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与汤姆·汉克斯,以及《真探》第一季的导演凯瑞·福永联手拍剧,会有多少人像Sir一样期待?
更何况,他们打造的还是传说中“二战三部曲”的最终章。
是的。
在陆战的《兄弟连》和海战的《太平洋战争》之后,他们终于把空战拍了出来:
空战群英
Masters of the Air
比起《兄弟连》的1.25亿,《太平洋战争》的2.23亿,《空战群英》直接来到了2.5亿美元。
以致于原制作平台HBO,因为高昂的制作费不得不放弃,转由Apple TV+接手。
如今播出五集。
在收视上一片红火,不但超过了《早间新闻》《人生切割术》等热门剧集,还打破了Apple TV+ 首周收视纪录
可是在口碑上,豆瓣仅拿下了8.4,IMDB评分7.9。
为什么说“仅”?
因为同系列的《兄弟连》豆瓣十万多人打分9.6,IMDB也有五十多万人打分9.4,在HBO剧集史里也能排到前三的位置。
豆瓣对此剧的评价却褒贬不一,人物刻画得太油腻了,叙事节奏太慢、CG太假、战时情境太过干净精致……
但Sir觉得这些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比起主角人物的塑造,Sir更喜欢它对细节的处理,还有埋下的草蛇灰线般的伏笔。
从剧名《空战群英》就能看出,这并不是围绕两个主角的故事,而是“群英”,每个配角、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
它用隐晦的镜头语言、一闪而过的物件、漫不经心的台词告诉你,在残酷的战争中更可贵的东西。
01
对于很多人来说,《空战群英》是一部从立意上就可以“劝退”的剧集。
因为它不像别的空战题材。
比如《壮志凌云》,或者《红色机翼》,主打一个空中的炫酷,让观众在奇观中感受到“爽”。
它说的是恐惧。
这从剧集的一开场就可以看出来,本剧的主角有两位,一位是酷似好莱坞明星的“巴克”,盖尔·克莱文(奥斯汀·巴特勒 饰),一位是标准美军飞行员形象的巴基,约翰·伊根(卡勒姆·特纳 饰),他们即将前往100轰炸大队,与纳粹作战。
和其他影视作品一样,开场的战斗会是主角技术的展示?
不。
剧集一开始就奠定了基调,它不会是一部爽剧,而是展示空战之惨烈的作品。
第一场战斗。
飞行员们驾驶称为空中城堡的B-17轰炸机群执行任务,这里一个大队包括四个中队,一个中队35架轰炸机,350名相关飞行员,每架飞机10人,包括指挥官、领航员、机枪手、投弹手。
在驾驶战机前的一系列设备检查确认,花了好几分钟详细介绍了B-17的各项设备,军事迷狂喜。
这部剧采用的是索尼+16毫米胶片,机内的表盘、驾驶设备都能拍得非常清楚。
要知道B-17是当时制造出来的非常强的战斗机型,即使被击中好几个地方,都能带领机组人员安全降落。
但。
在此之前机组人员和巴克一样只参加过训练,并没有参加过实战。
所以有时会出现乌龙情况,例如因为浓雾而与大队脱离,加上领航员晕机指错方向,等到厚厚的云层拨开。
才发现他们意外飞到了德军占领的法国领空。
一不小心就被密集的高射炮攻击,被击中的坠机碎片雨点般砸来,恐惧上升到了极点。
还有次执行轰炸任务时,遭到了敌军的猛烈攻击,完全躲避不及。
仅仅几秒钟,整架飞机就被点燃,机组人员还没来得及呼救,立马就被爆破身亡。
遇到更大规模的战斗,只能眼睁睁看着队友弃机跳伞,甚至有的来不及打开降落伞,直接落到飞机的机翼,在强烈的冲击中分成两半。
由于没有找到投弹目标,飞行大队只能无功而返,不仅损失了三架战斗机,还导致数位人员伤亡。
甚至于。
其中一个投弹手因为第一次参加实战,过于紧张,在飞行过程中居然尿裤子了。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在高空高寒气温下,大概只有零下45度,任何反常的行为都会危及生命。
投弹手因为尿液的流出,裤子和屁股紧紧冻在了一起,造成了严重的冻伤,就连基地医院都束手无策,只能送到伦敦医院医治。
生理性的恐惧不管经历多少次都无法避免。
剧集通过很多细节都表现出了这样的恐惧。
在参战之前,详细介绍了“最后的晚餐”都有些什么。
如果在餐桌上弄撒了盐罐,也要赶紧祛除霉运,被他人指责。
刚开始巴克在飞机上都悠闲地叼着牙签跟朋友闲聊,在参加实战之后,他嘴上的牙签都消失了。
除了参与战斗的飞行人员,第二集开头还专门介绍了负责修理飞机的地勤人员。
地勤人员需要准备战斗时一系列的机上装备,包括丝绸印刷的欧洲地图,不会留有折痕可以反复利用,携带方便。
铁盒子里有欧洲通用的货币和金条,还有刀具、指南针等,方便被迫降落后逃生时使用。
地勤人员身边还跟着两个小孩,其中一个男孩的右手变成了铁钩,暗示着二战战火对无辜群众的影响。
在这一饭一食,一道一具中,人们的恐惧、为了战胜恐惧所做的准备,都无不体现了战争的残酷。
02
《空战群英》改编自唐纳德·米勒的小说《空中英豪》。
在真实的历史当中,“100轰炸大队”被叫做“血腥100”(Bloody Hundredth)。
不是因为他们上阵杀敌很厉害。
相反,而是因为从1943年夏季到秋季执行任务时损失惨重。飞行员返生率很低,只有14%的人能完成25次作战任务。
因为只有完成25次飞行任务后才能退休,但很多人在中途就命丧空中。
剧集中段交代了两场轰炸行动,一场是轰炸不来梅,一场是轰炸明斯特,你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参战者的生还率有多低。
第一场轰炸是巴克带领的,出发24架,返回13架,一共损失了80个人。整个第8航空队,在不来梅上空损失了30架空中堡垒。
创造过众多奇迹的巴克也没能返航,首发阵容包括克罗斯比在内几乎全员消失,生死未卜。
第二场是巴基带领的,出发17架,返回仅1架。
巴基为了能给巴克报仇,自愿申报当投手。
但因为被德军击中,巴基所在的飞机成员不得不弃机跳伞求生。
克罗斯比的好友泡泡所在机组,直接被击落爆炸,无人生还。
唯一生还的机组里人员受伤严重,战争激烈地让领航员几乎没有记录的时间。
在索普阿伯茨投入战斗的140名中尉,只剩下3个仍处于飞行状态,一周时间100大队就损失了200人。
可以说。
只要参加任务,安全返回的几率就已经微乎其微。
据后来统计,到二战结束,“100轰炸队”所在的第八航空队遭遇了最致命的伤亡:26000人阵亡,行动中阵亡或失踪的人员总数略高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损失数,其中“100轰炸队”就有785人丧生或失踪,229架轰炸机被摧毁或报废。
为什么这样?
一方面当然是由于当时美国的战略方向与众不同。
剧中呈现了一场美军与英军的理念之争,意思是说,英国人经过多年和希特勒作战的经验,最终调整了战斗方向,他们选择在夜里进行轰炸任务。
虽然轰炸的精确度比较低,但自己的伤亡率也不会太高。
而美军呢?
因为他们的新技术,精确轰炸瞄准仪极其依赖光线,所以他们只能在白天轰炸。
暴露在敌军的视野之内,伤亡率相当高。
于是。
在这样暴露自己的战斗中,没被打中的会感受到恐惧:
根据当时幸存者的报道,“当其他飞机被击中时,我们不得不飞过它们的碎片……当一架飞机爆炸时,我们看到了解体的残骸遮蔽了天空,于是只能开火打碎它们,另一架飞机撞上了一具从前面一架飞机摔下来的尸体。”
而被打中的。
大部分就此阵亡,如泡泡所在的机组,就直接在空中爆炸。
运气好一点的,可能会像奎恩一样,掉在了别国的领土上,碰上一群对抗德国的力量,要么被俘送去集中营,要么在同盟国暗线志愿者的帮助下周转许多国家,通过重重障碍回到基地。
在回忆录里,克罗斯比的飞机被击落,他侥幸逃生,回到基地后发现自己已被认定阵亡。
而他原本的宿舍床位被打扫一空,个人物品都被搬走了,光秃秃的床铺上有两张干净的床单、两个枕套、两条毯子、一个枕头。刺眼的是,床位上放着一张小纸条,“欢迎新来的机组成员”。
而运气不那么好的,大概就会像巴克与巴基一样,落入德军的手中,不得不承受持久的酷刑折磨了。
所以你看。
这样残酷的基调就注定了剧集“爽”不起来。
更不试图去迎合当下。
就像英国《卫报》的评论,《空战群英》的空战场面虽然惊心动魄,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它的老派”:
波澜壮阔的管弦乐、充满暴风雨的天空、人群的敬礼、凝视前方的慢动作镜头、孩子们仰望天空、风吹拂着他们的秀发……
感觉就像是在看上世纪90年代的大片。
“该剧主创似乎并不想变得现代,更像是在抵制现代化,让一切看上去永恒不朽”。
03
所以,说到这里你大概也会理解本剧评分不高的原因了。
除了已知的happy ending(德军战败)。
全片的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不停的失败,不停的死亡,以至于你刚认识一个角色,主创就送来了一把“刀”。
更何况。
由于轰炸大队的特殊性(单独作战,重复扔炸弹),使得很多人会觉得这“二战三部曲”的终章不像前两部一样扣人心弦。
但。
正如前面所说,Sir倒是很喜欢这样的节奏。
不仅是因为它在当下浮躁的影视圈里显得很稀有,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主线之外的细节刻画,而这些细节,更能体现当事人的状态。
举个例子。
相比于展现战争的残酷,其实剧集花费了大量的镜头展现了他们丰富多样的文艺活动。
比如闲暇时,队员们也会举行自行车比赛来保持体力。
组建乐队来调剂生活。
这些活动给予他们面对残酷战争更强大的精神支撑。
甚至于还有一个细节。
原本的领航员泡泡身体不舒服,送给临时上战场的克罗斯比一颗幸运的水晶雪球,成为他战场上的幸运符。
而克罗斯比自我介绍时说,他被合唱队开除了。
可不要小看这一笔带过的背景。
在战后队员的回忆录里,克罗斯比从晕机的领航员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可靠队员,带领队员成功完成了一次次重要的任务。
有次执行空袭任务,克罗斯比发现投弹手在波恩选定的目标点,很可能是贝多芬曾经上过的学校。
因为他前晚听了贝多芬的专辑,通过阅读封面内页得知贝多芬出生在波恩,并在那里上学。
于是克罗斯比用无线电给其他人发送了一条消:“我们不能轰炸波恩,那是贝多芬上学的地方。“
尽管他被抨击,但克罗斯比的同伴同意取消轰炸,转而选择了另一个地方进行轰炸。
在艰难的军旅生活中,我们看到都是苦难的一面。
可是空军也是人,他们需要文艺活动来保持自己的内心不要因为死亡、战争变得麻木。
想到了什么?
没错,《一把青》。
在《一把青》里郭轸参加舞会,主动邀请小朱青跟他一起跳舞。
一开始朱青是因为一张纸条来到南京,郭轸没想到他的处处留情吸引了一个纯真的女学生。
郭轸的强制邀请,朱青看着眼前人不似心里想的那个人的抗拒。
后来郭轸开飞机飞向朱青时,郭轸忘记了战友的死亡,眼里只有那个在飞机下他想要保护的纯真女孩。
在一拉一回中,两人的感情变得密不可分。
《一把青》呈现的战争时代里不是只有战乱纷飞、伤亡的军人,还有孤独的遗孀,她们将青春献给了空军,要用余生去治愈失去挚爱的痛苦。
而《空战群英》里呈现的精致的那一面,何尝不是队员们保持文艺之心对抗被战争麻木的内心。
没有因为战争残酷而腐蚀的内心,才是真正的人性之善。
回过头来再看。
这样聊“人性之善”的作品,在当下的确越来越少了。
我们强调着复仇,渴望着爽感,以至于用同样的语气讲述着成千上万个“XX必须死”的故事。
这让它显得老派而异类。
可是。
当我们的周遭总是充斥着情绪的挑拨和话题的引领,以至目不暇接的时候,又不免会想,这样的千篇一律,真的有价值吗?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Sir愿意看到有更多《空战群英》这样的作品。
哪怕它太老派。
哪怕它与当下格格不入。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坂元家的小二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