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杨紫新剧《要久久爱》。
一群小伙伴共同成长的群像模式,套路很常见、品相质感不太均衡,优势亮点和囿于例牌菜的遗憾都明显。
来,展开说说长短板。
一,有效可爱、有机生命力
相对而言我更喜欢高中时期的黄瀛子,三分拽、三分咋呼、三分可爱、三分温情。
杨紫早已不是高中生,但她演高中阶段依旧有一种很有感染力的生命力,也满溢着“幸福长大的被爱的女孩”的光彩。
生命力和被爱,两点都很虚很普通,但杨紫呈现恰到好处,欢欢喜喜酸酸甜甜可可爱爱,多一分则太有虚的美化嫌疑,少一分又不足以感染人。
不是五官乱飞硬咋呼,也不是奶音式塑造,营造挺舒适。
有点咋呼,一口一个我家燕姿、然后她家燕子追星相关就被老师没收了;伤心之后大唱十二遍遍孙燕姿,但没一句在调上,差点活活炸死小伙伴。
有点不靠谱的生猛,路遇闺蜜爸爸被逼债之人为难,拿着拖把就敢冲上去乱喊。
有点小赖皮的“乱占便宜”,和小伙伴们打赌种植物,凭借仙人球“厚颜无耻”成功获胜(褒义版)。
咋呼宣布“主意是我想的所以我先抽礼物”、被闺蜜吐槽“你这种主意我一天能想八百个”;在两个闺蜜凑钱给跑长途运输冻手的父亲买手套但凑不够时,豪气上线奉上三十元“巨款”,高喊“算上我的呢”;酸酸甜甜起起伏伏患得患失“楼上的傻小子到底喜欢谁啊”,都可爱。
这种可爱,一方面是“小孩装大人”模式的反差萌、愿景甜,黄瀛子能力不够、心愿不小,内心火热凝聚力满分,但当小头目的规划能力属实有点掉链子。
而这掉链子的过程,恰恰很可爱。
另一方面则是上文所说,元气满满生命力满满。
黄瀛子不知她和青梅是双向暗恋,先后误会对方喜欢自己的两个闺蜜,刹那间阴云密布下楼梯撞到老师,得知对方花大力气换座位是为从窗口看见自己后,一秒钟心花怒放,一路高歌蹦跶下楼梯,兴高采烈哈哈哈吓到倒霉蛋老师“疯了真疯了”。
梗属实寻常,但她一喜一悲截然不同的下楼状态,都很有感染力,尤其是高高兴兴蹦下楼之后余音绕梁的少女巫婆版本“哈哈哈”笑声,渗透着“不像演”的生命力。
谁能想到呢?有一天内娱“可爱”都会变成难得稀缺品。
天真可爱懵懂,听起来不是什么稀世孤品吧?某种程度上甚至就是人生某个阶段而已,诸如年少可爱之类。但如今很多剧中“可爱”也成了僵硬的流水线塑料产品。
演员无法展示天真灵动的自如状态,剧本无法讲述鲜活好笑的可爱桥段,便只能重复低幼动作、模仿低幼语态;刻意又刻板的故作低幼,显然并不等同于可爱。
就像将一个二三十岁的人硬塞进两三岁儿童衣服里,没有可爱只有尴尬硬装。
对的桥段中,七老八十老人家满脸沧桑褶子也依旧可爱,而无效僵硬套路里,加一百八十层滤镜的奶音奶颜也依旧尴尬。
可爱是一种状态关系,语调神情变化是由内心不同的感受模式驱动的,在无法构建这种“由内而外”真可爱时、徒留对外在表现的模仿照搬,很机械。
至少黄瀛子是“青春可爱”正确的打开方式。
二,横向群像和纵向时间轴,编织出的友情爱情亲情大网
杭天城F6,黄瀛子上文已经说过,闺蜜方明雨,长远有规划、成绩好有目标感。
黄瀛子和方明雨,聪明迷糊与否对比也很有意思。
方明雨是肉眼可见的短线直观聪明,小时候学习好、没考好也是第九名;长大后工作不错,担任大公司的人事部门经理。
黄瀛子显然晃悠很多。但另一方面,远线条来看,涉及更本质的问题,黄瀛子似乎有一种更内核更触及本真的智慧,方明雨反而被困世俗规训中。
一个大巧若拙、一个在功利式智商下被掩盖了部分敏锐直觉。
小时候方明雨惆怅别人都有喜欢的擅长的、而我们(和庄远)好像除了学习好便什么都没有;被要求好好学习,也一路好好执行,某种意义上像被严格又板正的教育砍掉了鲜活的枝丫和棱角(黄瀛子等小伙伴就是她的第二泉)。
长大后未必多喜欢现任男友,但觉得“三十岁分手太冒险”,踌躇不敢。
从小到大方明雨像在世俗规范中按部就班长大的正确标本,而她每一次犹豫和试图逃离,就是对“蜡像式成长规划”的鲜活叛逃。
隔壁的蓝亦菲,温柔乖巧懂事,有一个赌鬼还偷钱跑路的爹,却始终只惦记“他去北方开车手很冷”、惦记他在自己年幼时的诸多温情往事,典型的善良又悲情角色。
三位男生,设定上蒋翼是被父母常年放养的游戏天才,庄远是学霸,关超是运动健将;性格塑造上也相对鲜活。
黄瀛子的白夜光丁也,目前是癫公面目。
和黄瀛子初见就是泄愤砸车。
小饭馆点菜,又假装是“葱油猪肚不要猪肚”画风。
在公园相亲角出没,在一群阿姨中间先是自己念普希金、后是“要挟”黄瀛子当众念普希金。
当然癫公只是假象,大概是“道不行、装疯卖傻以为之、狂歌笑孔丘”的路数。
当年得意如今潦倒,心愿纯良举止极端,两层对比。
剧作在成年版本中穿插诸多少年童年往事,有了一层“当时明月在、曾照少年光”的对比质感。
小时候的梦想和雄心壮志,长大后在残酷法则中如何成了一地鸡毛;
小时候形影不离的多年好友,长大后又如何一度散落天涯海角、渐行渐远渐无书;
剧作由此勾勒出的对比图卷,虽点染略浅略蜻蜓点水,但也在纵向上编织出了属于时光的唏嘘滋味。
六小只欢笑与共、青春与共、捣乱闯祸与共、营救大业与共的“六小无猜”式可爱,青梅竹马各路CP之间的朦胧情感,以及杭天城熟人社会小共同体的人情风味,大体都热闹温情可爱。
三,几点遗憾
《要久久爱》要直面的第一个瓶颈是同质化。
杨紫版黄瀛子很讨喜,但这类青春群像、小共同体式温情叙事,在市面上都过于常见。剧作穿插回忆时间轴、呈现手法略有出入,但本质换汤不换药。
第二个遗憾是某些点铺得略散、略开,略有贪多嚼不烂的遗憾,这也是群像模式的常见弊病。
第三点是局部呈现手法生硬老套。比如蓝亦菲父亲偷钱离去、女儿雨夜追赶不及、跪地痛哭。角色刻画不够细腻深入,情绪铺陈多、满、且例牌菜。
反倒是几位小伙伴雨中撑伞的画面,更温情。这么大事轮不到小孩子插手瞎忙活,但一群小伙伴管天管地的可爱“多事”、对彼此的诚挚关心,命运不公而友情无价的单纯美好,都在线。
成年版本故事主线,总依赖“黄瀛子要找回昔日小伙伴重聚”,关超婚礼、路遇疑似蓝家爹等内容两度将症结放在“找爹和解”,让人很想吐槽“这个爹是非找不可吗”?
从情绪价值落点角度说,剧作塑造小共同体模式的古早温情社会,邻里街坊家家亲、承袭更传统的亲情价值体系,这样的结构似乎默认“得找爹敬爹”。
事实上,温情脉脉的小共同体有利弊双面,利在于人与人之间距离近,弊在于太近、缺乏边界感和对“独立人格自主事务”的必要尊重,缺乏“既然父不父那么子不子也天经地义”的对等原则。
而剧作对问题爹和孩子相处模式的呈现,有些把“弊”也当利和稀泥的混淆。比如饮酒家暴的爹,落点又放到“对儿子一片苦心”,婚礼上搞温情体面局部大团圆。
这种诡异的息事宁人模式,在“亲”和“孝”大棒之下,模糊对错是非、裹挟亲情和煽情的界限,有点难评。
你看,剧作织就一张浓郁人情大网,但人物动线和细节质感并未处处紧密勾连,导致网略有些参差。但大概都怪同行衬托吧?至少剧中有有效可爱、有效群像和有效的时光荏苒、小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