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世界杯预测易经,并基本搞懂字面意思有可能吗?
老子的道德经大概全文有五千多字。
易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周易,大概有24000字左右。
这两本经典合起来大概三万字左右,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看完,并且基本搞懂它的字面意思,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不过,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当中,需要我们非常专心专注地去阅读,才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除了吃喝拉撒,就是去读道德经和易经这两本书。
渊回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在一个月的时间之内,把这两本书读完,并且大概搞懂这两本书的字面含义。
这两本书加起来不过三万字左右,想要读完是非常快的,可能花个一两周时间就能够简单读完。但是,要彻彻底底地搞懂这两本书,确实非常困难的!
所以,渊回也并不太建议大家在一个月内,突击学习这两本书。除非你是有一些学业考试上的压力,或者其他的一些事情需要你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之内,掌握这两本书。
否则的话,渊回是更加建议,在日常生活当中,把这两本书经常看一看,偶尔翻一翻,在日积月累当中,学习道德经和易经这两本书。
我们这些国学传统文化的古文经典,一般都历史悠久,流传了数千年。它们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叫做微言大义。
微言大义也就是在非常精微,精炼的语言当中,却蕴含着非常深厚的道理和智慧。也正是由于微言大义的这个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是很难对道德经和易经这样的经典书籍,有一个透彻清晰的理解,除非你是国学传统文化领域的天才。
正是微言大义的特点决定了,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当中不断地去细细品味。每天不要求多,读上那么一点,每天翻一翻这些经典书籍,这种阅读方式更适合读这些经书典籍。
当然,这些只是渊回的个人经验,见解不足为论,仅供大家参考,大家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长按点赞,一键三连,关注渊回,第一时间获取更新下期内容,再见,谢谢大家。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谢悟空邀请!
本人曾用过不算太短的时间研究过《易经》,那是几年又几年的事了。对《易经》的印象是:朴素的哲学、深奥的思想、不涉神鬼、读懂很难。
坤卦六二爻: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意译过来是:为人应坦率、落落大方、心胸宽阔,即使不受过训习,也可无往而不利。
六二爻,居上爻之中,得中正之位,为坤阴品德之代表。
回头再看坤卦怎么说: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有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西南有朋、东北丧朋”
我以为是:以东北方为上,西南方为下。高高在上失朋友之道,屈身下士得朋友之方。
安贞,吉:守正道,才保吉祥。贞=正。无论是用母马象征坤卦,还是用“地之方”解释卦辞,都表达了坤阴的品德是顺从;只有守“顺从”之道,才可“元亨利贞”。
这个顺从也可以引申为对自然规律的顺从,对社会规律的遵守。
自然拥有秩序;社会要有秩序;小到家庭也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放之四海而皆准!
这反映古人追求阴阳和谐,积极有序的思想。
如果“阴阳失序、阴居阳位、孤阳独阴”都有很大可能引起内在和外在冲突。
不妨翻看历史,一些居下位而心存非想的人,结果常常很不妙。为什么呢?“迷”于先而醒于“后”!韩信、年羹尧就是个例子。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是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相呼应的。
一健一柔,一强一厚;优点相加,缺点互补。这样配合往往是兴盛之状。
总结:天之德为首,地之德为辅;处辅助位置要坦率无私,处事有方,心胸开宽,竭力配合为首者干好共同的事业。
才无忌大夫提示:所谓“坤阴”是“在下”的意思。这点,可以自由引申感悟。往大里说,当你才德不足以做“老大”时,不要“老子天下第一”!要学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往小里说,为人,无论男女,应该在下守拙,像地一样能容纳能养生。
2022年1月8号三九什么意思?
2022年1月8号三九指的是2022年1月8号开始进入三九天。
数九是民间计算日子寒冷的一种方式,尤其在四季分明的北方地区广为流传。九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是有很重要的意义,大多以它为尊,因为象征着数的终极,易经中就有一个爻辞叫做“上九”,后来又有“九五之尊”的说法,都是代表是极高的位置。在条件艰苦的古代,劳动人民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季,想到了这样的数数方法,从冬至开始,九天算一个九,数到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就意味着冬天的尽头,春天来了桃花开遍山野,再加一个九,就会“耕牛遍地走”,九十天后天气就真正暖和起来了,不仅形象好记,也表达了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九天是全年中温度最低的一段时期的总称,三九天到来之前还有一九和二九,2022年的一九时间是在2021年12月21日,之后平缓的过渡到2022年来。
你是怎样看待易经的是与非?
仔细读罢《道德经》,它的纯粹概念化、以对反为模式的论述给了我启发,虽然还是可以归于感性论的范畴,没有逻辑演绎的理路,但它真正开辟了试图去物相的形而上之路。
那么,易经或许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感性(官)论,重点在两个:一是对事物(应该说是事物之性)的固定化命名,二是为人天之间建立数字对应的关系(比起老子来更不隔,老子的天道事实上是从人道倒推出来的)。在相对纯朴(老子喜欢)的时代,似乎一切都显得先定和谐、周而复始:日月轮回、四季更迭、芽叶花果乃至生老病死,世代无异,那么了然又显得莫测,先人从两方面下手,令人惊叹。想想看,这有点像我们的小学时代,只学习识字(语文)和算术(数学),这两门功课学到家,生活应付裕如。
如果命名可能会相对容易(对老子而言,给道命名很难,因为它即物即象又非物非象,但与佛家的假名比还是相对确定的),所以易经的核心就是它的数字化模式(老子概念化,还在物相的笼罩中,整部道德经就显得芜杂),那它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么?阴阳(这是易经中少有的概念化成果,老子说负阴而抱阳,由此而开拓而升华,除了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放弃了数,把阴六阳九彻底对反化)、八卦、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真能穷尽世界和人生,而且建立某种可代入参数的函数原型?
无论如何这个比毕达哥拉斯、莱布尼兹甚至维特根斯坦都目标远大,而且它亦步亦趋想把现实世界而不只是概念世界都解释完美,直达神灵。这可以看成是一个伟大的宗教,但它是生活的宗教,没有彼岸,又取消了造物者!那些神秘的数字就是巫师,虽然借蓍龟为介,但已经试图确立客观化的原则(老子一直困惑于确定性和不可知性的矛盾中,但无客观性麻烦),把变化(通过数字)视为客观性本身,是以命名为易,简易、变易、不易,正如我们的周围世界和现实人生。
当我们彻底数字化理解易经时,它的卦是一个数字,各个爻也是,即使卦和爻皆有象,但皆非定相。比方说,乾卦为0(也许是1),那整个卦就是一串数字,几乎可以视为一种编程语言表达,参数变化引发各种各样的解式,同时这个引入的参数也是数字化(当然与我们现在的数字化不可同日而语)的:男女、生辰、方位、时辰、行止、职业…如此等等。在古代特别是周代,参数是相对固定而可规律化的,不像现在这样变动不居。由此,也可想见,易经会变得越来越不科学,不够精准。哈哈。(详见我的读易录)
2022重阳节几月几号?
2022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阳历10月4号。
关于重阳节
重阳节的起源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源于《易经》中九之阳数相重。第二种说法是先秦之前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际祭天帝、祭祖的活动,而当时也有了重阳节求寿的习俗。第三种说法是起源于祭祀仪式,因为我国南方地区在重阳节仍然有重阳祭灶的习俗。
1、源于易经
《易经》中九之阳数相重是重阳节的起源之一,在我国古代人的观念里,双九有寿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而双九也叫“重九”,因此农历九月初九被定为重阳节。
2、源于祭天活动
此外重阳节的源头还可追溯至先秦之前,在当时已经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际祭天帝、祭祖的活动,而在西汉时期,人们就有在九月九日插茱萸、喝菊花酒的习俗,同时也在这个时候有了重阳节求寿的习俗。
3、源于祭祀仪式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江南大部分地区都有重阳祭灶的习俗,而祭祀的是家居的火神,因此古代九月都有祭祀大火的习俗,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祭火的习俗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