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睡觉老是出汗,吃饭也是出汗,这是什么原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不论是冬天还是夏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01
排汗是身体进行废物排泄的重要方式之一,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我们身体的毛孔都会排汗,只是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下会排放的多一些,而在温度较低的时候会排放的少一些,这都是由身体的汗腺不断分泌,以及皮下的血管的自我活动来调控的。然而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表现的跟正常人不一样,他们很容易出汗,无论是晚上睡觉也好,还是白天吃饭也罢,身体都会不由自主的冒汗,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医学上对于这种现象,有比较系统的定义,即“多汗症”。这种多汗症,是排除了身体可能存在运动过后,或者是高温等影响下的出汗。一般来说,导致身体出现多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分泌代谢紊乱。人的身体离不开种类繁多的激素参与,这些激素每天应该分泌多少,什么时候分泌,都是受身体严格掌控的,但是出现紊乱之后则不会这样。比如,有些人可能存在一些内分泌的器官问题,这就会使一些激素分泌的时候,出现多了或者少了的症状,假如一些激素刚好是控制人的能量代谢的,那么这些激素就很容易导致人的身体出汗,并且随着病变的程度加重,出汗的症状也会随之加重。
二、神经方面的病变。我们身体出汗,除了受腺体的控制之外,神经也是参与其中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交感神经。可能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就是在自己遭遇特别紧张事情的时候,神经会不自觉蹦的特别紧,这个时候身体也会不由自主的分泌更多的汗液,特别是手心、额头等处,可以见到明显的细汗排出。其实,如果一些人即使不经历紧张的情绪,也会出现类似现象的话,那么就要考虑神经方面是否存在病变了。比如,神经的兴奋性被提高了以后,身体就会出现类似的多汗现象。
三、营养方面的缺乏。身体每天都在不停地运转,营养供给也是一刻也不能少的,所以当身体出现了相应的供给缺乏之后,同样也会出现冒汗多的症状。比如说,有些人会出现血糖供应不足,这个时候不仅身体会冒虚汗,而且还会伴随晕倒等症状。这是因为,身体在出现营养供给不足的时候,血糖值会使身体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与此也会导致相应的神经系统发生兴奋,当身体在经历完最后的挣扎之后,也会冒大量的汗液。中医方面将其定义为“阴虚”,其实就是身体的气血不足,最后导致身体出汗多。
四、药物导致的出汗。有些药物对身体的影响也很大,特别是一些调节血管、神经的药,假如患者在服用以后,如果不注意相应的并发症,而是在同一时间服用了与药物相克的食物或者其他药物,那么也很有可能会导致相应的多汗症出现。这个时候,多汗并非是身体自愿的,而是由于药物的影响所造成的,所以也有可能是暂时性的。
但是,希望大家对这些现象不要不闻不问,凡是一些很小的细节,往往会关乎健康等问题,所以发现了以后就要尽早地进行处理,越早对于身体就会越有利。
【本文由“灵素阁”新媒体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2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
人体出汗与气温等环境条件关系大
现代保健医学把人体出汗分为不显汗和有效汗。当气温低于摄氏20度时,处于静止状态的人也会排汗,但这种汗液非常细小,人体感觉不出来,故称不显汗;而当人体处于活动状态或气温高于摄氏25度时,不显汗占的比重就不大了,为了散发热量,人体就要通过排出并蒸发汗液的形式来散热,这种汗液很容易感觉出来,故称有效汗。所以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保持体温稳定的重要机能。需要说明的是,健康人体的出汗多少,除了与气温和活动量有关外,与风、湿度、气压等气象因子关系也很密切。当温度高、湿度小时,人体最容易大量出汗;反之,当风速较小、湿度和气压较高时,即使气温较高,人体也会出汗不畅,在这样的情况下,人较容易中暑。
汗与健康存在着很大的联系
能不能出汗预示着病是否康复
出汗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
一般来说,夏季炎热,出汗多一点是正常的,但如果出汗过多,对健康就不利了。过多出汗,可造成人体血液循环的流量减少,循环变慢,使得人体的散热量趋减,从而导致体温升高。大量出汗,还能使人体盐分流失,细胞因缺钠而造成热痉挛。所以,夏季里,人们应及时补充流质和适当的盐分。
我国传统医书《内经》也列出许多用“出汗”诊断疾病的例子。例如,消渴病(即糖尿病)患者出汗较少,但小便却多;肝臌胀(即肝硬化)患者的汗液呈黄色并略带腥味;老年人半身出汗可能是中风的先兆;体质虚弱的人,睡眠时容易盗汗;而在高烧出汗后,常常会导致体温下降、四肢冷厥等症状。
排汗是人体调节体温、排泄代谢废物、维持皮肤酸性的途径。出汗通常与人体的温度有直接的关系,而人体温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疾病。
气温太高、运动之后都会出汗。正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每天出汗在0.5升以上,天气炎热或者剧烈运动后,可以达到2升。出汗可以使体温下降,保持恒温,这种出汗是对身体有益的。
白天出汗过多,无论冬天还是夏天,动与不动,都会汗出不止,中医称为自汗。这种人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心悸、畏寒等症状。自汗以气虚为多,常见于体质虚弱、久病初愈或肥胖者。自汗过多,易受风寒、受湿,所以易患感冒、胃痛、腹泻等病。
04
1、吃饭时,胃肠道蠕动会增强,产生了热量,血管扩张,将这些热量向全身散开,体温上升,汗腺的分泌会增加,所以会出汗。当然还与你吃的饭太热或菜太辣,或者天气太热也是有关系。
2、睡觉出汗,就要看是醒着的状态下出汗还是睡着了以后才出汗。如果是醒着的状态下出汗就是自汗,如果是睡着了以后出汗就是“盗汗”。
自汗:
一般跟外界的环境有关,如温度高,室内空气流通等。
盗汗:
(1)在西医方面来说,有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如肺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高血压病、低血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心内膜炎等疾病。
(2)而在中医角度来看,盗汗是一种体虚的表现,大多是阴虚火旺引起的。建议可以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作息规律、饮食正常,心情放松
医学上将在醒觉状态下出汗,称为“自汗”;将睡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中医对盗汗很早就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中称为“寝汗”。“寝”是指睡觉,有个成语叫“废寝忘食”,是说顾不得睡觉并忘了吃饭。很显然“寝汗”就是在睡觉的时候出汗。到了汉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形象地用“盗汗”来命名人们在睡梦中出汗这种病证。自此以后,历代医家均沿用些名,迄至现今不论是医生还是干其他行业的人都知道盗汗是一种什么样的病证。 盗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