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祛湿第一名方是什么?
健脾祛湿中药方子有平胃散、参苓白术散、活胜湿汤、健脾祛湿汤、升阳益胃汤。
一、平胃散。平胃散由苍术、陈皮、厚朴几味药组成,是健脾祛湿基础方;
二、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临床上有脾胃虚弱、大便腹泻或腹胀患者经常用;
三、羌活胜湿汤。羌活胜湿汤对风湿、类风湿关节伴有关节湿气引起关节疼痛,或者头身困重的患者效果非常好;
四、健脾祛湿汤、升阳益胃汤。
【拓展资料】
一、健脾,中医名词,指健运脾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常用方药如 参苓白术散. 香砂六君子汤等。
健脾,也是补法之一。亦称补脾、益脾。治疗 脾虚、运化功能减弱的方法。用于面色萎黄、疲倦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缓弱等脾气虚弱证候。常用药如党参、莲子、 白术、茯苓、 山药、 薏苡仁等。方如参苓 白术散。
宜吃具有补脾气作用的食物,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忌吃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忌吃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忌吃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
二、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位于腹腔的左上方,呈扁椭圆形,暗红色、质软而脆,当局部受暴力打击易破裂出血。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底与膈之间,恰与第9-11肋相对,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正常情况下,左肋弓下缘不能触及。脾分为内、外两面,上、下两缘,前、后两端。内面凹陷与胃底、左肾、左肾上腺、胰尾和结肠左曲为邻,称为脏面。脏面近中央处有一条沟,是神经、血管出入之处,称脾门。外面平滑而隆凸与膈相对,称为膈面。上缘前部有2-3个切迹,称脾切迹。脾肿大时,脾切迹仍存在可作为触诊的标志。在脾附近,胃脾韧带及大网膜中,常可见到暗红色,大小不等,数目不一的副脾。因脾功能亢进作脾切除时,应将副脾一并切除。脾属于网状皮系统,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其结构基本上与淋巴结相似,由被膜、小梁及淋巴组织构成。其与淋巴结不同的地方是没有淋巴窦,但其中具有大量血窦。
三、支配脾脏的神经主要是腹腔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由脾门伴随脾动脉进入脾脏,其中胆碱能神经除与脉管系统伴随分布外,脾组织实质内也有分布,而且分布于不同结构的神经纤维相互连接。脾交感神经对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调节脾脏血液灌流量和脾免疫细胞功能。脾交感神经电生理活动与内毒素呈剂量依赖关系,内毒素剂量越大,脾交感神经电生理活动强度越高,潜伏期越短,脾脏血液灌流量越低,说明脾交感神经对内毒素的敏感性较高,能快速调节脾脏血流量,使之表现出相应的免疫反应。研究还发现全身发热引起的脾脏交感神经冲动释放,会引起脾脏细胞因子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其中以IL-1.IL-6最为明显,但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具体作用还不清楚。脾脏的神经纤维处于结构不断重塑、功能不断改建之中,这与机体不断接受刺激,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同时不断地感受刺激、协调功能、作出应答和调节有关。
补脾胃的中药!有那些
以下补脾健脾的中成药可选用:
1、人参健脾丸: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化,倒饱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2、人参归脾丸: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
现代可用于神经衰弱、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3、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现代药理研究:补中益气丸对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抗菌、抗病毒等。
4、补脾益肠丸:
功能主治:温肾暖脾,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固泻,生肌止血的功效,达到胃肠两调的目的。临床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肠炎,如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等。
5、附子理中丸: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6、山麦健脾口服液:
功能主治:消食健胃,行气和胃。用于食欲不振,饮食积滞所致的胃胀腹痛,胸腹胀闷,消化不良等。
健脾胃的中药有哪些?
中药健脾和胃的药物有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归脾丸、健脾丸,健脾和胃益肠丸、理中丸等。
一、人参健脾丸
本品为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当归、黄芪、远志、酸枣、木香、砂仁。益气养血,健脾养心的功效。适用于气虚、心悸、失眠、食少不振、面色萎黄、经量少、色黄者。除了健脾益气,和胃止泻之外,人参健脾丸还具有安神的功效,并且主要用于补气养血。参苓健脾丸以补为主,不宜过多服用,阴虚体质者,虚火上炎者,体壮不虚者忌食。
二归脾丸
主要成分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当归,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红枣。归脾丸在益气健脾方面较人参健脾丸稍弱,主要用于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晕目眩,四肢无力,食欲不振。
三、参苓白术丸
包括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等,具有健脾益胃,益气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除了健脾益气外,参苓白术还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并且主要用于脾胃的调理。阴阳两虚,以补脾为主,药性平和,治脾虚湿盛,对泄泻兼有便秘、便秘、腹胀、腹痛等症,不宜服用。
四.健脾丸
包括党参,白术,陈皮,山楂,麦芽,枳壳。除了健脾之外,健脾丸还兼具消食化痰、理气开胃的功效。健脾丸不宜用于急性肠炎腹泻;也不宜用于口干舌燥,或手足心热,脘腹胀满,无食欲等症。
五.小儿健脾丸
其主要成分包括: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法半夏、白扁豆、山药、莲子、南山楂、桔梗、砂仁、六神曲、麦芽、玉竹。本品主要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体弱。
6.开窍颗粒
有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山楂,麦芽,甘草,山药,莲子,六神曲,泽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溏。开脾丸方和中药方,主要治疗胃气不和,适用于肠胃湿热,脾胃湿热者。
七、理中丸
包括党参,白术,炮姜,炙甘草。温中散寒,健胃。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附子理中丸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片,桂附地黄丸在理中丸的基础之上加片。桂枝为回阳药,散阴寒药,桂枝温补肾阳,调和气血。从中医角度讲,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具有温中健脾的作用,可用于肾阳虚、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等症。以理中丸为基础加丁香、豆蔻,除温中散寒,补脾益气外,还具有健胃消食的功效。
八.补脾益肠丸
外皮为黄芪,党参,砂仁,白芍,当归,白术,肉桂;内层为醋延胡索,荔枝核,炮姜,炙甘草,防风,木香,盐补骨脂,锻赤石脂。益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应用于脾虚泄泻,临床表现有腹泻腹痛,腹胀,肠鸣等。
九、四君子丸
包括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养血,补脾。适用于脾胃气虚,胃不和,食少便溏。
十.复方太子参冲剂
主要成分包括太子参,灵芝,茯苓,山楂,麦芽,水稻芽,硫酸锌,葡萄糖酸钙,枸橼酸铁铵。益气养阴生津,健脾消食。用于小儿气阴两虚,久病体弱,盗汗,泄泻,缺铁性贫血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