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拍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还原出一个真实的邓小平,剧组人员可是倾注了不少的心血。所以,演员必须符合这个人物,尤其是邓公这一角色,为此,导演找了很多的演员,其中不乏一线大牌,但是,试镜结束后,导演都摇摇头,还是觉得不合适。
不仅是导演,就连邓小平的家属们也明确的表示,他们希望这次银幕上呈现出来的邓公能冲破原本的模式,展示给观众一个“活生生的人。”
在开拍前一个多月,导演一拍脑门,终于想到一个合适的人选——马少骅。说干就干,导演立刻给马少骅打电话,希望他能飞到北京试镜。彼时,马少骅正在河南拍摄电影,在接到导演电话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犹豫,因为他之前从未演过邓小平,也从来没想过会出演这样的角色,在他看来,自己已经担不起了。
其实,马少骅的犹豫完全能够理解,因为他的年纪也不小了,已经没有十几年前扮演孙中山的热血沸腾,从影这么多年,他已经冷静了下来。换句话说,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失去了年轻时的孤注一掷的决心,只想要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面。
虽然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马少骅还是如约去了剧组,化妆师给他化完妆后他去试镜,剧组人员看到他的第一刻就觉得很像,仿佛邓公就那么活生生的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大家都忍不住鼓起掌来,就连制片人都满意的点点头。
其实,马少骅此时已经有了另外的选择,《红高粱》剧组已经定了他,这个角色他完全手拿把掐,但是,经过慎重的思考,马少骅最后还是选择了接下邓小平这个角色,在他看来,这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对于演员而言,这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留给马少骅准备的时间并不长,只有20天的时间,在接下这一角色后,他就在笔记里写下一句话:“扮演邓小平,要做到像,还要做到‘是’。”
为了演好邓公这一角色,马少骅付出了很多努力。他并没有去观看那些和邓小平有关的影视剧,因为担心自己在看完后,就直接将人物定性,他需要做的是真实地呈现出邓小平这一角色。
为此,马少骅想方设法的搜集和邓小平相关的各种资料和照片,去听他的录音和视频。
从文字和影像资料中,马少骅了解到一个更加真实的邓小平,但这还远远不够,他要从这里面抽丝剥茧,寻找到邓小平的人生逻辑,从邓公十多岁离开广安老家,到留学法国,到后面的革命时期,再到最后的老年际遇,看他是怎么一步步从一个开朗的少年变成睿智的老者。他将自己完全放到邓公的人生之中。
在拍摄的过程中,剧组难免需要去邓家取景,所以,马少骅也和邓小平的家人们见过四五次,对于邓家人来说,已经足够的驾轻就熟,毕竟这不是第一个拍摄和邓小平相关的影视剧,面对剧组,他们做到的是尽量不干涉他们,因为,拍摄邓小平不是他们个人的家事。
不过,在拍摄过程中,邓家也帮了马少骅他们不少的忙。
在演到一些重要的戏份时,马少骅也会打电话给邓家人,从他们的口中积累素材。
一次,马少骅和邓小平的女儿邓榕交谈时,邓榕告诉他:“我爸爸走路都是手背朝前。”之后,马少骅就在自己的表演中加入这一习惯,角色更加的贴近人物本身。
功夫不负有心人,马少骅的付出得到了肯定,拍摄结束后,叶剑英的儿子叶选廉还给他打了一通电话:“你是不是认识老爷子(邓小平)?老爷子常在我家玩儿,我们太熟悉了,你怎么把他抓的那么准啊?”
不仅是叶选廉,就连邓家人都表达了肯定,表示这就是他们心中的老爷子。
马少骅的精湛演出在银幕上得到了最好的呈现,观众们对他的表演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