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这部作品刚到美国时,
《生活》杂志写道:这部意大利新作将会震惊世界。
它将会成为一个拳头,打在美国观众的肚子上。
但是,很少有美国人感受到了自己肚子上的那一拳。
或许他们需要一个真正的拳头,才能获得某种切身的感受。
又或许,从一个更为良善的角度来说——他们害怕电影中的痛苦。
几乎每个人都听过这部电影。
它是有史以来最伟大、最著名的电影之一——《擦鞋童》。
由意大利电影大师维托里奥·德·西卡执导。
不论是《孩子在看着我们》,还是《偷自行车的人》《米兰奇迹》,
德·西卡始终喜欢把镜头对准这个世界上最纯真的一群人:
孩子。
都说孩子最难拍,偏偏德·西卡选择了更难拍的非职业小演员。
喜剧演员出身的德·西卡认为,
无论多么有天赋的职业演员都无法完全融入角色。
因此他选用了两个非职业演员来扮演小主人公帕斯夸莱和朱塞佩。
德·西卡具有引导普通人出演角色的独特才能。
并且特别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灵性。
正如他所说:“孩子们的无知是优点,而不是劣势。”
这句话还有一个言外之意。
就是成人的世界太险恶了。
《擦鞋童》的故事发生在二战后的意大利。
战争对于国家和人民的伤害无法估量。
短时间内造成的痛苦和破坏,需要更漫长的时间才能痊愈。
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中,穿梭着一群天真的孩子们的身影。
他们是小小擦鞋童,帕斯克里特和朱塞佩也是其中的成员。
他们原本是很普通的两个擦鞋童。
他们本本分分的工作努力赚钱,只为了给自己买心爱的马。
为了能快速赚到钱,朱塞佩的哥哥给他们介绍了一单生意——
偷偷出售美国毛毯。
然而在那个年代的意大利是不允许这样做。
所以他们最终被当做走私罪被抓进了监狱。
两个可怜的小家伙,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进监狱。
但是他们又很讲义气,怎么也不愿意告诉警察主犯,也就是朱塞佩的哥哥。
小孩子的世界总是那么简单,又是那么的单纯。
正因如此,他们受到别人的唆使。
二人从最开始的两小无猜、相互信赖,
到一路来的猜忌、背叛、交恶,最后是生死相残……
悲剧笼罩下的孩子们;
武断而冷血的看守所官员;
颠倒黑白的律师;
无能为力的家人。
贫瘠而苍白的一切,生生把梦想的萌芽撕碎。
以美梦开始,绝望收场。
死去的童年和友情,逝去的天真和希望。
这不仅是,一场关于生命的死亡。
德西卡一如他的旧作《孩子们注视着我们》一样,
将视觉和关注放置在社会最需要关心的孩子身上,令人动容。
儿童演员在片中有极出色表现。
香港电影界在50年代曾翻拍此片。
同其他新现实主义大师相比德·西卡更加注重对于儿童在战败后悲惨命运。
讲述他们因为社会动荡造成不公而导致的不幸境遇。
其后他的《偷自行车的人》成为了那个年代的代表作。
而《擦鞋童》也因为它流畅的叙事和生活化的表演以及人性关怀因而获得第20届的奥斯卡特别荣誉奖。
也就是以后的最佳外语片奖。
德·西卡的《擦鞋童》是其“新现实主义古典范本三部曲”系列影片中最有类型电影特征的一部。
这部电影的场面调度堪称影史一流,其寓言式的戏剧结构更是颇具深意。
若想认识并了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那么《擦鞋童》一定是一部不可错过的佳作。
《擦鞋童》1946
导演: 维托里奥·德西卡
编剧: 赛尔乔·阿米德伊 / 阿道夫·弗兰奇
主演: 弗朗科·英特朗吉 / 里纳尔多·斯默东尼
豆瓣8.5IMDb8.0
▼处处有惊喜▼
声明:虚构演绎,仅供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