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繁花》:“演员被重新发明,电视剧被重新发明”

记者 苏墨

电视剧《繁花》热播,从居高不下的收视率到持续上涨的豆瓣评分,从“宝总泡饭”被深入研究到至真园的原型饭店苔圣园爆满,从人们发现上海话好听到要去上海旅游……无不彰显这是一部“现象级”作品。

日前,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电视剧《繁花》研讨会在京举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出品方、播出平台代表及剧集主创与业内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回顾了该剧自立项以来的创作历程,围绕剧集的创作理念、艺术手法、行业意义与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观点分享和话题讨论。

电视剧《繁花》根据作家金宇澄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讲述20世纪90年代初,以青年阿宝为代表的一群小人物,凭借迎难而上的勇气和脚踏实地的魄力,改写命运、自我成长的故事。《繁花》自2023年12月27日登陆央视八套、央视一套、腾讯视频,2024年1月2起东方卫视、江苏卫视跟播,成为2024年初可谓国民现象级的剧集,根据中国视听大数据,平均收视率破1 .785%;腾讯视频站内热度高达31129,进入腾讯视频爆款俱乐部,超过27万观众在豆瓣打出8.5的高分,口碑热度双丰收。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表示:这部作品给我们的创作带来很多启发,文艺工作者要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反映时代洪流,众多优秀的剧集作品汇聚到一起,才能更好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毅肯定了电视剧《繁花》的细腻质感和以海派文化为亮色的艺术视角,认可该剧全方位呈现了勇立时代潮头、充满蓬勃活力的国人精神,是近年来严肃文学影视化又一现象级的精品。

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孙忠怀表示:“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是他们一直在做的。“电视剧《繁花》以创新性的改编、精良的制作、极具艺术审美的风格、扎实的表演等,成功地描绘出一座城市内在的品质和文化底蕴。从影像艺术到文化现象,《繁花》也再一次证明——好的故事、好的视听、好的内核依然是行业经久不衰的创作定律,它可以穿透时间、跨越地域、打破圈层,与当下的观众共鸣共振。”

播出以来,围绕电视剧《繁花》的讨论也从网络空间延伸至生活,打造了开年以来极具热度的“繁花效应”。该剧通过再现90年代的城市风貌、生活图景,贯穿起观众在视觉上的怀旧情结与共同记忆;而以阿宝等人物群像的刻画,在时代风云下奋进的上海精神,也成功超越地域建立起观众的精神共识,剧中的美食、音乐、服装等先后制造了一系列文化现象和社交话题。

原著作者金宇澄回忆道,王家卫刚认识我的时候就问我:“你看《花样年华》,第一眼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我说:“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厨房里张曼玉和人聊天。”他说:“我说的不是人,是东西。”我说:“东西记不住,看电影就是看人嘛。”他说:“是一个电饭煲,这个电饭煲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香港最早的电饭煲,我们找了很久。”后来我仔细想才明白,因为有了电饭煲,香港的太太下午就可以出去玩了,到了下班的时候,老公还以为太太做饭好辛苦。但是看电影有几个人会注意这个电饭锅呢?但王家卫不管这些,他必须把放心的东西放在那里。很多观众也许看不到,但是他有他的坚守。

《繁花》:“演员被重新发明,电视剧被重新发明”-风君小屋帮我吧

研讨会上,《繁花》的原著作者金宇澄与编剧秦雯感谢了与会领导及全体主创,也分享了以上海及上海话作为创作题材的经验,探讨了都市人文严肃文学创作的多样化可能性。金宇澄介绍,王家卫导演拍摄前在上海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地调查,“《繁花》有一种回看过去的视角,在这一块上和我本身的文学理念是非常契合的。”秦雯则表示在编剧过程中第一次经历把一个二维的剧本建立成了一个三维的概念,这对其未来的创作是一种激励和启发。

剧中主要演员分别讲述了共同打造时代群像的所思所感。《繁花》中“阿宝”饰演者胡歌表示,该剧以用心的创作致敬那个时代的奋斗者,也激励着当代人可以继续前进;“玲子”饰演者马伊琍表示,在当下让观众看见还有人在坚持在做《繁花》这样一部高品质剧,是非常有意义的;“汪小姐”饰演者唐嫣希望,能够通过《繁花》和汪小姐这个角色给观众带来正能量;“李李”饰演者辛芷蕾认为,《繁花》的美不是空泛的,是耐人寻味的,具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气质。

《繁花》:“演员被重新发明,电视剧被重新发明”-风君小屋帮我吧

编剧秦雯分享了《繁花》带给她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用上海话写作,第一次在剧本创作前期经历了海量且事无巨细的调研,第一次跟着剧组从开机到杀青,第一次把一个二维的剧本建立成一个三维的概念……

“阿宝”的饰演者胡歌谈道:“它完成了我对父母这一辈人认知的拼图。”同时,他还用剧中印象深刻的一场戏向大家讲述——王家卫导演是如何让演员和角色真正的融为一体的。在那场阿宝拉着汪小姐在夕阳下的南京路上奔跑的戏中,导演曾和胡歌说:“这个时候你回头看的可能并不是小汪,也许只是一段回不去的记忆。”在准备拍摄的间隙,胡歌一直站在原地,仿佛回到了童年,看见母亲牵着一个小男孩的背影,那一瞬间他的眼泪绷不住了。导演看到这一幕只是过来拍了拍他的肩,笑着说道:“我知道你看到了什么。”“那一刻他送给我八个字——‘似曾相识,热泪盈眶’。他希望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观众在看《繁花》时也能有这样的感受。”

“《繁花》是一颗炸弹,炸毁了一种平衡。它把中国电视剧界多年来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创作态势、大家习以为常创作思路,用这颗炸弹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用一枚“炸弹”来形容《繁花》在电视剧行业引起的众声喧哗。同时,他也认为《繁花》是一杯烈酒,让人产生艺术上的晕眩感,浓烈且上瘾;是一声绝响,可遇不可求。

作为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毛尖评价《繁花》是一次“文化总攻”。“《繁花》之后,沪语就不再是江湖中人的地理身份或者他们的文化行李、文化凭证;沪语也不再是文化在地的一种自况。小说和电视剧之后,上海话将不仅是现实主义的利器。从此,影视剧也将迎来新界面。”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认为:“它对于中国的剧集来讲在审美上是一个重大提升,超越了大众电视剧仅仅是讲好一个故事的阶段,开始追求更高的审美境界、更丰富的审美意蕴。我认为,电视剧开始有了奢侈品。”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