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科学院成立75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新闻办公室共同策划推出纪录片《科学的七个瞬间》(7集*5分钟),于11月1日起在总台纪录频道黄金档播出。落实“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示精神,该片聚焦七个领域重大、典型的科技突破,透过这些“瞬间”及其故事,见微知著表达科学的理念价值和精神品质,向所有中国科学家和科研人员致以敬意。
一、“见微知著”,讲好中国故事,生动细腻彰显“科学家精神”。
中国科学院于1949年11月1日成立,党中央和人民政府,把新中国发展科学事业,并通过科学促进国家的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的历史使命,赋予中国科学院。
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科技强国”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科学家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中国科学院是共和国科技事业的重要奠基者,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开拓者和探索者,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先行者,是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的引领者。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研工作者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努力拼搏,书写可歌可泣的篇章。
如该片聚焦一个叫陈立泉的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支撑他不断奋发的是“要为国家做点事”的信念。他本是研究晶体生长的,后来在德国学术交流时发现他身边的同事都在关注一种材料——氮化锂。于是他向中科院打报告转研究方向。他率先提出研制固态锂电池,并在液态锂电池的研制和产业化方面敢为人先,解决了规模化生产的主要技术和工程问题。建成我国第一条锂离子电池中试生产线,产品性能和成品率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他的故事体现了中国科学家的责任担当。
又如该片讲述了一位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白发苍苍老人的故事,李振声把自己的一生都交付给了小麦研究。为解决顽固的“小麦之癌”条锈病,他23年不断试验、不断失败,却始终不放弃,最终实现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育成了抗病高产新品种——“小偃6号”。它继承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性和适应性,表现为冬性、早熟、优质、抗病、抗干热风、灌浆快、落黄好、高产和稳产。一般亩产可达350-500公斤,连年丰产稳产,有效遏制了小麦条锈病的蔓延。使我国小麦杂交育种走在了世界领先行列。1985年,小偃6号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李振声院士2006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24年10月1日,因为在中国农业科学上的重要贡献,李振声院士获得“共和国勋章”。
该片揭示,我国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实现了由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是有一大批科技工作者怀揣科学家精神,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科研工作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骨干,新征程上正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锐意进取、追求卓越,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二、以数字“七”融合东西方文化精华,用七个典型,从七个截面,窥见中国独立自主科技创新的成就。
数字“七”在东西方文化中都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数字,是吉利的数字,它代表着自然和生命的周期变化,象征着自然界万物的循环和平衡。该片“以点带面”,“科学的七个瞬间”,是从75年岁月长河中捞取的七滴水珠,每一滴水珠都反耀着中国科学家的情怀和使命,反耀着独立自主科技创新的成就。
空间科学:当前,我国空间科学的原创成果开始呈现出多点突破的态势。“悟空”号开展暗物质粒子探测、“墨子”号首次开展空间尺度的量子科学实验,“慧眼”是我国首个空间X射线天文望远镜,“羲和”“夸父”竞相逐日;嫦娥六号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天问一号开启我国火星探测的序幕;中国空间站建成我国首个太空实验室。随着中国空间技术能力的提升,空间科学也获得长足进步。
大科学装置:遍布中国各地的大科学装置,是国家科学能力的重要标志和基础设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建成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开始,中国在短短40多年间,建设了70多个大科学装置。它们面向最前沿科研领域,是孕育未来的苗圃和花房。
地层“金钉子”:在世界地质学界,“金钉子”的意义不亚于奥运会金牌。它如同一把地层年代“卡尺”,使科学家能够按统一的时间标准分析并研究不同地区同步发生的地质事件。“金钉子”的数量代表着一个国家地质学研究的综合实力。中国第一枚“金钉子”是在这个概念提出后30余年才确定的,虽然后来却居上,现在全球81颗“金钉子”中有11颗在中国。
北京时间:我们耳熟能详的“北京时间”,其实是高端复杂的科学授时系统。高精度时间测量技术,涉及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是重要的国家资源。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老式摆钟,到今天到达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子钟,几代中国科学家为扔掉“洋拐杖”,接续奔跑,终于实现了高水平的自主可控。
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国之重器也能点亮生命之光。重离子加速器主要用于核物理技术前沿研究,但科学家们发现它在很多领域都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癌症治疗。从物理学到高端医疗器械研制,面临着很多难题。二十多年跋涉,终于实现了国产技术零的突破。
锂电池:在液态锂电池行业,中国是无疑的全球领先者。陈立泉院士当年主动申请改行,率先提出研制固态锂电池,并在液态锂电池的研制和产业化方面敢为人先,解决了规模化生产的主要技术和工程问题。现在,中国液态锂电池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世界第一。全世界70%以上的锂电池在中国生产。
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为解决顽固的“小麦之癌”条锈病,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西北植物研究所所长李振声院士和他领导的团队所选育,最终实现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育成了抗病高产新品种——“小偃6号”,使我国小麦杂交育种走在了世界领先行列。
三、“短小精悍”,兼顾科学性和趣味性,以科普精品营造尊崇科学氛围。
科学技术研究和科学技术普及,同为事关科学技术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性,战略性活动,二者好比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互为依存,互相促进。“科学的七个瞬间”是总台“思想+艺术+技术”的科普节目精品。
首先,兼顾科学性与趣味性。科普的“科学性”是把握和了解科学的宏观图景,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则要求掌握细致入微的科学。该片对“深内容”进行浅表达,对“硬内容”进行软表达,在准确的基础上尝试趣味性表达,让大众更容易看懂、接受、被吸引,从而促进科普内容的广泛传播。如该片通过讲故事让目标对象学会科学地看待问题,不是单纯地只关注科学知识的层面,更转向价值引领的高度,因而较好呈现了科普的最终目的——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推动国家的创新发展。
其次,运用有创意的电视表达手段,让枯燥无味难以呈现的科技变得可视化、可感染,而且产生视觉震撼的效果,使得全片有影视大片的感觉。
再其次,短小精悍,情节紧凑,浓缩精华,主线突出,全新梳理独特视角,解说词深入浅出,与画面相得益彰,将科学之美进行了充分展现。
纪录片《科学的七个瞬间》,锚定奋斗目标,以科技创新厚植发展根基,用当下中国的科学故事,带领观众体会中国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意蕴与成就,感受崇高的科学家精神,履行媒体责任担当,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尊重科学的社会氛围,助力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