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女人和32个男人 哄男人的手段
文章开始前先扯远一点,引申一个有意思的心理学主题。考验灵魂,让你深思一次。
假如你和你的同事们被困在一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孤岛上。假如你们可以生存下去,却再也看不到回来的希望。
你认为会发生什么,你想发生什么,又不想发生什么?
你们之间会不会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你和远在家里的另一半的至深爱情或婚姻会不会就此终结?
你是否还会继续遵守婚姻约定,亦或者再重新找一个新的爱人?
这是一个混沌态的心理学问题,曾在众多文学、影视作品中有所体现。为了剧情需要,到最后整个群体基本上都要走向丛林法则,弱肉强食。
这种突然被物理条件隔绝的少量的群体,被某些学派称之为“跃迁式孤岛型社会”。
“孤岛型社会”是某些西式心理学派中的一个重要的垂直模型,其逻辑是“圈效应”的重要分支之一。最初遵守着心理学“密室逻辑”与简单社会学的行为逻辑,后来会慢慢走向未知与混沌态。
它曾被众多心理学研究者们分析来分析去,越分析越迷茫。
当然,结论是一致的:孤岛的屏蔽作用会导致人与人之间原有的行为处事方式逐步瓦解,从而渐渐建立起新的生存规则体系。
究竟会发展成什么样,取决于多种偶然因素与少量客观因素(比如食物、总人数、男女比例等)的平衡。
因而“孤岛”是西式心理学最不愿尝试分析的禁区之一,这种混沌态体系压根就无法深度分析。
有学者认为“孤岛”上会发展出更美满的生活关系。混乱过后会一片和谐,没有任何约束,人人幸福;也有学者认为混乱不会结束,最终会走向“团灭”,甚至会进化出另一个“物种”。
当然了该物种还是“人”这个主体,只不过曾经的行为准则会彻底消失。比如婚姻形式,家庭形式。
各种说法都有道理,所以这个问题无法深究,不亲身试过不知道。即便试过,也不一定得到唯一解,或许只是偶然解。
一、先从一部电影说“孤岛”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刚看完一部电影,由黄渤主演的《一出好戏》。该电影名为“好戏”,实际上并非好戏。如果你早已看过,这一部分跳过去吧,后面才是文章核心。
影片中,黄渤饰演的“马进”和张艺兴饰演的“小兴”一直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被人看不起。
二人是远房表兄弟,他们有共同的梦想,一夜暴富,发个大财。然后凭财富走上人生巅峰,被人看得起、迎娶白富美……
这个梦想很美丽,只是太遥远且不现实。为了发财,马进一直买彩票却从没中过大奖。
某天公司组织出海团建(游玩),大家一起上了大船。
在海上被人看不起的马进得知自己中了六千万,他狂喜奔放,终于等来了出头之日,终于要扬眉吐气。不料他正高兴着,陨石坠落,海上巨浪滔天,船被打翻了。
大家被冲得七零八落,醒来之后他们绝望地发现被困在了一座海岛上。四面都是水,他们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在可以想象到的未来,他们全都回不去了,或许会老死在岛上。
对于马进而言,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手里的票咋办呀?好不容易时来运转,还没享受富裕生活,还没走上人生巅峰就被困在了岛上,这算个啥事儿呀!
随着时间推移,那张代表着六千万的票子渐渐失去了意义。钱有什么用?在这里钱没有什么用。即便烧火取暖,也不如树枝树叶。
当然了,被困在岛上也有唯一的“好处”。马进朝思暮想的女神姗姗(舒淇饰)也被困在了这座岛上,可以近距离接触,或许能培养出爱情。
起初人际关系还是像往常一样,职场上的等级就是海岛上的等级,大家团结友爱,为生存而奋斗。后来一切行为准则慢慢改变了,文明体系变得极其脆弱,毕竟都有私心。大家拉帮结派,排除异己,无所不用其极。
在那座荒岛上,人性的弱点被无限放大。自私、贪婪、欲望成为主流,被这群人重新诠释。人性的最后一点光辉随时会熄灭,好在大家及时得救了,避免了“团灭”。
二、人生存的优先本能是“找捷径”
电影我只是稍微一提,你若有兴趣可以去找找看看。当然了,也许你早已经看过了。
结局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如同小李子的烧脑片《禁闭岛》一样。在某些精神出了问题的人们眼里 ,“真的”和“假的”没什么区别。
因而,这部影片就是幻想,看衣服也看出来了。
在“真”与“假”被证明之前,这其实就是一种嵌套型的混沌态,谁也无法预测规则的演变。是善是恶,是福是祸,取决于下一步的遭遇。
为了更好地活着,都想走“捷径”,这是混沌态的核心体现。
说正题吧。
不知大家听没听过那个故事,大体是32个男人和1个女人被困在一座孤岛上一起生活好几年的故事。
33个人一起生活,慢慢发生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细思极恐。
这个故事是真的,几十年前还曾被搬上了银幕,只不过被渲染夸大了。
在大学期间,我看过这个故事,那部电影也看过一半。
下文稍微讲讲这个“故事”的客观主体,只讲主干逻辑。配图无关,只为排版。
三、32个男人和1个女人
七十多年前的二战时期,日本一年轻漂亮的女子跟随丈夫去了一座海岛管理椰子园。与夫妻同行的还有丈夫的上司,他是一位男士。
没多久,女子的丈夫在美军空袭中丧生。失去丈夫的她当然很伤心,丈夫的上司主动靠近她、安慰她、守护她,二人渐生情愫。
这段“患难与共”的经历让二人快速相爱了,他们在岛上过起了甜蜜的“二人生活”。心甘情愿结为夫妻,许下誓言。
后来美军轰炸了小岛,二人侥幸逃得一命,只是船只已经损坏,通讯也断了。战争即将结束,胜负已分,没人会在乎这对夫妻,也没人在意他们是不是还活着。或者说,都没人知道有这么两个人。
在茫茫大海中这座岛不起眼,他们被遗忘了,也知道再也回不去了。
其实夫妻在岛上生活也不错,这才是真正的二人世界,温馨浪漫的伊甸园。即便回不去也能照样恩爱,朝夕相伴也挺幸福。说不准还能生一堆娃,建立更美满的家庭。
然而美军依然在轰炸,大海上的日本船只在撤退时全都成了猎物。恰巧海岛附近有几艘船被击沉了,那些强壮的人九死一生,拼尽全力游到了岛上。至于不强壮的,大概都凶多吉少了。
总共活下来31个人,全都是男人。他们中有渔民有士兵,都是有职业的“光荣人士”,这下子岛上变成了32个男人和1个女人。
这对夫妻没有意识到危险,尽心尽力帮助他们。起初还有“社会规则”的约束,船员们也比较拘谨。年轻的小伙子们都爱脸红,在女人面前也会害羞。
后来渐渐熟络,拘谨被打破了,大家成了无话不谈的“一家人”。
当他们得知再也无法离岛、回家的时候,岛上的规则开始改变。道德开始消失,灾难渐渐到来,他们成了“野人”。
海岛上什么最稀缺?不是食物而是女人!
对于其他31个男人来说,女人的丈夫成了众人们眼红的对象。在他们内心深处,想法是高度一致的。谁还管他们是不是夫妻,谁还管什么婚姻原则。这太不公平了,应该打破原来的规则,好东西拿出来分享。
四、“孤岛”中不能高估的人性
人活着就要追求自我价值,被困在这么一座岛上,可供追求的价值已然不多。女人是少有的、比较有“价值”的共同追求之一,谁都想得到。
在女人的问题上,岛上的其他男人们认为不需要道德的约束,好东西就应该分享。如果有机会把女人抢过来,当然要尽力去抢,过一天算一天,反正是回不去了。
众人都知道,想让她丈夫神不知鬼不觉消失很简单。可是男人还是太多了,就算她丈夫消失了,还剩下31个男人,把她抢过来给谁都会有人反对。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给谁谁就会陷入危险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黄雀后面还有蛇,蛇后面有猎人,弄不好猎人后面还有枪。仔细想想都懂这个道理,谁也不敢用强。
那就干脆抢来平分,公平一点,谁也不独占如何?
可男人还是太多了,根本不够分的。就算一天分一人,30多天才能分到一回。
此时大家还保留着最后一点理智,他们一直在心里谋划着,却没有人去实施自己的想法。他们只敢偷偷看她,虽然天天胡思乱想,却不敢真抢过来。
群体还在维系着最后一点脆弱的平衡,虽然都有野心,却又互相约束。时间一天天过,如果一直这么互相牵制,大家都着急,等于共同损失。
看来最后只能平分了,大不了一人分一天就是了。就算一个月分上一天,那也比干着急好……
然而没多久,有人在岛上发现了两把枪,平衡就这么被打破了。既然我有了枪,谁还和你们平分,我又不傻呀,我改变主意了,不分了!
再强壮的人、再厉害的拳头,那也不如枪好使呀,武功再厉害也打不过双枪侠呀。
原始的本能开始渐渐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种本能在岛上弥漫开来。
起初有枪的作威作福成功抢来了女人,没枪的则人人自危。岛上进入了弱肉强食的混沌阶段,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所有人都是猎物,又同时都是猎人。
一开始没枪的害怕,只能抱团取暖。后来有枪的更害怕,连睡觉都不踏实。早上一觉醒来,总是莫名其妙间就少了一个人。
女人的命运也从此走向悲惨的境地,她老公更可怜,早已被送走了。女人身不由己,随着枪数度易主、“嫁人”。
这是求生的本能,她只能逆来顺受,不敢有丝毫的违背。至于爱情、婚姻、夫妻感情,早点忘了也许就不心痛了。
她当然明白,与其哭喊着求别人可怜、放过自己,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活下去。这么多人想争抢自己,她一点也不幸福。在岛上的封闭环境中,人性的光辉已经失去了最后一点亮度与温度,再也无法高估良心的作用。
五、自我约束是人性的根基
在“孤岛”中,在有足够选择的情况下,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而在没有太多选择的情况下,某件事情一定会发生!女人是唯一的,因而上述情况不可避免。
反之,若是男人只有1个,女人32个。最终大概率也会是这种情况,女人也会拼得你死我活,或许比男人拼得更狠,更快走向“团灭”。
人性的脆弱在这座岛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最可怜的是女人,以及那些神不知鬼不觉就一命呜呼的男人。
岛上接二连三有人莫名其妙去世、失踪,男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开始精神不正常,愤怒状态下会凭本能行事,说拼命就拼命。
心理学告诉我们,竞争决定压力,性别数量多的一方竞争压力大,所以岛上的男人容易精神崩溃。一旦精神崩溃连自我约束都做不到,从而彻底失去“人性”。
而此时,岛上唯一的女人却能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因为她没有竞争者。但她的“武力值”太低,也只能继续逆来顺受,一直在受苦。
总之,岛上的男女都有压力。男人的压力是主动、被动全方位,还要时时刻刻防着别人。女人的压力是被动的,不管哪个男人胜出,她都没得选择。
大家被困在岛上那么久,精神早就不正常了。脾气暴躁,冲突不断,根本无法管理情绪。
精神不正常是很可怕的事情,看见他们眼神都不太正常,女人当然很害怕。受点苦就受吧,至少能活着。万一有个另类奇葩喜欢吃人,若惹他不高兴,他心血来潮把自己烤着吃了可咋办?上哪里去说理?
这还真有可能,“孤岛”中,在没有事情可做的情况下,证明不了价值的情况下,混沌态的他们啥事都能做出来。
几年的时间里,岛上陆续死了十几个男人,这段时间女人也经历了地狱般的生活体验。跑也跑不掉,打又打不过,活着就是受折磨,却还想活下去。稍微听话一点,或许就不用受那些罪。
六、混沌态要借助外来力量破局
后来,有人觉得应该把枪扔掉,毕竟谁拿在手里都觉得是烫手山芋,大家也不开心。不如直接扔进大海,以后大家好好过日子。反正男人也不多了,就算平分也能分得过来了。
然而,即便把枪扔掉,依然有人莫名其妙去世。
从“圈效应”逻辑来讲,此时岛上的规则已经彻底改变,混沌态已经建立起来,这是一个独立于现代文明之外的圈子。
仅凭群体内部的组织能力,再也恢复不了原来的秩序,因为人数基数不够。信任体系早已经崩塌,只要不出岛,谁也信不过谁,都想走“捷径”,这是核心原则。
因而,他们再也跳不出这个弱肉强食的“怪圈儿”。除非有外来力量帮助他们,强力拨回正轨。不然的话,在可以预想的未来,他们会走向团灭而非团结。
女人还是继续被一次次换主人,她毫无摆脱的办法。她越来越听话,对谁都“认真”、“乖巧”。这么一来,大家反而都觉得没意思了。
岛上剩下的人终于醒悟过来,抢来抢去有啥意思呀,还不是就是那样。整天提心吊胆,一切都是被这个女人害的!
自从她被第一个男人抢走之后,岛上就一直有人去世。大家都是好兄弟,只有她是红颜祸水,不能留下。因为有了她,大家才会互相提防,没有信任。
虽然女人没有错,但是她的存在破坏了新规则的建立!
女人得知他们要除掉自己,吓得魂飞魄散,直接躲了起来。大家找不到她,只能放弃。原来设计好的几百种“优美死法”只能暂时搁置,找到她之前无法实施。
后来女人被美军救走,其他人也相继被救走。至此,混沌态被解除。
这个女人很神秘,关于她的身世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她叫比嘉和子,回到家还出了书,成了名噪一时的人物。
当然了,这种说法是不可采信的。事情是真的,而人不见得是她。
那些活下来的男人本来都是互相提防,再一次进入社会中,他们反而成了一辈子的好朋友。
混沌态被打破,生活回归正轨。至于那段经历,或许很多人心里有愧,但是他们不会再说出来了。
七、人终究离不开社会
你发现了么,这个故事的核心逻辑其实就是一种深度“混沌态”的选择逻辑。每做一件事情,都可能成为后来的“惯例”。
若没有了约束,那么人就成了群居动物型的社会阶层。而这个过渡阶段,会历经一次次“洗牌”,“洗牌”的过程就是混沌态。若人数太少,若没外界帮助,还没洗完就团灭了。
举一个最典型的“混沌态”的例子,蚂蚁在地上爬行,你放一块石头挡住它的路。它要么左拐,要么右拐,要么回头,要么往上爬,要么停下。
它究竟往哪里走,取决于它的腿,而非“自主意识”。恰巧左腿“不得劲”,它就左拐了。若正好抬起了右腿,那就右拐。总之哪根腿爱“抽筋”,都是偶然的。
生存的本能告诉蚂蚁,你要懂得节约体力,多抬一下腿都是浪费。所以,在最基础的生命眼中,生存的最大意义当然是活着。
当高等级的人类进入这种“状态”中,其行为准则也会趋向于“走捷径”,这就是原始本能的力量。而社会的意义,就在于约束这种“本能”。
都说人生如棋,生活就像一盘棋。如果没有了规则,胜者不胜,输者不输,这盘棋就没有了意义。
每个人的生活都建立在社会的基础上,“自我约束”是西式心理学的根基,也是生活的原则。
人有多种选择,怎么做是自己的事儿。但是,生在这个世界,就不能伤害别人。就像我经常写的婚姻案例一样,无端抛弃婚姻家庭的人,其实是缺少了人性。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富人的生活是穿金戴银开名车住别墅。其实,那是“土豪”的生活。在当今时代,精神的富裕也是富裕的一个评价指标。
你认为生活的本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