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谁构建的?
不知道你思考过这个问题没有?这个春节,万家灯火闪烁,换上新衣,与亲人相拥,和朋友举杯,围坐电视前看春晚,品尝美味年夜饭。
长辈们坐沙发上,给孩子们发红包……
热气腾腾的生活背后,谁在支撑着这一切?
对这个问题,导演孙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1月13日,纪录片《烟火人间》上映,孙虹没有选择传统的拍摄方式,而是采用了竖屏分屏来呈现。
82分钟的影片由887段短视频视频素材剪辑而成,509位视频创作者担任电影主角儿。
内容分5个板块——衣、食、住、行、家。
电影一经上映即引发了巨大争议,有人赞说“有创意”、“很新奇”,有人却说“像是刷了一个多小时的短视频”。
对于影片形式我们不做过多讨论,咱们着重聊聊影片里的“烟火人间”。
影片分为5个单元,前4个为“衣食住行”,每一个都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
对我们来说,饿了吃一碗米饭,冷了穿一件衣裳,累了找个地儿睡觉,想买点什么东西就打开手机放进购物车。
这些都是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可太方便了。但这方便背后,却是无数人的心血,藏着许多我们所不知的辛苦。
炎炎烈日,在稻田间劳作。
黎明时分,乡亲们已整装完毕,开始在田间洒下一粒粒麦种,插下一株株水稻。
之后,一望无边的田垄上,尽是除草、杀虫、灌溉的身影,直至秋收时刻。
从育苗到播种、从施肥到收割、简单加工后送到千家万户的饭桌上。
一整天的劳作后,到家已直不起腰伸不开腿,身上穿的背心脱下来能拧出一小碗水,脚上的靴子尽是泥泞。
所以盘中之餐,粒粒辛苦,这一碗白米饭背后,是多少人埋头不语的苦干。
我们身穿的衣服来自哪里?
棉花是衣服的最初形式,在农田里种植、采摘,在工厂中先加工成棉线,最后纺织成衣。
纺织厂里的女工,多做着重复、简单的劳动,周围是闷热、不透气的生产车间,还有响声震天的机器声音。与她们枯燥无味的工作相伴的是,一个个没有生命的线筒。
她们需要一个又一个把线筒放上,待线被纺织完毕,再更换成新的。
经常工作未完,全身已湿透。
而行驶在直通东西南北的道路上,经历更是颇为多样的。
开卡车的司机们,有男有女,他们多是长途运输,若是夜晚太累了,驾驶室的座位后便有躺下休息的褥子。
影片选取了一对网红卡车司机——辉哥和辉嫂。
来自河北邢台的辉哥倪万辉小时候家境不好,从小就开始自力更生、打工挣钱。后来为了改善生活,开始了开长途卡车赚钱的日子。
待孩子稍微长大后,妻子李婵知道丈夫辛苦,加入了长途送货的行列。从此,辉哥的卡车副驾上多了给他讲笑话打发无聊的妻子。
一起走南闯北的夫妻档,将开卡车过程中的经历拍成短视频传到网上后,很快便吸引了几十万粉丝。
夫妻两人的生活越过越精彩。
但一次卡车开往西藏的过程中,发生了意外。
西藏地势很高,很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车行驶到格尔木时,辉嫂已经眩晕呕吐感到不适。买了几瓶氧气稍作休整后,两人继续前进。
却在卡车停在五道梁后,再也没有启动开走。直到杂货铺老板叫来警察,才发现二人已经去世多时。
各地卡车工友得知后痛心不已。好心的卡友专门长途跋涉,将他们的遗体送回家。
最后是我们居住的房屋。
不论高楼大厦还是低矮平房,总需要有人添砖加瓦。
塔吊上,有正进行着“高工作业”的工友。
每一天的上班,堪比“做杂技”,旁人一看就觉触目惊心。在那样的高空完成各种焊接工作,但凡发生一点意外,后果都不堪设想。
若遇到大风突袭,摇摇坠坠的塔吊上,他们要紧紧抓牢栏杆,以防被大风吹走。若是天气炎热,他们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又经常被晒得黝黑。
所谓“衣食住行”,其实就是我们所拥有的整个生活。
在这片土地,在这个国度里生活,我们享受着安逸与舒适。
而这份安逸与舒适的背后,实则每天都有无数人冒着危险、忍着辛劳、顶着烈日、流着大汗在为我们奋力支撑。
衣食住行,最为普通;
可衣食住行,却也样样不易。
但一经细看你又会发现,这些荧幕上的伙伴们虽各自咀嚼着生活的苦,却也各自找到了苦中作乐的法子。
稻田间劳作的兄弟,春种一粒粟,秋天就收获一片金黄。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在田里劳作的大兄弟就会架起手机支架,拍个短视频。
他说:“这就是哥打下的江山!”
棉花厂的姐妹们,在工作到百无聊赖的时候会把纺锤放得很有节奏感,然后互相打趣、戏谑,缓解工作带来的疲劳。
这些姐妹们拿着纺锤,个个都是节奏大师,在自己的舞台上肆意地挥洒。
而卡车因为运输路途较远,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很多司机都是在路上自己做饭的。司机宝哥在这个过程中,练就了一手好厨艺,煎炒烹炸,信手拈来。
咱想吃啥,就自己做,做得还像模像样。
路上一起的三五好友就好这口,吃过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再唠几句磕、吹几句牛,一路上辛苦颠簸的疲惫,一扫而光。
手艺好的司机甚至胜过街边餐馆的老板,连餐馆老板都忍不住要来尝尝口味,点个赞。
建筑工地上,也有不一样的身影。
搬砖小伟,把建筑工地当做自己的舞台,一遍遍训练,最后在没有保护措施的地上,完成了可与奥运健儿媲美的单杠动作。
技术高超的挖掘机师傅,工作之余,就用掘斗从河里铲水给自己的车厢洗澡,一通操作直接秀翻了网友。
再难得角落里,也有人在寻觅阳光。
既然生活实苦,大不了就苦中作乐嘛。
这种不畏艰辛的乐观实则是一种英雄主义,正是罗曼·罗兰曾说的,看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只要心怀这份热爱,就没有什么可以把我们击倒。
“家”是《烟火人间》的最后一个单元,不同于“衣食住行”,家的概念较为丰富,到底什么是家呢?
影片为我们给出了一个答案——家,是有家人的地方。
里头有三个主要场景,第一个是“回家”。
当在外的游子悄悄回家,要给父母惊喜,父母一边痛哭流涕、一边责怪孩子为啥不提前说一声,虽然流着眼泪,但心里开心得不不行。
家人一起贴春联、包饺子、准备年夜饭。
之后是第二个场景“过年”。
新年的钟声响起时,家人们围坐在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周围,畅快地聊着一年的见闻,吃着大家一起做的年夜饭,听着烟花爆竹声声辞旧岁的喜悦,将一年的疲惫和辛劳抛去。
老人拿出大铁盆,说吃年夜饭时手机必须上交,年轻人们闻言纷纷乐呵呵地把自己手机放到老人的铁盆子里,不一会儿,老人“收获颇丰”,露了笑脸。
最后是第三个场景“离乡”。
过年之后,该回大城市工作的孩子们还得离开,离开之前,亲人们肯定打包小包地备上满满的土特产,塞满了后备箱还不够,连座位上都是吃食。
这是“家”,来时喜悦,去时不舍,永远有满满当当的安全感。
而家与“衣食住行”之间也有一个承接的关系。
一辈子的奋斗为了什么?
就是为了家人可以吃饱穿暖,可以出行无忧。
这是活着的意义,更是奋斗的使命。
影片的末尾,我们可以看到——
茫茫无际的河塘里,插秧人一起跳着没有秩序但令人感动的舞;
大雪纷飞的施工重地旁,有戴着安全帽的蓝色小雪人乖巧地站在雪地里;
辛苦照顾几个月的池塘边,有撒开满满希望的七彩渔网;
一望无垠的戈壁滩里,有肢体残缺但一往无前的骑行人;
有人背着百斤重的水泥袋,举重若轻做着俯卧撑;
有人在施工现场的水泥里,用刮铲写出苍劲有力的“天道酬勤”;
还有跑船的姑娘,几乎每天都在船上度过,但她看着夕阳,很明确那不是遗憾而是风景。
李宇春为《烟火人间》唱了主题曲,歌名叫《人间值得》,里头有一句是这么唱的——
“会面对那些苦涩,也会唱温柔的歌。”
生活从来就不容易,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奋力前行。
作者 | 海边的渔车夫
主播 | 亚楠,电台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