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summer
一档《繁花》精彩落幕,人们热议不断。随着1月9日影视剧的正式收官,这部被称为王家卫电视剧首秀的作品成功在2024开年为人们奉献了一出好戏。
的确,画面中的车水马龙、霓虹璀璨、老街老巷,以及笔挺西装、精致旗袍……都极具”王家卫“风格,那些镜头语言及叙事风格都让人仿佛观看了一部电影一般酣畅淋漓。
然而,除了胡歌饰演的男主角之外,马伊琍、辛芷蕾、唐嫣、papi酱等女性角色成为了这次的一大亮点。汪小姐初出茅庐纯情率真,玲子阅尽千帆精明能干,李李冷艳诱惑工于心计,雪芝义无反顾追求物质利益,都各有特点。
她们或辛辣、或温柔、或勇敢、或独立、或潇洒,各个大不相同,各个又鲜活有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女性构成了《繁花》中的主体,而胡歌则成为了成就美丽繁花的那束绿叶。
如同《繁花》中塑造的女性角色一样,生活中女性也绝对不只一面。那些默默无闻为家庭付出的女性们、选择拥有自己上等快乐的女性们、勇敢打破歧视的女性们、在职场大放异彩的女性们、不断寻找自我的女性们,构成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基于此,本期特别策划围绕以上五种不同类型女性主体,为大家选取了人生的不同切面之书,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找到做自己的快乐!
PART 1 默默无闻为家庭付出的女性们
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特殊的劳动,维持着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劳动者却在市场上被视作“无业”,且不被回报、不被评价、不被感谢。这项工作被人们称作家务劳动,从事者大多是家庭中的女性。
女性学者上野千鹤子聚焦于家庭女性——主妇,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无薪主妇》一书。在本书中,她讲述了自己开始研究女性学的契机,从母亲不幸的婚姻中,上野发现了主妇们无偿进行家务劳动的普遍状况,影响日本学界的“无薪劳动论”则脱胎于此。
她以女性的家务劳动价值不被认同、不被回报为入口,逐步揭露了女性的劳动价值被持续剥削、长期隐形的社会病灶。在此基础上,她将性别问题纳入更广泛的权力结构,从追求“弱者也能安心生存”的社会理想出发,系统地梳理了自己从“主妇研究”到“照护研究”的研究历程,阐述了其基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的无薪劳动理论、劳动市场底层中的女性困境思考、“官·民·协·私”的福利多元社会构想,以及日本老龄化社会下照护的哲学实践。
在本书中,作者痛快地拆解了现代社会固有的女性压抑结构,提出旗帜鲜明的犀利见解:停止以爱为名的剥削,主妇不是免费的“恋家劳动者”,她们是应该被尊重、被看见、被回报的社会劳动者。
在提及是什么在推动着上野做这一切?她表示,应该是愤怒。上野千鹤子不断思考,为何人类孕育生命和为其送终的劳动被置于其他一切劳动的低位,她认为这是一个根源性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女性主义的课题将永无终结之日。
的确,只要世人认为主妇是女人应有的姿态,是女人幸福的象征,那么不只目前是主妇的女人,那些尚不是主妇、不打算成为主妇、无法成为主妇、曾经是主妇的女人,都将无法逃脱“主妇”这个很难说是好是坏的称谓而获得自由。
整体看来,上野千鹤子在本书中系统阐述了颠覆日本社会学界的“无薪劳动论”,这次学术生涯的激情回顾,堪比一堂力重千钧的觉醒之课。
图片来源: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荐书:《无薪主妇》
作者: [日]上野千鹤子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磨铁·大鱼读品
副标题: 以爱为名的剥削
译者: 吕灵芝
PART 2 选择拥有自己上等快乐的女性们
女性长久以来都沉浸在结婚生子、组建家庭的想法中。即便好不容易从中解放出来,却不知道接下来去往何处。这是一种悲哀吗?为什么说浪漫爱情只是一种妄想?女性主义者也能打扮得很时髦吗?性爱的频率与个人幸福感的关系是什么?
女性主义学者上野千鹤子和出身音乐世家却不走寻常路的汤山玲子,结合自身经历与社会现实,围绕文化资本、女性主义、性、老龄化等多个主题,在嬉笑怒骂间分享超强“生存技巧”。
两人将犀利的对话凝结成《快乐上等》一书,通过百无禁忌的话题及一针见血的点评,为所有人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她们激烈的观念碰撞和言语交锋,带来1+1>2的效果,引领读者思考身边的日常。
在书中,上野千鹤子表示:“无论何时,女人的人生中都有数不清的乐事等待着我们去发掘。而汤山玲子也认为:“成为主人公的人生绝对会更有意思!”由此可见,两人达成了一种默契的共识,那就是女性可以为自己而活,也可以活得自由。
这本话题之作,改变了众多读者对“女性主义”的看法。“它是妇女自由生活的运动,要按照你想要的方式生活,不是同侪的压力或其他人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你想要什么’,让我们成为能够理解这一点并采取行动的成年人。”
希望所有女性在看完本书后可以了解,即便外部环境千变万化,年龄增长,不为自身设限的人仍能拥有值得期待的未来。
图片来源: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荐书:《快乐上等》
作者: [日本] 上野千鹤子 / 【日】汤山玲子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未读·思想家 / 未读
副标题: 女性怎样自在地活
原作名: 快楽上等!3.11以降を生きる
译者: 马文赫
PART 3 勇敢打破歧视的女性们
1969年9月,美国顶级名校耶鲁结束了它268年的男校历史,迎来了第一批女学生。当她们踏入宏伟的校园时,却发现自身的体验与男同学迥然有别:她们是7∶1里的绝对少数,是“男人村”里的附属点缀,是男性眼中稀缺的性资源。被社团组织、运动队、合唱团、校内餐厅拒之门外的同时,电话骚扰、猥亵侵犯却自动找上门来。
面对漠视女性处境的,且基本是白人男性的耶鲁领导层、“性解放”“反越战”“平权”等运动下振奋的社会思潮,这群年轻女性要如何捍卫自身、结成友谊、成就自我?如何重塑美国高等教育并改写历史?
由毕业于耶鲁大学,美国历史与高等教育领域学者、作家安妮 加德纳 珀金斯(Anne Gardiner Perkins)撰写的《耶鲁需要女性》一书在为人们还原了这段历史。
作为顶级学府内性别平权的先锋,激进六七十年代的领路人,这群女性没有选择忍受,而是勇敢为自己而战。如同作者所说,“那是我一生中最有力量的经历之一,也是我做过最勇敢的事。”
她们开辟新天地,成立姐妹会、组建全女子摇滚乐队、增设女性研究课程、推进性学教育、引领街头抗议人潮……以身躯、智慧和勇气对抗庞大父权体制!
本书最后锚点定在1972年,耶鲁与世界都在剧烈改变着,女性权益得到重视,女子社团成绩斐然,招收女学生之前设立的性别限额也被投票废除,读者就此见证了这段称得上阶段性胜利的旅程。
《耶鲁需要女性》采用的是当下流行的口述史方式架构时间线,尽管其中的故事充满了时代观念的隔阂,但最终呈现的视角客观而理性,俨然一册荡气回肠的史诗。这样的记录也是女性权益推动者们为用精彩的生命书写出的答案,而那些最初只作为资源被招进耶鲁的女性,最终改变了耶鲁。
图片来源:上海书店出版社
荐书:《耶鲁需要女性》
作者: [美]安妮·加德纳·珀金斯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品方: 也人
副标题: 她们如何改写藤校规则
原作名: Yale Needs Women: How the First Group of Girls Rewrote the Rules of an Ivy League Giant
译者: 徐芳园
PART 4 不断寻找自我的女性们
自古以来,不论中西,顺从都被认为是女性重要的美德之一。《仪礼》教导女子要有三从之义,“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圣经中的《提摩太前书》一再强调“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地顺服”。
即使是启蒙时代提出“天赋人权”、男女平等的卢梭,在《爱弥儿》这本论教育的书中也不乏对性别差异的偏见:“如果说女人生来是为了取悦于和从属于男人的话,她就应当使自己在男人看来觉得可爱,而不能使他感到不快。”
被历史重重塑造的“永恒的女性”成了现代女性隐形的束身衣,时刻提醒她要安分守己、宜室宜家。想象一下,化妆品、高跟鞋、塑身衣、公主裙、蕾丝胸罩、珠宝首饰、名牌包包……这个丰盈的物质世界和社会文化对女性造就了固化的期许和塑造。
即使是那些最有独立意识、最具女性主义倾向的女性,也会在不经意间发现,她们享受男性对她们投来的具有征服意味的目光,她们渴望成为伴侣怀中一只温顺的宠物,相比那些看上去更能让她们绽放自我的工作,她们更愿意去干干家务活儿,从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为家人精心准备的早餐中获得小小的乐趣。
这些欲望和乐趣同女性的独立是否矛盾?这些下意识的顺从是天性使然吗?
事实上,当我们回到日常生活,关于女性问题的暧昧和矛盾随处可见:人们呼吁女性应该独立自由,应该追求自己的事业,不应该接受男性高高在上、对她们颐指气使;与此同时,社会中又充斥着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性感娇娃、一个贤妻良母的建议和准则。
女性究竟是什么?是否存在一种“女性天性”?这样的矛盾的根源是什么?可以看到,作为哲学禁忌和女性主义的盲点,女性顺从在经验层面上的复杂性从来没有被抽丝剥茧、细细分析。
为了缕清这些问题,玛侬·加西亚撰书《她之所以为她》为人们进行详细阐述。在本书中,作者深入研究社会中存在的性别等级是如何深刻影响女性的生存体验。
玛侬·加西亚在书中多处援引波伏瓦在《第二性》中提出的“处境”概念:我们所处的世界有一套特定的社会规范,它规定了个体行动准则并制约着个体的选择,任何人都无法跳脱出自身的处境或独立于这个周身世界而存在,而性别差异正是构建这种社会规范的一个重要元素。
处境的概念很好地解释了女性顺从的历史机制:男性统治是一个漫长的异化过程——男性自视为主体,将女性构建为客体和绝对他者,并用顺从来定义女性气质。因此,女性顺从不是天性使然,而是处境的产物,是先于女性个体而存在的社会规范,是一种被强加的既定命运。
因此,在思考女性顺从的本质时,我们很容易陷入这样一种困境:要么把它视作一种女性与生俱来的气质,落入性别歧视的陷阱;要么遵循性别平等原则,把它等同于男性顺从,也就是说,将其视作违背人类自由天性的道德缺失。
不过,这样的本质主义或古典哲学的观点正是玛侬·加西亚想要批判的靶子。她拒绝将自己局限在非此即彼的选择中,而是跳出传统视角,强调用一种女性主义的方法来解构这些男权神话,从实际经验出发,展现女性顺从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女性接受顺从并不是一种放弃自由的主动之举,而是无可奈何(常常也是别无选择)的被动之举。
看完本书,你会深刻理解玛侬·加西亚所传递的独立理念,即如果这个世界希望女性“成为自己”,那么女性首先要找到“自己”之所是。
图片来源:中信出版集团
荐书:《她之所以为她》
作者:[法]玛侬·加西亚
译者:黄荭 / 沈祯颖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品方:雅理
PART 5 在职场大放异彩的女性们
你是一个专注细节的人吗?为了进阶,请你抓大放小,不要过分在意细节。你的人缘好吗?为了进步,你一定要学会“利用”好人缘。你是一个能协调各部门的“联络官”吗?你做得再好也没用,因为你的老板不知道!如果你想在工作中迈上新台阶,却并不知道是什么阻碍了你……
那不妨读一读由马歇尔·古德史密斯,萨莉·海格森撰写的《身为职场女性》一书。一直以来,女性在职场中最受赞誉的美德,也许就是阻碍她们前进的缺点。这种悖论在职场女性的日常工作中造成了大量的冲突、愤怒、痛苦和挫败感。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两位作者在本书中总结了12个足以破坏职场女性进阶之路的坏习惯,比如“不愿提及自己的贡献”“更注重手头的工作,而不是职业生涯的总体发展”等等。
在本书中,两位作者也分别列出了解决办法,给出了针对职场女性的转型方案, 让你在准备进入和已经进入工作新阶段时不再迷茫。不管是跳槽还是升职,创业还是转行,都是你职场生涯的一次“进阶”。
她们认为,在不毁掉自我、不放弃专业素养和权力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协调好竞争和激励的机制。例如,抛弃掉那些“非此即彼”的极端想法,你可以只做一个有自我营销天赋并发挥自我价值的人,并根据实际情况,找到“含羞草”和“聒噪的青蛙”之间的中庸之道,这才是对你最有帮助的事。
其次,作者指出,专业素养、人脉以及个人魅力是女性在任何职位上都可以得到提升的能量,它们贯穿职业发展的始终。当你赋予自己的能量越多,你就离获取权势更近了一步。
最后,作者也表示,不必太过”忠诚“。很多职场女性停留在同一职位的平均时间比男性长,是因为她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的忠诚。忠诚是一种美德,但也很容易变成一个陷阱。
在很多职场女性在自己的团队里埋头苦干的时候,很多男员工早已把目光瞄准了人际关系链。他们忙于向外释放出信号:自己可以接受更多挑战并承担更多责任。
事实上,只要没有犯法、没有违背人伦,你并不需要做出牺牲自己而成全公司的事情。有很多把手头工作的重要性放在职业生涯规划之前的女性其实都是犯了这个毛病:不愿提及自我利益。但是这个世界缺乏的就是有抱负的女人,为什么你不是其中的那一个呢?
或许,对于取得一定成功的职场女性来说,阅读本书可能会是个“幻灭”的过程,但它的确为想要突破的她们打了一针强心剂。书中的观点或许足以改变我们的职场、事业,甚至改变一生。
图片来源:机械工业出版社
荐书:《身为职场女性》
作者: [美]马歇尔·古德史密斯,萨莉·海格森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 女性事业进阶与领导力提升
原作名: How Women Rise: Break the 12 Habits Holding You Back from Your Next Raise, Promotion, or Job
译者: 陈小咖
如同《繁花》作者金宇澄所说,
“《繁花》的女人,
都是花一样绽放,
包括她们生气,骂人,跳舞,唱歌……
那些释放的语言能量,都是很美的。”
因此,剧版《繁花》不仅是男主阿宝的故事,
也是玲子、汪明珠、李李等女性们的故事。
她们怎么爱人,怎么骂人;
她们怎么俗,怎么雅;
她们怎么笑和悲,
都透露着一股强大的生命力。
这种蓬勃生活的力量让人极为动容,
这种勇敢做自己的快乐让人震撼。
TOPHER也希望,
所有女性能够拥有这种直面自我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