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脑瘫,不是傻子-风君小屋帮我吧

有劲儿!有力量!

在2024的年末看到了一部超高质量,超绝演员,震撼人心的新片!

一个月前,它在东京国际电影节入围主竞赛单元,并拿下观众奖,映后好评不断。

于是上映后,我第一时间去看了,发现它真的特别让人惊喜。

电影大胆敢拍,演员表演震撼,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新鲜而精准的视角,呈现出一个人、一个家庭、以及一个群体的尊严与思考。

看完后,我心里仿佛有个声音,任尔东西南北风,干就完了!

也来推荐大家都去看看这部年末好片——

小小的我

他是脑瘫,不是傻子-风君小屋帮我吧

导演杨荔钠,作品风格细腻,拍摄视角很大胆。这一次也不例外,直接把镜头对准了脑瘫患者。

整部电影以一种平视的、专注的视角,还原了脑瘫患者的日常生活。

生病束缚着他们的生活,却无法禁锢他们精神的自由。

他是脑瘫,不是傻子-风君小屋帮我吧

春和对精神自由拥有格外强烈的向往和行动力。所以春和和常人一样努力考大学,应聘代课老师,做咖啡,拿驾照。

他去做咖啡师兼职,从如何做好一杯咖啡学起,双手弯曲着倒咖啡液,一点点摸索,从难以入喉到精准做好一杯咖啡,这和大多数的人没有区别。

后来他想考驾照,也是很洒脱地直接报名练车,甚至比大多数人学得还快。

尤其,他也会有情感需求,面对同龄朋友会萌生情愫。

他是脑瘫,不是傻子-风君小屋帮我吧

我很喜欢这样的处理方式。

在病人身份之前,他首先是他自己,有爱有恨有血有肉。

他的人生故事也是你我都经历过的,认真读书考大学,为了赚钱做想做的事而工作,学会开车也是希望方便让自己去更远的地方,想要成长、独立,挣得话语权。

就像刘春和说的那样,脑瘫患者也是普通人,脑瘫患者也有「尊严」。

他们只是身体出了点小问题,但不等于智商为零,绝不是大众刻板印象中的“傻子”。

前几年看过脑瘫少年姚俊鹏的报道。

由于脑瘫导致手臂痉挛,姚俊鹏只能侧着身子就座。

写字时,手臂是僵直的,要花双倍的时间完成作业。

即便如此艰难,他还是考出了623分的高分,走进了大学校园。

今年夏天,他更是成为了苏州大学的一名研究生。

他是脑瘫,不是傻子-风君小屋帮我吧

苏州大学,早在2021年就走出了一位“脑瘫博士”李麟青。

1岁时,他被确诊为脑瘫,只有三根手指能正常活动。

读书后,他握笔不方便,写字很慢,很多人建议去读特殊小学,但母亲坚决反对,她就不理解,明明我家孩子的智力和正常孩子没啥区别,为啥不能读普通小学呢。

李麟青也特别争气,以高出一本线40分的成绩,考上了苏州大学,还一直读到了博士。

后来,结合自己的出行经验,他创业做了一款全景无障碍地图,希望帮到更多的人。

他是脑瘫,不是傻子-风君小屋帮我吧

这样的人与故事,还有很多。

胡少杰,只有一条腿勉强能动,却坚持用脚写诗。一句“此时明月将休息,我作人间那道光”,字句间都是他对灿烂人生的热切向往。

冀思源,从小就没法直立行走,生活不能自理,手不能写字,脑子却格外灵活有趣。18岁开始,他就以口述的方式进行创作,记录自己的成长故事。

毋需置疑,他们能做到的,远比我们想象得多。

面对特殊人群,一个永恒的课题是,公众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这些少数群体?

《小小的我》有一幕,在公交车上,春和主动给一对母子让座。尚未学会说话的孩子露出灿烂的笑,而母亲局促不安地侧过了脸,略显回避。

两种鲜明的态度形成对比,映射出春和们在社会上的处境。

而后,电影通过不同场景的刻画,给出了更多暗示。

——有拒之门外的。

校外培训机构。

春和拿着高出一本线的高考成绩,讲了一堂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试讲课,却还是被婉拒了。对方来回推脱,隐藏不住对春和的偏见。

——有合理利用的。

咖啡厅。

老板在反复考核后,聘用了春和,也给了他发挥空间。

正当我感慨碰上好人了的时候,转折来了。电影借同事之口,讲出现实,原来雇佣春和能减税,还能给咖啡厅做公益宣传,简直一举多得。

不过,君子论迹不论心。至少,他确实为春和提供了工作与尊严。

他是脑瘫,不是傻子-风君小屋帮我吧

——有真正接纳的吗?

当然,就是春和外婆所在的退休老人合唱团。

老人们和春和在社会上的处境很相似,属于边缘人物。实际上,他们都不觉得自己应该妥协,只会积极寻找努力参与生活的方式,怀抱热烈的渴望。

他们不仅需要别人的帮助,更有帮助别人的需要,因此很快一拍即合。春和为老人们提供手机验证等新兴服务,而老人们为春和营造自洽的相处氛围。

这个过程中,林晓杰饰演的外婆,充当着很好的桥梁。

她和春和的相处方式,为合唱团老人们,以及电影外的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外婆从不特殊对待他,不会小心翼翼地规避某些词汇,不把他的个性藏起来,反而大大咧咧地告诉所有人:“刘春和是脑瘫,不是傻子。”

给春和过生日,她呼朋引伴,邀请大家共同庆祝,还买了小蛋糕和蜡烛,连啤酒都给安排上。潜台词自然是,一个成年人,有什么不能喝的?

他是脑瘫,不是傻子-风君小屋帮我吧

听说春和想工作、想学车,外婆都没有显露过意外的表情,而是自然而然地鼓励他去参与,去听他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在春和需要的时候据理力争。

练车时,外婆坐在后座,晕着车,嘴里絮絮叨叨说了很多话,没有一句是阻止。

当合唱团缺少鼓手,外婆更是毫不犹豫地点了春和的名字,拍着胸脯保证,他可以。当然,后来的故事也证实,他确实做到了,没有辜负这份信任。

他是脑瘫,不是傻子-风君小屋帮我吧

相较于日常表达更严格的妈妈,外婆带给春和更多温情的瞬间。

外婆眼里的春和,就是春和而已。

所以对春和而言,外婆不仅是亲人,更是重要、跨越年龄的朋友。

他是脑瘫,不是傻子-风君小屋帮我吧

蒋勤勤饰演的妈妈,反而对春和有着强烈的保护欲,容易忽略他真正的需求。

她不是个好妈妈吗?

不该如此简单定义。妈妈之所以如此,也是一种脑瘫患者家庭的常见反应。

脑瘫的形成原因很多,比如长时间高烧不退,比如分娩时间过长导致缺氧。因此,父母们会控制不住地自责。

漫长的岁月里,在一次次直面孩子的痛苦时,她们会反复质问自己,是不是自己哪里没有作对,为什么不能更注意一些。

可是,这些原本不是她们的错。

说得残酷些,一个生病的人,其实是在汲取一家人的养分。在照顾春和的漫长时光中,妈妈其实也病了,是心理上的病。这让妈妈对春和的爱展现得复杂而拧巴。

故事最后,三代人以不同的方式达成了和解,成为了更紧密的联结。

他们看到了对方的痛,也愿意给予更多的爱。

这就是这部电影特别打动我的地方。

它放弃了宏大叙事和技巧,而是平实地把春和这一家人的故事给拍出来了。

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有不完美之处,于是格外能让人共情。

他是脑瘫,不是傻子-风君小屋帮我吧

故事后段,外婆娓娓道来她和女儿的过去,留下一句“不想她难受,又怕她不难受”,简直就是对当下大多数亲子关系的最好注解。

很佩服主创能够勾勒出如此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每个不完美的人都能得到抚慰和理解。

看到这里时,我觉得很释然,有一种终于被理解、被接纳的自在感。

我觉得这部电影虽然着眼于脑瘫少年的故事,但关注的却是社会中的每一个我们。

或许我们没有面临主角的病痛,但我们都会遭遇挫折,有过不被理解的瞬间,而这部电影恰好在告诉我们,如何自我接纳,如何正面人生。

它提醒了我,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有权利好好享受生活。

电影里还有很多生动的伏笔,特别动人。

比如,外婆带着春和去跪关公,期望祈求上天的保佑。

经历过的人一定很懂,何为“未知苦处,不信神佛”。

他是脑瘫,不是傻子-风君小屋帮我吧

又比如,春和试课时讲到苔花,“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花”。

他不仅是在讲花,更是在提醒自己,再小的花也能开得灿烂。

某种意义上,刘春和不是一个人,而是这人世间千千万万个脑瘫患者的集合体。

之前看主创们的访谈,讲他们为了故事更真实、角色更形象,走访了很多脑瘫患者家庭,观察他们的生活状态。

为了让故事更真实生动,他们还特意找到了三位幕后顾问。

既有热爱写诗的年轻人,也有热爱骑电动车飞奔在马路上的斜杠青年,还有喜欢音乐的学生。他们或许身体不太便利,行动不太方便,但无一例外拥有着蓬勃的生命力。

他们的思想与渴望,从不受限于身体,足以抵达更远的远方。

主创们花了很多时间,和他们交流、沟通。这种良苦用心,让电影充满了平视的尊重,很轻盈地呈现出真实的春和们。

看完电影后,我特别感动,完全被春和的故事击中了。

他开着车,和外婆走向山野,仿佛就是一株蓬勃的野草,一只生猛的小兽,永远不会被打倒,也永远不会停止追逐他的未来。

虽然故事没有拍下去,但我就是知道,这朵小小的苔花,一定能开得灿烂。

他是脑瘫,不是傻子-风君小屋帮我吧

我也完全理解了电影的英文名《Big World》。

回归天地间,每个人都是渺小的。

但再渺小的我,也是完整的,也能活出自己的春天,拥有更大的世界。

我非常认真地推荐大家去看看这部电影。

它很动人,很有力量。

相信每个人都能透过春和的故事,看到我们自己的生活。

虽然偶有起落,但总会一次又一次在自己的努力下,重新站起,重新前行。

燃起对未来的爱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