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CPU看作是一个武者,核心效率(IPC)就相当于“内功”。去年10月,AMD发布了锐龙四代(ZEN3),IPC比上代ZEN2提升达19% ,把酷睿十代桌面版打得鼻青脸肿。(不过并不影响他成为抢手货,原因是“技术不够,降价来秀”,这是题外话)
英特尔见自家孩子受了欺负,立刻紧密锣鼓地打造“火箭”,准备复仇,这就是酷睿十一代桌面版(Rocket Lake)。
CPU微架构名称和核心代号的区别
这两个概念相关但并不一样。通俗地说,微架构是晶体管的排列和连接方式。如果CPU是一栋大厦,则相当于砖瓦、钢筋的某种组合方式。基于这种组合方式可以建造类似的一些大楼,这些大楼使用的砖块大小、走廊宽度、窗户位置、周边绿化可能有些差异。但整体结构方式是基本相同的。为了区别这些差异,就要给这些大楼另外取个名字,即核心代号。
因此,
同一个核心代号的CPU,必定是同一种微架构。因此可以直接把核心代号称为XX架构。如:tiger lake隶属于willow cove微架构,可直接称为tiger lake架构。
同一种微架构,可以有不同的核心代号。如酷睿六代(核心代号和微架构名称均为Skylake 工艺14nm)、后来的酷睿七代(核心代号Kaby lake 工艺14nm+)、酷睿八代(核心代号coffee lake,工艺14nm++)、酷睿九代(核心代号Coffee Lake-R)和酷睿十代桌面版(核心代号Comet Lake,工艺14nm+++)都是Skylake微架构及其改进。
知道了以上这点,再看下面内容就不会弄混。
酷睿10代、11代的移动版和桌面版采用的微架构并不一样。
酷睿10代移动版有两种微架构:Comet Lake(14nm)和Ice Lake(7nm),前者是Skylake的改进版,后者属于全新的Sunny Cove(阳光湾)架构,相比Skylake有约19%的IPC提升。
酷睿11代移动版核心代号为Tiger Lake,架构再次大改为Willow cove(柳树湾),IPC相比Sunny Cove提升可达18%。
酷睿11代桌面版的核心代号为Rocket Lake,其微架构名称是“Cypress Cove”(柏树湾),相当于把10纳米Sunny Cove的CPU部分拿过来,再把10纳米的Willow Cove核显部分拿过来,“组合在一起后放大到14nm“的版本。由于制程限制,如果强制塞入10个核心,只能扩大Die尺寸,这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发热降频,因此11代桌面版最高为8核。
遗憾是有的,11代桌面版的CPU部分并不是最厉害的Willow cove,但毕竟比Skylake强太多了,根据目前已有实测数据和理论计算,效率不仅远超过十代桌面,还略微盖过了ZEN3的风头。
第十一代酷睿目前一共发布了i9、i7、i5合计19个型号,没有i3,下图是它们的性能排名(不含低功耗版)
酷睿11代桌面版性能解读
1、上图体现的是以多核为主的综合性能。由于采用了全新架构,i7和i5都大幅度超过酷睿十代的同级产品,i9-11900K虽然少了两个核心,但由于IPC猛增,只用了八核就几乎摸到了i9-10900K(十核)的屁股。
2、相比10代桌面(不含X系列),11代桌面全系列新增了Deep Learning Boost深度学习加速技术(包括VNNI矢量神经网络指令集)、AVX-512指令集。
3、支持20条PCI-E 4.0通道,前代仅支持16条PCI-E3.0。
4、内存控制器升级到DDR4-3200
5、核显升级,采用XE架构,提升可达50%。媒体引擎升级,编码解码性能提升一倍,支持AV1解码、12-bit 色深、BT2020色域、HDR/Dolby Vision ,8K回放,360Hz刷新率等。
酷睿11代的适配主板
标配座驾为Z590、H570、B560和H510,老一代的Z490、H470升级BIOS后可支持。
总结
11代性能提升巨大,却让人“且爱且踌躇”。爱,是其高富帅还工资全部上交,踌躇,是因为更好的即将来到。酷睿12代(Alder Lake)很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发布,采用10nm SuperFin增强版工艺,首次采用大小核混合架构,首次10nm桌面版,首次支持DDR5内存,原生支持PCI-E5.0…..这相当于“高富帅+工资全交+用情专一+孝顺老人+博学多才”。当然,由于12代的革命性进步,接口必然有变,将升级到LGA1700。因此,现在11代标配的500系列主板,在后期将没有升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