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又又被于正震碎了三观。
1月19日,于正担任制作人、编剧的《五福临门》开机,在开机仪式上,他大喊:
“我们这戏真的很好看,一定要是爆款,让来不了的人去死吧!”
以往各大剧组的开机仪式上,烧香见过,拜佛见过,互道恭喜见过,鞭炮齐鸣见过,唯独,没见过“咒人死”的——于正,是头一个。
就在于正嚣张大喊时,担当女二号的吴宣仪,也在一旁欢呼大赞。戏精,难道会传染?
随后,于正发微博,说自己普通话不标准,本意是“撕”,而非“死”。事实上,在于正为自己开脱之前,已经有网友“预判”他会如此找补。也有网友嘲讽“说完又跑来道歉的样子,真的很坍台”,于正两手一摊,说:
“你觉得怎么样就怎么样。”
混不吝的劲儿,溢于言表。
于正为啥突然彪这么一下子呢?长话短说,因为此前有一位女演员祝绪丹辞演了《五福临门》,导致这位制作人气恼了好一阵子。
祝绪丹原本出演女二号,在答应接戏时于正言之凿凿女主角是某一线,最终却定了一位闻所未闻的女演员。祝绪丹不想为新人作配,又有其他剧女一号可选,遂辞演。细节不晓得,譬如有无签合同,若有可告,法律为准绳,诉讼做武器,索赔也好,出气也罢,都可以;如果没有,撕个什么劲儿?
何况,人往高处走,祝绪丹的选择也是人之常情,非刁蛮作态(至少不像被法庭认证抄袭六年拒绝道歉那样可恶吧)。当然,于正绝非“被欺负”的老白兔,只不过,别人辞演是他用来炒作的工具罢了。
故而,在1月14日的直播中,于正就拿祝绪丹辞演说事,被网友指为“阴阳怪气”后,激起了于正的“斗志”,除了晒出祝绪丹经纪公司高管的聊天记录,还在次日发了一条贴文,措辞相当“犀利”。
在这段文字中,他给自己全方位定了性:
“我这不要脸的……”“不在乎什么路人好感……”“我就是个心眼儿比针还小的人……”“我贱我坏我人品不好……”
2020年12月31日那封迟来6年的道歉信,都没有这么深刻的自我剖析。
不论是“撕”还是“死”,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于正要抓住一切机会,对新剧进行炒作。这种“戏精”方式,而今已经不多见了,我们愿称之为“古典主义撕逼营销派”。
开宗立派的,其实不是于正,而是——张伟平。这位主,才是内娱影视圈“撕逼营销”的老祖宗。
00后,大概率没听过张伟平,但在2012年之前,这位前药剂师主宰着“国师”张艺谋的电影之路。从1996年张伟平投资拍摄《有话好好说》之后,“二张”就深度绑定在一起了。
那段时间,张艺谋负责创作,张伟平负责炒作。一个走文艺范儿,一个走流氓范儿。
张伟平的营销套路粗鄙不堪,一个字——撕。靠这个,在互联网尚不发达的年月,也能掀起万丈波澜——毕竟,名人吵架,喜闻乐见。
最知名的一次,是在2005年。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邀请了周润发担纲主演,不料张伟平和发哥起了冲突,对媒体放话说周润发“不光耍大牌,人品还差,连嘴都管不住”。除此之外,张伟平还指责发哥单独要一辆房车,只为了:
上厕所。
既然合同签了,发哥在房车里是上厕所还是休息,管得着吗?十九年过去,孰是孰非已经不重要了。但不得不说,这个古早撕逼营销案例,“味道”很浓——俗不可闻。张伟平和如今亲自下场撕演员的于正,都有异曲同工之处:
“我这不要脸的……”
2012年,张伟平与张艺谋彻底闹掰后,干了件什么事儿来报复呢?爆料这位导演生“三胎”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放到现在可是拉高生育率的英雄父亲哎),引导网友围攻,最终导致老谋子被罚款748万元人民币。分手见人品,张伟平就差像于正那样给自己脑门贴上“我贱我坏”的标签了!
张伟平创立的新画面影业,曾一度是国内电影厂牌的佼佼者,张艺谋十多年的电影作品都由它投资出品,包括《有话好好说》《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幸福时光》《英雄》《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等。但在二张“裂穴”后,新画面啥都没做成,2019年11月18日惨遭吊销,张伟平也成了失信人,从此淡出影视圈。
江山代有才人出,张伟平用撕逼来炒作作品的营销大法,被于正继承了,而且还青出于蓝——毕竟赶上了社交媒体时代。
戏精附体,乐此不疲。
每逢新剧筹备、开拍,于正都能找到话题,骂这个,撕那个,亲自践行着“我这不要脸的……我贱我坏……”的体质。比如,2014年《美人制造》播出时,他就在综艺节目中,暗讽《美人心计》主演林心如,称:
“非常讨厌一个人,是台湾的,女性,过气了,又被我做红了。”
后来,林心如回归岛内,也转型幕后,制作出了《华灯初上》等有现实主义意义的热门精品剧集。反观于正,一剧不如一剧——高下立判。
于正“狂妄”的资格在于,他的确做过很多爆款(尽管是曾经),早期编剧的《宫》系列,2018年的《延禧攻略》,实打实的火。制作人、编剧这类幕后工种,被大众熟知的没多少,于正算一个。
不过,相比他的大名,他的诨名更为人知:
于妈。
这是从他外形上形容的,而另一个绰号,则穿透了他的灵魂:
于抄抄。
众所周知的是,《宫》系列的《宫锁连城》抄袭琼瑶作品《梅花烙》剧情,并被后者告上法庭。2014年12月25日北京市第三中级法院认定于正构成侵权,被判公开道歉,以及赔偿人民币500万元。
罚款给了,道歉始终没有。
时间拉回到2006年,于正还是一个28岁的青年,他在博客中,写下一篇掷地有声的文章《论中国编剧之现况——烂片是怎样练成的》,痛陈“乱改剧本”“找枪手”的圈内弊病,并提及琼瑶,以偶像视之。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于正说:
“……保持我心里的一片净土,至少我的戏,我敢说我百分之百用功了。”
转眼,心里存有净土的青年编剧,就变成了“抄袭大王”,和郭敬明平分秋色,可谓“南北双抄”。
琼瑶胜诉6年后,于正才在2020年12月31日与郭敬明同日道歉。
于正抄袭事项,不止琼瑶一个案例。早在2006年,他编剧的《大清后宫》就被指抄袭TVB经典剧集《金枝欲孽》。当时,于正说,“《大清后宫》定位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囊括了《金枝欲孽》《大长今》《冬季恋歌》等经典剧的成功之处,目的就是挑战《金枝欲孽》创造的收视奇迹……”
编剧李亚玲曾透露,于正抄袭有一个“20%法则”,即——抄袭只要不超过20%,比如你把20集戏全抄了但只要扩充到100集,法院就不会追究。2009年,李亚玲跟于正合作《大丫鬟》时,后者就要求“把《胭脂雪》(于正所写)副线和《梅花烙》主线结合起来写成一部戏给他制作”,但被李亚玲拒绝。
比起“撕逼”炒作,抄袭,才是于正的原罪。
正式向琼瑶道歉后三年间,于正仍然受到业界青睐,各大平台浑然忘却这位金牌编剧的抄袭劣迹。难怪,编剧宋方金非常气愤,他曾经说:
“郭敬明、于正之前,偶尔也有抄袭者,但一经揭穿,抄袭者便销声匿迹不复存在,尚存羞耻之心,而郭、于二位,抄得理直气壮、气吞山河。恶果流传,抄袭事件已层出不穷。”
事实上,郭敬明比于正还算“要脸”,2023年的《云之羽》化名“顾晓声”,且发声甚少,不像以前那样高调。而于正,则是堂而皇之出现在自己推出的剧集中,并在社交媒体上,不改“于妈”本色,大胆点评娱圈艺人,惊人之语屡屡传扬。
似乎,从来没有抄袭那档子事。
纵然不像宋方金所言“销声匿迹”,也多少有所收敛,才会有较好的社会观感。否则,给外界的印象是——靠抄袭成功后,就名利双收了,即便法院认证“文贼”,又奈我何?
让于正能如此嚣张的基础在于——
各大平台还是很认他。
像于正这部新剧《五福临门》,就由一家第二梯队的视频平台合作出品并播出,而这家平台之后还会和郭敬明合作《长夜长安》等剧集。
支持抄袭者,倒也无罪。但,会纵容抄袭的发生,其他编剧看在眼里,也就觉得抄袭无所谓,大不了道歉、罚款,出了名照样有人认。
所以,这就是平台高层倡导的价值观?
当然,不止这一家,其他视频平台,同样如此,郭敬明的《云之羽》不就在头部平台播出的吗?
未来,郭敬明还有《画皮》《白泽令》《风华奇友录》《幻城》《刀上糖心上霜》等项目待开待播;而于正后续还有《侯门有喜》《绚丽》《墨雨云间》《夜行歌》《梦回朝歌》《风萧萧》等编剧作品,工作排到了2030年。
其实,也能理解平台的选择——作为过往频有爆款傍身的于正,平台们仍然押注他会有下一个爆款。而因为有了这种“捡漏心理”,导致他们没办法对于正说“不”。
在此前「文娱春秋」写郭敬明的文章里,我们认为,“抄袭和偷漏税、嫖娼、出轨等行为同属‘劣迹’,若沾染后几样的艺人会被封杀,何故前者不会?抄袭可是对精神食粮、无价知识的侵害哎,理论上,比其他劣迹更具破坏性。”
必须强调的是,我们反对动辄封杀的调控手段,但同为劣迹,为何厚此薄彼?抄袭就比嫖娼好?那么,要是再加上“嘴臭”呢?
说到嘴臭,想起历史上一个臭名昭著的人物——唐朝诗人宋之问,以“七言律诗”奠基人闻名,却也因抄袭外甥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诗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指使家奴杀死这位晚辈而恶名昭彰。(典出刘肃所编撰《大唐新语》)
抄袭,往往也伴随着其他道德问题。宋之问为接近权力核心,攀附武则天宠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极尽谄媚之能事,甚至帮他们提过尿壶。为求官,又写诗《明河篇》“示爱”武后,其中有名句“南陌征人去不归,谁家今夜捣寒衣”。武则天看完后,对身边的司礼少卿崔融说:“吾非不知之问有才调,但以其有口过。”翻译过来,意思是——
“不是不知道宋之问有才华,但他口臭啊!”
此事,出自《太平广记》,书中又解释,“盖以之问患齿疾,口常臭故也。”(因为宋之问牙齿有疾病,所以常常口臭。)最后,“子问终生惭愤。”
于正有无“患齿疾”不知,但看他过往言论,“嘴臭”是事实。从他依然故我的劲儿观察,自然不会“惭愤”,大概率,他认为“窃书怎能算偷”。
或许,平台们也这么想。
否则,从正本清源的角度考虑,为何要启用有抄袭前科、言行举止又癫狂至此的制作人呢?实在没什么好项目了?还是看重于正的炒作能力?
但在如今口碑当道的语境下,于正式撕逼营销早就过时了,他的强力输出,激起的不再是津津乐道的围观,而是反弹——这也就让《五福临门》刚开机就先丢了美誉度。在其官微下,抵制之声遍地开花。豆瓣小组上,一位网友说:
“这部剧不血扑都不行!”
平台们看重于正,那么,只能由观众们的自由意志来做“淘汰”了。
伴随着于正的声量,是他事业版图的扩展。旗下创立于2012年的欢娱影视(前身系于正工作室),经由十多年发展,已是影视行业重要公司。
于正在该公司持有70%股权,有着绝对控股的地位。他经纪人杨乐(原名杨银凤)则有30%股份,并担任公司总经理;另外10%股份,由楚英平(为执行董事)持有。
以于正向琼瑶道歉为界,2020年之前,出品过《宫锁心玉》《陆贞传奇》《美人心计》《美人为馅》《鬓边不是海棠红》《延禧攻略》及两部金庸剧《神雕侠侣》《笑傲江湖》等;2020年之后,还有《为有暗香来》《正好遇见你》《传家》《珍馐记》《尚食》《当家主母》《玉楼春》《双镜》《骊歌行》等剧集播出。
由此可以看出,道歉前后,于正公司的创作密度丝毫未减,包括《当家主母》《玉楼春》《骊歌行》等剧集,还都是他本人亲自操刀制作。但,也是从他道歉为界,其公司作品,没有一部大爆,口碑也较差,多数都是四五分,《当家主母》更是低至2.8分(豆瓣评分)。
除了曾有爆款剧集推出,于正还擅长造星。所以,欢娱的经纪业务,也蒸蒸日上。从其官网可知,旗下艺人包括许凯、白鹿、吴谨言、聂远、宋威龙、杨蓉等。
但从《凤求凰》《延禧攻略》的白鹿、吴谨言、许凯之后,其实于正的造星能力已大不如前,在这五六年间,再无艺人从其剧集中大火特火。
一边是造星不力,另一边,则是明星出走。在过去几年里,陈晓、金世佳、袁姗姗、张雪迎等艺人先后离开,如今,尽管宋威龙还挂在官网上,但他也已确认解约。
近期,有知情人向「文娱春秋」透露,宋威龙和欢娱影视的合约官司已经胜诉,宣告正式脱离于正的掌控,转投曾出品《安乐传》的上海影视传媒——他未来岳丈的公司。
2013年5月,《陆贞传奇》收官之际,陈晓曾谈及自己当时的老板于正,除了明显是恭维的话之外,还如此形容:
“有时近乎疯狂!”
或许,这才是真话。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