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有剧看了。
Sir预感这是要爆:
不仅上星央视,同时还上线Netflix,优酷预约人数更是破了八百万,创下站内记录。
谁这么大排场?
都因为一位男神回归:
今天我们熟悉的神探狄仁杰。
正是来自荷兰外交官高罗佩创作的小说《大唐狄公案》,一个法理与传奇交汇的东方故事。
这一次新版改编。
导演李云亮,执导过豆瓣8.0的剧版《风声》。
饰演狄仁杰的周一围。
已经通过《长安十二时辰》《我不是药神》《绣春刀》深入人心。
新版会怎么改编,确实让人好奇。
毕竟狄仁杰已“消失”太久。
就像剧名沿用了小说原名。
《大唐狄公案》的底色其实是回归:回到最初的那份“奇”与“义”。
01
说起狄仁杰,1987、2004两版已成经典。
孙承政温文儒雅,英气逼人。
梁冠华刑侦、为官两手抓,从容稳厚。
珠玉在前,新作怎么拍出新意就成了难题。
《大唐狄公案》把时间设定在狄仁杰朝堂成名之前。
彼时的他刚周游西域,携马荣、乔泰二人归返长安城。
比起历史上清正廉明的明官形象,更像是一位快意恩仇的少年游侠。
好施乐善,救济贫民。
潇洒自在,对入仕为官不屑一顾。
而最突出的,还是那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气。
一开场,一队捕快就闯进了狄仁杰下榻的客栈。
原来东市通灵宝铺明珠失窃,而据收贼赃的透露,盗贼与赃物就藏在这间客栈之内。
捕头欲将所有住客带走审问,全然不管其中大部分是明日赶考的考生。
狄仁杰撂下筷子,起身查案。
狄公断案,条理清晰、抽丝剥茧,此时已显现出来。
先凭他混迹客栈多日的观察,:报出房客的身份踪迹。
最后,揪出了一自称账房先生的生面孔。
算盘,明珠。
这算珠就是明珠最好的藏匿之处。
这案子这么简单就破了吗?
非也。
搜出来的明珠却在客栈老板的算盘之上。
难道怀疑错了人?
探案的乐趣与关键所在,是细节。
两个算盘,一个沾满油污,一个亮洁如新。
就凭这折损程度,狄仁杰点破了假账房先生的调包之计,还了在场房客的清白。
这一案,狄仁杰不过牛刀小试。
但剧集本格推理的风格,已把观众与主角的视线合二为一。
跟随其叙述与线索,满足着破解悬案的猎奇心理与推理的成就感。
时值帝后同朝,武后改革除旧立新之际。
盛唐气象之下波诡云谲,狄仁杰无法避免地陷入一个又一个权力漩涡。
在一次次探案破案过程中,他自身的身世也一点点浮出水面。
从一个少年最终成长为思国忧民的“国老”。
探案,既是抽丝剥茧,查明真凶。
也是刺破钱、权、欲下人性的暗色。
02
剧中有九起案件,相对独立,又相互勾连伏笔。
而这些案子的直观印象就是:
奇。
首先是形式上。
不仅呈现了长安城、洛阳城的繁华气概,沧海古船、西域大漠景观同样尽善尽美。
对大唐风貌的再现。
破案时的几处闲笔,就勾勒出盛唐之下的市井百态,繁华鼎盛,胡汉兼容。
案件本身,更是奇情交错,贯彻着中式美学与传统气韵。
凤印失窃,天火降世。
武后最爱的梧桐树、嘉奖过的技班乃至为皇后养蚕的农舍统统被毁于一旦。
本是描摹伉俪情深的四漆屏,画中郎君手里的酒杯却突然变成了匕首,刺入妻子胸口。
在此屏下,诗人疯癫病犯,七刀刺死了恩爱发妻。
花烛夜变凶杀现场。
新郎新娘二人似是对弈,却皆身中数刀,棋盘浸满鲜血。
王朝大幕下,众生群像图图徐之。
单拿凤印一案,三层反转,牵扯出三个真凶。
力求废后、位高权重的长孙无忌。
出手相助却疑点重重的魏太师。
乃至身处舆论中心却冷眼旁观的武后。
权谋相争,人人各怀鬼胎。
直到找出众人作案动机的那一刻,才能明白剧中最奇的,其实是人心。
常常存在于古诗中大唐画卷,在近几年的古装探案剧中屡屡成为主角。
唐朝璀璨夺目的文化现象与多如繁星的风流人物,为探案权谋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与线索。
前年的《唐朝诡事录》以狄仁杰门下弟子苏无名破案为主线,掀起一阵志怪悬疑的热潮。
而《大唐狄公案》,更强调实。
讲究实证、严密的推理。
掬水楼内部无端燃起的“天火”。
从起初同门贺大荆发现酒壶口内沾上了黄连时,就埋下了线索。
“天火”中丧命的养蚕“农民”。
虎口处厚厚的一层老茧,正是其终日耕地劳作所得。
但别忘了,搭弓射箭的御林军虎口处,也极易有此老茧。
冲这一点,Sir不免想起了早年的《神探狄仁杰》。
断案同样讲求物证、勘探的合乎逻辑,绝不拿观众当傻子看。
滴血雄鹰一案,狄仁杰面对受鬼魂惊吓的武则天,直言先帝豪言:
创立江山 杀人无数 岂有鬼哉
《大唐狄公案》中狄仁杰也反复强调:
是人为,就会留下痕迹。
循着这些蛛丝马迹反推,也就逐渐接近奇情案件背后盘根交错的因果相生,窥见众生心相的魑魅魍魉。
所以不如说《大唐狄公案》是一次复古和翻新。
把那份锐利,难得地带回了当下。
03
搜一搜狄仁杰相关的影视作品,就会发现:
这些年,狄仁杰一直没闲着,堪称中国最忙神探。
而狄仁杰ip宇宙的起点,是高罗佩在荷兰驻重庆使馆工作时读到一本清朝无名作者的小说《狄公案》,在此基础上弃旧作新,参考大量公案小说、民间传说及刑狱典籍,成书《大唐狄公案》。
狄仁杰由此在海外走红。
早在1969年,英国就拍出了六集英剧《狄仁杰》(《Judge Dee》),一群外国人带着乌纱帽断案。
1978年的《狄仁杰断案传奇》和《血溅画屏》均改编于高罗佩小说,神探狄仁杰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
古色古香,有旧唐遗风。
△ 电影《血溅画屏》
2004年钱雁秋执导的《神探狄仁杰》堪称狄仁杰ip宇宙的巅峰。
胖胖的形象以及与元芳的破案二人组构成几代人的童年回忆。
此后,徐克执导的狄仁杰系列电影彻底颠覆了狄仁杰的形象。
侦探推理包裹上一层武侠的外壳,杂糅进奇幻的邪典气质,把狄仁杰拍成了一个上天下地无所不能的神人,还可以混搭各类惊悚、妖兽、奇幻元素。
一个IP火了,就出现了一个参差不齐的“同人宇宙”。
电影、剧、网大都来掺和,你分不清谁是谁,更无法确保质量。
现在一看到“狄仁杰”,就几乎要被劝退。
△狄仁杰大战神龙
太久没有在荧幕上,看到那位算无遗策、心怀天下的唐代神探明官了。
狄仁杰的形象不断被消费,却再也带不来曾经的振聋发聩。
说到底,狄仁杰不是神人,也不是单纯的神探,他还是复杂政治斗争下的政治家,是一代名相。
而新近的创作改编,越来越抓住他破案的离奇诡异,却常常忽视那一抹悲悯仁义的底色。
在剧集《大唐狄公案》凤印案中。
狄仁杰数次被警告:这案子你查不了,神仙打架呢。
朝廷重臣与当朝帝后间的斗争,彼时无名无姓的他只是一枚偶然卷入其中的棋子。
遭人暗算,命悬一线,差点惨死马蹄之下。
当线索一点点指向巨大的权力阴影时,他也退缩、丧气。
但最终,还是执着地走了下去。
在科举考场上,写下:
改新者,革旧以替新也。
视其目的,核其手段。
时新政日下,每因法以便民,民赖法以安。
在唐代,女子执政,有违纲常。
但武则天的改革,打击士族门阀,却维护了百姓的利益,改善了百姓的生活。
所以他支持武则天,为其查明真相,不惜与恩师为敌。
这既是侦探追逐真相的原始本能,也是一心为民、心系天下的才略。
就像《神探狄仁杰》中武则天问死后如何评价她。
狄仁杰只说四字:功过参半。
这便是狄仁杰。
当我们以他对照福尔摩斯时,常常忘了狄仁杰不仅仅是一个神探,断案如神。
他更值得铭记的原因。
是他在一个人人争相“向上靠拢”的环境里,保持着与权威的距离感。
他能成为神探,恰恰在于他从不接受“神”。
他信奉的是客观事实。
讲证据,讲逻辑,用脚踏实地的方法,去攻破一桩桩悬案。
他信奉的是法律正义。
在法面前,没有权位、背景、财富的区别,人人都应当平等。
他相信的更是,民大于天。
他不效忠某个君王,效忠的只是真相与天下百姓。
这一回。
狄仁杰终于不再是007,不再是福尔摩斯,不再是任何一个神探。
狄公变回了他心中真正理想的样子。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好蓝莓坏蓝莓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