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电影《红毯先生》终于上映了!不过已经超过60岁的华仔,是肉眼可见的老了。
但比起外表,影片中的华仔却依然能保持着曾经的水准,再一次展现了演技和人格魅力。
而早在几天前,官方就曾公布了一个细节:
拍摄时,群演中有一位刘德华的粉丝,被安排饰演一个拍照粉丝的角色。
镜头前,这位粉丝远远地看着别人上前和偶像互动,自己只能默默地打招呼。
当刘德华突然回头,她惊喜地挥手。
没想到,刘德华比心回应。
这一举动暖到了粉丝。
“我本以为你是我无法触及的光,但这一次光撒向了我。”
喜欢不打扰,回馈不做作。
偶像能和粉丝双向奔赴,其实源于内心和行为的修行。
人越在高处,反而越没架子。
所谓,境界越高,姿态越低。
现在的刘德华就是这种境界。
刘德华说过:“我最成功的地方是我的人品。”
刘德华的人品最直接体现在对粉丝的好上。
所以说,刘德华为什么能红一辈子?
因为有品。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高赞回答:
能红一两年的,有运气;
能红一二十年的,有道行;
能红三十年的,刘德华。
可刘德华红了四十年了,应该还会红下去。
众所周知,刘德华每次露面必有爆款事件。
比如,不久前,为了这部电影的宣传,刘德华做客董宇辉直播间。
两人的对话被解读为“尬聊”上了热搜。
有人说刘德华拘谨,有人说董宇辉翻车。
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反正各种解读。
那晚,直播间弥漫着微妙的气氛:
刘德华的简洁回答与董宇辉的深度解读。
这正成为了所谓“尬”的依据。
董宇辉说:“在一个容易被言论所影响的时代里,我们要保持清醒,不要急于给出结论,不要轻易评价,而要先去修身。”
刘德华意味深长地一笑,然后频频点头。
红了40多年的刘德华,经历过起起伏伏。
他很明白:修行之人必会经历不争和止语。
现在的刘德华话里话外都很平淡,却极富哲思。
但年轻时的刘德华,显然并不是这样。
刘德华1961年出生在香港钻石山,但家里并没有钻石。
家里六个孩子,他排行老四。
即使父亲是消防员,也保不住家里的木屋在大火中被烧毁。
很久以后,一家才搬进了石头屋安居。
他从小就是那种生活努力的普通小孩。
幸运的是,老天赏脸吃饭。
20岁那年,他陪朋友去考TVB训练班。
自己本想学导演,没想到因为长得好看,被老师劝说做了演员。
此时,他对于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清晰的定位,总被别人的意见左右。
那时,刘德华仰望的偶像是周润发。
周润发拍《千王群英会》时,他和梁家辉被派去跑龙套。
戏里两人是做周润发保镖,一起巡视赌场。
为了丰满人物形象,两人设计了很多动作,各种抢戏,被导演生气地叫停。
起初,周润发对刘德华这个跑龙套的小演员,并没有太多印象。
1982年,许鞍华导演拍《投奔怒海》,找到了周润发。
因市场问题,周润发拒绝了。
后来,又找到了刘德华。
可刘德华却心存疑惑,犹豫不决。
“周润发都不肯演的角色?那我可以接吗?”
琢磨不出答案,他决定去当面问周润发。
他查了通告,找到了周润发拍戏的地方。
一上来,他就自我介绍:“我就是你那部戏里的保镖。”
接着,他问周润发为什么不演这个角色?
周润发告诉他:“你必须接这部戏,不接会后悔的。因为所有东西是最好的,你要想红,要看幕后班底。”
从这以后,周润发真正记住了这个叫“刘德华”的人。
听完周润发的话,刘德华明白了“戏会托人”的道理。
他接下了这个角色。
他也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当年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又因这部电影,刘德华有幸认识了林子祥。
林子祥成为了他音乐路上的启蒙老师。
刘德华从没想过自己会去唱歌。
起初,他对自己的唱功并没有信心,便问林子祥:“我可以唱歌吗?”
林子祥鼓励他:“你可以唱啊!”
还邀请刘德华有空去他的录音棚玩。
刘德华当真了,便认真起来。
初入歌坛,推出的唱片无人问津。
这时,刘德华心里又犯起了嘀咕:“我真的适合唱歌吗?”
于是,他又两次问林子祥:“我是否应该放弃唱歌?”
林子祥两次都给出了同样的回答:
“如果你真的喜欢唱,你就要坚持。”
这时的“笨小孩”刘德华,还略显稚嫩。
凡事在意他人的看法,总在努力寻求外界的认同。
得到肯定后,他才有信心,继续往前走。
不过,好在他够努力。
虽说老天自有安排,老天爱笨小孩。
但笨小孩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笨小孩”刘德华凭借努力,很快跻身香港四大天王。
不过,坊间流传着一句话:
刘德华唱歌不如张学友,跳舞不如郭富城,演戏不如黎明,实乃天王末流。
黄秋生说他就是个“花瓶”。
谭咏麟说他“不适合唱歌”。
陈可辛说他“演技太一般”。
黄霑则是骂得最狠的,说他是“很笨的歌手,从没见过写得这么烂的歌词”。
甚至刘德华都对黄霑说过:“你不要那么用力地骂我,好吗?”
不过,刘天王还有一个名字叫“刘卷王”。
为了回击这些质疑他的声音,他唯有努力。
如果达不到定的标准,他就会觉得不开心。
“你觉得我唱得不OK,那我就一直唱到你觉得OK。”
刘德华四处拜师,发掘自身嗓音特色,天天练习发声、打磨音准。
他能唱歌不看提词器,做到歌词倒背如流。
他能一首歌翻来覆去地唱,不分白天黑夜。
终于,为刘德华监制唱片的周治平,被他“整服了”。
而此前,周治平说过“讨厌听刘德华唱歌”。
再后来,他演唱了近千首歌曲,脍炙人口的金曲无数。
拿过音乐奖项,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
全世界开了上百场演唱会,场场爆满。
“笨小孩”靠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
现在,再也没人说他“不会唱歌”了。
“笨小孩”还有一个烦恼:痴迷写歌词,可总也写不好。
他就一首接一首地写。
利用演戏间隙,找个角落写;
在别人休息时,躲进车里写。
终于有一天,黄霑对他说:“你现在的作品,我听懂了。”
后来,黄霑特意写了一首歌送他,肯定他“锲而不舍”的精神。
“笨小孩”得于勤勉,但论天分不如其他人。
算是科班出身,但演戏也被质疑,无疑很丢脸。
“不会演戏,只会耍帅。”
“演谁都像刘德华。”
面对演艺圈前辈的批评,刘德华虚心接受。
“我一定会成为像周润发那样的大明星。”
他不要命地吊威亚,绝不肯用替身。
即使受伤流血、指骨变形也不停工。
为了演戏更真实,他让群演扇自己嘴巴无数次。
每部戏,他都努力钻研角色,慢慢积累观众缘。
19年后,他终于凭借《暗战》斩获金像奖。
此时,他已38岁。
刘德华红了后,陈可辛、尔冬升等很多知名导演都爱找他拍戏。
刘德华说:“他们说不是佩服你的演技和歌艺,而是佩服你的坚持,你的坚持值得我们支持。”
这些年里,刘德华拼命地想证明自己。
可当堵上了别人的嘴,亦或让人竖起大拇指后,他才发现其实别人的看法已没那么重要。
“说我不好的人,大部分都是比较爱我的。”
他更喜欢努力成事后的那种开心和满足感。
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的成功。
原来这是才是刘德华渴望的圆满。
“一年一偶像,百年刘德华。”
这是现在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当刘德华被“封神”后,他反而常说自己是普通人。
在出道40周年的视频中,他说自己“不是红了40年,而是认认真真工作了40年。”
“我也很笨,我也会哭,我要练习很久。大家看到的只不过是一个叫刘德华的普通人。”
当易立竞“拔刀”问他:“粉丝曾喊话,希望您开社交账号。但您说文字冰冷,没有温度,喜欢面对面对话。那您为什么会开抖音?是向流量妥协了吗?”
刘德华耐心地解释道:“因为疫情,有部电影要上,就做了第一次直播。”
易立竞立马追问:“是尝到甜头了?”
没想到,刘德华顺势“嗯”了一声,还做出了一个很萌的表情。
与曾经上过易立竞节目,那些发火、怼人、接不上话的明星相比,刘德华真是太淡定、太智慧。
在后面马东的访谈中,刘德华说他很感恩前辈们给予他的宝贵人生经验。
如果你要想成功,别人赞赏你时,你要谦虚谨慎,学会反思。
如果别人批评你时,你不洗耳恭听,只一心辩解,必定失败。
刘德华将其总结为:“字字反思,不要句句反驳。”
这时,再去回看刘德华和易立竞之前的对话,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云淡风轻了。
今年是刘德华出道的第43年。
歌手、演员、唱作人、制片人、投资人,电影协会副主席……
这一堆头衔都属于他。
61岁时,开线上演唱会,第一首歌《笨小孩》播出5分钟,就吸引了5000万人围观。
最高峰时,在线人数达到3.5亿。
说他是 “顶流男神”不为过吧!
当电影协会代表大会要求明星素颜出席时,刘德华毫无压力。
常年素食,身材健硕,搭配得体,全身反油腻感,状态好到就像40多岁,吊打现场很多人。
那么多事实都摆在眼前,他还需要向人证明什么?
当人人都喊他“华神”时,他知道自己不是“神”。
2017年的坠马事件后,他不愿多提及,甚至烧毁了当时记录的影像。
他没有了年轻时的义无反顾,因为有了家人,有了牵绊。
他承认睡眠不好,心里有事。
他承认年纪大了,容易落泪。
他说想待在爸爸妈妈身边,待在太太和小孩身边,这是任何娱乐都没办法替代的。
因为他不是神。
褪去明星的滤镜,他是儿子,是父亲,是丈夫。
我们为什么不允许他做普通人?
当得知自己的人设是“完美”时,他承认很享受,但有压力。
他说:“今天的我很平常,我没有一样太突出,但我没有一样被比下去。”
直播演唱时,他将自己作词的《17岁》里的一句歌词改为:“如今我六十一看从前,沙哑了声线”。
这是他真实的状态。
他老了,又好像从未老去。
“我觉得未来就是做好我自己‘刘德华’这三个字,我可能不会有很大的突破。”
反观他出道40多年,他最好的作品,其实就是他自己。
作家麦家曾说过:“真正伟岸的人,无论经历过什么,都依然能够将心沉下去。”
人生有三种境界,
刘德华都经历过。
第一种境界:他证。
就是凡事在意他人的看法,追求别人的认同。
如果得到别人的认同,则无比高兴,反之则郁郁寡欢。
这类人“活在别人评价里”,其实很痛苦。
第二种境界:自证。
顾名思义,做任何事情都为了证明自己为出发点,但已不将别人的看法看得过于重要。
若能成事,享受快乐;若是失败,会很懊恼,因为难以将自己证明给世人看。
很多人活在这个境界里,却不自知。
第三种境界:无证。
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往往不在意他人的看法,不理会这个世界是否理解他。
他只默默做着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不争不辩。
孔子说:不与“三季人”论高低,不与“三季人”争输赢。
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耳顺之年的刘德华显然明白这个道理。
人生最高级的智慧就是无须自证。
“若干年后,如果有人提起刘德华,您希望听到什么样的评价?”
“不用评价,记得我就好。”
本文作者 | 剥开的四季豆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淡淡翠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