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很难,创业也一定会缺钱。但对人才,尤其是技术行业,对人才的渴望,要超越我们对金钱的渴望。”昨天,在华东理工大学第一届产业发展论坛上,多位华理毕业的,以及在校的创业者与在校大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业经历和体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是,他们将在创业路上一直坚持下去。
华东理工大学第一届产业发展论坛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产业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产业合作与发展。会上发布的2030年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智能制造蓝图、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国际化战略、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健康领域新兴研究目标,都发出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的创新需求。
华东理工大学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注重将实验室研究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论坛不仅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理清了思路,而且对绿色智能生物制造产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和校地创新资源协同互动等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
李宝力是土生土长的华理人,本科学药剂。大一时他就为自己设立了投身创业的“小目标”。 本科阶段参加了“中国100”青年英才培养计划,获得优秀学员称号。大三时,开始参加各类创业比赛,为创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从中学会了设计商业计划,以及搭建公司架构等创业相关的知识。大四决定留在华东理工大学,继续完成硕博连读,早早进入实验室开始博士课题。2015年,他创立了聚缘(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化学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出售。
对于创业的初衷,李宝力说,希望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生活。从最初创业到现在不到三年时间,李宝力一个最大的体会是,作为一个创业者、一个大学生创业、一个年轻人创业,应该选对风向。一定要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他创业的公司做的主要工作是从已上市的原料药物中发现其新用途,并将其作为新药进行开发。他所从事的“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博士课题,第一代候选药物已完成了1500万元的转让。现在的第二代药物,他作为负责人包括前期的药化,后期的药效评价、动力学、独立评价都是自己在牵头。他希望打通一个关于药物研发领域一个产业链的转化枢纽。把药物开发的实验工厂打造成为一个梦工厂。
李宝力说,国内药物研发主要是高校,但高校出成果非常慢,“我所在的课题组转让的药物是华理药学园第一个给人吃的药,之前都是农药,为什么给人吃的药这么少,因为很多成果转让不出去。”
所有的创业在前期会困难重重,他没有合适的场地,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在奉贤经济开发区”找到了一家孵化器,定下800平米实验用地。 然而装修费用大约要250万左右。“与一家公司谈的一轮融资规划基本谈妥,但因为他们投资顾问”不看好“的一句话被搁置。”
谈到创业的后期设想,李宝力的最大的设想是短期之内可以把实体设备、人员、场地全部建起来,希望通过项目转让,能够有稳定收入来源,把成形的生物测试平台全部建起来,为大家带来更好的药物。
华东理工的2017年工博会参展项目“人工智能无人值守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是华理MBA的毕业生付营之和他的创业团队研发的。
2015年,他和队友成立了享泊科技。一年内,团队在互联网停车领域成功推出面向多种停车场景的迭代停车软件。近三年来,享泊公司已经由创立之初的互联网停车业务发展到了涉及无人值守智能停车业务、互联网停车业务、人工智能车辆识别与电子支付业务、物联网智能停车设备业务等多个板块。
三年的艰苦创业,付营之说,在他的理念里面,没有放弃这个词,永远想的是明天还会更好,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到现在实际上整个公司也只有十几个员工,在整个创业过程当中,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一个创始人因为没有办法跟选择了放弃,我们的核心技术人员也选择了放弃,我认为钱这个东西不是最难的。我们每天都想去挣钱,都很缺钱,我们现在对人才,尤其是技术行业,我们对人才的渴望,要超越我们对金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