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人间罗盘,方能阅读正文《2024经济大戏的序幕,已经拉开》
咱们对比过香港和北上深。
有读者跟我说,即便在家庭不富裕的情况下,花大价钱让孩子高考竞争难度降低,也是很值得的。
具体他参考了《大江大河》系列里的宋运辉和杨巡,第三部也播完了,结局也出来了,果然宋运辉才是最后的人生赢家。
至于雷东宝和杨巡,都只是个开机程序。
是这样么?
这个问题很简单,雷东宝象征着第一代的乡镇企业家,杨巡象征着第一代的商人。
而宋运辉才是宇宙的终极。
所以如果你来做编剧,你怎么写?你告诉我,你怎么写剧本?
难道你能把杨巡写成…….,对吧,你能那么写么?不能。
同样,你能写宋运辉后来遇到了下岗,像文化局局长一样被精简了,摆摊卖橘子,能这么写么?
也不能。
你自己想通了,就行了。那只是剧本的需要,不是说你娃就能复制宋运辉的人生道路。
我们回到剧中,从剧情上看,你觉得宋运辉是人生赢家,那是必然的。
这里面有很多加持,第一个加持是学历加持。
相比于宋运辉,无论雷东宝还是杨巡,都显得没文化。那宋给你的感觉就好呀。
而且你看下选角,一个油腻一个猥琐,明显没有宋运辉的主角光环。
这就不是个人生话题,这是谁来演的问题。
你让陈佩斯这号的去演正派角色,他也不像呀,他怎么看都像是太君派来的。
同理,朱时茂这样浓眉大眼的,即便穿上伪军的衣服,那看着也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工作者。
所以这还不明白么?
大江大河系列衬托的就是宋运辉,所以他的选角是个相貌堂堂,类似朱时茂的存在。
而雷东宝与杨巡,那就是陈佩斯,就是来衬托宋运辉的。
这是第一层加持。
那么第二层加持是什么?是甲方角色。
宋运辉这辈子是做甲方的,是做采购方的,是别人求着他采购,他负责花钱的。
杨巡也好,雷东宝也罢,都是做乙方的,都是求着别人挣钱的。
一个被求的,又是花钱的人,又是采购方,很容易带给你一种指挥若定,风采照人的形象。
那当然看起来更像人生赢家。
但这实际上是甲方这个角色的加持。
正因为有了这个角色,才使得宋运辉这辈子,无论是人生广度还是深度还是体验度,都远超雷东宝和杨巡。
但是,当我们为子女筹谋的时候,你得跳出这种迷弟迷妹的视角,你得算账。
怎么算?很简单,站在孙子孙女的角度去算。
你希望你爷爷是宋运辉,还是杨巡呢?
答案是明摆着的,99%的人,都会选杨巡。
杨巡这辈子过得咋样不知道,但是杨巡的孙女,过得很好。就像宋运辉后来的女学生,也是他的妻子梁思申一样好。
梁思申为什么过得好?难道是因为宋运辉?不,是因为她的外公。
她的外公,是个大富豪。
明白这个道理了么?
宋运辉当然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帮助,但是,他没有办法确保子女一定成功。
如果他要确保,就会违法,那么整件事同样会变得不可测,不可测还是不确保。
但杨巡和宋运辉不一样,杨巡如果有个外孙女,就是下一个梁思申。
杨巡如果拿自己的人生和宋运辉交换,他的外孙女只会哭晕在厕所里。
我给你整了个孙女的视角,实际上在告诉你什么?
我在告诉你,一旦隔代,大家实际上在选什么?
在选择确定性,而不是不确定性,这就是昨天我们提到的金融市场第一准则,俗称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好,我们现在来看你的选择,你说你有且仅有几百万,这是你祖祖辈辈所有积累折现之后的钱。
你现在要把这笔钱用来打造自己的孩子,指望他变成下一个宋运辉。
怎么做呢?通过降低高考难度的方法。
是的,可以的,无论你送孩子去香港,还是去海外,都是可以的。
比如上次说过,你孩子小学四年级之前,你就已经申请到了香港的身份证,那么他将来考内地学校是有优势的,比如他原本的水平只是个一本,现在被抬升到了985。
或者,你孩子岁数大了,已经超过小学四年级,那你去申请港校,或者海外学校,申请那些QS前100的学校,也是相对更容易的。
但是,这些都要钱。
比如你要参加香港的DES考试,你要不要让孩子去香港读书?
即便你不去,那你要不要花钱在国内请专业的辅导机构给他补习?
否则他都不知道香港考什么?他咋考?
你说我孩子都不知道人家考什么都能考出来,那你还操心干嘛?你孩子是天才呀。
天才才有可能不知道考什么内容都能考出来。
明白我的意思么?
所谓容易,仅仅是录取名额多一点,就像你娃在河南参加高考,录取名额肯定没有北京那么高的比例。
但这并不意味着,也从来不像互联网上胡诌的那样,河南随便拉个保姆,到了北京都能上清华。
那只是段子,明白么?那只是自媒体用来吸引人的段子。我昨天说得很清楚,这个市面上分一手消息,二手消息,三手消息,分别针对不同人群的。
真相是香港有的是人才,香港的孩子们也天天在上补习班的。
所以我说有成本,不要以为河南随便拉个人到了北京就都是状元,没这事儿,你去了北京,也得上补习班,也得像北京孩子们一样,砸钱。
同理,你想要蹭香港的高录取率,你也得像香港孩子那样砸钱。
但这里面就有个收入差的问题。
香港人家庭收入一两百万是很普通的,大家吃碗面大几十块没觉得有啥。
如果你与人家收入差距过大,后续教育消费跟不上,你就会觉得很吃力。
所以我始终传达给读者一个概念,叫做添头的概念。想想我们昨天说巴菲特的双底,双底是我绝对不会亏的基础上,我要个添头,那个添头才是我的预期利润。
如果香港有公司给你开了很高的薪水,相当于人家出钱,让你娃降低高考难度,值不值?太值了。
因为你赚的是个添头。
我们90年代读高中的时候,是一所名校。那学校里就三种人,一种是千里挑一考上的,一种是家里一个招呼就能进的。
还有第三种是什么?
是花了60万,给学校盖栋楼,才能进的。
知道90年代60万什么概念?北京买四合院,都不止一套。
现在只是拿来换取一个高中名额,能保证你考上大学么?不能。
你觉得划不划算?肯定是不划算的呀。除非怎么样?除非60万在90年代,对你家来说,只是洒洒水啦,少开两瓶酒就回来了。
那随便你,当你足够有钱,你以纯消费的心态,你怎么都是对的。
你没钱,你不是在消费,你是在投资,那就这话,添头。
没有人买学区房是为了读书的,没有,人们买学区房只有一个原因,因为涨得快。
涨得快有利可图的同时,还附赠名校资源,所以愿意买。
当学区房不再涨,甚至跌的时候,你再回过头去看,到底有几个家长,还肯纯粹为了孩子读书而多掏几百上千万呢?
少很多的。
说到底, 人们追求的,其实是那个添头。
你去看那些教师家庭,之所以孩子从小教育资源丰富,很多都是工作便利带来的。
俗称不花钱。
就像你是个码农,你工作之余手头最多的是什么?是程序。
如果这个程序,对你的家人有用,你会不会吝于分享?当然不会。
白用的呀,明白不?工作便利带来的白用的添头,何乐而不为?
你不用,等你不是码农了,也就没得用了呀。是不是这个理?
但是反过来,你说这个程序不是工作便利带来的添头,是要我高价去买的,你见过哪个程序员,自己个人掏腰包,高价买程序的?
你哼哧哼哧撅着屁股加班,才挣几个钱嘛,是不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你把祖祖辈辈攒的几百万都花教育上了,回头你娃长大了在北京买房,刚好就差个几百万,问你要。
你说钱都花掉了,花在他的学历上了,他会感激你么?
不,他只会恨你。
教育这件事,本质上就是投资,投资的原则很简单,赢钱才追加,输钱就止损。
这孩子如果表现出头部效应,有未来朗朗的迹象,那就砸钱呗,砸锅卖铁也助他一把。
如果你告诉我几百万也只能从一本提到985,那你自己算账呗,你家里有钱随便你砸,你家里没钱,悠着点。
因为教育是个系统性工程。
学历只是个敲门砖,砸完了之后,你是有城市户口,有购房资格了,但是购房款呢?
你是符合某些单位的考试资格了,但是到底能不能进去呢?
你是符合某些公司的录取门槛了,但是进去之后,到底能不能有个还行的前途呢?
我能够理解部分没念过书的家长的心态,想着这辈子砸锅卖铁也得让娃有个学历。
问题是,你娃后面的路,还长着呢,你不能只看一步。
你看到宋运辉穿了个西装,不等于穿西装的就都是宋运辉。
穿了西装也有可能是中介呢。
更何况,不要只看到别人的上衣。
下面呢?人家下面还有西裤,里面还有衬衫,上面还打领带,脚下还是皮鞋。
你所有钱都买西装了,里面光着膀子?脖上挂个绳绳?下面穿个裤衩,再趿拉着拖鞋?
有这副打扮的么?
总之就一句话,根据自己的情况算算账,要有一揽子计划,通盘考虑。
过日子,不是顾头不顾腚的。
你现在明白为什么我昨天文末说,有些东西我可以不用算计那么狠,我也能赢的,我笃定。
但我还是算计了,我不是算计了哪一晚,我是算计了每一晚。
因为我求的已经不是赢了,我求的是个心安。
天塌了,地陷了,重活一万遍,我也只能算到这个程度了,那我就心安了。
就巴菲特讲的那句话,投资人步步为营一开始是为了赢,后来只是为了睡得踏实。
睡得踏实不是你心态上有什么变化,而是你知道自己已经盘算到极致了,那想不踏实都难。
人这辈子啥时候不踏实?回顾往事,自己当初明明可以算计得更精准一些,但是没做到,你才会不踏实。
关注公众号,人间罗盘,方能阅读正文《2024经济大戏的序幕,已经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