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红高粱》由郑晓龙执导,赵冬苓任总编剧,原著作者莫言担任总顾问,于2014年10月首播,今天在重温经典频道收官。该剧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以九儿为代表的高密人民用生命谱写充满血性与民族精神的抗争故事。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以下简称“艺委会”)曾在该剧首播后举办研讨会,现将刊载于《中国电视》杂志2015年第3期的研讨会综述重新编发,让我们从主创及文艺评论家的视角,深入研究《红高粱》的创作经验,探寻经典文学名篇转化为经典电视剧的创作之路。

重温经典丨《红高粱》:成功的名著改编,传奇的艺术表达-风君小屋帮我吧

主创说

弘扬爱国主义 彰显家国情怀

● 莫言《红高粱》原著作者、本剧总顾问

我觉得这个作品有四点让它站得住,一是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不是说打了鬼子就是主旋律,即便没有抗日的部分,也是在弘扬爱国主义。二是表现了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很多人物所具有的价值和道德标准都符合我们正面的传统文化。三是讲述了一个精彩、曲折、丰满的故事。四是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角色。

虽然这部剧中可能有一些情节不符合生活经验,但是它符合艺术,符合老百姓的心理需求。

重温经典丨《红高粱》:成功的名著改编,传奇的艺术表达-风君小屋帮我吧

● 赵冬苓 电视剧《红高粱》总编剧

特别感谢莫言先生大度地任凭我去改编,我很有“野心”,希望在保留原作中那种狂放的精神与强悍的生命力的基础上,表现出混乱年代里人性的野蛮生长。

很多观众说抗日的部分太少,我认为让老百姓从只知道有“家”不知道有“国”,到建立了“家国”概念的过程也尤为重要。

我希望能够写出三十年代的“清明上河图”,描写社会各方面、各阶层人物的生活,在外敌入侵的时候把他们身上的东西都激发出来。艺术永远是有遗憾的,希望自己能不断地进步。

重温经典丨《红高粱》:成功的名著改编,传奇的艺术表达-风君小屋帮我吧

● 郑晓龙 电视剧《红高粱》导演

《红高粱》拍成电视剧很难,它是一个线性结构,需要大量的素材、情节,还有更多的人物,直到看了赵冬苓的故事大纲,我才有把握能拍好。编剧提供了非常好的人物、故事、情节,在拍摄时通过细节的处理保证了其逻辑的合理性,将虚构变成了真实。

在演员的选择上,我一开始也进入了误区,只想找山东女演员,后来制片人和莫言老师都对选角提出了建议,现在看来,这些演员的选用也是这部戏能在年轻人中有影响力的原因之一。

专家谈

把握原著精神内涵

做符合创作规律的改编

● 李准 著名文艺评论家

衡量电视剧对经典和名著改编是否成功,可以用三个尺度:一是艺术样式的转化。文学靠语言的想象力创作形象,电视剧靠影像和声音表现主题、塑造人物。该剧在艺术样式的转化上非常成功,叙事结构符合创作规律。二是体现新的时代感。1986年小说《红高粱》发表时,人们追求个性,呼唤人性的自由。而三十年后的今天,人际关系更加丰富,人的追求更加多样,只强调狂放、野性,便无法满足观众审美的需要了。三是忠于原著。电视剧写出了中华民族的血性,包括追求爱情与自由、批判旧政权与腐败等,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个人的尊严。

重温经典丨《红高粱》:成功的名著改编,传奇的艺术表达-风君小屋帮我吧

● 梁鸿鹰 时任《文艺报》总编辑

这个剧改编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编剧拓宽了叙事的范围,添加了电视剧的优势叙事资源,比如九儿在夹缝中的成长、家庭中的内斗、几个男配角的敢作敢为等,以此构成了该剧的观赏性。从叙事艺术的长度、密度、难度三方面来讲,电视剧版《红高粱》都达到了较高标准。

重温经典丨《红高粱》:成功的名著改编,传奇的艺术表达-风君小屋帮我吧

● 李跃森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论员

《红高粱》较好地把握了原著的精神内涵,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趣味,实现了艺术精神与大众趣味的统一。该剧的改编符合创作实际和艺术规律,没有在超越小说和电影上着力,而是另辟蹊径,在广度上做文章,采取了一种保留主干、添加枝叶的方式,用各种手段从各个方面去丰富它,所以这是一部比电影更加丰满、更加有趣味的作品。

重温经典丨《红高粱》:成功的名著改编,传奇的艺术表达-风君小屋帮我吧

对历史及地域特色的生动还原

● 范咏戈

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电视剧《红高粱》非常真实地还原了高密的地域色彩和历史年代,完整呈现了胶东全民抗战的环境氛围和高密的民间历史场景,无论是民族史还是家族史都叙事流畅、还原准确、结构完整,剧中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增强了可看性。

该剧对主题的提炼也很见功力,抗日背景下的全民抗战、慷慨赴死是对原作的一种诗意升华,给当下的剧评提供了一系列新的人物形象。

重温经典丨《红高粱》:成功的名著改编,传奇的艺术表达-风君小屋帮我吧

● 李掖平 时任山东省作协副主席、本剧文学顾问

该剧在思想格调上做到了恢弘大气和细腻精致,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把每一个细节都和现代的审美意识做了完美结合。同时,该剧也做到了写意和写实的高度融合,对人性最重要的精气神,也就是对自由、野性的刻画都做得非常好,还原了莫言小说原著的灵魂,那就是激情和血性,挣扎和救赎。

文化内涵上的提升与扩展

● 阎晶明 时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电视剧《红高粱》把九儿作为主要人物,扩大了家族故事的层面,更具生活的严密性。同时,从国家情怀的角度体现了编剧对年代剧的把握能力,线索的突破及史实的融合都处理得非常好。人物最后的结局又都具有传奇色彩,做到了把一个浪漫主义故事变成了一个现实主义传奇。

● 尹鸿 时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红高粱》小说原著是既有西方文化的影响,又植根在中国文化上的产物。九儿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形象,电视剧非常巧妙地保留了九儿任性的、个性的、对秩序与权威有颠覆性的品格,同时又把她拉回到了一个真实的家国故事里面,在保留原本文化精神的同时,迁移了主题,使作品更容易被认可。

重温经典丨《红高粱》:成功的名著改编,传奇的艺术表达-风君小屋帮我吧

对于电视剧版《红高粱》的一些思考

各位专家就该剧本身的一些不足发表了意见,一是在人物的塑造上,九儿这个形象的精神气质不够野,过于城市化,在写人物缺点时还需把握好分寸;有一些人物比较单向,不够丰满。二是电视剧的写实性导致了想象的不自由,从浪漫的、带有某种象征性的文学文本到现实主义电视剧的转换过程中,在主题和风格之间会出现一些裂缝。第三是需要处理好真实性与合理性的关系,剧中有些情节和桥段欠缺一些生活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