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雪迷宫》终于迎来了收官,但它的长尾效应并未就此结束,社交平台上,关于该剧的话题仍然备受关注,这和剧中浓厚且独具特色的东北地域氛围,可以说有着抛不开的关系。

东北地域符号成为影视创作富矿,现象背后都藏着哪些“收视密码”?-风君小屋帮我吧

纵观近年来的内娱市场,以东北为背景的剧集在荧屏上的表现十分抢眼,不乏口碑与收视双丰收的精品力作,今天,就让我们借着这个机会,来探讨一下东北这个地域符号究竟有何魅力?凭什么让平台与创作者们趋之若鹜?

从“赵家班”扛鼎到“悬疑剧”领军,东北题材走向多元化

谈及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电视剧,有一个人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小品王”赵本山。上世纪90年代,在二人转和小品之外,他开始逐渐把“触角”伸向影视领域,先后创作了包括《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在内的一批既热闹欢乐、轻松解压,细品又不乏深意的东北乡土喜剧。特别是《乡村爱情》系列,该IP连续拍了16季,从遥控器时代一直拍到流媒体时代,受众基础十分的坚实。可以说,“赵氏喜剧”就是东北影视走进主流观众视野的第一张“名片”。

东北地域符号成为影视创作富矿,现象背后都藏着哪些“收视密码”?-风君小屋帮我吧

时间来到2019年,随着视频网站的迅速拓展,会员拉新已经逐渐来到了瓶颈期,爱优腾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深度开发用户的问题,“悬疑题材”由于具备制作精良、节奏紧凑、受众付费意愿高等特点,承担了这一任务,各大平台开始主打剧场的概念,大力开发各种“悬疑+”网剧。在这些作品中,东北作为一个地域意象开始反复出现。

《无证之罪》这个在原著中发生在南方的故事,被东北籍导演吕行带回老家哈尔滨拍摄,意外的擦出了强烈的火花,口碑迅速发酵,成为了当年的爆款短剧。

《双探》讲述了发生在东北小城“双塔”的一起绑架案,在冰天雪地当中,有关人性的真相被一点点揭示……

《平原上的摩西》以极致的视觉风格和极慢的叙事节奏,为观众描绘了一幅属于东北90年代的小人物群像画卷。

《立功·东北旧事》在悬疑的基础上加入了不少“黑色幽默”元素,范伟饰演的男主商全亮虚荣、爱面子,志愿宏大却屡屡碰壁,贡献了绝大部分的笑点,堪称全剧的亮点。

《胆小鬼》在悬疑氛围里夹杂了有关青春与成长、友情与背叛的探讨,进一步拓展了东北悬疑剧的内容边界。

《雪迷宫》则创新的将悬疑与“生活流”叙事相结合,禁毒警察们下班后秒变“干饭小分队”,各种东北美食看的人口水直流。

最值得一提的当然是迄今为止“东北悬疑”领域最大的爆款——《漫长的季节》,该剧以悬案作引,勾勒出上世纪国企改制和下岗潮之后一群东北人的命运挽歌,它无法被类型标签简单概括,内容丰富,不同口味的用户都能从这部剧中找到吸引自己的点。

东北地域符号成为影视创作富矿,现象背后都藏着哪些“收视密码”?-风君小屋帮我吧

为什么“悬疑”题材钟爱落地东北?首先,这里的景观极富特色,无论是冰天雪地、荒无人烟的边境与林海,还是具有废土气息的工厂遗迹、破败的街道和闪着霓虹灯的迪厅,都给人一种压抑、萧索之感,观众在潜意识里就会觉得这样的氛围很适合凶案发生。

其次,从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这三十年,是东北社会变革剧烈的三十年,改革开放后,东北经济从繁荣走向衰败,下岗潮导致人们的生活发生剧变,不仅在物质上陷入窘迫,精神上也陷入了困顿。这段历史,无疑可以给影视作品中虚构的犯罪,找到更具现实主义色彩的动机,形成一个不悬浮、厚重且有张力的故事。

近两年,在“东北悬疑”稳步发展的基础上,以东北为地域背景的电视剧迎来了再一次“转型”,题材细分越来越精准,呈现出垂直化、精品化、多元化的特点。

《人世间》《父辈的荣耀》以个体视角切入,书写曾经是“共和国长子”“工业重镇”的东北,这么多年来经历的兴衰变迁。

东北地域符号成为影视创作富矿,现象背后都藏着哪些“收视密码”?-风君小屋帮我吧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东北插班生》将东北地域文化与青春校园题材相结合,得到了不少年轻观众的喜爱。

《超越》《冰雪之名》聚焦了东北独有的“冰雪运动”文化,记录了我国冰上项目在刚起步时的艰难,还有发生在教练和运动员身上的感人故事。

《哈尔滨一九四四》以新中国成立之前有“远东谍都”之称的哈尔滨为背景,讲述了我党情报人员潜入敌方组织,与敌特分子在隐蔽战线上斗智斗勇,为战争胜利扫清障碍的故事。

还有由“赵家班”打造的《鹊刀门传奇》,该剧创新的将东北小品结构融入武侠世界,打戏真刀真枪,人物有血有肉,虽然一口“大碴子味”,但却不失针砭时弊,是近年来难得的高口碑情景喜剧。

东北籍作家贡献高质量IP,喜剧元素俘获“下沉市场”

上文盘点的这些剧集,有不少都在市场中收获了正向的反馈,不仅北方观众格外青睐,连南方观众也没有缺席。而在这一波“东北题材剧”爆发的背后,还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十分值得探究。

第一,当下的影视市场依赖IP,好IP却可遇不可求,特别是强情节的悬疑题材,对原著蓝本人文底蕴与内容厚度的要求格外的高。当紫金陈的IP库存已经宣布告急时,被称为“东北文艺复兴三杰”的双雪涛、班宇和郑执的作品适时的填补了这个空缺,他们的作品多涉及罪案,风格冷硬、压抑,关注历史与时代是如何在普通人身上留下烙印,兼具类型片与文艺片的基因。

《平原上摩西》改编自双雪涛的同名小说,《胆小鬼》改编自郑执的小说《生吞》,班宇则担任了《漫长的季节》文学顾问,剧中的诗作“打个响指吧,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就是出自班宇的手笔。

可以说,东北籍作家的崛起孕育了影视创作的富矿,滋养了“东北悬疑剧”的根基。

第二,近年来,随着像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工作内卷严重,年轻人的生活压力持续增加,心灵愈发的感到疲惫,越来越多的人就算不能马上“逃离北上广”,也会在心里暗暗向往小城生活。

所以以小城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必然会对一线城市的观众构成差异化的吸引力。以《雪迷宫》为例,剧中的东北小城“哈岚”,既有浓浓的人情味,又有各种热气腾腾的美食,让不少网友一般追剧,一边恨不能去旅游待上一段日子。

第三,得益于东北人天生自带的搞笑基因,以东北为背景的剧集大部分都不会缺少喜剧元素,举手投足都是梗,几句话一个包袱的观感,既可以有效征服“下沉市场”,也可以对一些相对沉重的主题进行调剂,做到叙事张弛有度。

例如,在《漫长的季节》里,龚彪抱着司机大哥不让走,司机大哥问:“咱至于吗?还摇人这点事。”龚彪说:“我整你我还摇人,知道MMA(综合格斗)不,是一个级别的吗咱俩,我压都压死你了。”

还有王响自告奋勇去协助破案,得知有碎尸开始呕吐不止,躺在担架上被抬走,保卫科长见状揶揄:“这么快负伤了啊,那歹徒没走呢?”,这些生动自然的插科打诨,总能像小品一样让人忍俊不禁。

其实,要论目前影视作品中对东北地域性的挖掘,还远远达不到饱和的程度,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创作者打破刻板印象,让东北题材不断拓展边界,在创新与市场中取得平衡,以高质量的内容让更多的人爱上这片既有冷峻又有温情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