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速度:刚成型,已内卷-风君小屋帮我吧

文|宝珠‍‍‍‍‍‍‍‍‍‍‍‍

进入2025年,短剧生意不再像表面那般顺利。

此前骨朵留意到,不少短剧谋新路。近期又有制片人透露,许多短剧平台已从最初的对投模式转为定制模式与承制模式。

自去年下半年起,短剧票房收入显著下滑,付费破亿的短剧难觅踪迹,8000万、5000万票房的短剧也极为稀少,而当下短剧票房要想过千万都殊为不易。

2023年就入局做短剧的制片人小威告诉骨朵,起初他们和麦芽等平台合作都是选择对投模式,但是去年下半年开始分账情况越发不理想后,他们公司想过要放弃短剧业务。

“2023年做的十几个项目确实赚到钱了,但2024年下半年的项目就只是回本,连盈利都没有。”小威觉得剧组开销大,不盈利就该转型。但没想到几个平台得知他的想法后,立刻送来“定制短剧”与“承制短剧”的合作机会。

这样一反常态的举措,让小威不明所以。而更让他不解的是,在明确拒绝对投模式后,这些平台给到他们公司的项目不仅没有变少,反而比以前更多了。“一开始我也摸不清平台的路数,不过现在我也不敢轻易撤出短剧赛道。”‍‍‍‍‍‍‍‍‍‍‍‍‍‍‍‍‍‍‍‍‍‍‍

票房收益下滑、合作模式转变,这一系列现象背后潜藏着短剧市场的深层变化。种种迹象表明2025年,短剧平台或许将迎来深度洗牌。‍‍‍‍‍‍‍‍‍‍‍‍‍‍‍‍‍‍‍‍

风口已过,收益趋向平稳

“今年刚刚给我结算清的几个项目,经过核算后发现就是赚了个辛苦钱。”小威透露,当下短剧市场呈现出一种矛盾态势:许多平台给予制作方的利润空间极为有限,可对短剧内容的要求却愈发严苛。深入剖析,利润受限主要源于以下三个关键因素。

一是平台在与制作方的合作中占据主导。凭借流量与发行优势,平台在收益分成上倾向自身。现有分成模式下,平台拿走大部分收益,制作方分成比例低。即便短剧因优质内容获得高播放量与收益,制作方实际利润仍难达预期,从收益分配源头压缩了获利空间。

二是短剧市场因独特优势吸引大量参与者,制作方数量激增,供需失衡,僧多粥少。激烈竞争下,制作方为获平台合作机会,常压低价格。中小制作公司尤为突出,为拿下项目,不惜以低于合理成本报价竞争。这种无序低价竞争扰乱市场价格体系,进一步挤压制作方利润空间,过度竞争导致的价格扭曲对利润影响显著。

短剧速度:刚成型,已内卷-风君小屋帮我吧

图文无关

三是平台对短剧内容审核趋严,制作方若想获取更高制作费用,需全方位提升短剧品质,成本因而大幅增加。一方面,短剧市场发展,行业对演员、场地、设备等资源需求攀升,推动基础制作成本上涨,优质演员片酬、场地租赁费用提高都加大了成本投入。

“现在好一点的男主演和女主演日薪都已经在一万左右了。”据小威介绍,2023年短剧行业刚刚起步,很多主演都是按照一个周期五万或十万的费用结算的,但是从去年开始,一些外貌有特点、演技较好且有一定知名度的短剧演员,都是按照日薪计算的。

另一方面平台对内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苛,制作方在后期的制作环节需投入更多人力、物力与财力。“不管是现代短剧、年代短剧还是古装短剧,都要带上点玄幻、奇幻、异能才有人看。”小威告诉骨朵,特效镜头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短剧速度:刚成型,已内卷-风君小屋帮我吧

图文无关

“前年刚入局的时候,我们公司确实赚到了几千万的纯利润。”据小威介绍,此前他们公司和平台平分成本拍摄短剧,每部票房超5000万的短剧都能分到1000万左右的票房。但是随着短剧票房的不断缩水,他们能够分到的票房也从千万跌至几万元。

“短剧市场的风口已然过去,曾经的高利润时代一去不返,未来我们能够从平台处拿到的钱只会越来越固定。”

分成、定制、承制,平台都在打什么算盘?

“短剧分成千万,最大的受益者并不是制作方,而是平台。”小威认为短剧平台们从2023年开始创造短剧财富神话,就是为了吸引大量的用户、从业者、投资人入局。

凭借新颖的形式和碎片化的观看体验,短剧确实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迅速成为行业新宠。当时确实有许多创作者和投资人看中了短剧内容的高额分成和光明前景,选择投身其中。“当钱和人都进来了,短剧平台们又开始建立新的玩法了。”

小威所说的新玩法正是定制模式和承制模式,两种模式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对制作方来说,在结款方式和后续的收益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短剧速度:刚成型,已内卷-风君小屋帮我吧

图文无关

“只有先进来的人才能尝到甜头。”小威透露,最开始和平台对投的时候,能够拿到五分之一的票房分账。“平台方的说法是我们对投的只是制作费用,投流的费用和运营的费用是他们承担的,以及剧本也是他们提供的,所以只能给到五分之一的票房分成。”

但实际上,小威从未拿到过五分之一的票房分成。一方面,平台扣除手续费等小额费用,看似合理却侵蚀制作方分成。另一方面,平台以“提前预支,保障项目连贯性”为由,从前一个项目分成中扣下一次项目资金,导致制作方资金流转受限,实际到手的分成远低于预期。

而聊到新的合作模式的时候,小威也觉得平台有“店大欺客”之嫌。先说定制模式。“目前极少数制作公司能够拿到定制短剧,主要是因为这需要使用平台的演员,对制作公司来说利润的空间更小了。”

短剧速度:刚成型,已内卷-风君小屋帮我吧

虽然与长剧动辄演员费用占比高达50%左右的情况不同,短剧演员的费用一般占整个项目的5%左右,但成熟的短剧制作公司还是能够通过谈判技巧、项目排期等不同方式缩减演员费用。“如果我能够保证一个演员连续拍摄一个月以上,就可以缩减演员的费用。”

对演员而言,集中拍摄免去转场车马费,与熟悉剧组合作,既减少奔波劳累及开支,又降低沟通成本,颇具吸引力。对制片方来说,从日结改月结,资金流转更灵活,可将日结资金暂投其他环节,如优化场景、提升后期质量,合理调配资金以提升项目效益。

“大家都不想和平台做定制生意,一是定制生意基本上是一口价,平台出本子、出30万-50万的制作费,根本没有利润空间。二是平台还会在拍摄、制作、剪辑等环节干预我们,增加项目周期和工作负担。”

短剧速度:刚成型,已内卷-风君小屋帮我吧

图文无关

再来看承制模式,这个合作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分批结款,制作方需要先垫付一部分制作费,但利润空间相对较大。“因为演员、场景、道具和妆造甚至是特效我们都一手包办了,所以能够赚到一部分辛苦钱。”

小威公司接下来即将启动的五个项目都是承制短剧,但是目前只有三个收到了平台打来的第一笔资金。“一般情况都是分三次付款的,开机前一次、拍摄完一次、上线后一次。”据小威透露,平台的最后一笔资金并没有准确的日期,有时候一等就是几个月。

“其实风险还是蛮大的,看起来每个项目我们只需要垫付30万左右,但我们一年也有几十个项目,如果按照一年20个项目来算,也需要600万。”这种垫款和平台付尾款的模式,给制作方带来诸多影响。一旦资金周转不灵,可能导致拍摄进度受阻,影响演员档期、场地租赁等,甚至使公司面临危机。

短剧速度:刚成型,已内卷-风君小屋帮我吧

图文无关

在小威看来,平台最初愿意拿出大额收益分给制作方,不过就是为了把短剧的场子炒热,而定制模式和承制模式则是平台出于对成本、收益以及长期发展的考量,最终的洗牌手段罢了。

“他们已经知道谁能做短剧、花多少钱能拍一部短剧了,未来短剧市场必然会走向寡头垄断、制作方沦为代工厂的结局。”

短剧的风,终将吹到哪里去?

虽然知道最终短剧生意不再是暴利生意,但小威和许多短剧制片人当下仍然不能放弃短剧市场。“我们公司已经挤进短剧赛道了,现在放弃肯定是不行的。”

一方面是公司当下并没有新的业务可以拓展,另一方面是短剧内容的崛起确实改变了剧集、电影等影视内容的市场格局。对于像小威这样的短剧制片人来说,短剧的红利退去了,但这不意味着短剧这个赛道已经走向穷途末路了。

更别说当下长视频平台也纷纷入局,加大对短剧的投入和扶持力度,试图在这一新兴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短剧平台多了,意味着我们的合作方多了,合作方多了意味着项目多了。”

而在这场激烈的市场角逐中,短剧赛道正从多个维度重塑行业格局。比如从平台的角度来看,各个平台愈发注重自身短剧内容生态的构建,积极探寻差异化竞争策略。

短剧速度:刚成型,已内卷-风君小屋帮我吧

“抖音、快手今年布局诸多三农及中老年短剧,麦芽等平台仅上线改编短剧。新入场的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虽尚无明确内容布局,但随着短剧用户增多、接受度提升,未来各平台或许会像布局剧集、综艺、动漫那样布局短剧内容。”

渐行渐远的红利期、越来越缩水的利润空间,并没有让小威对短剧丧失信心,反而让他觉得只要坚持住,未来他们公司一定能成为短剧赛道的头部制作公司。

或许短剧的未来真的会像小威预料的那样,制作方沦为代工厂,寡头垄断的平台方拆解内容题材与类型,规划布局打法也说不定。毕竟短剧赛道要想发展好,平台和制片方都得卷起来。

短剧速度:刚成型,已内卷-风君小屋帮我吧

短剧速度:刚成型,已内卷-风君小屋帮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