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10个经典小品:有的出道即巅峰,有的开播前一刻才拍板

自从1979年开播以来,央视春晚经历了43个年头。

在这么多场春节联欢晚会中,涌现出诸多经典的小品,其中有不少至今仍被网友们一再提起,也是我们美好记忆的一部分。

下面茄哥就来列举出10部经典小品:

1、《吃面条》

1982年,朱时茂因主演谢晋导演的《牧马人》成为内地当红小生,而陈佩斯也因参演《瞧这一家子(1979)》、《琵琶魂(1982)》、《夕照街(1983)》等片在电影圈崭露头角。

两人于1984年携手登上春晚,贡献出春晚 历史 上第一部小品《吃面条》。

《吃面条》是一个简单的故事,陈佩斯饰演的陈小二,为了实现演员梦,跑去当群演,拍的戏是一个吃面条的镜头。导演(朱时茂 饰)教他两句台词,他却记不住,结果吃了一大桶面,戏还没拍好,最后实在撑不住只好开溜。

陈佩斯的小品没有过多的语言,他擅长用惟妙惟肖的肢体语言来达到逗乐观众的效果。这也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表演功底,而朱时茂的配合也相当默契,从这部小品开始,两人的长久合作也由此展开。

虽然整部小品只有13分钟,但陈佩斯和朱时茂在排练时却遇到很大的挫折,曾经三度想要放弃。直到春晚直播开始前不到半小时,这部小品还没有完全得到通过,最后是导演黄一鹤顶住压力同意的。

黄一鹤对《吃面条》的评价极高,他说:“《吃面条》是我们春晚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小品。”在中国的文艺 历史 上,它的地位毋庸置疑。

2、《招聘》

1989年, 黄宏 首次登上春晚,表演小品《招聘》。

这是由他创作的剧本,演员还有 笑林、师胜杰 和 方青卓 ,讲的是一个公司在招聘业务员,要求应聘者需要具备喝酒的能力,结果弄巧成拙,闹出了笑话。

笑林饰演招聘经理,师胜杰、方青卓和黄宏三人先后来应聘,接到了喝酒的任务,都喝得酩酊大醉,却把经理交代的任务忘得一干二净。这个小品,一是揭示了喝酒要适中的道理,二是讽刺 社会 上存在的不正之风。

黄宏早在1987年就带着小品《左邻右舍》去春晚剧组报名,但那一次没能通过,直到1989年才得偿所愿,也开启了一个时代。

令人惋惜的是,小品中的笑林和师胜杰两位演员都已经不在了。

笑林是相声大师马季的弟子,原名赵小林,2015年因白血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59岁;师胜杰是侯宝林的关门弟子,也是笑林的同门师叔,2018年因病医治无效,在哈尔滨去世,享年66岁。

3、《主角与配角》

陈佩斯11次登上央视春晚,其中有10次都是与朱时茂合作的,两人是一辈子共同进退的好兄弟。

如果说《吃面条》开启了春晚的小品时代,那么1990年 《主角与配角》 的成功,就是小品正式取代相声成为春晚第一主角的标志。

这部小品的创作灵感源于陈佩斯和朱时茂日常创作小品时,每当意见不合,朱时茂都会以在电影制片厂演过主角自居,嘲笑陈佩斯出道时不过是个跑龙套的。

两人便以这种日常争执为引线,写出了《主角与配角》的故事。

导演黄一鹤对这部小品评价极高,曾不遗余力促成其走上春晚。

但节目审核认为故事中让叛徒反串正面角色有点三观不正,希望能改一改;陈佩斯则坚持春晚就是要让老百姓看开心的,不应该背上过多负担,他的坚持最终令小品得以原汁原味展现在观众面前。

4、《相亲》

赵本山曾经是春晚小品一哥,他的辉煌人生是从1990年春晚开始的。早在1988年,赵本山就携带小品《老有少心》参加春晚的评审,但由于故事中土话太多被刷下来,就没给上,这样一拖就是一年。

到了1989年底,在导演黄一鹤的帮助下,经过修改,《老有少心》得以通过,并最终把小品名改成 《相亲》 。

结果可谓出道即巅峰,一炮而红。

赵本山那时候只有33岁,但在小品中装扮成一个58岁的老头,也是惟妙惟肖。

有人说赵本山的成名招牌就是“三丑”,就是扮相丑、语言丑和动作丑,与陈佩斯的风格不同,却也是独树一帜,亦得到了观众的肯定。

从这一年开始,赵本山一共登陆春晚21次,在小品演员中最多,俨然成为“春晚一哥”。

5、《草台班子》

1992年登上春晚的 《草台班子》 是由广东电视台选送,王庆等编剧集体创作,马大龙执导。

故事讲述一个资金困难的剧组得到了赞助商侯先生(郭昶 饰)3万元赞助,但因侯先生想要在电影中植入广告而引发了一连串的笑料。

郭昶和潘长江合称南北笑星,他们的精彩表演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肯定。

潘长江因为这部小品在内地打响了知名度,从此演艺道路一帆风顺。

郭昶在小品中是核心的人物,但此后他的发展空间却很局限,只好回到广东台继续从事他擅长的电视剧表演,曾参演过《万花筒》、《情满珠江》、《陈梦吉传奇》等口碑好剧。

2000年,广东台推出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郭昶在剧中饰演康家的二佬康祈宗,将一个原本设定中的配角演成了主角,其形象在广东一带深入人心。

可惜的是,他在2003年被查出患上胃癌,仍带病继续演戏,直到2006年6月14日在广东省中医院病逝,享年仅50岁。

6、《打扑克》

到了1994年,黄宏的风格已经日趋成熟。这一年,黄宏带来了小品 《打扑克》 ,这是根据一部小小说改编的小品,黄宏和焦乃积联手编剧。

故事讲述采购员 黑桃K (黄宏 饰)在火车上偶遇老同学记者 红桃J (侯耀文 饰),为了消遣一起“打扑克”的故事。

有趣的是小品中并没有出现真正的扑克,而是两人身上所携带的的名片,就用名片人物的 社会 角色来区别他们的“大小”。

“一把小科长”、“六个处长管六个科长”、“现在的名片是你送给我我送给你,十个名片九个经理,就剩下一个还是经理助理”——小品中的妙语连珠令人拍案叫绝,而隐藏在生动故事背后揭露的 社会 现象和反映的现实问题都发人深省。

这部针砭时弊的小品直到现在仍经常被网友们提起,这足以证明好的作品不仅有感染力,更有生命力。

令人惋惜的是,侯耀文在2007年6月23日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享年仅59岁。

7、《如此包装》

赵丽蓉和巩汉林都是央视春晚老熟脸,1995年他们又合作推出了小品《如此包装》。

故事讲述唱评戏的赵丽蓉得到一家包装公司的青睐,欲求合作推出说唱版评戏《花为媒-报花名》,双方因为观念的不同而引发了各种笑料。

“包装” 是当时一个时髦的关键词,石林和沈永年抓住了这个主题而创作了《如此包装》的剧本。

作品中将传统评戏和说唱艺术相结合的创意,在那个时代也很有启发意义。

赵丽蓉年轻时因长期的戏班表演落下腿伤,每当天气寒冷时,这旧伤就一直折磨着她。在小品的最后,赵丽蓉一段说唱舞蹈之后突然一个踉跄单膝跪在地上,那个动作其实不是有意设计的,而是她当时因腿伤发作而出现的意外,却使表演更加的生动。

巩汉林是相声名家唐杰忠的徒弟,从1990年春晚的小品《打麻将》开始,曾经17年站在春晚的舞台上。

这其中他和赵丽蓉合作的作品最为经典,一老一少、一胖一瘦的组合每当站在舞台上,都能给观众带来亲切感。

8、《机器人趣话》

也许很多网友们都不知道,导演 冯小刚 在90年代也曾为央视春晚创作过小品,其中1996年的《机器人趣话》是最为经典的一部。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机器人”是个新鲜词,对其充满了想象。

在这部带着科幻气质的小品中,蔡明用精湛的演技为我们展现出一个未来智能机器人的生动形象。

作品中如“在没有输入正确的程序之前所有的机器人均为柔道七段”、“你长得像蔡明,干脆叫你菜花吧”、“我送你个礼物”等台词都是流传至今的金句。

郭达曾经20次登上央视春晚,也是一员观众熟悉的老将,他特有的尖声和高大的形象都令人印象深刻,此外,他也是正版郭达。

蔡明登上央视春晚的次数多达27次,为我们贡献出多达28部作品,而她在2000年推出的电视剧《闲人马大姐》更是室内情景剧中的经典。

9、《打工奇遇》

1996年,赵丽蓉和巩汉林再次站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为我们带来《如此包装》的姊妹篇《打工奇遇》。

故事讲述想找份洗盘子工作的老太太赵丽蓉,遇到了“太后大酒楼”西餐馆的黑心经理(巩汉林 饰)。

经理要将她包装成劝酒传菜的“慈禧太后”,而赵丽蓉因为看不惯西餐馆哄抬物价赚黑心钱作派,最后向物价局举报,且留下“货真价实”四个字之后扬长而去。

原剧本中,赵丽蓉需要现场悬腕写下“童叟无欺、货真价实”八个字,但由于时间有限,最后缩减成“货真价实”四个字。

赵丽蓉从小不识字,为了写好字,她在书法家的指导下,自己在家中用旧报纸练了无数次,老演员的敬业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赵丽蓉曾经8次登上央视春晚,她参演的每一部小品都是语言类节目中的精品,最后一次出现是在1999年春晚的小品《老将出马》中。

2000年7月17日,赵丽蓉因肺癌去世,享年72岁,她留下的那些经典作品至今仍为观众们喜爱。

10.《卖拐》

2001年央视春晚的《卖拐》是赵本山、范伟和高秀敏的杰作。

故事中,大忽悠赵本山想把在家里没用的一副拐卖给干厨师工作的范伟,经过一阵忽悠,范伟最终傻傻地把那副拐买下。

该小品表现得既生动有趣又轻松自然,给观众带来欢乐的同时,又讽刺了 社会 上的那些骗人把戏,也成为当年最受欢迎的节目。

范伟出道时一直跟着赵本山到处去表演,和高秀敏也有很多年的合作,后来他离开赵本山进入影视圈,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成为内地知名的影星。

而赵本山也曾主演过《落叶归根》这样的力作,这些年他虽年事已高,仍然专注于他的电视剧《刘老根》系列。

高秀敏 是东北二人转演员出身,首次出现在央视春晚是在1994年,为观众带来小品《密码》。2005年8月18日,高秀敏在凌晨4时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6岁。

我们现在回顾这些作品,仍然会被其中的生动情节所感染,为演员们的表演鼓掌。当时的这些小品都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创作,带着创作者的想法和情绪,具备反映生活、针砭时弊的能力。

这其中的很多优秀演员都已经去世了,我们为他们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会因为他们留下的作品而更加怀念他们。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热血丹心)

2021春晚相声小品点评,岳云鹏创意讨巧,贾冰带不动明星

2021年央视春晚的喜剧类节目比起往年来有一些新的变化,也有一些没变的地方。

变化的是,相声节目增多了,近些年很少有一场晚会三个相声的“盛况”了。

没变的是,小品节目里依然是明星扎堆出场,这也是近些年流行的另一种盛况。

从整体上看,本届春晚的喜剧类节目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不过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从创意、内容、表演、效果和回味五个方面对春晚上的八个喜剧类节目进行点评打分:

一、岳云鹏、孙越《年三十的歌》

这是一个非常讨巧的的创意,回顾经典本身不仅可以借力经典歌曲的魅力,而且由于经典歌曲传唱度相当高,因此现场互动效果极佳。

岳云鹏和孙越的表现比2020年春晚有了很大的提高,表演张弛有度控场水平一流,有点儿德云社小剧场的感觉,他甚至还学习了姜昆在1990年春晚上的示范动作,一边唱歌一边和观众握手。

如果说缺憾的话,这个相声的节奏有些太快,真的像岳云鹏所说的那样得赶时间,如果能加长五分钟再把细节做瓷实,其效果会更好。

创意:8分 内容:7分 表演:7分,效果:8分,回味:7分

综合评分:7.4分

二、贾玲、张小斐、许君聪等人《一波三折》

创意很老套,是一种最常见的小品创意套路,误会。

好在,贾玲团队的表演水平不错,尤其是核心人物贾玲,这个小品如果不是贾玲的精彩表现基本上就算是崩了,贾玲的表演水平在这个小品中展示得淋漓尽致。她甚至还偷空在台词里致敬了一下赵丽蓉老师。

该小品有一个明显的槽点不得不说,为了凑一个“厨师还是正骨”的包袱,小品里就让一个大夫穿着白大褂满大街到处逛啊?这已经严重脱离了生活,喜剧可以戏剧化,但也不能太过于没谱。这和荒诞没关系,这叫不懂事。

创意:6分 内容:7分 表演:8分,效果:7分,回味:6分

综合评分:6.8分

PS:贾玲个人的表演可以打9.5分。

三、尚大庆、佟大为、秦昊、王丽坤等人《阳台》

2021年最特别的小品题材,其他年份很难再有。出场明星也很多,但整体上并不显得臃肿,剧情有笑点有感动,语言设计非常到位。

该小品有三个亮点,一个是无人机送货玩儿得非常溜,别看动作不大,但在春晚这个场合能玩到这么稳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笔者认真观察了一下,尚大庆应该只是做了个遥控的样子,实际操作还是后台搞的。

还有一个是秦昊和王砚辉的组合,一对常年都不走红的演技派终于在这几年一飞冲天并且还搭档上了春晚,真是好饭不怕晚。

另外一个亮点就是小品最后的“要解封了”,是,这是一个煽情,但却是一个恰到好处的煽情,即使是看重播的时候,笔者依然会为这一段掉眼泪。这种和剧情、创意、现场以及电视机前高度契合的煽情是极好的。

最后,稍微“心疼”一下孙茜和娄艺潇两个明星,小品里出场十几秒还没有台词,幸亏还有后面的合唱,不然这亮相时间还赶不上一架无人机呢。

创意:9分 内容:8分 表演:8分,效果:8分,回味:8分

综合评分:8.2分

四、孙涛、王迅、秦海璐等人《大扫除》

如果放在整个小品界,这个节目的创意不算太老,如果放在孙涛自己身上,他几乎照搬了自己过去的作品,等于“抄”了自己。孙涛类似这种题材的小品笔者看见过好几个了。

表演上孙涛和王迅一如既往地稳健,喜剧老戏骨就是老戏骨不服不行,秦海璐虽然也是孙涛的老搭档,但她这个角色不是很讨巧,看着有些尴尬。当然最尬的还是凑热闹的黄子韬,爱笑团队搞的那个“好多鱼”的包袱放在他身上更合适一些,这小品有他没他感觉没啥两样啊。

创意:6分 内容:7分 表演:8分,效果:6分,回味:6分

综合评分:6.6分

五、金霏、陈曦《如此家长》

一个非常棒的创意,真的,这个创意融合了现代 社会 里很多孩子负担重和家长负担也重两个“痛点”,有 搞笑 、有讽刺、有反思,是一个非常精准的现代 社会 题材,弄好了可以和姜昆的经典相声《着急》相媲美。

可惜,金霏陈曦还是没有梁左和姜昆的水平,不论是作品结构还是表演水平距离梁左和姜昆唐杰忠差距太大,这个确实没有办法,两个小伙也尽力了,无奈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准啊。

让人有点儿无语的是,他们的相声里有一个马三立在电视上亲自示范过的包袱“卖鱼”,他们把卖鱼改成了卖海鲜。马老已经把这个包袱的要点和方法解释得很详细了,可惜金霏陈曦依然没抖好,也许和紧张以及时间有限有关吧。

创意:9分 内容:7分 表演:7分,效果:7分,回味:6分

综合评分:7.2分

六、贾冰、倪妮、包贝尔等人《开往春天的幸福》

高铁题材在这几年的春晚中很流行,该小品的创意也没离开那个聚少离多的圈圈,小品整体结构也没离开几家欢乐几家愁最后全都大团圆的套路。

比起老套路来,该小品最让人感到无奈的是其几乎成了明星们扎堆凑热闹的地方,除了贾冰一个人之外,其他人全是来自影视圈和综艺圈,而且多数明星的表演还贼尬,让这个小品的效果变得很不怎么样,有些形散神也散的意思,对这些影视综艺明星,玩小品的贾冰明显有些带不动他们。

好在,主演贾冰的表演还是相当棒的,另外,倪妮的台词功底真的好强,明显胜过其他明星,他们俩的搭档是该小品唯一的亮点也是最大的惊艳,如果单独给他们俩打分的话,可以达到9分。

多说一句,这个小品的编剧是娄辰,所以笔者估计倪妮那个角色可能最早是给任梓慧量身打造的,她个子高也没少扮演贾冰的对象。就算不演那个角色,任梓慧演个女保安总行吧,可惜,为了给明星让路,她只报了两次站。

创意:6分 内容:7分 表演:7分,效果:6分,回味:6分

综合评分:6.4分

七、张凯丽、张国强、万茜、任嘉伦等人《每逢佳节被催婚》

这应该是爱笑工作室的作品,创意不老也不新,紧贴老百姓尤其是长辈们的催婚“痛点”,很接地气。

同样有明星扎堆的现象,但老实说,这个小品里万茜和任嘉伦的发挥甚至要强过老戏骨张凯丽和张国强。

两位前辈的问题是台词和表演稍微有些浮夸,这和他们的身份有反差。万茜的台词、表情和小动作真心非常牛,让笔者几乎路转粉。另外,任嘉伦的土味情话如果放在其他人身上可能就崩了,放在一个帅哥小鲜肉身上反而恰如其分。

这就是剧情台词设计的巧妙之处,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台词,其他小品拧着来自然看着尬,这个小品里让小鲜肉说小鲜肉的台词就毫无违和感,不错。

创意:7分 内容:7分 表演:8分,效果:7分,回味:7分

综合评分:7.20分

八、李寅飞、叶蓬《叫卖》

这创意无敌了,用传统叫卖对比现在的网络直播带货,无疑是一个非常棒的题材,有传统有新意,以老带新,以新承老,相得益彰。

从两位演员的表演来看,叶蓬可能更为出彩一些,毕竟他是表演传统的那挂,而且叶蓬也一直是一位被低估的捧哏。李寅飞的表演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老生常谈的口齿,而且这次他的唱也远不如叶蓬。

这个作品的问题除了李寅飞的表现有些弱之外,春晚现场的模仿没法太放开也是一个事儿,如果在小剧场,那这相声就有意思多了。

创意:9分 内容:7分 表演:7分,效果:6分,回味:6分

综合评分:7分

综上:本文对2021年央视春晚喜剧类节目最终评比排行为:

《阳台》—《年三十的歌》—《如此家长》《每逢佳节被催婚》—《叫卖》—《一波三折》—《大扫除》—《开往春天的幸福》

孙涛小品大全经典

1、军嫂上岛

孙涛央视春晚小品中2008年的《军嫂上岛》是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小品改编自黄光椿剧本《军嫂情》,讲述了守岛官兵家属上岛探亲期间遇到大风浪,无法与亲人相见,只能扯着嗓子向对岸亲人呼喊,诉说衷肠的故事。该小品获得2008年“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喜剧类三等奖。

2、“聪明”丈夫

2011年孙涛小品是他与黄宏、陈数、张凯丽合作的作品,小品讲述黄宏与陈数饰演了一对为了分房而假离婚的夫妻,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故事,最后还在2011年中央电视台“我最喜爱的春节晚会优秀节目”评选中获得了二等奖。

3、吉祥三保

《吉祥三保》是孙涛小品全集中maigoo小编印象最深的作品,该作品和黄宏、牛莉在2009年军民迎春晚会上联合表演的小品《俺是航天人》的题材如出一辙,但是在这个小品里的厨师在《吉祥三保》中变成了保安,高工变成了公安,“我骄傲!”这句台词也是当年春晚的流行语之一。

4、你摊上事儿了

《你摊上事儿了》是孙涛小品大全中必有的经典作品,小品中反应了2012年网络揭发贪腐的社会问题,该作品把很多社会问题都包罗进去了,比如双户籍、房妹、欠农民工资等问题。作为央视的春晚,能够反映这么多社会问题,实属罕见,得到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5、放心吧

《放心吧》2016年孙涛的春晚小品,讲述了通过手机诈骗电话“你猜我是谁”引发了一连串的误会,最终人们彼此间释疑、信任的故事,该小品将人们现实生活中深恶痛绝的电信诈骗,巧妙地展现给了观众,既针砭了时弊,给人们演绎了信任危机的尴尬,又阐述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既接了地气,又巧妙地传播了正能量。

2022年央视春晚演的所有小品是什么?

2022年央视春晚演的所有小品:《父与子》、《还不还》、《喜上加喜》、《发红包》、《休息区的故事》

1、《父与子》

表演:孙涛、王雷、颖儿、方向、王弋萱

2、《还不还》

表演:沈腾、马丽、常远、艾伦、王成思、许文赫

3、《喜上加喜》

表演:贾玲、张小斐、许君聪、泰维、刘宏禄

4、《发红包》

表演:贾冰、沙溢、包贝尔、任梓慧、余钦南、闫强

5、《休息区的故事》

表演:郭冬临、邵峰、韩云云、黄杨、姜力琳、张大宝

央视春晚小品经典台词

小品《大城小爱》

我现在我一跟你唠嗑,我就这么缺氧呢

蜘蛛人,你吐个丝我看看

男:就生,就生。女:生吧,反正政策也放开了,想生就生吧

女:那你我还娶我你图啥呀?男:我图(徒)伤悲,图啥

女:我好不好看。男:说真话说假话。女:先说假话。男:不好看。女:说真话。男:真不好看。

女:给哥拿五百块钱。男:多少钱?女:五百。男:四百块钱?你要三百块钱干啥呀,我兜里就二百,我最多给他拿一百,先付十块钱首付,哥。

这是小气吗?这是抠。

小品《真情永驻》

看看人家这颜值,相当于PM二百五

因为他长的好看,仔细看能看出是个女的

主持人:是不是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女:相见倒是不晚

男:主要就是恨啊

我最受不了的就是女人的猜疑,因为她们猜得太准了

相声《姥说》

我充胖子还用打肿脸呀

就算失败也要摆出骄傲的.姿态

你怂得很走心

行而上学,不行别上

小品《老伴》

我年轻的时候很多男人见着我都失忆

颜值越高,责任越大

就他当我老伴?当我街坊我都得搬家

这不是失忆,这是疯了

就他那模样还能娶到媳妇?取个快递人家都不一定给他

当年人称东北小费翔,不像吗?像一半,哪一半,翔

我救了你,你娶了我,你为什么要恩将仇报呢

咱俩分头私奔吧

老公长得这么小,儿子长得这么老,让我失忆好不好

古人云:老伴归老伴,别老在一块

下回争取啊,钱还在,人没了

潘:现在我就是个窝囊废。 蔡:别这么说,你原来也是。

小品《一个女婿半个儿》

心有力而余额不足

你是不是人现在很模糊

甲:能骗你爸的人还没出生呢。乙:何止没出生啊,都没怀上。

咱爸这辈子吃过的盐比你过的米都咸

甲:是不是我这语气不太象绑架的呀。乙:你象给我请假的。

天下掉馅饼,一定是陷阱,家人要劝阻,时刻要提醒

从那么多春晚小品中选出十大经典,赵本山作品多,还是陈佩斯多?

| 春晚“小品王”的数次更迭

上一次在这里盘点了 央视春晚十大相声 ,这次说说我心目中的十大小品。

尽管春晚小品也呈现出从灿烂到没落的态势,但比起相声选择的余地还是要大很多,粗粗一列就排出50多个作品,从中五选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中的十多年赵本山小品一家独大,仅从他20个作品中选出十个都完全可以实现,不过总还是要照顾到更多的表演者。

话不多说,下面就是我个人眼中的春晚小品“十佳”。 以时间为序。

这并非赵丽蓉在春晚的第一段小品,1988年她就和游本昌,还有当时正年轻的王丽云,合演过小品《急诊》,个人表演风格基本确立,不过作品还不够成熟。

而在这之后,赵丽蓉和巩汉林连续表演过多个小品,包括《母亲的今天》、《如此包装》、《打工奇遇》、《功夫令》和《老将出马》,不过在我看来,《英雄母亲的一天》是赵丽蓉老师最为精彩的一段作品。

相声演员侯耀文在这里只是配角。赵丽蓉的表演轻松自然,活脱就像观众的一位长辈,或者一个邻居。 她在台上的表现与其说是表演,不如说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本色演出,很多眼神和动作就像是下意识的,那是多年舞台经验的积累,也是那一代表演艺术家的习惯和作风。

而后和巩汉林合作的小品不可谓不精彩尤其是《如此包装》和《打工奇遇》,但似乎少了《英雄母亲的一天》中的那份自然,更多是急着要展示一个非凡老太太的本事。

这一年的春晚上,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了几乎没有台词的小品《胡椒面》,小荷初露的宋丹丹表演了《懒汉相亲》。

《英雄母亲的一天》经典台词:“故事的名字叫啊,司马光,砸缸。”“故事的名字叫啊,司马缸,砸缸。”

很多春晚表演者的表现是最开始登台不太显山露水,到后期就越来越成熟,赵本山当然也显露出这样的轨迹,但这并不代表他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时表演就不够精彩。30年后再回看他在《相亲》中的表演,照样还是会被折服。

尽管戴着破帽子身穿中山装显得老气横秋,扮演的也是一位儿女已经长大的老父亲,但当时的赵本山只有33岁。 那是他第一次从东北登上这么大的舞台,但从表面几乎瞧不出他有多少慌乱。从中可以看出,他那么多年走南闯北在民间献艺,换来的是一身能耐和舞台经验。

1990年之前,春晚小品表现的大多是以陈佩斯作品为代表的都市主题,而从这一年开始,以赵本山作品为代表的乡土题材开始散发魅力,让全国观众开始探究那片黑土地上,究竟蕴藏着多少畅快欢笑和民间智慧。

《相亲》经典台词:“老蔫儿呀老蔫儿,你说你这事儿整得我一点儿精神准备都没有哇。”“你别整这没用的,准备啥呀?行不行,给个痛快话儿。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咱不整那赖皮赖脸儿的事儿,扯那干啥呀?这些年都坚持过来了……”

朱时茂和陈佩斯是中国喜剧小品的功臣,他们最早将戏剧学院学生们的表演形式搬上春晚舞台,从而使得晚会舞台上多了一种让观众开怀大笑的形式。 从那之后小品开始与同样是笑的艺术的相声分庭抗礼,至少在春晚舞台上,后来连续很多年风头盖过相声,也涌现出很多观众喜欢的小品演员。

不过要在陈佩斯的小品中选出代表作,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前面有横空出世之作《吃面条》,后面有《羊肉串》、《胡椒面》、《警察与小偷》,我最终在《警察与小偷》和《主角与配角》之间选择了后者。

从剧情冲突来看,其实《警察与小偷》更为完整,表演者还有客串其中的蔡明、巩汉林、魏积安,《主角与配角》就是他们两个人排练演出争夺主演的事情,按理说观众并不太容易产生共鸣,但两人就是依靠他们各自的形象和表演——尤其是陈佩斯——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目光。

从现场观众的反应来看,简直可以用山崩地裂来形容,或者可以说爆了,以至于到最后朱时茂那句“你该干嘛干嘛去吧”的作为结尾的台词,几乎来不及说完整,就被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淹没。

很多人总爱拿陈佩斯和赵本山作比较,一是从作品的雅俗方面来比,二是从演员个人的修养来比,得出的结论是陈佩斯高于赵本山。

我并不这么认为。一方面并非更为乡土和世俗就意味着与艺术绝缘,第二方面演员还是以作品说话,至于他们个人的修为究竟如何,公众常常只是捕风捉影,难寻真相。

1990年的春晚上,同样来自东北的黄宏表演了小品《难兄难弟》,可以看作是前一年元旦小品《超生游击队》的续集。

《主角与配角》经典台词:“你这个叛徒!我原来一直以为,只有我这模样的能叛变,没想到啊没想到,你朱时茂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革命啦!”

这是一段不能不入选“十佳”的作品,尽管其中的演员知名度都不算太高。

严顺开早在1983年也就是首届春晚上就参加过演出,其后也多次登上这个舞台,大多扮演被子女误解又和解的老人,本身并不算出彩儿。《张三其人》是一个例外。

就像这个平平常常的节目名字一样,作品反映的也是邻里之间的平凡小事,但机缘巧合都遇到了一起,而且这种巧合并非是创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其中总是浮现出真实生活的影子,那种因小事被别人误解又无力申辩的遭遇,在我们身边也偶尔出现。

严顺开是老演员,不知为什么,他在出演作品的时候总是说话气短,显得这个角色讲话有些理亏,或者有理说不出,这种状态在《张三其人》当中多次出现。 我们对这个角色发出会意的笑声,那不是居高临下的嘲笑,而是心有戚戚的苦笑,就像我们平时也总苦笑一下自己一样。

这一年,黄宏和魏积安表演了小品《擦皮鞋》,潘长江和黄晓娟表演了《桥》,蔡明和郭达表演了《黄土坡》。还有一段小品也非常精彩,张国立和刘亚津带来的《推销》。

顺便说一下蔡明。 蔡明是除冯巩之外参加春晚最多的演员,然而历数她的小品却没有像赵本山、赵丽蓉那样突出的作品。 相比和郭达合作的时期,很多人瞧不太上这些年她与潘长江的合作,我恰恰认为他们两位合演的作品水平要超过与郭达的搭档,只是有时候毒舌的成分过多。好在蔡明这几年在这方面已经有所察觉,每年都在春晚上奉献出不可多得的老年题材作品。

《张三其人》经典台词:“这鸡蛋既然已经经过我的手了,那我就给够你五十个。我话可说明白了,这个鸡蛋确确实实是我的!”

在整理春晚相声十佳的时候略微感到遗憾的是,侯耀文年轻时候说过那么多好相声,但没有一段来自春晚。而在整理小品部分的时候又发现,当他作为小品演员出现在春晚,倒是参与过多个经典作品,哪怕都是配角。

在《打扑克》中也是如此,这无疑是以黄宏为主角的两人小品。 这段小品的构思非常巧妙,以名片代替扑克玩儿牌,表面说的是打牌的事情,其实是通过点评名片中的人物评说整个 社会 。 作品调侃和批评了众多 社会 不良现象,还拿在场的马家军说事为国人打了气。就像作品结尾那句话说的,“小小一把牌, 社会 大舞台。生旦净末丑,是谁谁明白。”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黄宏与赵本山每年都各推出一段作品,只不过黄宏的风头总是被小品王赵本山压着,一直没有一段可以与赵本山最经典作品抗衡的小品拿出。 我个人很喜欢黄宏、巩汉林和林永健表演的《装修》,但又觉热闹有余高度不足,最终还是选择了《打扑克》。

这一年,到后来与赵本山、范伟组成铁三角的重要人物登场,高秀敏和来自南方的赵世林合演了小品《密码》。作品不大但笑料频出,尤其高秀敏淳朴自然的表演风格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打扑克》经典台词:“华夏有限公司名誉顾问,神州无限公司名誉经理,联合跨国公司名誉董事,国际环球公司名誉指导……”“你别念了,他具体是哪个单位的?”“电话6785423,请胡同的刘大妈叫一声儿。”

这不是郭冬临第一次登上春晚,但却是他在这个舞台上表现最突出的一次。 和《张三其人》一样,它同样是表现小人物悲欢的作品,却比《张三其人》显得更悲凉,也更能打动人心。

在《张三其人》里,主人公选择把委屈说出来,但说出来也没有用;在《有事您说话》里,主人公思来想去要不要把委屈说出来,到最后还是选择打碎牙往肚子里咽,要扛就一直扛到底。 郭冬临当时还是名不见经传的演员,非常适合扮演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平常人物。

在郭冬临和买红妹之外,配角演员李文启很多时候都退居幕后,属于创作人员,有时也登台表演,和赵丽蓉、蔡明等人都有过合作。从《有事您说话》中说着多种口音上台的表现能够看出,李文启也是一位表演能力突出的老演员。

郭冬临后来与冯巩多次合作,基本不太显露自己的本事,只有当他担任主角时,光彩才一次次绽放出来。 比如《我和爸爸换角色》、《男子汉大丈夫》、《实诚人》、《一句话的事儿》。

1995年也是春晚小品的大年,赵丽蓉和巩汉林出演《如此包装》,赵本山和初登春晚的范伟表演《牛大叔“提干”》,蔡明和郭达等人表演《父亲》,来自山东的孙涛也和郭涛的妹妹郭月,合演了小品《纠察》。

《有事您说话》经典台词:“咱这家里到底谁说了算?”“我说了算,怎么着?!”“没什么,我随便问问。”

在春晚舞台上,赵本山表演过多次拜年题材的作品,1993年那次就叫《老拜年》,说的是二人转老演员人到晚年的种种遭遇。 不过从经典程度来看,铁三角出演的这段《拜年》无疑是水平最高的,甚至可以说是赵本山所有春晚作品的最高峰。

现在的小品变得越来越“任性”,借助LED大屏显示“两年后”等时间概念,可以将作品情节展示的时间任意拉长。但在赵本山他们那个时代,还没有这种新概念出现,一段作品表演多长时间,那就是这个故事持续的时间,一秒不多一秒不少,就是要在这十几分钟内展示矛盾,解决冲突。

在这样严格的时间设定下,小品想实现一个情节反转都非常困难,《拜年》则实现了两次反转,而且都非常成功。 或者说,其中的反转也许略显突兀,但三位演员靠高超的表演使观众相信了它,确保了节目的成功。铁三角就此形成,其后为全国观众奉献出一段又一段精彩作品。

这一年是赵本山的高峰,却是陈佩斯的低谷。 他和朱时茂表演了古装小品《王爷与邮差》,现场气氛倒还不错,但观众的掌声多于笑声,更多是为题材叫好而非为故事或者表演本身。这也是迄今为止,陈佩斯、朱时茂两人最后一次登上春晚舞台。

《拜年》经典台词:“既然这大侄儿从乡长一下变成三胖子了,咱就不要照头再给一棒子。这时候的人最需要理解,需要安慰。谁一生还不犯点儿错误啊?犯错误就改,改完再犯, 犯完还改,改完再犯,千锤百炼嘛。”

编剧何庆魁与赵本山多年合作,小品、电视剧作品频出,《昨天今天明天》应该是合作最顺利的一次。 何庆魁从想到利用当红节目《实话实说》形式的点子,到把比较成熟的初稿写出来,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从中可以看出,文艺作品的妙手偶得有多么重要,又是多么难以实现。

那是赵本山和宋丹丹表演炉火纯青的时期,也是崔永元最受观众欢迎的时期,加上剧本的成功,这段小品在当年的晚会现场受到观众空前的欢迎,很多台词直到20年后的现在还经常被人提及。

利用当红节目的形式创作小品,这不是唯一的一次。就在春晚舞台上,冯巩和朱军后来还模仿《艺术人生》演绎过一段《笑谈人生》,但精彩程度远不及此。

作为一名极其出色的女喜剧演员,宋丹丹1988年初上春晚,而后先与黄宏合作,后与赵本山合作,到2008年出演《火炬手》之后再也没有登上这个舞台,表现非常坚决。

1999年,赵丽蓉表演了她在这个舞台上最后一段作品《老将出马》。那是她在春晚的谢幕,也几乎是她人生的谢幕。 一年后的2000年7月,赵丽蓉老师永远离开了这个她曾带来无数欢笑的世界。

《昨天今天明天》经典台词:“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齐心合力跨世纪,一场大水没咋地。谢谢!”

在赵本山2001的《卖拐》、2003年的《心病》和这段作品之间,犹豫了一会儿。 《卖拐》无疑是观众认知度最高的赵本山小品之一,经典台词层出不穷,“忽悠”一词由此从方言变为普通话,《心病》几度反转结局出人意料,三人的表演也达到一定境界,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不差钱》。

相对于《卖拐》和《心病》,赵本山在《不差钱》中的戏份并不多,大包袱儿也不出自他,更像是他在为两个徒弟保驾护航。然而他的付出非常值得,小沈阳由此一飞冲天,在那样一个春晚造星越来越乏力的时期显得极为特殊。

对于赵本山来说,尽管从那时到2011年他又接连参加了两届春晚,但《不差钱》无疑是赵本山春晚时代的最后辉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愿意把“十佳”之一的位置给出。

《不差钱》经典台词:“人的一生很短暂,有的时候跟睡觉是一样的。眼睛一闭,一挣,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挣,这辈子就过去了。”

可能是一种象征,2012年赵本山开始缺席春晚,年轻面孔沈腾开始登上春晚,就像是新旧春晚小品王的接力。 都是出演小人物,但与赵本山作品带有的乡土气息不同,沈腾所在的开心麻花团队每次为春晚带来的都是都市题材作品——但与当年的陈佩斯作品又不同。

看惯了赵本山东北风味 搞笑 的桥段,观众在沈腾等演员身上看到一种更为洋气的新气象,抖包袱儿的方式也大不一样,很多时候语言逻辑非常诡异,但就是能让你笑。

沈腾迄今出演过不少春晚小品,其中最为成功的代表作是《扶不扶》。 前面的《今天的幸福》过于刻意和个人化,后面的《投其所好》目的性太强 娱乐 化不够,而《扶不扶》做到了 社会 性和个人化的统一,又不带有让人不适的说教,绝对是近十年春晚舞台上的最优秀小品。

顺便说一下与沈腾关系紧密的贾玲。贾玲以相声演员的身份登上春晚舞台,但这些年奉献的都是喜剧小品。在近十年之内春晚小品越来越强调作品意义的趋势之下,贾玲的作品总显得别具一格。 不管《真假老师》还是《啼笑皆非》,都是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误会作为最主要动力来展开,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品到最后几乎不升华什么价值,这件事情解决了就是解决了,无需硬加入什么意义。

回头想想,当年陈佩斯的《吃面条》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但陈佩斯模仿吃完几大碗面的人苦苦盛面的状态已经足够可笑,观众看乐也就可以了。

《扶不扶》经典台词:“那要飞几米啊?都这时候了,你还较那三米两米的真儿,有意义吗?”

好了,对于春晚十大相声和十大小品的盘点到此结束。有人评论说,能不能把春晚之外的经典语言类节目也盘点一番,对此我感到力不从心。春晚作品即便再多毕竟有限,而春晚之外的舞台太多太广,不太可能一一打捞。

2019年曾对一位春晚的重要亲历者进行采访,借助这段访谈内容,接下来会在这里对春晚语言类节目再进行一下整体评述。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