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慷慨解囊的朋友们的打赏,我的推荐,我的认知能得到您的肯定,一直是我坚持的动力,非常感谢!
落雪此前说过,印尼、好莱坞的动作片属于杀手对决,招招致命,无所不用其极,主要追求一个视觉上的震撼,呈现动作世界的残酷与暴戾;而华语动作片以及受华语动作片影响的泰国动作片等,更像是高手过招,分胜负,见天地!主要传递一种生活,或一种处世哲学。
比如《黄飞鸿系列》、《卧虎藏龙》等电影,其实都是在动作的外衣下,对个人与社会的思考。
但有一部动作片,或者说是武侠片在华语动作片的历史上显得格外不同,也可以说是香港武侠片最后的巅峰,最“好看”的华语动作片,也是最背弃香港电影内核的香港电影。
这部极为特别,极为割裂,极为矛盾的动作片就是——《一代宗师》。
电影《一代宗师》由邹静之、徐浩峰、王家卫任编剧,王家卫执导,梁朝伟、章子怡等人主演,于2013年上映,以1.2亿人民币的成本(来自新华网),在国内取得2.89亿人民币的票房,在北美取得659.4万美元的票房,可以说本片票房惨败。
不过,本片虽然票房不佳,但本片的艺术成就非常高,获得了青年电影手册10周年庆典十年十佳华语影片称号。同时,本片横扫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共拿到14个提名,12个奖项;在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也拿到了11个提名,5项大奖;另外,本片还拿到了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和最佳服装设计奖提名。是可以与港片最后的巅峰——《无间道》一争高下的存在,甚至还略有胜出。
在豆瓣上也有约63.3万人为其打出了8.2的评分,在IMDB上也有3.7万人为其打出了6.6的评分。
《一代宗师》和《东邪西毒》一样,都是披着武侠的外衣,其实是在探讨人性的内核。不过,《一代宗师》中更多的是家国天下,以及中式处世哲学。电影里几乎每一句台词都可以细细品味,拥有非常独特的魅力。
在台词之外是本片的摄影风格,大量升格镜头的运用,以及素色元素的运用,呈现出了一种极致的美感,甚至比《影》里的中式水墨摄影更具有魅力。尤其是战斗时的慢镜头,让整部电影充满了东方美学,比扎克·施耐德的慢镜头风格更含蓄,也更冷酷与大气。
不过,本片既好得光彩夺目也烂得令人无语,是一部风格极其明显,故事极其羸弱的冲突式电影,有非常严重的割裂感。
以下严重剧透,建议没看过的朋友,先去看本片,再来看落雪推荐!(没有渠道的朋友,可以在菜单主页点击落雪观影。)
1、中式哲学
《一代宗师》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就是电影里饱含满满的中式哲学。
乍一看,本片的道理包罗万象,既有宫宝森的舍个人成就武林与不固步自封的豪情,更有宫二“喜欢人不犯法,可我也只能到喜欢为止了”的儿女情长,还有赵本山“做羹要讲究火候”的处事哲学,以及“面子”与“里子”的挣扎。
但如果我们抛开每一段的内容,通看全片以后,电影所展现的核心中式哲学,其实是——进退!
知进退,明得失,是中式哲学的核心。在电影中,赵本山说:“做羹要讲究火候,火候不到,众口难调,火候过了,事情就焦,做人也是这样。”其实,这一段就是在讲进与退之间的微妙平衡。
马三与宫二学会了宫家64手的“刚劲”与“柔劲”,他们本可将宫家64手发扬光大,但两人都是属于知进取,却不懂让步的存在。宫宝森给马三取名时称:“言必称三,手必称拳,是武林的一句老话,意思是能人背后有能人,凡事让人三分。”而在死前给宫二留言时说:“不问恩仇”。
其实都是在劝两人“退”,但是两人没有一个退。所以马三背叛了师门,做了汉奸,被宫二废了。而宫二为了给父亲报仇,最后孤独终老,不留嗣、不传艺,让宫家64手彻底消散在历史长河之中。
但凡事有进,则有退。而进与退之间,不是个人意志,是时势,是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每一个人。选择进也好,退也罢,都是时代的挟制。宫宝森用北方武林的南下金盆洗手,制造了一个时势:“宝森不是想当英雄,是想造时势。现在这炉子里,需要这根新柴。”
他用这个时势迫使南方武林进取,更迫使叶问进取。以他的一败与叶问的一胜,挑起南北武林在冲突与纠纷之中的融合,让整个中华武林交融共存,而不是以秦岭淮河为界分南北,割裂整个中华。
此时的宫宝森败了,看似是退,其实促进了南方武林的和谐共存与中华武林的交融,是一场大大的“进”,甚至以一己之力创造了一个时势,裹挟着叶问与全国所有的习武人士,投身到这场大融合的风暴之中。
只是,势有大小,人有高低。每人都有自己无法左右的时势,所以叶问前半生繁华,后半生漂泊而最后时来运转,都不是他能左右的,他只是时代的一粒灰尘,只能在时势中尽可能选择本心。
他无法将日本人赶跑,无法拿回自己的祖宅,但是他可以说:“我这个人喝惯了珠江水,这日本米我吃不惯。真揭不开锅,我还有朋友,一人请我吃一顿,我都能撑个一年半载。”就是在“退”里的“进”。
甚至当他一人前往香港后与妻子张永成、子女分别以后,刚好遇到“1953年,中港边境关闭”,最终一个人独自留在香港传授咏春,都是时势漩涡下个人无奈的“退”与“进”。
而这场进与退的哲学,在男权、封建与战乱社会中,其实女性更懂其中的微妙平衡。宫二就曾对叶问说:“说句真心话,我心里有过你。我把这话告诉你也没什么。喜欢人不犯法,可我也只能到喜欢为止了。”
叶问妻子更是深谙“退”之道,因为她出口会伤人(是进),所以她很少说话(是退);在叶问要代表南方武林挑战宫宝森时,她说:“明天我带孩子回娘家,让你少牵挂”;而叶问与宫二私下通信,暗生情愫,甚至当叶问都做好衣服准备去东北见宫二的时候,她说:“佛山有这么冷吗?”是无声的“退”,更是要叶问收心的“进”。
可以说本片的每一镜头,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中式“进退”的哲学,不过就算看不到这一层,也能看到家国天下以及极致的中式美学。
2、中式美学
电影色彩是电影中最容易被忽视,也最为重要的电影元素。一部电影有没有电影感就全靠调色,而在华语导演中,对色彩的运用上,张艺谋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但是王家卫在《一代宗师》里的色彩美学,甚至远超张艺谋《影》中呈现的水墨风格。
尤其是,叶问与一线天的两场雨夜大战,黑色的衣服+白色的帽子+透明(白)的水滴,整个画面呈现了一种天然的水墨色彩。
而在宫宝森出殡时,那极致的白、暗淡的灰以及流动的黑,都将整个画面渲染得极具水墨色彩,让人可以沉浸在画面之中,感叹中华之美。而电影在美学风格上的另一个极致,就是有着非常多的慢动作。
从来没有一部动作片,尤其是以打戏著称的香港电影中,呈现如此之多的慢动作镜头,上一部有这么慢动作的电影,可能还要追溯到扎克·施耐德的《斯巴达300勇士》。
而《一代宗师》在武打动作中,加入大量的慢动作镜头,让整部电影充满了一种带着震撼的唯美感,可以说与传统武打动作片有着极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对香港武侠片、动作片的背弃。
整个打斗虽然被切割得支离破碎,但慢镜头下的叶问却也是真的帅!
而本片除了在色彩与慢镜头上的运用以外,最为显著的,其实是本片采用了非常极限的构图方式,在美的背后,也是镜头上“进”与“退”的挣扎。
基本上,本片的人物构图都在画面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处,呈现了一种强烈的疏离感,并且有着大量反美学构图。就是头在三分之一处,但是眼前空间并不是剩余的三分之二方向,而是眼前逼仄,脑后空旷,呈现一种不破不立的决绝感,与大量普通电影的构图完全不同。
而且,本片还大量使用中近景以及特写,让电影有着强烈的压迫感,也更能将电影情绪传递给观众。
凡是学影视,比如导演、摄影、灯光的朋友,一定要反复观看甚至一帧一帧地看本片的摄影。不过本片虽然优点明显,其缺点也极其明显。
3、割裂的故事
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能够如此割裂,却又如此统一。
《一代宗师》的割裂在于故事的七零八落,虽然本片以叶问40岁以后的一生为主线,但是在电影的故事表现上却是各有重点,版块与版块、故事与故事之间并不连贯,甚至都没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比如一线天这个角色,从故事上来说他与叶问并无交集,与宫二也仅仅只是一车之缘,可以说把这个角色的戏份删掉完全不影响整体故事,那一线天的存在还有什么必要呢?
除了故事线以外,在段落之间也呈现一种强烈的割裂感,比如宫宝森阶段讲的是武林的融合,南北的互通,可是后来就再也没有这个故事内容了;到了宫二与叶问一战以后,故事的整体走向变成了爱而不得的三角恋;此时导演又加重了宫二的戏份与马三的戏份,成了武林门派清理门户报仇雪恨的故事。
可以说整个故事极为不和谐,用豆瓣网友的话说就是:“拆出任何一段戏都精妙绝伦,但是实在无法理解这片子的整体结构,几处突兀的段落和转场都看懵了。就像是几年时间都用来打造片段,却用刷夜的功夫拼凑在一起,极端细腻和极端大条太让人精分了。”
王家卫的电影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那就是故事内容上的割裂与哲学内核上的统一。
什么是内核?这部电影的核心是讲叶问吗?不是,本片的核心是“进”与“退”,是“时势”与“自我”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当我们看懂内核以后再来看本片,就不会有割裂感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把每一季的《爱死机》混成一部电影,一个故事,那么必然极其割裂;但是如果我们理解了爱、死亡、机器人的核心点以后,再来看每一季的《爱死机》,是否就显得极为和谐了呢?
篇幅过长,不过多赘述,想说的很多,大家可以评论区讨论!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觉得落雪说的还有几分道理的,就请转评赞,随便给一个,想从不同维度了解一部电影,想看好电影的话,麻烦大家关注落雪,谢谢!
感谢各位老师的打赏,相比于不多的几元钱,落雪更欣喜的是我的想法、我的认知能得到您的肯定。茫茫人海,能得到您的欣赏,是生命中难得的快乐。无以言谢,却也只能说一声,感谢!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