的梦想并不是成为一个大诗人,而是想做大侠,做大将军。据《新唐书》本传记载,李白“性倜傥,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在他的心底和金庸先生一样,都有一个武侠梦。他梦想着在少年时就能骑着金羁络头的骏马,穿着鲜艳夺目的锦袍腰悬龙泉宝剑,去燕赵之地,结交行侠仗义的侠客,心里头没有什么疑难可怕之事,干什么事情都是所向无敌,更向往那种任侠自由的浪漫生活。
《留别广陵诸公》: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寸心无疑事,所向非徒然。
李白把任侠精神当作自己的行为准则,当崇尚自由的道家思想和任侠精神结合以后,就形成了李白伴随一生的叛逆精神,他对朋友、对劳苦大众真诚、谦恭,对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权贵充满蔑视,又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个性解放和自由,他的行为与封建秩序和道德规范格格不入,因而也造成了他一生的坎坷经历。
李白最仙的一首诗?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首诗是李白十八岁时所作,当时还是个毛头小伙儿的李白隐居深山一心读书,时而出游山中寻仙问道。此诗便是在戴天山寻访道士未遇后所作,很是仙气逼人。
整首诗辞句平易自然,纯用白描,景美情深,灵气动人,与王维的山水诗极为相似,颇有如临仙境之感。尤其一句“林深时见鹿”既有美感,也似乎能抚平读者心中的躁动,让心绪平静安宁,难怪此句能被现代人拿来改写成为网络上的个性签名。
李白有哪些写的不好的诗?
李白最“不好”的一首诗,我觉得就是他在黄鹤楼写的这首诗: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题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一看这气,不是李白连“气”的气势都不可能上到这种层次,“狂放不羁,放纵至极”,有如滔滔银河,滚滚落下,一泻万里…
对崔颢题诗《黄鹤楼》好到无法赞美,只觉叹息;欣赏与嫉妒交织,喜爱与痛恨纠结;赞叹与惭愧杂陈…
诗仙,这是平生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尴尬,搜肠刮肚无新怡,绞尽脑汁难超越…要命吧?崔颢题的《黄鹤楼》竟使得诗仙李白不得不忍痛“搁笔”…
李白最有名的一首诗是什么?
问题:你认为李白写过的最著名的诗是什么?为什么?
前言
我们学过的李白701年—762年)第一首诗是哪一首呢?如果老街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这首《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除了这首静夜思以外,李白脍炙人口的诗还有很多。但是大家有几首过目不忘,随时随地可以背诵呢?
老街列出十首个人认为很多人能够背过的李白代表作品,大家看看如果挑一首的话,哪一首最著名呢?
一、 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是一首不太容易忘不掉的绝句,写给老大哥孟浩然的送别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二、峨眉山月歌
这首诗也入选了中小学课本的作品: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三、赠汪伦 对老街来说,这首诗比上面两首的印象更深刻,似乎从来没有忘记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四、望庐山瀑布
李白写庐山瀑布有两首,另一首就没有这首有名了: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五、望天门山
这首诗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而下经过天门山的作品: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六、客中行
这首诗没有前面的那些作品流行,不过前几年有个酒厂做广告时,不停循环播放这首诗,搞得不得不记住了: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七、早发白帝城
有人背不过这首诗么?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这首诗是写给号称七绝圣手的王昌龄,这二位是唐朝的七绝双璧,不分伯仲: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九、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这首印象最深的是知道了《梅花落》玉笛吹的曲子,不是真得五月梅花飘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十、独坐敬亭山
李白的七言绝句远远强于自己的五言绝句,所以这十首诗中我只选了这一首五绝: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结束语
以上列出的十首诗中,估计每个人都有几首能倒背如流。因为绝句短小好记,所以也更容易流传。至于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当然也是杰作,但是大多数人仅仅能背几句而已。
所以说真正流行的,还是以绝句为多数。
回到题主的问题:李白写过的最著名的诗是什么?
我认为是前言里的那首《静夜思》,因为幼儿园小朋友都会背,每一个说中国话的人估计学到的第一首唐诗都是这首。您以为呢?
@老街味道
国民诗人李白先生的哪一首诗写得最随意?
什么叫国民诗人李白?难道你让人家大诗人复活穿越了?这词也太离谱了吧?
什么叫随意?一首首经典之作,呕心呖血的发声,穿越历史红尘的深沉歌吟,被你轻轻地视为随意,你老厉害了!
你来个不随意的东西看看,不知道有没有人奉为经典?
还是搬个小板凳坐下来吧,从头开始,用心点听老师们敬畏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