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迪士尼经典影片《欢乐满人间》(Mary Poppins)上映60周年。迪士尼方面已宣布会在近期推出该片的重映活动。然而,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日前表示,将对《欢乐满人间》重新评级:由原本最宽泛的通用级(U级,适合所有人观赏),修改为次一级的家长指引级(PG级,适合所有人观赏,但未满12岁之儿童宜在成人指导下观赏)。其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台词中的一个单词。
《欢乐满人间》海报
由朱莉·安德鲁斯主演的《欢乐满人间》讲述的是发生在1910年春天伦敦的一段温馨故事。忙于事业的班克斯夫妇无暇照顾一双儿女,只得聘用保姆代劳,但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幸好,仙女玛丽下凡人间,让班克斯一家重新和乐融融,也让班克斯夫妇明白了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欢乐满人间》在1964年夏天公映,成为当年北美票房最高的影片,并获得13项奥斯卡提名——至今都保持着迪士尼影片的最高提名纪录,最终赢得包括最佳女主角在内的五个奖项。2013年,该片被选入美国国会图书馆电影遗产保护项目,获得至高无上的国宝地位。近年,有两部受其启发或据其改编的新作相继上映,分别是艾玛·汤普森和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大梦想家》以及艾米莉·布朗特主演的《欢乐满人间2》,都获得市场热烈反响。
这一次,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之所以时隔60年修改评级,事涉片中班克斯家的邻居、雷金纳德·欧文饰演的个性古怪的海军上将的台词。一次,他朝着班克斯家的一双儿女开玩笑似地发问:“你们是要去和霍屯督人打仗吗?”另一次,看到仙女保姆和一群扫烟囱工人在屋顶上载歌载舞之后,他大惊失色地喊道:霍屯督人打过来啦!”
片中,常常拿着望远镜监视四周的海军上将是老古董的代表
没错,出问题的,正是霍屯督人(Hottentot)一词。它指的是生活在非洲南部的一支原住民,他们自称是科伊科伊人,但17世纪中叶,东印度公司的荷兰殖民者来到此地,按着自己的想法,用霍屯督人来称呼他们(具体语源目前尚无定论),并且一叫就是几百年,而且语义逐渐扩展,产生了“野蛮人”“食人族”等含义,成为某种用于泛称的贬义词。直至世纪之交,荷兰等西方欧美国家开始正视这一问题,逐步改用科伊科伊人称呼这一人群,并将霍屯督人定为具有歧视性的敏感词汇。
《欢乐满人间》在2014年时因适逢公映五十周年而重新在英国院线发行放映过。当时,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也曾按照规矩,对该片重新审核,却并未做出任何改变分级的决定,依然维持其通用级不变。相隔十年,该片被重新分级,究竟是小题大做,抑或与时俱进,英国社会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在致媒体的公开声明中表示,“我们从相关种族主义和反歧视研究中了解到,英国家长的一大顾虑在于,孩子有可能会在影视作品中接触到各种带有歧视性的语言或行为,未成年人有可能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重复这些语言或行为”,因此很有必要对《欢乐满人间》这样的电影重新审定分级。至于另一边的美国,负责电影分级的MPAA美国电影协会,当年给该片设定的就是最为大众的G级,暂时并未听说他们有呼应、跟进英国同行的消息。
事实上,除了“霍屯督人”问题外,几年前便有美国学者提出,《欢乐满人间》一片还存在着白人演员“抹黑脸、扮黑人”的污点。上述的海军上将邻居角色,之所以会将屋顶上的仙女保姆和工人误认为是非洲的“霍屯督人”,正是因为他们在扫烟囱时,脸上都被弄脏抹黑了。
被烟囱的灰烬弄成黑脸的玛丽和孩子们
在喜欢《欢乐满人间》的粉丝看来,这纯属剧情安排、逻辑自洽,谈不上是白人故意涂成黑脸。但在批评者看来,一群白人脸上画黑脸、载歌载舞的情景,根本就脱胎于早年间的白人黑脸秀演出(Minstrel Show),而老古董邻居口中的“霍屯督人”,更是从侧面证明了创作者的不良意图。
究竟是扫烟囱不小心弄黑了脸,还是故意拿黑人来打趣?恐怕只能是站在不同立场上,言人人殊的问题了。同样道理,这种以新时代标准来审定旧时代作品的做法,究竟是与时俱进的进步行动,抑或历史虚无主义的修正做法,外界肯定会存在不同看法。
近年来,包括《小飞象》《彼得潘》在内的不少迪士尼经典作品,都被拿出来重新评估,并因为不合时宜的细节而在流媒体平台上预先添加了提醒文字。暂时看来,和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更改《欢乐满人间》分级一样,这恐怕已是最好的变通之计——泼掉脏水,留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