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输了,贾玲赢了-风君小屋帮我吧

答应大家的影评拖了一天才写,因为想写得客观一点。虽然知道客观往往吃力不讨好,抓住一个点写几句鸡汤,省心省力还能收获更多喝彩,但总觉得那样对不起读者。这也算是我的赤子之心,或者说我心里的“赢”吧。

先说态度,我喜欢这部电影,明知道从技术层面8.0的豆瓣评分偏高,但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我是狠狠共情的那一个。

电影输了,贾玲赢了-风君小屋帮我吧

因为好评我几乎已经完全知道大家的点在哪里,所以在不知如何动笔的这两天时间里,我看了很多关于这部电影的差评与技术性的客观评价。有些文章写得有理有据,与很多写得很棒的赞美性文章一样,是负责任的态度,所以我不同意“说《热辣滚烫》不好,就是黑子”。

电影输了,贾玲赢了-风君小屋帮我吧

电影输了,贾玲赢了-风君小屋帮我吧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大可不必事事争论,一定要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不要用声量去压人。否则一旦当我们站在小众、声音弱势的时候,也只能选择沉默,而“小众只能沉默”是一个不健康的社会。

“我觉得好,但尊重你说不好的权利”、“大家都说好,但不喜欢”,允许每个人不讨好、做自己,正是《热辣滚烫》带给我们的力量。

电影输了,贾玲赢了-风君小屋帮我吧

不喜欢《热辣滚烫》的大体有三类人。

一是理智派。

这部电影的硬伤不少。贾玲再次贡献出了一部真诚满分,技术与手法刚刚及格的属于她自己的作品。虽然只拍了两部电影,但贾玲已经有了非常鲜明的风格,就是自我体验派或者我给它取名叫“掏心派”。

作为“情商智力”的顶级选手,贾玲最擅长的是以情绪引导电影的走向,喜欢它的观众一定是那些牢牢被情绪抓住的受众,而没有被抓住的人,只看到逻辑与手法的千疮百孔也在情理之中。

我们常常诟病男导演把女性拍成了工具人,其实《热辣滚烫》中,雷佳音饰演的男主昊坤同样是推动情节的工具人。前期他作为健身房的三观担当、暖男,只想练技术不想卖课、好好上课不聊骚、认真保留自己的小梦想,连见多识广的前台销售都忍不住往他的拳击手套里塞小红花。

电影输了,贾玲赢了-风君小屋帮我吧

中期他喝酒上头跟女主睡了。即使成年人酒后乱性可以理解,但之后他所有的变化全部颠覆了前期的形象就真的太硬了:忽然决定跟女主同居,忽然收钱打假球,忽然辱骂女主,忽然被一拳KO掉,忽然从健身教练变成了建筑工地的工人……

还有原生家庭不错的女主,为什么变成废材;全员恶人的妹妹、表妹、闺蜜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不能在情绪上产生极大的共鸣,这些问题足够让理智派在观影时如坐针毡。

电影输了,贾玲赢了-风君小屋帮我吧

所以奉劝一句,如果你是一个特别理性、带着完美逻辑链观影的人,《热辣滚烫》不适合你。

第二技术派。

从《你好,李焕英》到《热辣滚烫》,贾导在技术上的不成熟有目共睹,想在技术方面挑刺太容易了。

如果你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花5个小时刷一遍《美国往事》的电影技术派,《热辣滚烫》也可以直接跳过。

第三大多数男性。

由于男权背景与生理差异,男人与女人能够共情或者说喜欢的东西往往不太一样。尤其面对一个女导演的作品,男性天然会竖起自我保护的屏障,关闭心房,避免被共情到。

同时因文化与教育使然,讨好型人格中女性占比更大。《热辣滚烫》是关于一个讨好型人格的女孩如何找回自我的故事,肯定对于女观众更有冲击。

我理解一部分男性的不适,但这正是我方保护贾玲的原因。人类的悲喜并不共通,上位者的男性更不会主动俯身关注女性的命运,占人口一半的女性需要有我们自己的表达者。

电影输了,贾玲赢了-风君小屋帮我吧

说完不喜欢,再来说喜欢。除去贾玲的粉丝,会被这部电影打动的大体也有三类人。

一是被社会捶打过的人。

我是先看《飞驰人生2》,后看的《热辣滚烫》。我跟我姐更喜欢《热辣滚烫》,有共情,笑中带泪,看完回味。但我女儿跟小闺蜜更喜欢《飞驰人生2》,够嗨够燃够搞笑,尤其赛车的那一段非常大片,很能刺激多巴胺。

能在《热辣滚烫》里找到共情的通常是被社会捶打过的人,尤其女性,因为我们所面临的捶打更为普遍。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一直努力一直输,因为输的次数太多,最终变得害怕去争取、害怕去努力,担心连最后一次的努力都输掉,人生从此陷于虚无。

对于这种屡战屡败与患得患失来说,《热辣滚烫》中杜乐莹的“只要全心全意努力过,无论结果如何,都是赢了”真的很有治愈效果。

回首往事,原来“人生不分胜负,自己已经赢过多次”是龙年最有营养的鸡汤。鸡汤不会让我们立刻体格强壮,却可以在人生的关键路口托举我们的选择。

从这个点位上,我倒挺羡慕女儿与她的小闺蜜,希望她们永远活得自由自我,看不懂《热辣滚烫》。

电影输了,贾玲赢了-风君小屋帮我吧

第二,讨好型人格会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在观影过程甚至今后的人生中被触动、被改变。

理智派有一个质疑,女主仅仅因为胖就变成了废材,被男友、闺蜜、亲妹妹、亲表妹背叛,承受那么多的恶意,是不是对胖子的歧视,以及有没有制造身材焦虑?

我是这样看的,无论现实生活还是影视作品,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代表所有人。在现实生活里,我见过一些积极向上的胖女孩以及很多无比自信的胖男孩,在不影响健康或者他们本人对健康问题无所谓的情况下,无需受任何人的影响,怎么开心怎么来就完事儿。

但回到影片本身,杜乐莹因为讨好型人格叠加肥胖与废材,其实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意漏斗,会吸引恶意源源不断地流淌进来。

恶意这种人性中根深蒂固且永远不会被消除的部分,是一种向下流淌的能量。无论是满怀恶意的人,还是好人不经意中展露出的恶意,底层逻辑都是欺软怕硬,它们会流向阻力最小的地方。

讨好型人格很容易吸引恶意,因为阻力最小;甚至有时候他人的恶是被自己的弱激发的 (只谈事实,绝不责怪身弱之人) 。

毋庸置疑,无论贾玲是否认可和愿意,《热辣滚烫》最大的卖点以及最能扛票房、造新闻的点,的确是减掉100斤的贾玲本人,她能以这么快的速度登上芭莎封面,也是因为她瘦了。

但剥去这个外壳,《热辣滚烫》本质上讲述的是讨好型人格的姑娘,如何找到自我、重塑底线的故事。大多数观众共情的也是这个点,她们虽然没有经历过杜乐莹式的肥胖、废材,但经历过善良被利用后的失望,有过因无法拒绝而独自舔伤口的夜晚。

我看电影泪点比较高,最受触动、几乎流泪的一幕是瘦下来的杜乐莹与爸爸一起吃火锅。她问父亲,如果有一大一小两个苹果,你会给朋友哪一个。父亲回答,给大的,因为他是我的朋友。杜乐莹说,以前的我会两个都给,然后他们就以为我根本不爱吃苹果。

“现在呢?”父亲问。

“看心情。”杜乐莹回答。

理智派可能又要说了,就算自强与自立可以帮我们筑起抵抗恶意的高墙,但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减肥变美?

答案很简单。这部电影是拍给普通人看的,对于普通人来说,通过改变外在去改变内心,是最便捷的方式。

何况减肥这件事,没减过的人会觉得不过是减肥而已,只有真正减过的人才知道在整个过程中要克服的惰性、要面临的诱惑以及要解决的自我问题,不少于任何一种艰难的学习。

电影输了,贾玲赢了-风君小屋帮我吧

第三,感性的女性朋友们。

感性的人更容易成为讨好型人格,因为对他人的情绪过于自我代入;女性更容易成为讨好型人格,因为如今已经成年的大多数中国女性,从小受的教育就是乖巧听话、为他人着想。

甚至传统的中国父母都不是以教育一个完整独立、有血有肉的人为标准去教育女孩,而是以一个能嫁出去、嫁出去以后能在婆家生存下去、不会被男人抛弃的好儿媳的标准去教育自己的女儿。

《热辣滚烫》紧紧抓住并且热情拥抱了这一部分人群。

从导演/主演本人的身体与灵魂入手,将电影做成了一件跨越自身痛苦的行为艺术。这种“豁出去”的风格,感性的人会觉得非常心疼,因为真的是用命在拍电影,每一次都无法复制,所以你不知道她能走到哪里,下一次又在哪里对自己动刀。

理性的人会将它理解为商业捷径,是对电影这个艺术门类的不尊重两类人没有对错,各取所需就好,还是电影里的那句话“看心情”,爱看不看。

电影输了,贾玲赢了-风君小屋帮我吧

同为创作者,我个人非常佩服贾玲。她太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了,以高情商成为顶流笑星的她,同样用高情商完成了成为导演的转变。

高情商绝不是贬义,事实上情商本身就是一种情绪智力,高情商更是自我意识充分完成后所拥有的超强共情力与领导力。贾玲用自己强大的共情能力,收获了群体性的共情,从而不断创造影史奇迹,完成女性导演与女性观众之间的超强命运连接。

是国内女导演严重缺席的时代选择了贾玲,同时贾玲用100分的努力,狠狠地拥抱了时代。

一知道自己有什么,二知道观众要什么,三在自己所有与观众所要之间划直线,这三点的超额完成,创造了贾玲式的商业奇迹。

从技术分析,《热辣滚烫》或许有许多不足,然而从女导演闯荡娱乐圈的角度,贾玲赢了。

好电影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谁说了算?

反艺术流派大师杜尚一生致力于探索如何推翻大师、调侃经典,崇尚将生活融入艺术、让艺术不被规则与权威定义。他说:“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

贾玲最好的作品是她自己,从这个角度去探讨贾玲电影的艺术性,或许人们会发现一些属于未来的美与力量。

哈罗哈罗,我是你们的云闺蜜艾小羊

畅销书作家、资深媒体人

喜欢我的文章麻烦点击公号名片关注我——

公号改版后经常有读者反馈收不到推文,为防止失联,让大家每天看到好文章,麻烦按下面步骤操作,星标公众号,以后就能快速找到小羊啦〜

电影输了,贾玲赢了-风君小屋帮我吧

往期爆文推荐

『赞』『在看』让我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