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剧粉丝的内心有多复杂?看看《猎罪图鉴2》就知道了!第一季让人眼前一亮,画像师这个职业直戳观众的猎奇点,沈翊和杜城的双雄搭档也颇有看头。可到了第二季,故事却像换了个频道,观众奔着烧脑推理去,却被硬塞了一盘“人性鸡汤”。悬疑剧不悬疑、推理变草率,这样的续集,难怪让粉丝一边追一边吐槽。
首先得说说这部剧的核心问题——悬疑感荡然无存。开篇娱乐圈的案子,沈翊从模糊的监控画面里瞄一眼,居然能推测出嫌疑人用了什么口红色号。试问,这还是人类的破案逻辑吗?不仅如此,案件推进的节奏也让人着急,嫌疑人直接“写”在脸上,连隐瞒都懒得装。
娱乐圈案里,观众刚跟着线索锁定经纪人方龄,结果人家镜子后掏出个雕刻挂件,就“暗示”另有真凶。后来更是因为缺少一只梅花鹿玩偶,直接点名粉丝“招娣”是凶手。说好的悬疑呢?难道编剧觉得“直接公布答案”才是烧脑的最高境界?
再看主角沈翊。他在第二季简直被安排成了“全能破案王”,画像、推理、抓捕,样样自己来,队友全程打酱油。这哪是一个画像师该有的戏份?连刑侦剧的基本逻辑都不要了,直接成了个人秀。杜城作为队友,本应和沈翊形成互补,却几乎被边缘化,活脱脱成了“背景板”。
这种“主角光环”不仅让人怀疑编剧是不是在“开挂”,也让原本的双雄模式失去了魅力。画像师的职责本是辅助破案,而不是直接接管全局。警察团队的协作感没了,观众追剧的期待感也随之消散。
《猎罪图鉴2》的另一大问题,就是用力过猛的社会议题。一部好的悬疑剧,应该在案件本身的复杂性和观众的推理快感之间找到平衡。然而,这部剧每一个案件都仿佛在上演“人间百态”,但凡出场人物,不是生活糜烂就是背负冤屈,主线剧情几乎变成了“批判现实集锦”。
比如娱乐圈案件里,男团成员吸毒、经纪人玩迷信、疯狂粉丝杀人,这些桥段本可以深挖人性,却止步于肤浅的表现。一口气抛出这么多社会热点,结果每一个都像是蜻蜓点水,观众看得满头问号:这剧到底是想探讨案件,还是写一篇“社会问题综述”?
悬疑剧最大的乐趣在于案件的层层剥茧,而《猎罪图鉴2》的案件展开却显得过于急促。无论是娱乐圈案还是后续的主播案、天坑案,凶手几乎是摆明了告诉观众:“没错,就是我!”从头到尾没有推理的张力,观众完全体会不到那种“真相浮出水面”的快感。
尤其是一些剧情处理的细节,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像警方直接“买账”镜子后的雕刻挂件,线索连贯性完全靠强行解释。观众不禁想问:这剧是不是少了几个关键桥段?
与第一季相比,第二季显然丢失了观众的信任。第一季中,观众看到了画像师如何运用专业技能,在案件侦破中发挥关键作用。而第二季不仅淡化了这一亮点,还让故事变得冗长拖沓,社会问题的强行植入更是削弱了剧情的逻辑性。
观众想要的是烧脑,是一步步接近真相的快感,而不是用“情怀”和“鸡汤”来消费他们的耐心。
作为一部悬疑剧,《猎罪图鉴2》本应聚焦推理和案情,而不是迷失在对社会问题的刻意表达中。#深度好文计划#悬疑感的缺失、案件设计的平庸,以及主角过度突出的光环,都让它与观众的期待渐行渐远。
如果这个系列还有下一季,希望创作者能够回归初心,重新找到悬疑剧的核心魅力。毕竟,观众愿意为推理烧脑的乐趣买单,而不是为被灌输大道理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