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思想盛宴,为我们讲述何以“纪录中国”-风君小屋帮我吧

纪录片创新必先守正,守正守的是中国精神,守的是文化自信,守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表示,要努力打造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中国纪录片:“从题材来说,纪录片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它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位置,就必须秉持一个公正客观的立场,充分反映我们当下时代的特征。”他分享了自己在国际广播电视工作实地现场的观察:“国外目前对中国纪录片的一个集中需求,是希望从中看到中国发展的脉络、原因,这对他们的国家和人民有巨大的帮助。由此可见,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也是全球人类的需求。”

这场思想盛宴,为我们讲述何以“纪录中国”-风君小屋帮我吧

无论是虚构还是纪实,它们的受众都是一个个“人”,只有真实的情感、生动的故事才能打动观众的心。2021年,《觉醒年代》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上实现了新的拓展和突破。此次活动,在《觉醒年代》中担纲编剧的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编剧龙平平来到现场,深情回顾自己参与《邓小平》《邓小平遗物故事》等电视文献纪录片制作的心路历程。在他看来,要尊重纪录片创作的艺术规律,立志做创造者而不是“搬运工”,用“纪录+影视”的手段让历史和人物立体化、形象化。他也提出纪录片应该把创作重心聚焦到普通人身上:“让普通人去叙述历史,展现历史,这才是真的历史。”

这场思想盛宴,为我们讲述何以“纪录中国”-风君小屋帮我吧

B站热门纪录作品《食贫道》聚焦美食和旅行,以独特视角探索世界各地的人文风光。总导演葛鑫认为,纪录片人应该成为积极的观察者和忠实的记录者:“我们希望将人的一切的鲜活生活融入镜头中。支撑一个故事的最初的点就是人物的性格和他背后的故事。这些最普通的老百姓,他们的人生故事其实有很多闪光点,每每让身为创作者的我们感动流泪。”在他看来,创作一定要从观众角度出发,“我们不是来讲课,不是来教化别人,要去想想观众爱看什么,他们希望得到什么”。

这场思想盛宴,为我们讲述何以“纪录中国”-风君小屋帮我吧

从历史时空去进行观察,从历史人物探寻中华文化发展脉络。此次入选“第30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系列片十优作品”的历史人文纪录片《司马相如》,由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制作,以别具一格的视角展现了这位历史人物的传奇一生及其作为文化家、政治家的影响。“和人们的传统印象不同,这部片子将司马相如的一生和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大背景相结合,爱情只占很小的比例。”该片总导演、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主任蔡琦介绍,片中重点展现了司马相如开通西南夷,为中华统一作出巨大贡献,对“一带一路”中的南方丝绸之路的开拓也有深远的影响。“风云际会中,古老中国和东南亚甚至南亚、西亚的经济文化连在了一起,时至今日依然在影响世界,这样的呈现对启发今人进一步认识波澜壮阔的汉武盛世富有意义。”

AI势力潮涌澎湃,4K、8K日渐普及,5G应用广泛……如今,文化和科技正在擦出耀眼的火花。活动现场,多位嘉宾均表示,新时代的纪录片需要充分重视文化科技融合,“跟上时代才能够记录时代,才能够反映时代”“永远保持着好奇心,永远当探路者去做最先开拓,拓展人们的想象和感受的边界”。

这场思想盛宴,为我们讲述何以“纪录中国”-风君小屋帮我吧

入选本次“系列片十佳”的历史人文类纪录片《当法老遇见三星堆》,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联合埃及国家电视台制作,以法老文明与古蜀文化为切入点,通过4K纪实拍摄、CGI合成技术和AI图像生成技术,带来了古埃及文明与三星堆文化之间的对话,让静态变得鲜活,让“古老”因此“现代”。“人类共通的情感是我们做这个片子时最核心的底层逻辑。”该片导演、CGTN阿拉伯语部副主任欧小兰表示,主创团队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让戴着金面具的三星堆青铜人像和图坦卡蒙金面具之间发生跨越时空的交流,通过这一奇妙的想象,建构两个古老文明的互见与互鉴,讲述不同的人类对这个世界抱有的相同的热爱、赞美、信念,满足当下观众的情感期待和精神需求。“感谢科技发展,提供了很多技术来还原一些已经无法再现的现场,通过虚拟互动和现代叙事,让古代文明和全球观众建立关联,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多地讲给世界听。”欧小兰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雨阳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