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由来与传说

01

中秋节的由来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 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 上记载:“天子春朝日, 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 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日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 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风君小屋帮我吧

02

中秋节的传说
嫦娥奔月与“不老药”
嫦娥奔月,是一则家喻户晓的爱情传说,在所有中秋传说中,它是最为凄美的。嫦娥奔月怎么与中秋节联系上的?这里故事就多了。
嫦娥,原名姮娥,她是神话人物后羿的妻子。到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称“嫦娥”。嫦娥奔月有两种版本,均见于《淮南子》。一种版本是,嫦娥偷吃不老药奔月:“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长生不死药,贪心的嫦娥背着丈夫偷后吃后,跑到了月亮上,成为了月亮女神。
另一种版本是,嫦娥被迫吃不老药:跟后羿学习射箭术的逢蒙听说后羿搞到了长生不老药,于是前去偷窃。逢蒙未能得手,恶从胆边生,欲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自己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
在这两种版本之外,我曾依古人笔记进行过分析,提出了嫦娥奔月的另一种版本:她是因为丈夫后羿有了婚外情,绝情之下,才跑到了月亮上。此观点后被不少人拿去了,成了他们自己的研究心得。闲话少说。嫦娥奔月后,变成了“月精”,即月亮女神。
成神了,人间便就开始拜神嫦娥了,但拜月是女人的事情,即所谓“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特别是结了婚的女人,在中秋节一定要拜拜月的,因为月属阴,主生育,过去是多子多福,拜月自然是希望自己多怀孕。拜月时,会供上一种圆圆的有馅的饼子,这种圆饼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月饼”。除了供月饼,另会有瓜果之类的时鲜,特别是有籽的瓜是不能少的。除了拜月,过去女人在中秋时,还要“摸秋”和“送瓜”,送瓜就是送子,此行为是过去中国民间乞子心愿的一种流露。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风君小屋帮我吧

03

朱元璋“月饼传密”
元朝末年,顺帝昏庸无道,朝政动荡不安,王公贵族把持朝纲,疯狂搜刮民脂民膏,江山社稷岌岌可危。又赶上连年大旱,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四起,遥相呼应。这时,出身村野的朱元璋与徐达等人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是官府的搜查非常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此时献计,把写有“中秋节,杀鞑子,迎义军”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晚上起义。到了八月十五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如星火燎原,燃遍了大江南北。
很快,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传下命令,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秘密传递信息的“饼子”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大家将其称为“月饼”。
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风君小屋帮我吧

04

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风君小屋帮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