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注意什么?
中医养生讲究精气神,药食同源有奇效,教你五味食物养生法
中医养生,讲究人的“精气神”,人的精气神是维持人体运作的重要“能源”。
而精气神补充,则来自于我们每天饮食的滋养,正如宋代医家陈直在他的养生专著《养老奉亲书》中所说:“主身者神,养神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
因此,借助食疗的方式,即能够吃出健康,达到养生的效果。
而目前很多人就是因为饮食不当,而导致不少慢性疾病出现,如肠胃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等等。
食疗养生本是“药食同源”,应该如何做好饮食养生工作?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讲究的是“药食同源”,即医事活动跟食事活动有关,很多食物都有着药食兼具的作用,可以用来食疗养生或者是调理疾病。
在传统中医食疗中,跟中医治疗一样,强调辨证食疗、辨证施食、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与此同时,我国的传统中医还将阴阳五行、腑脏、经络、病因、病机等中医理论与食物紧紧联系起来,赋予食物药物的性能,于是便有了可能对人的养生保健、调节疾病康复的食物。
药补不如食补
在历代中医理论中,有着不少关于食疗养生的记录,如“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治疗与食养原则,并且论述了药物与食物对人体相得益彰、互相补益的配合关系。
中医理论认为“食之味,有与身为害,宜则不,害则疾”,食物的性味是中医食疗的基础,根据中医药基本理论,不同的病症食疗的方式也不尽相同。食物的性味即“四气五味”,“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
寒凉食物,有清热解毒、生津降火、滋阴解热,维持人体津液。常见食物如绿豆、西瓜、苦瓜等。
咸味食物主要来源地钠盐,多来自海产品,部分有便缓解便秘的作用,常见食盐、紫菜、海带、肉苁蓉。
其中,肉苁蓉更是一种备受欢迎滋补佳品,它是梭梭树上的寄生植物,同时也有着“沙漠黄金”之称。不少中医书《本经》、《别录》、《药性论》、《本草求真》等总结了肉苁蓉有调养肾脏、益精、润燥、滑肠等作用。不少人在进食肉苁蓉的时候会配合上玫瑰酒,借助玫瑰酒清新健脑、滋阴、健脾益胃的效果,令肉苁蓉的功效更上一层楼,这也是为什么(沁凤泉)苁蓉玫瑰酒会成为市场上抢手的产品之一。
温热食物,有散寒、助阳通络,缓解寒性疾病的功效。如红糖、羊肉、白酒、胡椒、辣椒等。
酸味食物,入肝,有生津止渴,开胃收敛固涩的作用,常见柠檬、乌梅等。
辛辣食物,具有散寒、行气活血的功效,多用于风寒感冒、气滞血瘀、湿滞痰阻等病症,如常见的生姜、辣椒、桂皮等。
男人湿气重该怎么食疗?
中医中的“六淫”病因概念其实就是利用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进行隐喻抽象化的,这种理论也叫做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理论。在中医中类似湿气这种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理论可以说是大量的存在,但是很多人面对湿气、湿邪这类概念仍是一头雾水,在这里禚医生给大家科普一下。
什么叫做湿气
大家如果去过南方地区经历过那种连续数月都出现阴雨连绵天气的,在这段时间内大量的水分被蒸发后使得当地的气候湿度异常之高,这些地区的湿气常常使人出汗之后会感觉粘腻不适应,但这不属于人体“湿气”入侵的概念。
在中医中湿气属于“风、寒、暑、湿、燥、火”中的六气之一,属于对人和自然界进行抽象化隐喻化的一种。但是在医学中湿气的存在往往意味着类似气候变化的异常或在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湿气作为一种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后而发生的疾病。因此在中医中湿气也叫做湿邪。
“湿邪“入侵后的各种表现形式
这种湿邪既可以表现在小便浑浊、大便粘液脓血的湿性重浊;又可以表现在食欲不振、脘腹痞胀、腹泻或大便不爽、水肿等症状的阳气损伤;也可以表现在排出物及分泌物多滞涩而不畅,大便粘滞不爽,口腻或口甜,舌苔多表现为厚腻的湿性粘滞;更可以表现在水肿、淋浊、带下、痢疾、脚气等下部病变的湿性易袭。
总之将人自然化,将身体对自然界的气候、环境、以及各种体验和感受来理解认知人的一些列生理活动和疾病规律就成了湿气、湿邪产生的认知来源。
这些手段或许有利于预防“湿气”过重
01特殊的季节注重食物的选择:冬季中天气寒冷,湿气更容易作为病因入侵人体引发各种不同的疾病,因此在特殊的季节可以选择温热护阳的食品,例如羊肉、牛肉、大枣、柏树、核桃等食品。除此以外食用一些对肾脏有利的食品例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枣、魔芋、海带、紫菜等黑色食品,这些食品都具有统一的特征那便是平和、不腻、不燥很适合体弱的人群。其次这些食物可以给大家参考:
辣椒:辣椒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辣椒素等物质,是川渝人群的祛湿法宝,可以扩张血管,去除湿气;薏米:薏米在食疗中具备利水消肿、健脾去湿的保健功效,在中医中常用于利水渗湿药,与红豆煮粥一起服用祛湿补脾的作用会更佳;香菇:喜欢吃香菇的都应该知道香菇可谓是“四大山珍”之一,是宫廷中颇受称赞的药膳。性味甘平,归肝经和胃经,对于气血亏虚、不耐劳累等有调理作用。
除了借助特殊的食物预防湿气以外,绝大多数自称湿气过重的群体中湿气过重的都有两个共同的特征那便是睡眠不足与运动缺乏,睡眠不足很容易诱发免疫力降低、运动缺乏很容形成湿气淤积。
02保持最后的睡眠:无论大家何时入睡一定要注重保持足够的睡眠,以此避免乏力、无神、免疫力降低的状态,足量的睡眠对于优秀精气神的保持至关重要,从西医角度出发只有保持足够的免疫力才,各种致病因素才不会轻易入侵人体导致疾病的产生。
03经常运动:无论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还是年轻力壮的中青年群体,保持每周固定的运动量对于保持充沛的体力尤为重要。慢性病的患者可以有氧运动为主,中等强度为参考保持微微出汗,不影响交谈次日不产生疲劳为准,可以散步、慢跑、或者轻重量的抗阻力运动。而青壮年可尝试无氧的机械抗阻力运动以及短中距离的慢跑有氧运动。综合多层面增强免疫力,达到中医中强身健体的目的。
湿气重真的可以通过食疗进行驱逐吗?
不见得,由于中西医的之间理论的差别对待疾病的认识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因湿气重引发的疾病,不可以简单的通过食疗来驱除病因,更应该结合具体的体检结果对症治疗否则很容易因为耽搁病情威胁自身的健康。
在各种因“湿邪”引发的疾病中,食疗只是一种预防疾病的辅助手段,而不是最终武器。因此禚医生劝告大家一定要慎重!!如果自觉身体异常一定要到专业的中西医医院进行综合判断治理。
总结
中医中的湿气过重往往最常体现在疲倦、没有食欲、皮肤起疹、头发油腻以及精神不振等症状,这些湿气症状我们可以通过特殊的食疗、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及足量的运动进行预防。但是中医中的湿邪包含的疾病很广泛,上述单一的预防策略是无法彻底解决根本的,因此必要时需要及时就医,正确诊断对症治疗,否则很容易耽搁治疗诱发更大的健康问题。
中医 美容 保健 的 食疗 方法 是什么 ? – 99 健康 问问
我不是养生专家,也不想成为养生专家,更不想成为中医食疗养生专家。因为,我始终认为,养生都是骗人钱财的;中医食疗养生,尤其如此。
依据如下:
养生理论不靠谱,中医养生理论更不靠谱,中医食疗养生更、更、更不靠谱
不少养生理论,引经据典,穷尽考据,洋洋洒洒,千言万语,写不尽理论与方法,弄得真的好像“不养生,就不得生”一样。尤其是那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更是迷惑了不少人。
人人都想追求健康。养生理论,大多都是找准了人们的这个需求点儿而编造出来的迷魂汤,一点都不靠谱。
养生理论不靠谱,中医养生理论更不靠谱,中医食疗养生更、更、更不靠谱!
天生的生存本能,是生命不需养生的决定性因素
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都是用30多亿年时间,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再到动植物一步步进化而来。
这个进化过程,确保了生命有天生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确保生命天生具有对外界刺激做出相应反应的本能;确保生命天生具有与外界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并且能够排出体内无用的物质,具有遗传与变异的特性。
通俗易懂的讲,进化过程让生命体(人和动植物)具有天生的生存能力,不必通过进化技能之外的其他方式辅助养生。
这是任何养生理论根基不成立的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人类天然具有的生存本能足够保证生命延续,不需要养生。
生命不需要养生的事实佐证
到目前为止,地球上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可以肯定地说,除了人类之外,其他的任何一种动物,都是在本能的驱动下,自然生存着,不存在所谓的“养生”。
有人可能会说,动物艰苦跋涉,以寻找补充生命中必须的盐巴。这种行为就是“养生”。严格而认真的讲,这是生命进化出来的生存本能驱动的自然行为,不是本能之外刻意主张的“养生”。
就人类而言,全球尚有不少未开化的原始土著群落,他们大都不存在所谓养生之说。有人可能会反驳说,你怎么知道原始土著不养生?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第一,你怎么知道原始土著养生?第二,即使原始土著人养生,肯定也不是用你我这些开化之人所倡导的“养生”理论养生。
养生理论大多都是伪科学
养生理论的基础和核心基本上以《黄帝内经》素问篇里表述的内容为依据。归纳总结,无非以下几点:
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出自《黄帝内经》上卷·素问篇·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也就是上古黄帝信口一说,没有任何根据,经不起任何推敲。甚至,上古黄帝说没说这话,都无法考据。毕竟,《黄帝内经》是不是黄帝所写,也还不一定。那种把《黄帝内经》当成圣旨的人,肯定不会同意我的观点。这在情理之中。
从常识上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没有依据,不合逻辑。秋冬为什么不能养阳?说好的冬季吃羊肉补阳呢?经不起任何推敲。
从进化角度看,生命不会在特定的时间段里比如春夏,吃这个不吃那个。 如果有,一定会在本能上,留下进化痕迹。比如,白天活动,晚上休息;或者白天休息,晚上活动。
从季节角度推断,进化过程在人体上留下的进化痕迹应该是,“夏天穿单衣或者不穿衣;冬天穿棉袄或者靠火堆”。相比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不靠谱,冬夏保暖与否的行为,才更值得信赖。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作为养生理论的基石,严重不靠谱。
二、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出自《黄帝内经》下卷·灵枢篇·逆顺第五十五。
严肃的讲,经过对《黄帝内经》关于“治未病”的认真品读、理解和把味,确定“治未病”是指“要在疾病尚未发作之前,把握时机,治疗。这是治病的最佳时机”,不是预防疾病,更与养生没有任何关系。
现代养生理论,把“治未病”当成理论基石,严重不靠谱。搬出春秋战国时期和《黄帝内经》来证明养生重要,是装点门面,是脸上贴金,没有任何依据
三、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养生理论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有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就像鱼在水中,水就是鱼的全部。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的,天地的所有变化 都会影响到人。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
古人阐述了一个重要观念,叫做“天人合一”,是说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也指人与自然界遵循着同样的法则。
事实上,进化机制赋予生命的本能,就是最高形式的“天人合一”。对于这种本能的干涉不叫“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文化追求,没任何问题。做养生理论和依据,忽悠而已。
四、中医食疗养生,生意而已
中医理论体系本来就不靠谱的了,这一点,有不同层面的诸多人士多有论述。中医食疗更是没有任何依据。
前面论述过,漫长的进化历程,赋予生命体很多本能。吃什么,不吃什么是进化赋予人类的本能。当人体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时,身体会发出各种信号,通知功能系统注意摄取,以保证身体和技能的正常运转。
中医理论不能从分子层面认知生命,不能从细胞层面了解生命运作过程,不能从基因层面熟悉遗传信息。一句话,对于生命体运作一无所知。
具体说,中医理论根本无法知道食物进入人体之后,如何转化成能量,以驱动生命进行运行。怎么能有中医食疗养生理论呢?
现代分子生物学、现代医学等多学科多年来的研究,已经把食物进入人体后各环节的运作过程研究的清清楚楚。食物进入人体后的分解过程、输送过程、前往目的地以及如何为细胞动力源线粒体提供能量等等,都已经清楚。
如果说现代医学讲食疗养生,倒是有根有据。稀里糊涂的中医食疗养生,忽悠脑袋大、脖子粗的范厨师行,讲真功效,一点可能都没有。
中医食疗养生,并不养生,生意而已。
以上,就是我关于养生,关于中医食疗养生的个人观!
如何运用食疗保健?
区别一:概念不同
普通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保健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必须符合四个要求,一是经必要的动物或人群对其做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二是各种原料及其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三是配方的组成及用量必须具有科学依据,具有明确的功效成分;四是标签、说明书及广告不得宣传疗效作用。(根据《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第二条、第四条)。
区别二:原料不同
普通食品:所使用的原料必须是安全的。
保健食品:所使用原料要求在本产品使用范围内是安全的(安全毒理学试验),药品原料需经过药理学和毒理学以及临床的综合评价才能认定的。
区别三:管理不同
普通食品:由区一级的卫生局和技术监督局管理。
保健食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生产过程。
区别四:标签管理和命名不同
普通食品:要求参照GB7718和食品标签管理规定。
保健食品:参照保健食品命名规定和药品说明书标签管理规定执行。
区别五:标签管理和命名不同
普通食品:要求参照GB7718和食品标签管理规定。
保健食品:参照保健食品命名规定和药品说明书标签管理规定执行。
区别六:申报程序不同
普通食品: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将企业标准备案后,在食品卫生许可证上增加范围即可。
保健食品:需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批文下来后,还需在卫生许可证上增加范围。
区别七: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受理部门不同
普通食品:一般是在卫生监督所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即可。
保健食品:在药品监督管理局取得,在取得卫生许可证的同时进行保健食品的GMP审核,也就是说在食品卫生许可证上标注符合保健食品GMP。
大家好,我是咕咚健康咨询师,头条关注咕咚健康,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和运动饮食干货!。私信回复:”食谱” 。即可免费领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发现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明天,就是“白露”节气了,饮食上要注意什么?如何养生,才能健康过秋冬?
明天就是白露节气了,饮食上要注意什么?如何养生?才能健康过秋冬?
白露是比较典型的秋季气候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最近入秋后,气候不再像之前那么炎热,处暑已经过了,雨水渐渐少,天气渐凉,气候开始变得也比较干燥,有些地方早晚温差也会变得十分大。
燥是秋季所主之气,秋凉干燥而得。燥邪为什么容易致病呢,因为在这个季节燥邪干涩,易伤津液,燥邪伤人之后,病症表现为干燥,津液不足,比如口干舌燥,皮肤也干裂等等。
那么在这个节气,我们该怎么养生呢?平时都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因为在秋季,我们肺部十分娇弱,肺部一般喜润恶燥,因此容易受到损伤。那么如果平时肺不好的人,更宜养阴润燥,常用的药物通常也有沙参,石斛,麦冬,天冬,玉竹,生地,知母等等。
而最简单省钱的就是冰糖雪梨水,这个水在家里可以经常煮来喝,尤其是气候干燥的地区,更需要滋润。
在这个舒适的季节,也不要懒惰,记得有规律地运动是关键,保证我们身体代谢正常。少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姜蒜,葱等辛味太重,容易使肺受伤。
关注我!带您正确养生,改善脾虚问题!每日介绍养脾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