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成绩怎么查

1、在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或专设的查询网址(gkcx.jseea.cn)查询;

2、关注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微信“江苏招生考试”(微信号jszsksb)进行查询;

3、通过“江苏招考”APP查询;

4、通过“江苏政务服务”APP查询。

【拓展资料】:

6月25日起,考生可凭考生号和动态口令卡登录省教育考试院网站自行打印成绩通知单。不具备条件的考生可至市、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打印成绩通知单。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查询:https://www.jseea.cn/

2021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查询:

江苏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拟定于2月24日下午17:00后向社会公布。考生可登录考生服务平台()查询成绩。2月25日上午10:00后,考生可登录考生服务平台()自行打印成绩通知单;不具备条件的考生也可至市、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打印成绩通知单。

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发布后,如考生对本人成绩有疑问,可于3月1日下午17:00前向所在中学或报名点提出复核成绩的书面申请,经中学或报名点、各县(市、区)招办、市招办逐级汇总后,报省教育考试院进行统一复核。3月9日后考生可登录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在“查询中心”栏目下点击“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项目查询复核结果。

2月25-26日将举行2021年4月自考报名网上咨询会

为开展好2021年4月自学考试报名宣传和政策咨询,更好地为社会和考生服务,省教育考试院将举办自学考试网上咨询会。

开通日期

2021年2月25日-26日,每天9:00-11:00、14:30-16:30

答疑单位

包括省教育考试院、各市考办(考试院、招考中心)、各有关主考学校

参会方式

考生可访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官网()点击首页图标进入页面;或直接访问zxh.jseea.cn页面;也可关注“江苏招生考试”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栏进入。 ;

江苏考试教育官网学业水平测试登录能否改手机号码

江苏考试教育官网学业水平测试登录能改手机号码。

考生可登录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登录进去,修改手机设置。

考生可以通过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江苏招生考试”(微信号:jszsksb)、江苏招考APP等途径查询高考成绩。

2021报志愿可以报几个学校几个专业

报志愿可以报几个学校几个专业,怎么填报,我整理了相关信息,来看一下!

报志愿可以报几个学校几个专业

高考志愿大部分地区可选4~6个学校,然后每一所学校都可以选择6个专业填报,同时还可以选择服从调剂,这样计算下来每个人就可以有很多院校专业可以选择。

填报志愿是一个充分利有关招考信息综合决策的过程,多方面了解信息是合理填报志愿的前提。一般来说,建议考生掌握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信息:

一是招生形势。了解招生形势,有助于整体把握填报志愿的原则和方向,避免主观臆断。招生形势包括当年招生改革的一些重大举措、管理办法、全省各科类报考人数、各批次各科类招生计划数、录取比例等。

二是相关科目成绩要求。所谓相关科目,就是与所报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高考科目。相关科目成绩优秀,有利于所报专业的录取,反之,所报专业的录取机会就会降低。有些院校的部分专业录取对高考相关科目成绩有一定的要求,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也应关注和收集这方面的信息。

填报高考志愿的方法

1.确定志愿填报信息查询渠道

学生们会领取到招生计划专刊、录取资料汇编、招生百问等纸质材料;网络时代,如果习惯于网络查询,各省教育考试院官网、阳光高考网、各高校的官网是可靠的信息来源。江苏省考生利用“江苏招生考试网”查询信息也比较方便,其中首页有一项“大数据中心”,点开后会有专业大数据、高校大数据等信息,十分丰富且有用。各类官网上都可能看到高校招生简章、专业和院校介绍、招生计划等重要的信息。这样的渠道,官方、权威、可信。一定不要被传言、小道消息误导!

2.初选志愿形成细目表

初选志愿,要制作一份细目表。大致操作是这样的:①依据分数排名,圈定可以报考院校名单。一定要依据排名!分数相对值的参考意义更大,绝对分数每年都是在变化的。②在圈定的高校名单里,分地区(根据距离远近、经济发展水平、心理认可度等进行分类)确定初选地区。③初定院校和专业,至少分三类:冲(根据最近三年招生情况,觉得被录取有希望但希望较小)、稳(根据最近三年招生情况,觉得被录取希望很大)、保(根据最近三年招生情况,基本确保会被录取),对于以上三种情况,各选取3—5所高校备选。在细目表中,按照地区、院校、专业分列记录,排列初选的冲、稳、保三种类型的高校和专业。

高考志愿填报能填几个

一般每个录取批次可以报4-6所大学,每个大学能报6个专业。由于各个省市志愿填报情况不同,所以报考学校专业个数也不统一,具体如下:

                                 

以普通类本科批为例:

1、新高考地区(14个省市):

1)福建、江苏:最多可填40个志愿;

2)广东、湖北、湖南:最多可填45个志愿;

以上5个省份都是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1个院校专业组就是1个志愿,每个志愿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

一个“是否服专业调剂”选项。

3)河北、重庆:最多可填96个志愿;

4)辽宁:最多可填112个志愿;

以上3个省市都是以“专业(类)+院校”为单位,1个专业(类)+院校就是1个志愿,没有专业服从调剂选项。

5)上海、海南: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1个院校专业组就是1个志愿,最多可填24个志愿;

6)北京: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1个院校专业组就是1个志愿,最多可填30个志愿;

7)浙江:以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类)作为一个志愿单位,最多可填80个志愿;

8)山东:以“专业(类)+院校”为单位,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最多可填96个志愿;

9)天津: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1个院校专业组就是1个志愿,A段最多可填50个志愿,B段最多可填25个志愿。

                                 

高考填报志愿的方法:

1、确定志愿填报信息查询渠道

学生们会领取到招生计划专刊、录取资料汇编、招生百问等纸质材料;网络时代,如果习惯于网络查询,

各省教育考试院官网、阳光高考网、各高校的官网是可靠的信息来源。江苏省考生利用“江苏招生考试网”

查询信息也比较方便,其中首页有一项“大数据中心”,点开后会有专业大数据、高校大数据等信息,十分

丰富且有用。各类官网上都可能看到高校招生简章、专业和院校介绍、招生计划等重要的信息。这样的渠

道,官方、权威、可信。

2、初选志愿形成细目表

初选志愿,要制作一份细目表。大致操作是这样的:①依据分数排名,圈定可以报考院校名单。一定要

依据排名!分数相对值的参考意义更大,绝对分数每年都是在变化的。②在圈定的高校名单里,分地区(根据

距离远近、经济发展水平、心理认可度等进行分类)确定初选地区。③初定院校和专业,至少分三类:冲、稳、保。

3、再选确定拟报院校和专业

针对形成的初选细目表,分类、逐个查询拟报院校和专业,查询院校的招生简章、在本省的招生计划、

近三年在本省招生的投档线和分数段、招收专业在本省录取分数的排名,明确院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招生人数,结合自己的体检报告、英语口语等级等,不要误选,造成志愿无效。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一、选择院校

要重点关注办学实力、办学特色、社会评价、录取分数、所在城市等因素,依次选定目标学校,透过院

校名称辨析专业内涵。

二、选择专业

要重点关注专业名称、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专业特色及就业前景等,大体判断目标专业学什么、怎么

学、是否适合学、学完干什么。

三、同意调剂

建议所有志愿都要同意专业调剂,同意调剂意味着增加了录取的机会。每年高招录取过程中,都有相当

一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专业志愿没有拉开梯度,没有掌握好专业级差,或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又

不服从调剂,因而落榜。

高考平行志愿是什么意思

平行志愿是指在一样的录取分数线内,会报考多个学校,而且这几个学校就是平行志愿,但是都是

以高考的第一志愿来看的,是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前后,所以对于很多的考生来说,实行平行志愿还是比

较好的。

但是在填报平行志愿的时候,尽量把好的学校放在一位,如果平行志愿的第一个学校录取了,那么系统是不会看第二院校的,所以在报考平行志愿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一下这个地方。

                                 

高考各录取批次的含义:

由于在各省(区市)招生录取的高校较多,所有高校不可能同时录取,于是将不同层次的院校分批进行录取,由此形成录取批次。录取批次大致分为:

提前批录取院校:含军队院校、武警院校、公安院校、教育部直属师范本科院校、空军招飞、民航招飞院校和有特殊要求的院校(专业)。

本科第一批: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11工程”院校、部省共建的原部委重点高校、经批准参加本批录取的高校(专业)。

本科第三批:为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和普通高校的联办校。

本科第二批:为除本科第一批和第三批之外的普通高校。

专科第一批:为普通本科院校举办的高职(专科)和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专科第二批: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高职学院、民办高校、普通高校联办校、成人高校和电大的普通高职(专科)。

江苏招生考试网报名查看是否成功

查询方法如下

先在浏览器上搜索【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点击首页上的【招考业务】

点击【高考考生服务平台】

输入【准考证】和【密码】即可查询是否报名成功。

检查个人信息和证件是否一致。 如:身份证号,姓名,毕业年月,往届生学历证书编号,毕业学校、专业名称,取得最后学历的学习形式,最后学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