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阳虚什么是阴虚,阴虚是怎么回事?
阴虚是怎么回事?
阴虚,又叫阴液亏虚,是中医领域最常见的证型之一。
什么是阴虚证呢?
按照《中医大词典》中的记载,可以这样去判断:“该证是指津液精血不足所出现的证候,多由真阴虚衰或热病伤阴,或久病耗伤阴液所致。”
阴虚疾病考
梳理古今文献,发现阴虚一词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里,并出现11次之多,比如《素问》中有“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阴虚而阳实,故先热而渴”。总之,《黄帝内经》认为阴精不但可以濡养五脏六腑,而且是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物质基础,总结出阴精以及养阴的突出作用。
《黄帝内经》还认为年老、外邪、饮食和情志不畅以及脏腑之间的不调都是导致阴虚的病因病机。如《素问》记载:“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亦。”《灵枢经》记载:“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还论述了“阴虚生内热”的道理。
而且《黄帝内经》还为阴虚证记载了疗法:“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中有“虚者补之”、“衰者补之”等。为后,面各代中医对阴虚的论证和理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东汉张仲景时期,他在《金匮要略》中还专章论述了阴虚:“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善盗汗也。”“梦失精者,阴虚不守也。手足烦热者,脾为至阴,阴虚生内热也。”
张仲景还在《伤寒论》里对阴虚证的病因病机提出了他的看法:“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
张仲景认为人大汗以后,复发汗,所以津液损伤,阴虚更加严重。
紧接着,张仲景还提出了治疗阴虚证的方剂,如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黄连阿胶汤、猪苓汤等,这些方剂都对阴虚证治疗有深渊而巨大的影响,成为治疗阴虚证的经典方剂。
隋唐时期,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里认为肾阴虚:“虚劳而热者,是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故内外生于热,非邪气从外来乘也。”“五脏六腑,皆有津液。若脏腑因虚实而生热者,热气在内,则津液竭少,故渴也。”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巢元方时期,人们就把阴虚证和脏腑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同时对阴虚的症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
阴虚证,作为疾病名称最早记载在《普济本事方》中
而“阴虚证”一词最早记载于宋代的《普济本事方》中:“又记有人病伤寒下利,身热神昏多困,谵语不得眠,或者见下利,边以谵语为郑声,为阴虚证也”。
当然,阴虚证还有虚热证和水亏证等多个名字。
此时,人们认为阴虚证主要有身热、神昏、谵语、不眠等症。
宋金元时期,中医还发展了治疗阴虚证的方剂,如钱乙从张仲景的八味肾气丸发展而来的六味地黄丸,作为养阴良方,即使是今天也广为采用。
这个时期,还有李东垣的益阴肾气丸,朱丹溪的大补阴丸都是基于八味肾气丸而来。
除了六味地黄丸,钱乙还提出了养肺阴的阿胶散,治疗盗汗的止汗散、香瓜丸等。
治疗阴虚证,绝不能不提刘完素的补阴泻阳论——从人体阴虚阳亢立论,提出六气皆从火化。认为火热之邪是耗损人体的阴精阴液,从而用补阴泻阳方法治疗因为火热耗伤阴津的病症。
中医滋阴派创始人、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创立的阴常不足论,更是影响深远——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特别推崇用知柏等滋阴降火药来治疗阴虚证。
从《丹溪心法》看,滋阴法治疗阴虚占很大比例,先后提到:“阴虚证本难治,用四物汤加炒黄柏降火补阴,龟板补阴,乃阴中之至阴也。”还首创虎潜丸用于滋阴降火,强壮筋骨,主治肝肾不足和阴虚内热之痿症。
之后的明清时期,张景岳的真阴论,叶天士的滋养胃阴论,吴鞠通的清热养阴论等,都是中医阴虚证辨证论治的有力补充。
当了当代,1979年出版的《中医学》给阴虚证的定义是:“指阴液不足,即一般所说的虚热证,主要表现有手足心热,午后潮热,消瘦,盗汗,口干咽燥,尿短赤,大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到了1999年,《中医学基础》指出阴虚证是指体内精血、津液等阴精亏少,对人体脏腑组织器官滋润、滋养作用减退,并出现阴不制阳现象所形成的的虚热症候。
自此,阴虚证也可以叫做虚热证、液亏证等,具体表现为:阴液不足,不能制阳,以潮热盗汗,午后颧红,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苔少,脉细数为常见症候。
关注我,用严谨态度,科普健康;用爱心,传递快乐。
肾阴虚 和 肾阳虚 的 区别 是 什么 , 怎样 做 – zol 问答
中医里面的阴虚和阳虚是指什么?
首先我们要知道阴阳对于我们人体到底有何作用?
只有我们的身体达到了阴阳的平衡,才是健康的,所以了解阴阳,我们才能了解身体的真实情况,才能准确的去调理身体的问题。
那什么阴虚呢?
假如我们把阴阳平衡设定为阴和阳各100分,而阴虚则是指,阴的部分受到了损伤,阴气不足,只有70分,此时便是阴虚。阴液不足,导致阳气过热出现上火现象,这种上火叫虚热。阴虚的变现为口干,舌燥,小便黄,大便干等等。阴气不足要滋阴,去恢复身体的平衡。
那什么是阳虚呢?
还是一样的,我们把阴阳平衡设定为阴和阳各100分,而阳虚则是指阳气的部分受到了损伤,阳气不足,只有70分,此时便是阳虚。阳虚则生寒,这就是明显的阳虚。虚寒的治疗方式并不是再把阴消弱去平衡阳,而是要补阳去平衡阴。
中医上的阳虚和阴虚,分别是什么特征?
阳虚
阳虚就是体内的阳气不足,虽然也分不同脏腑,每一个脏器都有阴阳,但是一身的阳气之根在于肾,阳气不足,往往与肾阳不足有关。
原因:恣食寒凉;滥用药物;房事不节;衰老;长期处于阴寒环境;饮食营养不足等。中医认为,先天不足,禀赋虚弱;房室不节,肾气亏损;劳倦过度,耗损正气,形气受伤;七情过极,损伤脏腑,久而不复;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不能化生精微,气血亏虚,内不能和调于五脏,外不能洒陈于六腑,渐至表里俱虚;起居失常,劳逸失度,损神伤形,耗气伤血;外感六淫,迁延失治,表邪入里,损伤脏腑,久则正气耗伤,久而不复;大病之后,失于调养。总不外先天与后天两方面因素。
症见阳气不足,有寒象,表现为疲倦怕冷,尤其是背部和腹部特别怕冷,一到冬天就手冷过肘、足冷过膝,喜食热,睡眠偏多,舌淡胖嫩边有齿痕,面色白而不泽,眼睑晦暗,口唇色淡,毛发易落,多汗,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少气懒言,嗜眨乏力,男性遗精,女性白带清稀,易腹泻,排尿次数频繁,性欲衰退等。多形体白胖,肌肉不健壮。性格多沉静,内向。易感寒湿之邪,耐夏不耐冬,发病多为寒证,或感邪从寒化,易病痰饮,肿胀,泄泻,阳痿。
表现: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阴虚
原因:先天禀赋为主要原因;情绪长期压抑不舒展,不能正常发泄,郁结而化火,化火就会使暗耗阴精;长期心脏功能不好,或髙血压病人吃利尿药太多;长期食用辛辣燥热的食品;经常熬夜;过多服用利尿药或清热利湿方剂。
症见午后面色潮红,口燥咽干,鼻微干,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体质的人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若患病则上述诸症更加明显。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或伴有干咳少痰、潮热盗汗(肺阴虚);或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心阴虚);或腰酸背痛、眩晕耳鸣、男于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肾阴虚);或胁痛、视物昏花(肝阴虚)。
表现: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阴阴阳阳什么意思?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
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
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
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怎么判断自己是肾阳虚和肾阴虚?
肾虚指肾脏精气阴阳不足。肾虚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肾阴虚,肾阳虚,导致肾虚的病因很多,例如情志失调、房事过度、久病伤肾、年老体衰等。那如何知道自己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呢?
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判断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
第一,看年龄。一般来说,中青年人容易肾阴虚,中老年人容易肾阳虚。因为人在中青年人精神压力、心理压力重,全身代谢也比较活跃,能力消耗多,容易出现肾精匮乏,所以多容易出现肾阴虚;中老年人的身体物质消耗明显小,但这个阶段身体各个组织器官逐渐衰老,“身体的零部件”性能已经大不如前,因此往往容易出现功能性肾虚,也就是所谓的肾阳虚。
第二,看冷热症状,也就是通过病人的不适症状来区分肾阳虚和肾阴虚。中医观点认为,肾阳虚表现为“寒”的症状,伴有腰膝酸软、四肢发冷、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甚至还有水肿,男性朋友伴有性功能下降;肾阴虚主要表现为 “热”的症状,主要有腰酸、燥热、盗汗、虚汗、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等症状。从现代医学观点认为,无论肾阴虚还是肾阳虚,都会导致人的免疫功能降低,特别是肾脏的免疫能力明显会降低导致肾脏的微循环系统发生阻塞,肾经络不通,导致一些慢性肾脏疾病。
第三,男性还可以看性功能,如果经常早泄、遗精的人一般是肾阴虚,如果经常发生阳痿的人一般是肾阳虚。
第四,观察二便情况,如果小便发黄、经常便秘的人多属于肾阴虚;对于经常有小便清长、大便溏稀的人多属于肾阳虚。
中医认为,肾虚多为长期积累成疾所致,一定不能急于求成而用大补之药进补,或者用成份不明的补肾壮阳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症药物慢慢调理。另外,肾虚的预防是是很重要的,中老年阶段的人群应该清心寡欲,戒除手淫、节制性生活;适当增加营养,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点击页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