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鱼百科给各位分享小金鱼传染病怎么治好视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热带鱼生病了怎么治?(热带鱼生病了怎么治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热带鱼生病了怎么治?-风君小屋帮我吧

热带鱼生病了怎么治?

金鱼生病怎么治??

应该是患了白点病。
治疗方法:
1、首先将鱼缸水温升高至25到28度,当然不能很快的升温,升温太快金鱼就会不适应,我们可以用功率较低的加热棒缓慢加热,一般是每小时2~3度的升温速度。
2、可以换掉鱼缸中1/3的水。换水要慢,先慢慢抽掉鱼缸中1/3的水。然后再慢慢注入经过凉晒的新水。注入新水的速度一定要慢,不能让鱼缸中水温变化超过1度。
如果金鱼不太严重的话,经过前面两步骤处理后,一般一星期白点就会消失。如果白点比较严重的话就要用药了。
用药治疗法为使用百分之0.01浓度的孔雀绿溶液,把病鱼浸泡多天,直至小白点完全消失,孔雀绿溶液的毒性很强,不可使用过量,否则金鱼亦会被毒死,或使用市售的Sera治白点剂、美利坚立灭白点、女王鲸治白点剂、AZ00治外寄生虫剂治疗。
感染了白点病的金鱼身上会出现颗粒分明的一颗颗的白点。感染初期,首先会在金鱼的胸鳍、背鳍、尾鳍等部位出现白点,这时金鱼还能正常觅食,但是会经常用身体蹭缸壁或者鱼缸内的其它坚硬物,希望以此来蹭掉自己身上的白点病原体。白点病从开始到蔓延到全身的速度很快,往往几天后(条件适合的话,甚至会在一天之内)就会白点布满全身,呆浮在水面,严重的全身就像洒满了面粉。

扩展资料:白点病的发生环境,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12月至翌年6月间,水温在14—25℃时,为小瓜虫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也是此病的好发季节。而水温在10℃以下或高于28℃以上时,则小瓜虫幼虫发育停止或逐渐死亡。
及早发现是最重要的,较轻的症状,可以把鱼捞起,放入30~32℃温水中,因为白点虫在这个水温中不能生长。另外还可以用10%的食盐水兑1000千克水进行药浴,连续3天,即可治愈。
病的关键还是预防,保持恒温是防止金鱼白点病的有效方法。这就要求给金鱼换水时,必须要用等温的新水(温差不能超过2度),而且是困过24小时的水(小瓜虫24小时内找不到寄主,就会死亡)。切忌直接拿着新水对着鱼缸冲击金鱼,应该沿着缸壁缓慢注入。做到这几点,就可以很好的预防白点病的发生。
参考资料:白点病_百度百科

金鱼生病怎么治??

应该是患了白点病。
治疗方法:
1、首先将鱼缸水温升高至25到28度,当然不能很快的升温,升温太快金鱼就会不适应,我们可以用功率较低的加热棒缓慢加热,一般是每小时2~3度的升温速度。
2、可以换掉鱼缸中1/3的水。换水要慢,先慢慢抽掉鱼缸中1/3的水。然后再慢慢注入经过凉晒的新水。注入新水的速度一定要慢,不能让鱼缸中水温变化超过1度。
如果金鱼不太严重的话,经过前面两步骤处理后,一般一星期白点就会消失。如果白点比较严重的话就要用药了。
用药治疗法为使用百分之0.01浓度的孔雀绿溶液,把病鱼浸泡多天,直至小白点完全消失,孔雀绿溶液的毒性很强,不可使用过量,否则金鱼亦会被毒死,或使用市售的Sera治白点剂、美利坚立灭白点、女王鲸治白点剂、AZ00治外寄生虫剂治疗。
感染了白点病的金鱼身上会出现颗粒分明的一颗颗的白点。感染初期,首先会在金鱼的胸鳍、背鳍、尾鳍等部位出现白点,这时金鱼还能正常觅食,但是会经常用身体蹭缸壁或者鱼缸内的其它坚硬物,希望以此来蹭掉自己身上的白点病原体。白点病从开始到蔓延到全身的速度很快,往往几天后(条件适合的话,甚至会在一天之内)就会白点布满全身,呆浮在水面,严重的全身就像洒满了面粉。

扩展资料:白点病的发生环境,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12月至翌年6月间,水温在14—25℃时,为小瓜虫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也是此病的好发季节。而水温在10℃以下或高于28℃以上时,则小瓜虫幼虫发育停止或逐渐死亡。
及早发现是最重要的,较轻的症状,可以把鱼捞起,放入30~32℃温水中,因为白点虫在这个水温中不能生长。另外还可以用10%的食盐水兑1000千克水进行药浴,连续3天,即可治愈。
病的关键还是预防,保持恒温是防止金鱼白点病的有效方法。这就要求给金鱼换水时,必须要用等温的新水(温差不能超过2度),而且是困过24小时的水(小瓜虫24小时内找不到寄主,就会死亡)。切忌直接拿着新水对着鱼缸冲击金鱼,应该沿着缸壁缓慢注入。做到这几点,就可以很好的预防白点病的发生。
参考资料:白点病_百度百科

金鱼生病了,怎么办?

金鱼长期生活在人为的优越环境中,犹如温室里的花朵,十分娇弱。一旦饲养管理不善,金鱼就可能生病。那么怎样判断金鱼生病了呢?我们知道金鱼喜群集游动,健康的金鱼常常追逐嬉戏,沉浮自如。当发现鱼池或缸里有一尾单独在水面浮动的金鱼,且精神呆滞、食欲不振,走近或轻拍鱼缸才沉入水底,不久又在水面浮动,可以判断这条鱼十有八九身体不好。这时就需要仔细观察这条鱼究竟得了什么病,然后对症下药,进行必要的护理和治疗。
引起金鱼生病的因素很多。有的是因水质不良或管理不当而引起的,例如在换水时,水温较低的水直接冲击鱼体,造成鳍鳞充血;或操作粗心,擦伤鱼体而引起局部溃疡等。这些鱼没有传染性,治疗也较容易。一般只须用红汞涂擦患处,或把病鱼放入2%~3%的食盐水中浸浴10~15分钟后,再过洗入池。隔日一次,不久便可痊愈。但大多数金鱼生病的原因是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染鱼体。那么金鱼生了这类病,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把病鱼捞出,做好隔离工作。因为这类病有较强的传染性,需对鱼缸进行消毒并彻底换水,切断此病的传播途径。
其次,要学会一些金鱼常见病的识别和治疗方法。家庭养鱼中最常见的侵染性鱼病有烂鳃病、白点病和肠炎病等。下面就这些病的病因及其防治方法作一简单介绍。
一、烂鳃病
引起金鱼烂鳃有两大原因:一是寄生虫的寄生;二是细菌的侵染。区别的方法:只要把鱼的鳃盖轻轻翻起,若鳃丝溃烂或被腐蚀成一个个圆形小洞,则属于细菌性烂鳃病;若鳃丝上出现许多肉眼清晰可见的灰白色小点或瘤状胞囊,则可确定是粘孢子虫引起的寄生性烂鳃病。治疗方法:前者可在每5千克水中投放食盐50~100克,浴洗病鱼10分钟。亦可用青霉素药液以注射器直接喷洗鳃片,每天一次,数天后即愈。后者可在5千克水中投放0.3克晶体敌百虫,浴洗病鱼10分钟,隔日一次。也可用镊子把白色小点或胞囊夹除,再用淡食盐水冲洗鳃部。
二、白点病
此病是由小瓜虫侵入鱼体所致。病鱼身上和鳍条上布满白色小点,鱼体消瘦,停食少便。发现这种情况,可在10千克水中加入1毫升的红汞,浴洗病鱼,隔天用药。同时加强光照,一周后可见白色胞囊逐渐脱落,病情日见好转。
三、肠炎病
病鱼尾部常常拖着一条白色线状粘液,*门红肿,这是患细菌性肠类的征兆。此病主要是吃了腐败变质的饵料引起的。治疗应以杀菌消炎为目的。可用痢特灵二小片溶于10千克水中,浴洗病鱼15分钟,每天坚持用药,一周可愈。

小鸟生病了,怎么办?

小鸟生病,首先要判断出是什么病才好采取措施。一般来讲小鸟容易得的病一是拉稀二是感冒,针对这两种病,可以采取如下治疗建议:
1、拉稀:对患肠炎的鸟应给易消化的食物,并在饮水中加0.2%的黄连素,连喂3--5天,病情严重时可喂痢特灵,混水浓度为0.02%,每天1--2次,连喂5天。对脱水的病鸟应补充电解质,连喂5天。

2、感冒:在病鸟的饮水中加0.2%的感冒通,连喂3--5天。若病鸟的鼻孔不通或鼻孔周围有分泌物,可用棉签把鼻孔中的粘液粘出并擦去鼻孔周围的分泌物,然后用1%麻黄素溶液或植物油滴鼻,以使呼吸畅通。
这两种病都需要对鸟儿进行保温,不要让冷风吹到鸟儿身上,个人养殖经验仅供参考。

金鱼有哪些常见疾病?怎么治呀?

金鱼的常见疾病,春季(阳历3-5月)气温逐渐回升,一般在10-20摄氏度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大麦黄"。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口吸虫、鱼虱等鱼病;春季成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打印病、鲢碘孢子虫病。
夏季(阳历6-8月)气温一般在26-28摄氏度之间,鱼类发病比春季略少,此时鱼种逐渐长大,抗病力有所增强。因此纤毛虫、鞭毛虫鱼病逐渐减少。另外据调查夏季还持续存在春季的微生物鱼病,有烂鳃、出血、赤皮、肠炎、打印病等。此时,寄生虫有锚头鳋病较为普遍。盛夏时,高产塘往往容易发生泛塘。
秋季(阳历9-10月)气温逐渐下降,气温一般在23-15摄氏度之间,水温环境基本和春季相似,尤其8-9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百露心”,夏花鱼种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品吸虫、鱼虱等鱼病,秋季大规格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等病。
冬季(阳历12-2月)气温较低,一般在3-6摄氏度之间,一般很少发生鱼病。冬季是鱼种放养时期,往往因拉网或运输擦伤鱼体,亦可发生水霉病;当水温较高时,有可能产生斜管虫病和小瓜虫病等;越冬鱼类在水温低于10摄氏度时,由于越冬房气温和水温的温差过大,鱼缺氧浮头时引起头顶部冻疮。
春夏秋冬随着气温的变化常见鱼病目前初步归纳起来有12种,其中寄生虫病主要有7种:车轮虫病、小瓜虫、指环虫、锚头鳋病,鱼虱病、鲢碘孢子虫病,中华鳋病;微生物病主要有5种:出血病(赤皮病)、肠炎、烂鳃病,打印病、水霉病。俗话说:“养鱼不瘟,富得发昏”。在养鱼的生产中,一旦发生了鱼病,轻者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重者会造成一部分鱼死亡,因此必须要重视鱼病的防治工作,积极贯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针

锚头鳋雌虫头部钻入宿主肌肉中,造成组织的损伤、发炎、形成溃疡。病鱼焦躁不安,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6-10厘米的鱼种可发生鱼体畸形弯曲,失去平衡。露在鱼体外面的虫体上常有累枝虫等原生动物、藻类和霉菌附生,当严重感染时,使鱼体上好似披着蓑衣样,从而增加了鱼体的负担,影响病鱼的活动能力。鱼口腔内有大量虫体寄生时,使病鱼口腔不能关闭,无法摄食而死。鲢、鳙等鳞片较小的鱼,由于锚头鳋的寄生引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因而皮肤上形成石榴子样的红斑。锚头鳋寄生于草、鲤等鳞片较大的鱼时,则使寄生部位的鳞片被"蛀"成缺口,鳞片色泽较淡,寄生处亦出现充血的红斑,但一般肿胀不明显。
鱼放养前进行检查,发现有锚头鳋寄生时,先清除,后用高锰酸钾浸洗后再放养。
[治疗方法]
肉眼可辨出,可用镊子来清除,然后局部用红药水涂抹伤口!(

鱼虱是一种寄生性的甲壳类动物,大部分时间寄生在金鱼身体上,只有幼虫和成虫产卵期才到水中流动。鱼虱腹面处有两个吸盘,用来吸附在金鱼身体上。口部呈针状,用来刺进鱼体,吸取血液,使患处出血变红,因而易受细菌感染。除非金鱼受大量的鱼虱侵袭,否则不易因此病而死亡。有机磷的杀虫齐是鱼虱的特效药,但对金鱼也有害处,最好的方法是用尖钳子把鱼虱逐一除去,或用敌百虫,Sera鱼池治生虫剂、美利坚治生虫剂、美利坚去吸虫特效锭、女王鲸治寄生虫剂、AZ00治外寄生虫剂治疗。
鱼放养前进行检查

细菌性烂尾、烂鳍症:由细菌引起的烂尾、烂鳍症传染性极高,从鳍条开始,继而身体腐烂至死。这种烂鳍症有两种病征,第一种由鳍边开始腐烂,再向内伸展,第二种由鳍**部分开始,向四面八方蔓延。患处变白色,最后脱落。鱼运送或产卵后身体抵抗力会减弱,此时最易感染此疾病。病鱼一经发现,必须立即隔离,施以抗生素或叮啶黄等药剂来治疗病鱼。烂鳍症的病征出现较慢时,治疗法是更换部分缸水,清洗过滤器和添加少许食盐入缸内,并停止喂食数天。食盐疗法的作用是增加水的比重,改变水中的渗透压,透过渗透作用的变化来杀死细菌和其他的病原体。

水霉病又名白毛病。因操作不慎擦伤鱼体,且越冬鱼池放养密度过高,鱼类极易患水霉病。其病原 体是水霉和绵霉,菌丝形态细长,且有分枝,它们一端像根状,着生于鱼的体表皮肤内,其余则露出体外。菌丝长达3厘米,呈灰白色,柔软似棉 絮。患病初期,病鱼体表粘液增多, 形成一层白翳。患病后期,菌丝深入 体表皮肤,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
可选用O.03克孔雀石绿或次甲基蓝, 溶于10千克水中,病鱼浸洗3—5分 钟,再用清水漂洗后,放入水族箱中。多次用药才可痊愈。

穿孔:病鱼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病鱼的体表,以开始的红斑到随后的皮肤和肌肉坏死溃烂,形成溃疡和穿孔为特征。发生的部位可在胸部、腹部和尾部的两侧、头后背侧、鳍条基部等处,以躯体两侧最多见。在一尾病鱼上少则有1-2处病灶,多的可达7-8处。最初是在体表出现的黄豆大的红斑,这种红斑逐渐扩大,红斑处皮肤红肿、鳞片松动,基部充血。随后表皮糜烂,鳞片脱落,露出充血、出血的真皮,接着真皮也坏死溃烂露出肌肉,肌肉发生溃烂后留下坑状的溃疡灶。溃疡的大小、深浅不同,小的0.2-0.3×0.2-0.5厘米,大的可达2~5×2~6厘米,浅的溃疡深度仅0.1厘米左右,深的可达0.6厘米。溃疡灶内由于组织的坏死程度不同,因而溃疡面高低不平。溃疡的形状有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其边缘不整齐,灶内有不规则的出血区,在一些陈旧性的溃疡灶内有水霉寄生。溃疡周围的组织充血发红、肿胀、鳞片竖起。已经形成溃疡的,最后多向穿孔发展,肌肉彻底坏死烂掉,穿通体壁,形成穿孔,暴露出体腔和内脏,水很快涌入体腔,引起病鱼死亡。穿孔的形状多为类圆形,小穿孔的直径1~2厘米,大的2-4厘米,在一尾鱼上一般仅有一个穿孔,穿孔处可见残存的骨刺。发生在尾部的溃疡则溃烂至露出骨骼。有的病鱼可见眼球突出。体表变化比较严重的病例,可见肝、脾、肾等内脏器官充血、肿胀、质地脆弱,鳃丝及肠粘膜上附有较多的粘液。
[防治方法]
1.鱼种进箱前或下塘前,用10ppm漂白粉或20ppm高锰酸钾浸洗10-15分钟消毒鱼体。
2.,操作过程中避免损伤鱼体。
浸洗药物:
(1)食盐:每50公斤水加食盐1.5公斤,浸洗5分钟。
(2)高锰酸钾:20ppm浸洗10-15分钟。
(3)呋喃唑酮:每立方米水用药0.3克,浸洗1-2小时。
涂抹药物:
(1)四环素或金霉素消炎油膏涂抹鱼体患部。
(2)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用凡士林调合,抹于鱼体患部。

幼鱼的脊柱弯曲常常是由于身体内的寄生虫或者是基因缺陷造成的(也可能是药物中毒所致,如敌百虫剂量过高),而对于大鱼来说原因则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

白点病又称小瓜虫病,病原体是一种名叫小瓜虫的纤毛虫,身体为球形或卵圆形,表面长着短小而分布均匀的纤手,身体的**有马蹄形的大核,患病鱼体上的囊泡就是由这些小瓜虫大量密集寄生所出现的现象。这种属于金鱼、热带鱼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发的后期鱼体表面会有如覆盖一层白色薄膜,体表粘液增多,体色暗淡,光泽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精神萎靡,有时浮游于水面,有时群集于养鱼容器之一隅,很少活动,终至大批死亡。
[治疗方法]
可将病鱼放在每公斤水含1片50毫克呋喃西林的溶液中浸洗1周;或用千万分之一到千万分之三的醋酸亚汞溶液浸洗30分钟,或者稍微提升温度。原来鱼缸里的水应当彻底换掉。

烂鳃病
患烂鳃病多由寄生虫寄生或细菌感染引起,故有寄生虫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两种。
(1)寄生虫烂鳃病:其病原体是指环虫或车轮虫,它们交互感染,鳃部明显浮肿,鳃盖张开困难,严重时,鳃丝局部溃烂,以至鳃软骨外露,鱼体呼吸困难,最终死亡。防治方法:可选用晶体敌百虫0.5-0.8克,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15分钟。也可选用晶体敌百虫0.2克、硫酸铜0.2克、亚硫酸铁0.2克,混合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15分钟。或选用晶体敌百虫0.2--0.3克溶于水中,泼洒在1吨饲水中,每周用药1-2次,可有效杀死水中的寄生虫。
(2)细菌性烂鳃:其病原体是水霉菌,病鱼鳃丝严重失血,鳃丝发白,严重时有絮状菌丝粘附,死亡率极高。防治方法:可选用食盐50克、小苏打50克,混合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0.7克孔雀石绿,放在100克水中,浸洗病鱼15-30分钟。
(3)粘孢子虫性烂鳃:其病原体是粘孢子虫,鳃丝会出现许多肉眼可见的灰白色点状或胞囊,由小变大破坏鱼鳃,当胞囊一旦破裂,无数个孢子虫进入饲水,重新侵入健康鱼的鳃部,鳃丝失血导致大批死亡。粘孢子虫引起的烂鳃病比较少见。防治方法:选用三年生枫杨树皮浸泡的汁液,吸取适量,放入十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多次用药方可见效。也可选用150克氨水,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多次用药方可见效。
(4)粘液球菌性烂鳃:其病原体是粘液球菌。病鱼鳃丝溃烂,并附有较多的白色粘液,严重时鳃丝被腐蚀成一个个小洞,软骨外露,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可选用1-2克呋喃唑酮,溶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高浓度食盐水,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11.5%浓度的氯胺丁0.05克和0.2克呋喃西林,混合放入10千克水中,多次用药效果很好。

春季是鱼病多发季节,为了鱼友们更方便的鉴别与防治,以上Word文档为常见鱼病肉眼鉴别简表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

1、呋喃西林(C6H6O4N4)
呋喃西林又名呋喃新。为柠檬黄色结晶粉末,无臭,味苦,仅微溶于水。对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强杀灭力,而且细菌对本药品不产生耐药性,是治疗细菌疾病的常用药物。
2、硫酸铜(CUSO4*5H2O)
硫酸铜又名蓝矾、胆矾,含有5个分子的结晶水,为透明深蓝色结晶或粉末,在空气中失水变成白色,吸潮后又能变成蓝色,如果过于潮湿,也可以潮解,但不影响药效。硫酸铜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酸性,有收敛作用及较强的杀灭病原体的能力。其灭菌能力的大小常受水中各因素的影响,因此用量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一般认为池水中有机物越多、水温越低、PH值越高,硫酸铜的毒性就越小,安全浓度越大,而水温越高、PH值越低、有机物越少,则硫酸铜的毒性越大,安全浓度越小。
硫酸铜可以杀灭鱼体外部寄生的多种原虫类及蚤类,是常用的外用药物。但由于有残毒(铜可残留在鱼的鳃、肌肉、肝、肾组织内),并影响鱼的摄食及生长,故不能经常使用。另外硫酸铜的安全浓度范围较小,使用时应准确的测量水体。溶解硫酸铜的水,温度不要超过60℃,否则易失效。
3、硫酸亚铁(FESO4*7H2O)
又名绿矾、铁矾,含有7个结晶水分子。为透明、淡绿色的结晶或粉末,无臭,味涩,在干燥空气中易风化。在潮湿空气中易**水解,生成黄褐色不溶性的碱式硫酸铁,即无药用价值。因而要密封防潮保存。
硫酸亚铁为辅助用药,有收敛作用。主要是为硫酸铜等药物杀灭寄生虫扫除障碍。
4、敌百虫(C4H8CL3O4P)
该药化学名为0,0-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磷酸脂,为农业、畜牧业、卫生等方面广泛采用的一种高效低毒的有机磷杀虫剂。较易溶于水。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碱性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并继续分解,直至无杀活性为止。
鱼病防治上可用敌百虫粉剂,有效成分有2.5%、4%、25%、50%等不同规格,常用的是90%的晶体。
敌百虫为低毒、残留量较少、残留时间较短的有效杀虫药,其作用机制是有机磷掌管神经正常冲动传递的胆碱脂酶结合,抑制胆碱脂酶的活性,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由于乙酰胆碱在神经细胞内积累,使神经传递机能中止,导致昆虫、甲壳类等中毒死亡。在鱼病防治上,敌百虫广泛用于防治甲壳类引起的鱼病以及鱼体外和肠内的寄生蠕虫病等。
本品为紫黑色细长结晶,不透明,具蓝色金属光泽,无臭,易溶于水。为强**剂,与有机物相遇时即释放出氧,将有机物**,因而有强的杀菌力,其本身则还原为二**锰。二**锰可与蛋白结合成蛋白盐类的复合物,因此低浓度时有收敛作用,而在高浓度时有**及腐蚀作用。在鱼病防治中,用以防治三代虫病、指环虫病及锚头鲺病等。
6、氯化钠(NACL)
即食盐。鱼病防治上是利用其渗透作用达到杀灭一些体外寄生虫的原生物及微生物等。
7、氯化铜(CUCL2)
为蓝色粉状物,能溶于水,其化学性质受有机物的影响较硫酸铜小。用以杀灭椎实螺,预防双穴吸虫病及血居吸虫病等。用量要准确计算,稍过量即能引起鱼类中毒死亡。
8、孔雀绿(C23H25N2CL)
也叫孔雀石绿、苯甲醛绿,为翠绿色有光泽的结晶,属三苯甲烷类染料。
孔雀石绿是药用染料中抗菌效力较强的一类,可溶于水。在鱼病防治上用以防治水霉病及小瓜虫病等,效果较好。
孔雀石绿是一种光敏性药物,其毒性可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加大,因此用时需注意不能在白天阳光强烈时进行。同时池水的PH值在9以上亦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它不能与锌或马口铁制的器皿接触,以免因锌溶解引起鱼急性中毒。孔雀石绿不能粘在人的皮肤上,更不能进入口中。
孔雀石绿能引起鱼类的鳃和皮肤上皮细胞轻度炎症;使肾管腔有轻度扩张,肾小管壁细胞的胞核也扩大;更重要的是影响鱼肠中的酶,使酶的分泌量减少,从而影响鱼的摄食及生长,故不能经常使用。
简称SD。为白色或微黄色的结晶粉末,无臭无味,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稳定,遇日光颜色可逐渐变深,应盛于避光容器内密封保存。为内服药,吸收完全,机体对其排泄较慢,有效浓度可维持较长时间,副作用和毒性均小。在鱼病防治上用以治疗肠炎和赤皮病
10、呋喃唑酮
又名痢特灵。为黄色晶体,无味,极难溶于水。有广谱抗菌作用及抗原虫作用。较少产生耐药性,毒性较低,无副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肠道感染,全池遍洒,可以防治白头白嘴病及烂鳃病。
11、盐酸金霉素
金黄色结晶状粉末,无臭,味苦。在空气中稳定,遇光易变质,在碱性溶液中迅速失效。不宜接触金属,以冷藏为宜。有广泛的抗菌谱,主要作用是抑菌,高浓度时有杀菌作用。用药个体可产生抗药性,但一般不高。在鱼病防治上用以防治白皮病、腐皮病等。
12、盐酸土霉素
又称盐酸地霉素。黄色结晶状粉末,无臭,味苦,性稳定,易溶于水,在碱性情况下分解失效。抗菌谱与盐酸金霉素相似,毒性很小,亦可产生耐药性,但很慢。在鱼病防治上同盐酸金霉素。
13、青霉素
又称盘尼西林。青霉素盐是淡黄色粉末,易溶于水。极不稳定,加热、光照或加酸碱等均能迅速分解。故应注意有效期。
青霉素的抗菌谱不如磺胺类广泛,对细菌作用有严格的选择性。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有作用。在低浓度时有抑菌作用,高浓度时有杀菌作用。在鱼病防治中,主要用在亲鱼运输时泼洒到水中,以防止运输中水质变坏,对产后亲鱼采用肌肉注射,可防治细菌性感染。
14、红霉素
本品为淡黄色结晶粉末,无臭,味苦。在空气中有吸湿性,难溶于水。红霉素具碱性,与有机酸结合成盐后,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为增加。本品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在水溶液中容易失效。遇酸时不稳定,在PH值4以下,效力显著降低。水溶液应冷藏保存,在室温条件下会逐渐失效。
红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比阴性菌强,细菌对本品很快产生抗药性,但不持久,停药3-6个月后仍可恢复敏感度。在鱼病防治上,可防治白嘴病和烂鳃病等。
疖 疮 病:在鱼体躯干的局部组织上生出一个或几个有如人类疖疮病相似的脓疮。发病部位不定,通常在鱼体背鳍基部附近的两侧。
典型的症状是:在皮下肌肉内形成感染病灶,随着病灶内细菌繁殖增多,病情发展,肌肉组织溶解、出血、渗出体液、细胞游离,里面充满脓汁、血球和大量细菌。患部软化,向外隆起。用手触摸有柔软浮肿的感觉。隆起的皮肤先是充血,以后出血,继而坏死、溃烂,形成火山口形的溃疡口。切开患处,可见肌肉溶解,呈灰黄色的混浊或凝乳状。
组织病理切片可见:患处真皮发生肿胀、变性、充血、出血,但尚未坏死。病灶中心的骨骼肌纤维完全解体,在其中可看到大量杆菌、脓液及少量已坏死、解体的炎症细胞。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分界不清,细菌在组织内蔓延扩散,大量炎症细胞弥漫地浸润于组织间隙,脓性渗出物沿着较疏松的组织间隙扩散,为渗出性炎中的弥慢性化脓性炎,即蜂窝织炎。
[诊断] 根据症状、病理变化及流行情况,即可作出诊断。有些粘孢子虫寄生在肌肉中,也可引起体表隆起,患处的肌肉失去弹性、软化及皮肤充血(如鲫碘泡虫寄生在鲫鱼头后部的背肌中)。区别这两者,必须用显微镜检查病灶中心处的压片,前者可看到大量杆菌无粘孢子虫寄生,后者则相反。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消毒;
2、用漂白粉挂篓;
3、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4、用磺胺噻唑喂鱼。每50千克鱼第1天用药5克,第2-6天用药量减半。药物与面粉拌和投喂,连喂6天;
5、每100千克鱼每天用呋喃唑酮5克拌饲料,分上、下午两次投喂,连喂15-20天;
6、每100千克鱼每天用盐酸土霉素5-7克拌饲料,分上、下午两次投喂,连喂10天。

松鳞病:
[症状] 病鱼表现的症状特点是体表粗糙,多数在尾部部分鳞片像松球似地向外张开,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它的内部积聚著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含有液状物从鳞囊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有时伴有鳍基和皮肤表面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身体侧转,腹部向上,2~3天后即死亡。当水质不清洁,光照不足,水中缺氧,饲养水温过高,以及当鱼体鳞片被划破等情况下易患此病。金鱼、锦鲤常患此病,每年春季较流行,在热带观赏鱼中,攀鲈科、斗鱼科和鱼将鱼科等泡沫卵生鱼类常患此病。此病难以治愈,即使治愈后,色彩、光泽、体态都不如以前好看。
[治疗方法]可将病鱼浸入浓度为五万分之一单位的四环素溶液中洗浴1小时,还可用%的氯化钠溶液与日俱3%碳�氢钠溶液混合洗浴10分钟;或用氯霉素溶液,或 喃西林粉加痢特灵溶液,或庆大霉素溶液浸洗,还可用上述药液的1%稀释成低剂量泼洒,坚持数日均可见效。
打印病
此病是由点状产气单孢菌点状亚种引起的。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多数两个相连,少数单个,菌体长为0.7~1.7微米,宽0.6~0.7微米,有运动力,极端单鞭毛,无芽胞。染色均匀,革兰氏阴性。
病症 症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发病部分先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烂,中间部分鳞片脱落,腐烂表皮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灶部位周围的鳞片埋入已腐烂的表皮内,外周的鳞片疏松并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在整个病程中后期形成锅底形,严重时甚至肌肉腐烂,露出骨骼和内脏,病鱼随即死去。
[防治方法]
(1)在扦插、搬运鱼时要注意操作,切勿使鱼体受伤;鱼池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并在放养时适当调整放养密度,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池内水质清新,可以预防或减轻病情。
(2)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克,全池遍洒。
(3)每立方米水用五倍子10克,全池遍洒。
(4)每67平方米水面用0.75千克辣椒粉加水10~15千克煮沸后,全池均匀泼洒,连续3天。
(5)亲鱼发病可选用金霉素、氯霉素注射,每千克鱼注射5毫克,或注射四环素,每千克鱼注射2毫克,进行肌肉或腹腔注射,同时采用高锰酸钾等杀菌药物涂于病灶处。

类似与穿孔这样的病症,属于细菌性感染,肉眼看不出是何种病菌,已经恶化了……可能造成败血。不想让这样的情况发生的话,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如不慎碰到,应及早发现并对伤口做消毒处理,同时保持水质的清洁……

痘 疮 病
[病原] 疱疹病毒。
[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体表出现许多白色小点,上面覆盖一层白色块状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点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斑点的区域不断扩大,致使病灶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形状好似痘疮,因此称之为“痘疮病”。痘疮增长到一定程度会自然脱落,接着又会在原患部再次出现新的痘疮,最终使鱼消瘦而死。
[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鲤、鲫及圆腹雅罗鱼等,影响鱼的生长及降低商品价值,在越冬后期可引起病鱼死亡。该病流行于冬季及早春低温(10-16℃)时,及水质肥沃的池塘、水库、网箱内;当水温升高后会逐渐自愈。
[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进行增生物超薄切片,用透射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或分离培养到疱疹病毒。
[防治方法]
1、加强综合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2、流行地区改养对此病不敏感的鱼类;
3、升高水温及适当稀养也有预防效果;
4、曾用氯霉素治疗,每尾病鱼肌肉注射25毫克,同时用0.225x10-6氯霉素水溶液药浴,有一定疗效。

用氯霉素粉直接撒在鱼身上应该也会有效果吧。氯霉素溶液或喃西林粉加痢特灵溶液,或庆大霉素溶液浸洗,浸洗多长时间,

一般低浓度,半小时左右。高浓度,十分钟左右。自己灵活掌握……

细菌性感染:通常是在池塘水质不良情况下,常时啄食池壁藻类,或捕捞运输等操作过猛导致引起鱼体受伤造成的……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行动缓慢,唇端表皮发炎、糜烂,严重者鳍烂、体表附有许多粘菌。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质清新,经常用生石灰消毒、调节水质。用1mg/L漂白粉全池泼洒。3%食盐水药浴病鱼10分钟,同时用土霉素原粉拌料投喂,每日每10公斤鱼2g ,3天一个疗程。以上是给你的建议,祝你养鱼成功。

怎样喂养金鱼?金鱼得了皮肤病应该怎么办?

要将玻璃缸放置在近窗户通风又有阳光的地方。要注意放养密度,根据容器的大小,合理安排,宁可少养,不可多养。因为室内空气不大流通,养多了水易浑浊,容易造成金鱼缺氧而死亡。如有空气泵则可多养一些,发现金鱼有浮头现象则需开空气泵充氧,尤其是在夜间,更需要充氧。
养鱼所用的饵料以活鱼虫最为理想,水质不容易坏,喂干鱼虫、人工合成颗粒饲料也可以。现在市场上有活鱼虫出售,不过要天天购买也很麻烦。对市场上卖的干鱼虫,要选比较新鲜的颗粒松散的喂鱼,不要买陈旧发霉的干鱼虫来喂养。人工颗粒饲料以用营养成分齐全的全价饲料为好,市场上有卖。
为了保持水质清纯,投饵量要严格定时定量,通常每日投饵1次至2次为宜,每次投饵量以在半小时内吃完为宜,饵料不要喂得太多。喂多了其害处有二:一是鱼吃饱了,代谢水平提高,耗氧量增加,容易引起金鱼缺氧窒息而死亡;二是饵料剩下,容易腐败发酵,使水质变坏,也会造成缺氧。其实金鱼是比较耐饿的,一两周不喂,也不会发生问题。
养金鱼保持水质清纯至关重要,要经常用乳胶管吸除积渣,把玻璃缸底部的粪便、残饵连同混浊水吸干净,然后徐徐地补进已放置一天的新水。倘若操作过程中出现水草浮起或假山被碰倒等情况,要及时恢复原状。
养鱼越久,沉渣积累越多。虽然每天清除,也不能全部清除干净。如果沉渣增多,影响玻璃缸的清晰度,就要彻底换水洗刷玻璃缸,才能保持水质清纯,便于观赏,也为金鱼保持优良的生活环境。
一般所用的长方形玻璃缸因体积较小,不可多养,宜少不宜多。如在长40厘米、宽25厘米、高30厘米的容器内,可饲养5厘米至7厘米长的金鱼6尾至8尾。鱼体身长超过8厘米的成鱼,不宜在小型的玻璃缸中饲养,而需在豪华型的大玻璃缸或陶瓷缸中饲养,并配以小型充氧机备用,以防缺氧。以上放养密度只是参考,还要看水温的高低、鱼体的大小和水质的好坏来决定,不能机械行事。一般说来,鱼体大,要少养;冬季可多养,夏季要少养;水温低时可多养,水温高时要少养。

金鱼感冒了怎么办?

金鱼起源于中国,也称“金鲫鱼”,近似鲤鱼(Cyprinus carpio)但它没有口须,是由鲫鱼进化而成的观赏鱼类。金鱼的品种很多,颜色有红、橙、紫、蓝、墨、银白、五花等,分为文种、草种、龙种、蛋种四类。在12世纪已开始金鱼家化的遗传研究,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引种的。

感冒是一种袭击人类和动物呼吸系统的病毒性疾病,金鱼并没有呼吸道,因此不会感冒。但是鱼类,尤其是饲养的鱼会感染上一些与感冒相类似的疾病。

疾病防治
概述
要医治病鱼,必须确知病源和病况,若缺乏经验,很难准确判断病症。最基本的做法是把疾病分类,然后施行适当的治疗法。当无法知道金鱼所患的是何种病症,就只好实施较广泛的治疗法,采取药性较广的药物。倘若发现缸中一尾金鱼生病,便应立即把病鱼移到另一个隔离治疗缸去,这样才能防止其它金鱼也受感染。下面将金鱼疾病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烂尾和烂鳍症
由细菌引起的烂尾、烂鳍症传染性极高,从鳍条开始,继而身体腐烂至死。这种烂鳍症有两种病征,第一种由鳍边开始腐烂,再向内伸展,第二种由鳍**部分开始,向四面八方蔓延。患处变白色,最后脱落。金鱼运送或产卵后身体抵抗力会减弱,此时最易感染此疾病。病鱼一经发现,必须立即隔离,施以抗生素或叮啶黄等药剂来治疗病鱼。烂鳍症的病征出现较慢时,治疗法是更换部分缸水,清洗过滤器和添加少许食盐入缸内,并停止喂食数天。食盐疗法的作用是增加水的比重,改变水中的渗透压,透过渗透作用的变化来杀死细菌和其他的病原体。也可直接使用市售的Sera治细菌治生虫剂、美利坚灭菌灵、女王鲸专治金鱼疾病剂、女王鲸治细菌剂及AZ00治细菌剂来治疗。
细菌性鳃病
感染细菌性鳃病的金鱼,最初的病征是食欲不振,常停在水面下,且呼吸急促,若是揭起鳃盖后缘,会见到呈白色的残缺锶丝。尤其在拥挤的鱼缸中,当水质变坏时,金鱼最易感染此症,且传染性很高,因此须隔离病鱼。治疗此病的方法及药剂和细菌性烂尾、烂鳍症相同,但需加盐到水中(每一百公升水量加两公克食盐),以减少金鱼体液由腐烂的锶丝流失到鱼体外,导致金鱼脱水而死。真菌也会引致烂鳃,因此要改善水质,这样才可控制病情。过滤器能清除悬浮微粒,防止细菌及真菌滋长,保持缸水清洁,因此加强过滤系统能够防止鳃病的发生。
立鳞病
在水族箱内,常可发现金鱼因罹病而导致鳞片突出并脱落。大部分病鱼的鳞片几乎会全部立起来,仅有少数的病鱼出现部分立鳞现象,如果摩擦病鱼的体表,原已松动的鳞片就会纷纷脱落。引起此病的病原体尚不清楚,但多在冬季和夏季水温低时发生。此病的死亡率很高,若是及早发现,施以抗生素治疗,如美利坚灭菌灵及AZ00治细菌剂也可治愈病鱼。此病无传染性,但照顾病鱼却是相当麻烦。
红点病
病鱼的体侧及腹部均会出现明显的红斑点,此为其最大的特征。倘若水中细菌大量增加,金鱼皮肤会受到破坏,因而充满血液,此时应立即更换缸水,便可不药而愈。严重的病鱼则需隔离,施以抗生素治疗。
徵菌性疾病
金鱼是变温动物,体温是随着水温而改变。当冬季水温降低,鱼体抵抗力亦随之减弱,因此受徵菌感染的情形很普遍。患病的金鱼身体会长出白色棉花状物体,尤其是头上的肉瘤最易受感染。应尽量保持缸水清洁,用甲烯蓝染液涂抹患处可加快痊愈,也可施孔雀绿溶液治疗法,把病鱼浸泡于一百公升水含0.2公克的药物溶液中,直至其痊愈为止,亦可直接用Sera治徵菌治生虫剂、女王鲸治徵菌剂、AZ00治徵菌剂治疗。
白点病
这种病是由原生动物所引起,病原体名为白点虫,它会深入皮肤的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白色的小点状胞囊。患有此病的金鱼全身满布白点,每个白点胞囊内含有许多幼小白点虫,白点虫吸取鱼体组织的营养而长大并增加数目,后来破囊而出,游到水中,再返回鱼体上侵袭皮肤,形成更多的小白点。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摩擦硬物,希望借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若不立刻治疗,病鱼身体会迅速受严重破坏而死亡。当白点虫侵入鱼体后,药物治疗不能奏效,只有当小白点虫在鱼体繁殖后,新个体游到水中,药剂才能杀死它们。治疗法为使用百分之0.01浓度的孔雀绿溶液,把病鱼浸泡多天,直至小白点完全消失,孔雀绿溶液的毒性很强,不可使用过量,否则金鱼亦会被毒死,或使用市售的Sera治白点剂、美利坚立灭白点、女王鲸治白点剂、AZ00治外寄生虫剂治疗。
白点病物理治疗方法,使用药物治疗金鱼白点病新手不易掌握,且治疗效果不佳。推荐物理治理方法一则,使用加温器将水温非常缓慢的逐步加热到28摄氏度,并保持3天,之后逐步回复正常水温并调换新水,一周内白点原虫全部脱离。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副作用小,治理效果非常好。
鱼虱病
鱼虱病:鱼虱是一种寄生性的甲壳类动物,大部分时间寄生在金鱼身体上,只有幼虫和成虫产卵期才到水中流动。鱼虱腹面处有两个吸盘,用来吸附在金鱼身体上。口部呈针状,用来刺进鱼体,吸取血液,使患处出血变红,因而易受细菌感染。除非金鱼受大量的鱼虱侵袭,否则不易因此病而死亡。有机磷的杀虫齐是鱼虱的特效药,但对金鱼也有害处,最好的方法是用尖钳子把鱼虱逐一除去,或用Sera鱼池治生虫剂、美利坚治生虫剂、美利坚去吸虫特效锭、女王鲸治寄生虫剂、AZ00治外寄生虫剂治疗。
吸虫性疾病
侵袭金鱼皮肤、锶和其它器官的吸虫有很多种,较普通的有皮肤性吸虫和锶吸虫两种。当金鱼受上述吸虫侵袭,身体会痉挛,食欲降低,游动呆滞。鳃部若受严重感染,金鱼会因不能吸取氧气而窒息。成鱼和幼鱼的治疗法有异,成鱼可放进稀福马林溶液三十分钟,幼鱼以浓食盐溶液代替福马林溶液,寄生吸虫即会被杀死或受**而脱离鱼体,或以市售Sera治徵菌性治生虫剂、美利坚治生虫剂及去吸虫特效锭、女王鲸治寄生虫剂、AZ00治外寄生虫剂治疗。
缺氧病
金鱼是吸取水澡溶氧来呼吸生存的,每一公升水应有五毫克溶氧量,不然金鱼会因吸不到充足氧气而窒息,轻微的缺氧会造成浮头,金鱼浮到水面上呼吸,所以应用打气泵打气入水中,以确保金鱼得到充足的氧气。
鱼鳔病
罹患此病的金鱼无法维持其躯体的平衡,有时会有倒栽葱似的翻跟斗,最后不是沉在水底,就是浮在水面上。短身腹部肥大的金鱼最常患此病,病鱼也有正常食欲,能生存很长时间,但失去观赏价值。这种病无法治疗,防治的方法就是水温不宜急剧升降。
水霉病
水霉病(Saprolegniasis)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该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
水霉菌广存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于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一种常在的霉菌,主要有水霉目(Saprolegniales)、霜霉目(peronosporales)及水节霉目(Leptomitales)等,又以水霉菌(Saprolegnia)最为常见,于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时各中的游孢子(zoospore)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于鳟鱼几乎全年皆可发生。
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因为紧迫造成的二次性感染,鱼只因拥挤、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即伺机附着,于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坏死组织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更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表层的菌丝则向外延伸,形成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并於末端形成孢子囊,放出游孢子到水中,经由水而传播各处。
症状:
1、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
2、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
3、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金鱼的生活环境很重要。家养不可密度过大,保证水质良好,溶解氧充足,否则养殖密度过大会导致水质腐败迅速,水中溶解氧不足,金鱼很容易病亡和缺氧死亡。金鱼不能适应水温剧变,温度急剧升高或下降超过5摄氏度,都可能危及金鱼的生命。水温处在最适温度,细菌很容易滋生,水质很快变坏,需要频繁换水,否则金鱼会生病死亡,给管理带来麻烦。为了使得鱼缸保持水清、氧足,需要经常对鱼缸进行换水。为了不能急剧改变水质水温,换水采用兑水的方法,不要一次性换掉所有的水,以免金鱼产生水质和水温不适应病症。如果能滤去食物残渣和排泄物,每天换去十分之一的水即可。如果无法滤去食物残渣和排泄物,则每天换去三分之一的水,气温高水质变坏快,可以适当增加每天的换水次数和换水量,但需要注意晾晒新水保证溶解氧充足。

金鱼有哪些常见疾病?怎么治疗?

金鱼的常见疾病,春季(阳历3-5月)气温逐渐回升,一般在10-20摄氏度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大麦黄"。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口吸虫、鱼虱等鱼病;春季成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打印病、鲢碘孢子虫病。
夏季(阳历6-8月)气温一般在26-28摄氏度之间,鱼类发病比春季略少,此时鱼种逐渐长大,抗病力有所增强。因此纤毛虫、鞭毛虫鱼病逐渐减少。另外据调查夏季还持续存在春季的微生物鱼病,有烂鳃、出血、赤皮、肠炎、打印病等。此时,寄生虫有锚头鳋病较为普遍。盛夏时,高产塘往往容易发生泛塘。
秋季(阳历9-10月)气温逐渐下降,气温一般在23-15摄氏度之间,水温环境基本和春季相似,尤其8-9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百露心”,夏花鱼种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品吸虫、鱼虱等鱼病,秋季大规格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等病。
冬季(阳历12-2月)气温较低,一般在3-6摄氏度之间,一般很少发生鱼病。冬季是鱼种放养时期,往往因拉网或运输擦伤鱼体,亦可发生水霉病;当水温较高时,有可能产生斜管虫病和小瓜虫病等;越冬鱼类在水温低于10摄氏度时,由于越冬房气温和水温的温差过大,鱼缺氧浮头时引起头顶部冻疮。
春夏秋冬随着气温的变化常见鱼病目前初步归纳起来有12种,其中寄生虫病主要有7种:车轮虫病、小瓜虫、指环虫、锚头鳋病,鱼虱病、鲢碘孢子虫病,中华鳋病;微生物病主要有5种:出血病(赤皮病)、肠炎、烂鳃病,打印病、水霉病。俗话说:“养鱼不瘟,富得发昏”。在养鱼的生产中,一旦发生了鱼病,轻者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重者会造成一部分鱼死亡,因此必须要重视鱼病的防治工作,积极贯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针

锚头鳋雌虫头部钻入宿主肌肉中,造成组织的损伤、发炎、形成溃疡。病鱼焦躁不安,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6-10厘米的鱼种可发生鱼体畸形弯曲,失去平衡。露在鱼体外面的虫体上常有累枝虫等原生动物、藻类和霉菌附生,当严重感染时,使鱼体上好似披着蓑衣样,从而增加了鱼体的负担,影响病鱼的活动能力。鱼口腔内有大量虫体寄生时,使病鱼口腔不能关闭,无法摄食而死。鲢、鳙等鳞片较小的鱼,由于锚头鳋的寄生引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因而皮肤上形成石榴子样的红斑。锚头鳋寄生于草、鲤等鳞片较大的鱼时,则使寄生部位的鳞片被"蛀"成缺口,鳞片色泽较淡,寄生处亦出现充血的红斑,但一般肿胀不明显。
鱼放养前进行检查,发现有锚头鳋寄生时,先清除,后用高锰酸钾浸洗后再放养。
[治疗方法]
肉眼可辨出,可用镊子来清除,然后局部用红药水涂抹伤口!(

鱼虱是一种寄生性的甲壳类动物,大部分时间寄生在金鱼身体上,只有幼虫和成虫产卵期才到水中流动。鱼虱腹面处有两个吸盘,用来吸附在金鱼身体上。口部呈针状,用来刺进鱼体,吸取血液,使患处出血变红,因而易受细菌感染。除非金鱼受大量的鱼虱侵袭,否则不易因此病而死亡。有机磷的杀虫齐是鱼虱的特效药,但对金鱼也有害处,最好的方法是用尖钳子把鱼虱逐一除去,或用敌百虫,Sera鱼池治生虫剂、美利坚治生虫剂、美利坚去吸虫特效锭、女王鲸治寄生虫剂、AZ00治外寄生虫剂治疗。
鱼放养前进行检查

细菌性烂尾、烂鳍症:由细菌引起的烂尾、烂鳍症传染性极高,从鳍条开始,继而身体腐烂至死。这种烂鳍症有两种病征,第一种由鳍边开始腐烂,再向内伸展,第二种由鳍**部分开始,向四面八方蔓延。患处变白色,最后脱落。鱼运送或产卵后身体抵抗力会减弱,此时最易感染此疾病。病鱼一经发现,必须立即隔离,施以抗生素或叮啶黄等药剂来治疗病鱼。烂鳍症的病征出现较慢时,治疗法是更换部分缸水,清洗过滤器和添加少许食盐入缸内,并停止喂食数天。食盐疗法的作用是增加水的比重,改变水中的渗透压,透过渗透作用的变化来杀死细菌和其他的病原体。

水霉病又名白毛病。因操作不慎擦伤鱼体,且越冬鱼池放养密度过高,鱼类极易患水霉病。其病原 体是水霉和绵霉,菌丝形态细长,且有分枝,它们一端像根状,着生于鱼的体表皮肤内,其余则露出体外。菌丝长达3厘米,呈灰白色,柔软似棉 絮。患病初期,病鱼体表粘液增多, 形成一层白翳。患病后期,菌丝深入 体表皮肤,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
可选用O.03克孔雀石绿或次甲基蓝, 溶于10千克水中,病鱼浸洗3—5分 钟,再用清水漂洗后,放入水族箱中。多次用药才可痊愈。

穿孔:病鱼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病鱼的体表,以开始的红斑到随后的皮肤和肌肉坏死溃烂,形成溃疡和穿孔为特征。发生的部位可在胸部、腹部和尾部的两侧、头后背侧、鳍条基部等处,以躯体两侧最多见。在一尾病鱼上少则有1-2处病灶,多的可达7-8处。最初是在体表出现的黄豆大的红斑,这种红斑逐渐扩大,红斑处皮肤红肿、鳞片松动,基部充血。随后表皮糜烂,鳞片脱落,露出充血、出血的真皮,接着真皮也坏死溃烂露出肌肉,肌肉发生溃烂后留下坑状的溃疡灶。溃疡的大小、深浅不同,小的0.2-0.3×0.2-0.5厘米,大的可达2~5×2~6厘米,浅的溃疡深度仅0.1厘米左右,深的可达0.6厘米。溃疡灶内由于组织的坏死程度不同,因而溃疡面高低不平。溃疡的形状有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其边缘不整齐,灶内有不规则的出血区,在一些陈旧性的溃疡灶内有水霉寄生。溃疡周围的组织充血发红、肿胀、鳞片竖起。已经形成溃疡的,最后多向穿孔发展,肌肉彻底坏死烂掉,穿通体壁,形成穿孔,暴露出体腔和内脏,水很快涌入体腔,引起病鱼死亡。穿孔的形状多为类圆形,小穿孔的直径1~2厘米,大的2-4厘米,在一尾鱼上一般仅有一个穿孔,穿孔处可见残存的骨刺。发生在尾部的溃疡则溃烂至露出骨骼。有的病鱼可见眼球突出。体表变化比较严重的病例,可见肝、脾、肾等内脏器官充血、肿胀、质地脆弱,鳃丝及肠粘膜上附有较多的粘液。
[防治方法]
1.鱼种进箱前或下塘前,用10ppm漂白粉或20ppm高锰酸钾浸洗10-15分钟消毒鱼体。
2.,操作过程中避免损伤鱼体。
浸洗药物:
(1)食盐:每50公斤水加食盐1.5公斤,浸洗5分钟。
(2)高锰酸钾:20ppm浸洗10-15分钟。
(3)呋喃唑酮:每立方米水用药0.3克,浸洗1-2小时。
涂抹药物:
(1)四环素或金霉素消炎油膏涂抹鱼体患部。
(2)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用凡士林调合,抹于鱼体患部。

幼鱼的脊柱弯曲常常是由于身体内的寄生虫或者是基因缺陷造成的(也可能是药物中毒所致,如敌百虫剂量过高),而对于大鱼来说原因则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

白点病又称小瓜虫病,病原体是一种名叫小瓜虫的纤毛虫,身体为球形或卵圆形,表面长着短小而分布均匀的纤手,身体的**有马蹄形的大核,患病鱼体上的囊泡就是由这些小瓜虫大量密集寄生所出现的现象。这种属于金鱼、热带鱼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发的后期鱼体表面会有如覆盖一层白色薄膜,体表粘液增多,体色暗淡,光泽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精神萎靡,有时浮游于水面,有时群集于养鱼容器之一隅,很少活动,终至大批死亡。
[治疗方法]
可将病鱼放在每公斤水含1片50毫克呋喃西林的溶液中浸洗1周;或用千万分之一到千万分之三的醋酸亚汞溶液浸洗30分钟,或者稍微提升温度。原来鱼缸里的水应当彻底换掉。

烂鳃病
患烂鳃病多由寄生虫寄生或细菌感染引起,故有寄生虫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两种。
(1)寄生虫烂鳃病:其病原体是指环虫或车轮虫,它们交互感染,鳃部明显浮肿,鳃盖张开困难,严重时,鳃丝局部溃烂,以至鳃软骨外露,鱼体呼吸困难,最终死亡。防治方法:可选用晶体敌百虫0.5-0.8克,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15分钟。也可选用晶体敌百虫0.2克、硫酸铜0.2克、亚硫酸铁0.2克,混合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15分钟。或选用晶体敌百虫0.2--0.3克溶于水中,泼洒在1吨饲水中,每周用药1-2次,可有效杀死水中的寄生虫。
(2)细菌性烂鳃:其病原体是水霉菌,病鱼鳃丝严重失血,鳃丝发白,严重时有絮状菌丝粘附,死亡率极高。防治方法:可选用食盐50克、小苏打50克,混合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0.7克孔雀石绿,放在100克水中,浸洗病鱼15-30分钟。
(3)粘孢子虫性烂鳃:其病原体是粘孢子虫,鳃丝会出现许多肉眼可见的灰白色点状或胞囊,由小变大破坏鱼鳃,当胞囊一旦破裂,无数个孢子虫进入饲水,重新侵入健康鱼的鳃部,鳃丝失血导致大批死亡。粘孢子虫引起的烂鳃病比较少见。防治方法:选用三年生枫杨树皮浸泡的汁液,吸取适量,放入十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多次用药方可见效。也可选用150克氨水,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多次用药方可见效。
(4)粘液球菌性烂鳃:其病原体是粘液球菌。病鱼鳃丝溃烂,并附有较多的白色粘液,严重时鳃丝被腐蚀成一个个小洞,软骨外露,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可选用1-2克呋喃唑酮,溶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高浓度食盐水,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11.5%浓度的氯胺丁0.05克和0.2克呋喃西林,混合放入10千克水中,多次用药效果很好。

春季是鱼病多发季节,为了鱼友们更方便的鉴别与防治,以上Word文档为常见鱼病肉眼鉴别简表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

1、呋喃西林(C6H6O4N4)
呋喃西林又名呋喃新。为柠檬黄色结晶粉末,无臭,味苦,仅微溶于水。对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强杀灭力,而且细菌对本药品不产生耐药性,是治疗细菌疾病的常用药物。
2、硫酸铜(CUSO4*5H2O)
硫酸铜又名蓝矾、胆矾,含有5个分子的结晶水,为透明深蓝色结晶或粉末,在空气中失水变成白色,吸潮后又能变成蓝色,如果过于潮湿,也可以潮解,但不影响药效。硫酸铜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酸性,有收敛作用及较强的杀灭病原体的能力。其灭菌能力的大小常受水中各因素的影响,因此用量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一般认为池水中有机物越多、水温越低、PH值越高,硫酸铜的毒性就越小,安全浓度越大,而水温越高、PH值越低、有机物越少,则硫酸铜的毒性越大,安全浓度越小。
硫酸铜可以杀灭鱼体外部寄生的多种原虫类及蚤类,是常用的外用药物。但由于有残毒(铜可残留在鱼的鳃、肌肉、肝、肾组织内),并影响鱼的摄食及生长,故不能经常使用。另外硫酸铜的安全浓度范围较小,使用时应准确的测量水体。溶解硫酸铜的水,温度不要超过60℃,否则易失效。
3、硫酸亚铁(FESO4*7H2O)
又名绿矾、铁矾,含有7个结晶水分子。为透明、淡绿色的结晶或粉末,无臭,味涩,在干燥空气中易风化。在潮湿空气中易**水解,生成黄褐色不溶性的碱式硫酸铁,即无药用价值。因而要密封防潮保存。
硫酸亚铁为辅助用药,有收敛作用。主要是为硫酸铜等药物杀灭寄生虫扫除障碍。
4、敌百虫(C4H8CL3O4P)
该药化学名为0,0-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磷酸脂,为农业、畜牧业、卫生等方面广泛采用的一种高效低毒的有机磷杀虫剂。较易溶于水。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碱性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并继续分解,直至无杀活性为止。
鱼病防治上可用敌百虫粉剂,有效成分有2.5%、4%、25%、50%等不同规格,常用的是90%的晶体。
敌百虫为低毒、残留量较少、残留时间较短的有效杀虫药,其作用机制是有机磷掌管神经正常冲动传递的胆碱脂酶结合,抑制胆碱脂酶的活性,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由于乙酰胆碱在神经细胞内积累,使神经传递机能中止,导致昆虫、甲壳类等中毒死亡。在鱼病防治上,敌百虫广泛用于防治甲壳类引起的鱼病以及鱼体外和肠内的寄生蠕虫病等。
本品为紫黑色细长结晶,不透明,具蓝色金属光泽,无臭,易溶于水。为强**剂,与有机物相遇时即释放出氧,将有机物**,因而有强的杀菌力,其本身则还原为二**锰。二**锰可与蛋白结合成蛋白盐类的复合物,因此低浓度时有收敛作用,而在高浓度时有**及腐蚀作用。在鱼病防治中,用以防治三代虫病、指环虫病及锚头鲺病等。
6、氯化钠(NACL)
即食盐。鱼病防治上是利用其渗透作用达到杀灭一些体外寄生虫的原生物及微生物等。
7、氯化铜(CUCL2)
为蓝色粉状物,能溶于水,其化学性质受有机物的影响较硫酸铜小。用以杀灭椎实螺,预防双穴吸虫病及血居吸虫病等。用量要准确计算,稍过量即能引起鱼类中毒死亡。
8、孔雀绿(C23H25N2CL)
也叫孔雀石绿、苯甲醛绿,为翠绿色有光泽的结晶,属三苯甲烷类染料。
孔雀石绿是药用染料中抗菌效力较强的一类,可溶于水。在鱼病防治上用以防治水霉病及小瓜虫病等,效果较好。
孔雀石绿是一种光敏性药物,其毒性可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加大,因此用时需注意不能在白天阳光强烈时进行。同时池水的PH值在9以上亦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它不能与锌或马口铁制的器皿接触,以免因锌溶解引起鱼急性中毒。孔雀石绿不能粘在人的皮肤上,更不能进入口中。
孔雀石绿能引起鱼类的鳃和皮肤上皮细胞轻度炎症;使肾管腔有轻度扩张,肾小管壁细胞的胞核也扩大;更重要的是影响鱼肠中的酶,使酶的分泌量减少,从而影响鱼的摄食及生长,故不能经常使用。
简称SD。为白色或微黄色的结晶粉末,无臭无味,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稳定,遇日光颜色可逐渐变深,应盛于避光容器内密封保存。为内服药,吸收完全,机体对其排泄较慢,有效浓度可维持较长时间,副作用和毒性均小。在鱼病防治上用以治疗肠炎和赤皮病
10、呋喃唑酮
又名痢特灵。为黄色晶体,无味,极难溶于水。有广谱抗菌作用及抗原虫作用。较少产生耐药性,毒性较低,无副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肠道感染,全池遍洒,可以防治白头白嘴病及烂鳃病。
11、盐酸金霉素
金黄色结晶状粉末,无臭,味苦。在空气中稳定,遇光易变质,在碱性溶液中迅速失效。不宜接触金属,以冷藏为宜。有广泛的抗菌谱,主要作用是抑菌,高浓度时有杀菌作用。用药个体可产生抗药性,但一般不高。在鱼病防治上用以防治白皮病、腐皮病等。
12、盐酸土霉素
又称盐酸地霉素。黄色结晶状粉末,无臭,味苦,性稳定,易溶于水,在碱性情况下分解失效。抗菌谱与盐酸金霉素相似,毒性很小,亦可产生耐药性,但很慢。在鱼病防治上同盐酸金霉素。
13、青霉素
又称盘尼西林。青霉素盐是淡黄色粉末,易溶于水。极不稳定,加热、光照或加酸碱等均能迅速分解。故应注意有效期。
青霉素的抗菌谱不如磺胺类广泛,对细菌作用有严格的选择性。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有作用。在低浓度时有抑菌作用,高浓度时有杀菌作用。在鱼病防治中,主要用在亲鱼运输时泼洒到水中,以防止运输中水质变坏,对产后亲鱼采用肌肉注射,可防治细菌性感染。
14、红霉素
本品为淡黄色结晶粉末,无臭,味苦。在空气中有吸湿性,难溶于水。红霉素具碱性,与有机酸结合成盐后,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为增加。本品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在水溶液中容易失效。遇酸时不稳定,在PH值4以下,效力显著降低。水溶液应冷藏保存,在室温条件下会逐渐失效。
红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比阴性菌强,细菌对本品很快产生抗药性,但不持久,停药3-6个月后仍可恢复敏感度。在鱼病防治上,可防治白嘴病和烂鳃病等。
疖 疮 病:在鱼体躯干的局部组织上生出一个或几个有如人类疖疮病相似的脓疮。发病部位不定,通常在鱼体背鳍基部附近的两侧。
典型的症状是:在皮下肌肉内形成感染病灶,随着病灶内细菌繁殖增多,病情发展,肌肉组织溶解、出血、渗出体液、细胞游离,里面充满脓汁、血球和大量细菌。患部软化,向外隆起。用手触摸有柔软浮肿的感觉。隆起的皮肤先是充血,以后出血,继而坏死、溃烂,形成火山口形的溃疡口。切开患处,可见肌肉溶解,呈灰黄色的混浊或凝乳状。
组织病理切片可见:患处真皮发生肿胀、变性、充血、出血,但尚未坏死。病灶中心的骨骼肌纤维完全解体,在其中可看到大量杆菌、脓液及少量已坏死、解体的炎症细胞。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分界不清,细菌在组织内蔓延扩散,大量炎症细胞弥漫地浸润于组织间隙,脓性渗出物沿着较疏松的组织间隙扩散,为渗出性炎中的弥慢性化脓性炎,即蜂窝织炎。
[诊断] 根据症状、病理变化及流行情况,即可作出诊断。有些粘孢子虫寄生在肌肉中,也可引起体表隆起,患处的肌肉失去弹性、软化及皮肤充血(如鲫碘泡虫寄生在鲫鱼头后部的背肌中)。区别这两者,必须用显微镜检查病灶中心处的压片,前者可看到大量杆菌无粘孢子虫寄生,后者则相反。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消毒;
2、用漂白粉挂篓;
3、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4、用磺胺噻唑喂鱼。每50千克鱼第1天用药5克,第2-6天用药量减半。药物与面粉拌和投喂,连喂6天;
5、每100千克鱼每天用呋喃唑酮5克拌饲料,分上、下午两次投喂,连喂15-20天;
6、每100千克鱼每天用盐酸土霉素5-7克拌饲料,分上、下午两次投喂,连喂10天。

松鳞病:
[症状] 病鱼表现的症状特点是体表粗糙,多数在尾部部分鳞片像松球似地向外张开,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它的内部积聚著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含有液状物从鳞囊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有时伴有鳍基和皮肤表面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身体侧转,腹部向上,2~3天后即死亡。当水质不清洁,光照不足,水中缺氧,饲养水温过高,以及当鱼体鳞片被划破等情况下易患此病。金鱼、锦鲤常患此病,每年春季较流行,在热带观赏鱼中,攀鲈科、斗鱼科和鱼将鱼科等泡沫卵生鱼类常患此病。此病难以治愈,即使治愈后,色彩、光泽、体态都不如以前好看。
[治疗方法]可将病鱼浸入浓度为五万分之一单位的四环素溶液中洗浴1小时,还可用%的氯化钠溶液与日俱3%碳�氢钠溶液混合洗浴10分钟;或用氯霉素溶液,或 喃西林粉加痢特灵溶液,或庆大霉素溶液浸洗,还可用上述药液的1%稀释成低剂量泼洒,坚持数日均可见效。
打印病
此病是由点状产气单孢菌点状亚种引起的。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多数两个相连,少数单个,菌体长为0.7~1.7微米,宽0.6~0.7微米,有运动力,极端单鞭毛,无芽胞。染色均匀,革兰氏阴性。
病症 症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发病部分先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烂,中间部分鳞片脱落,腐烂表皮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灶部位周围的鳞片埋入已腐烂的表皮内,外周的鳞片疏松并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在整个病程中后期形成锅底形,严重时甚至肌肉腐烂,露出骨骼和内脏,病鱼随即死去。
[防治方法]
(1)在扦插、搬运鱼时要注意操作,切勿使鱼体受伤;鱼池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并在放养时适当调整放养密度,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池内水质清新,可以预防或减轻病情。
(2)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克,全池遍洒。
(3)每立方米水用五倍子10克,全池遍洒。
(4)每67平方米水面用0.75千克辣椒粉加水10~15千克煮沸后,全池均匀泼洒,连续3天。
(5)亲鱼发病可选用金霉素、氯霉素注射,每千克鱼注射5毫克,或注射四环素,每千克鱼注射2毫克,进行肌肉或腹腔注射,同时采用高锰酸钾等杀菌药物涂于病灶处。

类似与穿孔这样的病症,属于细菌性感染,肉眼看不出是何种病菌,已经恶化了……可能造成败血。不想让这样的情况发生的话,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如不慎碰到,应及早发现并对伤口做消毒处理,同时保持水质的清洁……

痘 疮 病
[病原] 疱疹病毒。
[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体表出现许多白色小点,上面覆盖一层白色块状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点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斑点的区域不断扩大,致使病灶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形状好似痘疮,因此称之为“痘疮病”。痘疮增长到一定程度会自然脱落,接着又会在原患部再次出现新的痘疮,最终使鱼消瘦而死。
[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鲤、鲫及圆腹雅罗鱼等,影响鱼的生长及降低商品价值,在越冬后期可引起病鱼死亡。该病流行于冬季及早春低温(10-16℃)时,及水质肥沃的池塘、水库、网箱内;当水温升高后会逐渐自愈。
[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进行增生物超薄切片,用透射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或分离培养到疱疹病毒。
[防治方法]
1、加强综合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2、流行地区改养对此病不敏感的鱼类;
3、升高水温及适当稀养也有预防效果;
4、曾用氯霉素治疗,每尾病鱼肌肉注射25毫克,同时用0.225x10-6氯霉素水溶液药浴,有一定疗效。

用氯霉素粉直接撒在鱼身上应该也会有效果吧。氯霉素溶液或喃西林粉加痢特灵溶液,或庆大霉素溶液浸洗,浸洗多长时间,

一般低浓度,半小时左右。高浓度,十分钟左右。自己灵活掌握……

细菌性感染:通常是在池塘水质不良情况下,常时啄食池壁藻类,或捕捞运输等操作过猛导致引起鱼体受伤造成的……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行动缓慢,唇端表皮发炎、糜烂,严重者鳍烂、体表附有许多粘菌。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质清新,经常用生石灰消毒、调节水质。用1mg/L漂白粉全池泼洒。3%食盐水药浴病鱼10分钟,同时用土霉素原粉拌料投喂,每日每10公斤鱼2g ,3天一个疗程。以上是给你的建议,祝你养鱼成功。

金鱼白点病怎么治疗?

1、可能是你的水经常在25度以下,而且水温差很大,成鱼就能忍耐5度的温差,幼鱼就2度换水时要用水温计量过,无太大差别时再换.
2、不是因为你的水不好二是你的喂养方法并不当
3、买回时,早就可以检查出问题来了,身上有白点就是了
4、一有鱼生病,即刻隔离,不让疾病传染,然后彻底换水,洗缸,把其他金鱼先养在其他容器里,然后把病鱼药浴,
白点病又称小瓜虫病。 观赏鱼因小瓜虫寄生而发病的病例较为普遍。鱼体感染初期,胸、背、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分布,此时病鱼照常觅食活动,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鱼体失去活动能力,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游动迟钝,食欲不振,体质消瘦,皮肤伴有出血点,有时左右摆动,并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游泳逐渐失去平衡。病程一般5~10天。传染速度极快,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死亡。 小瓜虫的适宜水温为15~25℃。此病多在初冬、春末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缺乏活饵的情况下容易流行。当水温升至28℃时,小瓜虫就会开始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