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养生,养肾为先,该怎么做?
自古就有老话,冬养肾,春养肝,因此很多人冬天喜欢吃羊肉,而春天容易上火,就喜欢吃蒲公英…
冬养肾,也叫做冬藏,自古就有冬藏的说法,指的就是人们到了冬天应该休养生息,养精蓄锐,为了第二年整年而做准备。
右上角关注帮忙点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冬天养肾对身体非常有好处
人体健康与机体的免疫能力,同肾有很大的关系。肾越健康,抵抗寒冷的能力也就越强,这也是为什么古人特别倡导冬养肾的原因。
肾阳强,有蒸腾肾水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更暖和,也不容易发生冻伤四肢的情况,况且血液循环快,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也会得到大大的改善。
冬季养肾,应该如何去做
冬季养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①食补
食补是冬季补肾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中医认为,黑色的食物可以补肾,而西方科学也证明,黑色的食物接受的光照要更强,有助于补肾阳。
食补黑色的食物,就是多吃黑芝麻,黑豆,黑木耳,黑米,茄子等。对于少白头的朋友,多吃这类食物,尤其是茄子,很有帮助,切身体会哟…
食补还可以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像羊肉,鹿肉,驴肉等,也不错,就是贵点,但可以熬汤嘛,饱不饱水上找~
②保证睡眠
冬季天黑的特别早,尤其是东北,下午四点半天就黑透了,正适合通过睡眠来补肾。
经常熬夜的人特别容易肾虚,尤其是肾阴虚,熬夜对身体的伤害很大,因此冬季一定要保证睡眠,尤其是爱熬夜的人,最好早早入睡,有助于肾阳的恢复。
充分的睡眠可以保证器官代谢的能力,尤其是脾,肾的营养来源于脾的运化,熬夜导致脾虚,运化不力,肾自然也就虚了。
③禁欲
冬季身体新陈代谢变慢,过度的纵欲会导致精血的亏虚,不利于养肾。古人有冬天“藏而不懈”的说法,多余的能量要用来抵御寒冷,所以古人到了冬天,通常也就禁欲了。
④多运动
用运动的方式强肾,相信是很多中老年人的选择之一。在公园可以看到很多老人背对着器械来回搓,其实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他们搓的地方都是肾的位置,因为搓可以增加热量,有温肾的功效。
喜欢的话,帮忙点一下关注。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冬季起得早,怎样养阳气?
在中医理论中,阴是指人的身体,阳是人体具有的能量。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过程。
黄帝内经中说的“阳化气,阴成形”,阳气化成人体所需要的能量,阴气形成了身体。如果人的身体没有阳气,就会变成空的躯壳,人也就会生病、死亡。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的根本。
冬季养阳气,只需一个动作就能实现——踮脚跟
踮脚跟是上天赐给人们最简单、最有效的保健方法,它在给人带来健康的同时,也带来了幸福。有一首歌唱得好——“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
踮脚跟在古代就早已被运用,原称“敦踵法”,“敦”亦作“顿”,即顿足跟,也就是我们说的踮脚跟,有利于排泄胸中的积闷之气。
踮脚跟的功效
补足肾气
脚跟与人体的肾经关系密切,而踮脚跟实际上是刺激了肾经穴位。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沿足跟部上行,最终属肾络膀胱。
人过了30岁后肾气就变得虚弱,肾阳不足,往往有怕冷畏寒、足跟冷痛、下肢浮肿等症状,踮脚跟就可以补助肾气,以促进肾气的通阳气化作用。
在寒冷的冬天里,经常踮踮脚跟,就是非常好的扶阳大法。
预防中风
中医认为,凡中风皆是真阳衰损的阴盛阳虚证候,脑溢血就是“阴盛格阳”导致的阳气上冲的症状。肾经而下归于足底。
如果出现面红、头晕、手足发麻、血压升高明显等中风先兆,这时要及时地预防中风,而踮脚跟即是一个很好的治疗手段。
从这个道理上讲,踮脚跟可以潜阳,引火下行,大凡阳气上浮、虚火上炎的疾病都能应用,如高血压、头晕、三叉神经痛等。
改善小便不畅
小便不畅,在西医里多见于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等。从中医角度来说,是由于膀胱气化不利所造成的,脚跟外侧即是膀胱经所循行之处,如果坚持踮脚跟或用脚外侧走走路,就可以健运膀胱,使小便通畅起来。
缓解压力
根据全息定位理论,脚跟与大脑也有很密切的关系。经常踮脚跟,可以有效改善脑部的气血循环。对于那些工作压力大、经常用脑的男性朋友来说,趁休息的时间,一边踮脚后跟,一边进行深呼吸,可以让大脑马上充满活力,而且能缓解紧张的精神压力。
这个看似简单的小运动,不仅可以活动四肢和大脑,还能消除长时间用脑过度的问题,解决用脑过度等毛病,大脑好,肾好。
祥康拍是最好的提升阳气方法之一
拍祥康拍的过程中,踮脚跟伴随全程,并且通过拍打百会、血海、环跳、足三里等穴位达到周身循环,身体康健的效果。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私信获取祥康拍的教学视频哦!
祝大家一生祥和,一世健康!
冬季能推荐那些那些中医养生方法?
.冬季养生贵在补肾
你好,肾是先天之本,是人的原动力,对人整个身体器官运作起着极大的作用。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冬季 进补 吃 什么 比较 好 ? 冬天 要 怎么 吃 养生 ? – 红网 问答
用中医的话说一年四季的养生保健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意思是一年四季都需要关注自身身体健康,春夏秋冬处于不同的季节也要按自己的身体体质来调整饮食和作息,适应季节变化的节奏,那么在秋季应该如何养生呢?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身体体质进补。中医认为虚者补之,不虚者无需进补,身体虚的表现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要根据自身是属于哪种情况,再寻找适合的方子对身体进补,在吃补药之前最好就是找位经验丰富的中药医师进行诊疗,一定不能自己盲目进补,否则的话会起到反作用的效果,不能达到进补的目的,反而还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伤害。
补品要吃得适量。不要以为补品吃得越多,就越能体现功效,是药三分毒,“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没病强身”这种思想,这种想法是非常不正确、不可取的,如果过量的服用参茸等补品,身体会出现腹胀、食欲下降,如果过量服用维生素C,则会导致呕吐、恶心的情况。
药补不如食疗。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食物都有进补的功效,不一定要追求一些名贵的药材才能达到进补的目的,如:多吃芹菜可以起到降血压和降血脂的功效;多吃萝卜则可以开胃健脾、化痰止咳;多吃山药可以温补脾胃;另外还有花生、红枣、核桃都是比较好,这些都是可以多多食用的进补良品。
秋季进补并不是单单吃一种补品就可以的,也要多吃补充维生素的蔬菜瓜果等,保证营养的均衡,对冬季食补是有很大好处的。
中医冬季养生保健知识相关了解点第10点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祛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奇,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藏”是冬季养生的主题,所谓“冬藏”,就是指人们到了冬天,应该养精蓄锐、休养生息。
1.早睡晚起
冬季作息时间宜早睡晚起,因为早睡可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晚起可养人体阴气,躲避严寒。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冬季早睡晚起可避免低温和冷空气对人体侵袭而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也可避免因严寒刺激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充足的睡眠还有利于人体的体力恢复和免疫功能的增强,有益于预防疾病。
晚起也有个限度,如果每天睡到日上三竿,那就太懒了。
2.减咸增苦
冬季饮食要遵循“养阴潜阳”的原则,宜多吃些温性食物,如糯米、狗肉、羊肉、牛骨髓等,既滋补又抗寒;少吃生冷、油炸及寒性食物,以免损伤阳气或阴液;同时要减咸增苦,以养肾、护心。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如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等。
3.养肾为要
寒气内应肾。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储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例如,狗肉、羊肉、鸽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4.温食忌硬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而食物过热易损伤食道,进人肠胃后,又容易引起体内积热而致病;食物过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而血量减少将严重地影响其他脏腑的血液循环,有损人体健康,因此,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
5.耐寒锻炼
人的耐寒能力虽然是有一定限度的,体质不同的人对寒冷刺激的反应也是有差别的,但通过锻炼可以提高机体对寒冷的耐受性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耐寒锻炼对人体的心血管、呼吸、消化、运动、内分泌系统都有帮助,从而能减少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感冒、咳嗽、关节炎、肥胖病等的发生。同时耐寒能使人长寿,对于年轻人来说,耐寒还可以锻炼人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精神,尤应提倡。
冬季养生,要预防六种类型的疾病发作。
1.呼吸道感染
寒冷刺激可使鼻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并导致气管、支气管痉挛,为各种致病微生物的侵入创造了条件,因此,包括感冒在内的鼻炎、咽炎、气管与支气管炎、肺炎、流感等呼吸道感染成为冬季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
注意保暖,多饮水,避免烟雾、粉尘等对呼吸道的刺激,调节好居室微小气候。同时,要积极治疗感冒,以防感染向下呼吸道蔓延。
2.心脑血管病
寒冷的天气能引起心脑动脉血管痉挛收缩,导致血流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脏负担加重,使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动脉硬化及高血压患者发生中风,成为此类疾病死亡的高峰。
要加强御寒,特别是气温骤降时,要及时增添衣物,注意休息,防止过劳,合理饮食,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和不良情绪干扰,患者坚持服药,备好急救药品。
3.胃病加重
人体感受风寒尤其是胃部受凉后,胃易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及适应性随之降低,兼之冬季人的食欲较好,食量增加,胃的负担加重,很容易导致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旧病复发,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进食要定时、定量,食温、食速要适中,少食油腻,忌食生冷辛辣,勿暴饮暴食,忌烟戒酒。
4.风湿类关节病
冬季多风以及在一些相对潮湿的环境,可加重寒冷刺激,以致血液瘀滞、经脉痹阻,使得“老寒腿”等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情反复发作,表现为肢体酸麻胀困、屈伸不利、疼痛加重。
要注意避风和避免潮湿,选择吃一些优质蛋白和高维生素以及易消化食物,动静结合,劳逸适度,适当锻炼,注意患肢保暖,切忌使用冷水,必要时可做一些理疗。
5.季节性皮肤损害
既干又冷且有风的天气可引起人体皮肤及皮下毛细血管收缩以及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减少,从而导致皮肤粗糙或发生皱裂并出现皮肤瘙痒症、口角炎等损害。耳、鼻、手、足等血液供应相对较差的部位,受到寒冷刺激,可致皮肤冻疮,甚至发生大面积冻伤。
洗浴时水温不宜过高,不要使用碱性太强的肥皂,洗完后搽些护肤品加以保护。预防冻疮,要多活动和注意肢体锻炼,鞋袜要宽松,外出时戴好手套、帽子、口罩和耳罩,并适当对这些裸露部位进行按摩。
6.季节性情感失调
冬季日照明显减少,大脑松果体褪黑激素分泌开始增多,从而使人情绪低沉、精神不振、浑身懒散。这种冬季情感失调又称“冬季抑郁症”。
注意调整情绪,有机会的话多晒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