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2021年上映的由张颜齐主演的人间指南免费高清资源
《人间指南》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提取码:nk1f
导演:朱茜茜
主演:张颜齐、王瀚哲
类型:真人秀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首播:2021-01-11(中国大陆)
集数:20
单集片长:15分钟
又名:人间指南体验篇
《人间指南》是腾讯视频小鲜综系列首档工作体验互动真人秀。两位工作体验者R1SE张颜齐和中国Boy(王瀚哲)将进入餐饮、服务、美容、媒体、演艺等行业领域,在真实的就业场景里进行一日工作体验。每期节目揭晓当日体验工作,前辈教学工作任务、下达评估标准、结算当日工资。两位工作体验者从日常生活里充满烟火气的普通职业出发,真实尝试社会各领域、各阶层的工作,耿直阐述体验经历和工作感受。
中国boy超级大基佬是什么梗
这个是他以前的网名。
中国boy超级大猩猩以前在B站的时候网民叫做中国boy超级大基佬,后来才改名为中国boy超级大猩猩,而中国boy超级大基佬也成为了中国boy的一个黑历史梗。
中国BOY超级大猩猩,本名王瀚哲,1998年6月2日出生于贵州贵阳,哔哩哔哩知名游戏生活区UP主,哔哩哔哩直播签约主播,超电文化旗下艺人,网易音乐人。2012年,开始制作游戏解说视频。2014年,加入游戏解说视频作者联盟“手残联萌”。2019年1月26日,获bilibili2018年度弹幕人气奖;10月18日,加盟的综艺节目《穿越吧》在哔哩哔哩平台上线;11月23日,获2019腾讯游戏家年度人物。2020年6月10日,作为常驻嘉宾参演的动物观察类真人秀《动物圈的问号脸》在bilibili上线;7月24日,主演的轻综艺真人秀《欢天喜地好哥们》在bilibili独家播出。2021年2月4日,参加的互动真人秀《人间指南》在腾讯视频播出。
编辑部的故事里面的机器人是谁扮演的
《编辑部的故事》里面的假机器人由李玲玉扮演的
出现在第22集 人工智能人
角色介绍-----
《人间指南》低价聘用一名智能型机器人作为办公器械使用,这个可疑的机器人暴露出越来越多“人性化”的倾向,编辑部众人也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内部批判...王朔原著《谁比谁傻多少》结尾压抑,到了电视剧版,就光明了很多。曾经的“甜歌皇后”李玲玉扮演冒牌“人工智能人”
演员介绍-----
李玲玉,1963年4月9日出生于上海,中国流行音乐歌手、演员。
1985年发行第一张专辑《东方新秀李玲玉》,1987年第一次拍摄《西游记》并扮演玉兔精, 同年,《甜甜甜》磁带专辑销量突破800万盘,1987年至1992年,录制过《甜歌皇后》、《甜妹子》等八十八张个人专辑, 1992年获文化部颁发的“金唱片”奖。
2012年在北京展览剧场举办第一场个人演唱会, 2013年1月5日在上海大剧院举办演唱会
早年经历:
李玲玉,生于上海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家中有父母和两个哥哥,就读上海虎林中学和复旦附属中学。北京红旗越剧团到上海招演员,李玲玉在五千多名考生中成为入选的两人之一。然后被派到浙江嵊州越剧学校学习,攻小生徐派。曾在越剧《红楼梦》中饰演贾宝玉。
1980年,李玲玉正式加入北京红旗越剧团并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学了3年的小生,之后唱越调。1983年,越剧团面临解散, 同年一次偶然机会,李玲玉第一次去考东方歌舞团未选上,1984年李玲玉再次报考东方歌舞团,东方歌舞团要排一台亚非拉歌舞晚会,缺少一个能歌善舞的演员,歌舞团把李玲玉找来给她一盘带子让她回去练,一星期后,她顺利地通过了考试。进入歌舞团后主攻日本和东南亚歌舞,后被唱片商选中,转往流行歌坛发展。
人物生平:
1985年由东方歌舞团为其灌录第一张个人专辑《东方新秀李玲玉》。
1987年,因为一曲《天竺少女》,李玲玉走红并为大家熟知。
同年录制个人大碟《午夜街头》,随后灌制的磁带《甜甜甜》、《甜歌皇后》、《甜妹子》等多张个人专辑,演唱的歌曲有《沈阳啊沈阳我的故乡》、《你潇洒我漂亮》、《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等,每张专辑的销量都在百万以上。
1989年在新加坡召开过一次音响洽谈会议——“李玲玉现象”座谈会。
1991年参加中央电视台青年节目主持人选拔赛并获二等奖,成为央视特约主持人。 曾主持《十二演播室·大地音乐专线》栏目并出任综艺大观等综艺节目和多台电视晚会的主持人。
1992年荣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金唱片奖,1992年以她主唱的《红太阳颂》销量达几千万盒,创有史以来最高纪录。同年8月随“大陆艺术家代表团”赴台演唱。
1993年,与香港大地唱片有限公司签约。
1993年5月,李玲玉转型后的首张专辑《女人心绪》上市,重塑演唱风格,但并未取得成功。
1993年至1995年,在转型失败后, 李玲玉便去了日本,跟日本的一家卫星电视签了两年半的合同,主持一档音乐节目,以东京为中心,介绍亚洲的音乐状况。
1996年年末,移居加拿大。之间也多次受邀回国参加大型文艺演出,接演多部影视名剧,并为这些影视剧配唱主题曲。
2004年,李玲玉在电视剧《孝庄秘史》中出演贵太妃一角,并演唱了主题曲《美人吟》,2005年,李玲玉个人投资100万制作了新专辑《美人吟》同时注册了自己的文化公司——华玉天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致力于培养演艺新人并重返舞台,李玲玉同时也在做自己的公司。
2005年4月13日,中国第一部可通过手机下载的三维网络音乐剧《今生奇遇》正式对全球播放,李玲玉扮演太阳女神“玉”一角。2005年12月被聘出任对外经贸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艺术教育方向兼职教授”。
2012年12月5日发行了EP《闻见李玲玉》并宣布成立个人工作室。 于2012年11月24日在北京展览剧场举办演唱会, 和2013年1月5日上海大剧院演唱会。 2013年3月担任第15届青歌赛山东赛区评委。
主要事迹:
2007年9月6日下午,杨澜、马艳丽、李玲玉、王艳四位星妈齐聚,共同为幸福工程录制主题曲《牵着你的手》。幸福工程是一项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发起,以救助贫困母亲为主旨的社会公益活动。
2009年9月2日,李玲玉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之邀参加了由奥妙·金纺与其共同主办的“母亲健康快车”关爱之旅活动的新闻发布会,并获爱心大使这项殊荣。作为爱心大使同时也是志愿者的李玲玉在捐赠仪式现场代表所有志愿者做了发言,她表示很荣幸能够受邀成为此次活动的爱心大使,希望能够借助自己的力量号召更多人加入到关爱妈妈的队伍中。
2011年4月21日,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北京家圆医院联合举办的“‘孕育·家圆’贫困家庭援助行动”大型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妇女活动中心隆重举行。李玲玉出席本次活动并受聘为“‘孕育﹒家圆’贫困家庭援助行动”、“北京家圆孕育援助基金”做形象代言,同时全国妇联原主席顾秀莲为李玲玉颁发聘书。
2011年11月30日晚,为迎接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的到来,“大爱暖中华”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公益晚会,在北大百年讲堂举行。李玲玉等众多明星到场,以不同的方式号召广泛的关注。
2012年8月20日,李玲玉首次以米粒儿网投资人身份亮相“迷你裙嘉年华”,这次投资是她从娱乐向商业华丽转身的起点。
2012年3月22日晚,李玲玉参加“一路有你—中国扶贫基金会慈善晚会”,在“母亲中国”慈善盛典之前,并对“母亲日记”进行阅读。
2012年4月20日,李玲玉拍摄MV《茉莉花开》当天,四川雅安发生了7级地震,李玲玉也借由新歌《茉莉花开》为地震灾区人民祈福。
2013年4月3日,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主办,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湖北广播电视台垄上频道承办2013《春天垄上行》大型媒体活动走进了随州市淅河镇,李玲玉在参加此活动的同时,为淅河镇大偃坡村身患尿毒症的17岁女孩张银元这个困难家庭送上1万元的爱心捐款。
2016年5月,李玲玉以慈善明星身份受邀出席“爱星璀璨慈善夜”公益活动。
电影作品-----
1988年 《奇情侠侣》
1989年 《红楼梦》《江湖妹子》
1990年 《第九号悬案》《石库门风情》
2010年 《日照重庆》
2012年 《惊魂游戏》
2013年 《不朽的时光》
电视剧作品-----
1987年 《西游记》
1992年 《编辑部的故事》
1993年 《海马歌舞厅》《庚子风云录》《临时家庭》
2000年 《快嘴李翠莲2》《孝庄秘史》
2011年 《戎装女人》《我不曾放纵的青春》
2012年 《黑河风云》
2013年 《英雄曹操》
2014年 《抓住彩虹的男人》《新京华烟云》《爱情最美丽》
张大大在《毛血汪》中表示自己是扬短避长第一人,对此你怎么看?
张大大在《毛血汪》中表示自己是扬短避长第一人,对此你怎么看?
综艺节目五花八门,形式都是十分多种多样,在这种情况下,“小鲜综”应时而生,所说“小鲜综”并不是一档节目,反而是一类综艺节目的通称。像《仅一日可恋》、《大有可为的我》、《人间指南》等全是“小鲜综”,这节目一般时间不得超过30min,以节奏快、强互动、精而巧的特性备受年青观众们的喜爱。
在其中做得比较好的应属廖俊涛和李雪琴的《毛雪汪》,这档“小鲜综”分成一年四季四个章节。每一期综艺节目会出现1位或是几个特邀嘉宾到廖俊涛和李雪琴的“家中”拜访,大伙儿坐到一起聊天、追剧、用餐的气氛十分轻轻松松。廖俊涛和李雪琴都有点儿“社交恐惧症”特性,综艺节目中邀约的基本都是两个人的好朋友,是因为较为了解因此不容易看起来尤其难堪。
综艺节目中廖俊涛和李雪琴会常常发布自身对物体的正确理解和观点,两人都是网民的“互联网技术嘴替”,也让《毛雪汪》拥有守候特性,看见舒适十分缓解压力。十分真实的共处朋友之间的共处一定要非常舒服,特别是年青人,平常工作中应对领导干部就早已很辛苦,私底下才不要去凑合维持一些关联。在《毛雪汪》中就展现出了年青人那样一种的状态,就算好朋友来家里做客,也不会有假客气的情况。
此次的特邀嘉宾张大大给综艺节目产生许多看头,张开成年人还没来礼品先去,就吓人,张大大送的是一个立式沙袋,让非搏击发烧友的廖俊涛和李雪琴只有小“调侃”一下这一礼品。张大大来啦以后,打开了闲谈方式,张大大都是连续被“进攻”,但是也的确讲出了许多粉丝的心里话。有一些话真的是朋友才能够讲的,《毛雪汪》好就好在它真正,听着廖俊涛和李雪琴“吐槽”张大大,就好像看到自己和朋友相处的情况,并不会感觉得罪反倒会感觉朋友这种情况才算是对的。
张大大自我调侃“内娱扬短避长第一人”作为一名知名主持人,张大大的业务能力或是非常值得毫无疑问的,不过由于以前一直有一些抓马的事儿,张大大的负面评价也许多。在《毛雪汪》这一综艺节目上,大伙儿也聊到了这种话题讨论,张大大对这事反倒都看较为开。综艺节目中自曝自身参加了一些综艺节目,原本想的是让大伙儿掌握不一样的张大大,能够每一次的结论都不如人意,张大大总结自己是“内娱扬短避长第一人”。近期由于在综艺节目上游戏打得“菜”,加上视频剪辑的那时候还放了他噘嘴的界面,都是被网友说是“绿茶叶精”。
求。。情景喜剧的节目形态、发展历史的资料
在这用5部作品来评述
从1994年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情境喜剧《我爱我家》的横空出世,到2005年岁末情境喜剧《武林外传》的热播,才不过十年多一点的时间。在这十多年里,中国的情境喜剧虽说一直在夹缝中生存,但产品之多绝对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中国情境喜剧也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电视剧战场上的一支“常规军”。不仅这种电视剧类型为广大电视观众所熟悉,而且培养出了一批长期从事情境喜剧创作的创作队伍。但在另一方面,这个比较成功地实现了本土化过程的舶来品电视类型,虽说不乏《我爱我家》这样的扛鼎之作,也诞生了像《闲人马大姐》和《武林外传》这样的进入主流频道黄金时段的优秀作品,但从整体来看,情境喜剧作为一种电视剧类型却一直处于边缘状态,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电视剧中的主流类型,甚至到今天还有绝大部分情境喜剧根本进入不了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我们可以通过五部具有代表性的情境喜剧作品来回顾这种美国土生土长的电视剧样式在中国走过的历程。
一、孕育——《编辑部的故事》
中国情境喜剧的诞生和“室内剧”的兴起是密切相关的。作为渊源颇深的两种电视剧类型,以《编辑部的故事》为代表的“室内剧”在中国的兴起为情境喜剧的引进打下了良好的受众基础。上个世纪90年代初,正值美国情境喜剧《成长的烦恼》在中国热播的时候,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开拍了一部24集的“系列室内剧”《编辑部的故事》,这部剧延续了中国“室内剧”鼻祖《渴望》的成功,从而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阵开拍“室内剧”的热潮。该剧在北京电视台首播后,先后在全国各省市电视台播出,总的播出和重播次数达到140多次,并且获得了第十二届飞天奖优秀电视剧二等奖。
《编辑部的故事》选取了一个集合了人间世相百态的场所——编辑部为特定情境,以《人间指南》杂志社的几位性格各异而又特点突出的编辑为常规角色。通过李冬宝、戈玲这几位文化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际遇对当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热门话题和现象进行透视,并借他们的嘴对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不合理之处进行讽刺,当然这种讽刺是善意的、温和的,因为作为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的终极目的不过是让观众“投入地笑一次”而已。
《编辑部的故事》至今仍为观众津津乐道,原因有二:一是塑造了六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二是开创了一种被称为“侃涮”式的电视剧人物语言。《人间指南》杂志社是由六个性格特点突出的人组成的,其中主编老陈性格沉稳,编辑牛大姐和老刘自私自利却又思想保守,李冬宝和戈玲是典型的现代年轻人,思想前卫、玩世不恭,两人之间有点暧昧情愫,却又爱相互挖苦,六人当中市侩气最浓的是于德利。编导将观众关心的热门话题都浓缩在一个由这样六个人组成的小杂志社里,用变形、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世相人生;另外,《编辑部的故事》还开创了一种被称为“侃涮”式的电视剧人物语言。杂志社几位编辑嘻笑怒骂皆成妙趣,例如在《一朝权在手》这集中,杂志社接到上街帮助维护交通秩序的任务,要抽调一名工作人员,于德利使劲推荐牛大姐:“牛大姐合适!责任心强,说翻脸就翻脸,得理不饶人,这要是戴红箍站马路上,当时能挑大梁,连训练都不用。”毫不夸张地说,《编辑部的故事》是一部靠幽默语言支撑的喜剧,如果没有这些让人会心一笑的语言,这部电视剧恐怕要失色不少。
在当时被主创人员称作“大型系列室内喜剧”的《编辑部的故事》,其实已经是情境喜剧的雏形了,连英达自己都说,《编辑部的故事》是典型的情境喜剧题材,这个剧当时如果交到他的手里,他就会拍成情境喜剧。除了观众笑声以外,它已经具备了经典情境喜剧的几个最主要的因素:“系列”、“室内”、“喜剧”。这部系列室内喜剧的成功为中国情境喜剧的诞生作了受众基础的准备。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编辑部的故事》的成功在先,要让中国的观众在完全不熟悉的情况下接受情境喜剧这种舶来的电视剧类型是很困难的;另外一方面,《编辑部的故事》的成功激发了中国观众压抑许久的喜剧情愫,中国观众对喜剧的渴求以及当时电视市场上喜剧的极度匮乏都使情境喜剧的引进恰逢其时。
二、诞生——《我爱我家》
1992年,《编辑部的故事》引发的热潮还没有过去,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英达已经在筹划着要在中国制作一部真正的情境喜剧了。他联合了《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之一名作家王朔以及因相声《虎口脱险》、《小偷公司》而成名的相声作者梁左。这个白金组合作出的第一个创意就是一部表现中国普通家庭的情境喜剧,定名为《我爱我家》。第二年,这个片子的前40集就开拍了。这部剧的海外反响不错,一家香港的电视台以14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首播权,随之一些省市电视台又先后购买了播放权,1994年和1995年又拍摄了后80集。
《我爱我家》的创作深受美国经典情境喜剧《一家大小》(All in the Family)的影响。事实上,英达的很多情境喜剧都可以在美国情境喜剧中找到蓝本,直接借鉴美国同类优秀作品是英氏情境喜剧创作的一个重要方法。《我爱我家》不但同样采取了通过一个家庭反映时代和观念变迁的策略,而且塑造了一个与《一家大小》中的那位观念保守又爱发议论父亲阿契·班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老傅的形象。老傅和阿契一样,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和观念极其不满,同样爱发有些不合时宜的议论,同样为自己的永远正确沾沾自喜、自鸣得意,同样要在生活中学会与自己的子女们和平共处,而且同样招人喜爱,让人难以忘怀。人们几乎公认,老傅这一形象是《我爱我家》一剧中刻画最为成功的形象,也是这部戏成功的关键所在。在人物关系的设置上,《我爱我家》最初也是直接借鉴《一家大小》,将志国设置为老傅的女婿,后来只是出于增加女主角戏份的考虑,才将二人的人物关系调整为翁婿关系。
《我爱我家》虽然是以一个中国式的三代同堂的家庭为背景展开情节的,但实质上,整体家庭气氛并不是传统中国家庭所具有的。剧中人物各自的独立性非常明显,人物之间的对话、语言的幽默性实质上是对过去中国家庭严肃、刻板、长幼尊卑的秩序的挑战,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自由、活跃、充满幽默和欢乐气氛的理想家庭。 正如《我爱我家》的结尾曲用赞美诗风格的曲调唱的:“我的家庭真可爱,清洁美丽又安宁,兄弟姐妹很和气,大人孩子都健康。”其中所表达的,正是中国普通百姓对于家庭生活的梦想和期盼。
《我爱我家》的喜剧效果大多是通过闲谈性的言语来实现的,往往巧妙地使话语与习惯语境脱轨,意外地使人从常规的话语囚笼中遁出,落入荒诞悖谬的语境之中。在这部戏中,语言的表层语义与深层语义经常形成“讽拟”性关系,高尚与渺小、美好与丑陋、严肃与戏谑、优雅与粗俗、悲伤与喜悦等混杂在一起,当它们被拉到同一平面上的时候,传统价值的意义被消解了。这种无价值状态契合着小人物对现存话语秩序僭越的快意心理,对于以中心权威和等级制度为特征的正统话语,构成了某种颠覆的可能性。除了通过人物语言来制造幽默效果外,通过人物本身性格的弱点来制造幽默在《我爱我家》中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例如在《毁我爸爸一遭》这集中,老傅被撞受伤了,三个肇事者对老傅披天盖地一番歌功颂德,这番歌颂立刻就让老傅高兴起来了,本来伤势很重的老傅马上就对肇事者说:“我没事了,你们走吧”,但回到家里却直哎哟。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况:在《我爱我家》前40集于1993年开始在一些地方台播出之初,公众舆论的评价并不高,甚至可以说相当之低。在1994年《成都晚报》组织的一次群众评选最差电视剧的活动中,《我爱我家》不幸入选,尽管它在当时收视率和观众关注度都表现不俗。但在以后的年代里,人们对于这部戏的评价却越来越高,几乎每年都会在各个电视台里复播,现在已经成为公认的中国情境喜剧第一经典,也是之后评价其他情境喜剧的一个标准。可以这样说,情境喜剧在中国刚一亮相就诞生了代表中国情境喜剧艺术成就最高峰的作品,至今仍难以被后来者所超越。
三、探索——《中国餐馆》
《我爱我家》的成功坚定了英达和他的同事们继续从事情境喜剧创作的信心。1995年英达以家人为主体建立了“英氏影视艺术公司”,新成立的英氏公司也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新的作品,如《候车大厅》(1997年,40集)、《新七十二家房客》(1997年,40集)《心理诊所》(1998年,20集)、《中国餐馆》(1999年,80集)等。英达在这一系列的情境喜剧作品中对情境喜剧的题材与风格等方面都作了大量的探索,尤其是1999年出品的《中国餐馆》。这部作品是《我爱我家》之后第二部带现场观众的情境喜剧。
《中国餐馆》借鉴的美国蓝本是上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的《欢乐酒吧》(Cheers),首次将故事发生的地点放在了国外,讲述了一群留洋的中国人在洛杉矶一间中国餐馆里发生的故事。在第一集《走马上任》中,位于美国洛杉矶市的一家名叫“四川园”的中餐馆遇到了危机,因经营不善、长期亏损,餐馆已经到了濒临倒闭的地步。为改变餐馆经营状况不良的现状,董事会决定更换经理,故事也由此展开。
与以往反映海外留学生生活的电视剧不同,这部剧把视野拓宽到了海外华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一家中国餐馆为舞台,各色人等纷纷在这个舞台上亮相。这些来自北京、上海、台湾、香港,还有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华人以及喜爱中国菜的外国人在这家中国餐馆里上演了一出出令人捧腹的喜剧。这其中既有餐馆的换帅风波又有艾滋病的误会,既有大款团的可笑,又有老夫少妻的尴尬,既有赌场的华丽又有餐馆的辛苦。
这部剧集合了当时中国最有实力的情境喜剧班底,由梁左和梁欢执笔,英达导演,明星杨立新、王姬、刘金山、何冰、李琦主演。而且,这也是继《我爱我家》之后,英达投入最多、精雕细刻的一部情境喜剧,这从该剧的制作方式上就可以窥见一斑。无论是观众、媒体或是英达本人都对这部剧期望很高,但是播出之后,却并未取得意料中的成功,反而是批评声不断。英达自己总结的一个失败原因是离普通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太远。的确,对于当时中国的喜剧观众来讲,这种大洋彼岸的生活和洋文中文相间的白口实在离自己太遥远了,很难引起共鸣,而且还少了当初《北京人在纽约》的那种异国情调和紧张气氛,当然兴趣不大。
但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片子在审查时被删节太多,许多精彩的地方被砍掉了,以至于有些剧集简直无法连缀成篇。《中国餐馆》的遭遇有一些特殊的戏剧性。当这部戏初审的时候,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的整体感觉相当好,认为是一部建国以来非常出色的喜剧。但在1999年准备开播的时候,5月7日却发生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重大事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餐馆》里大量正面表现美国社会的内容和语言,例如涉及社会的繁荣和文明的发达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非常敏感,可能会引起中国大众的不满。所以负责安排“630剧场”播出的亚环公司(而不是英氏公司)只能在播出前再进行一次大删节,几乎每一集戏都删掉了5分钟左右,而且一直拖到6月30日才开始播出。当然,同观众见面的《中国餐馆》已经面目全非。
四、转折——《闲人马大姐》
进入新世纪的中国情境喜剧市场,不再是英氏一枝独秀,开始显露出百家争鸣的态势。2000年11月,广东电视台推出了自己的粤语情境喜剧《外地媳妇本地郎》,开创了完全用方言创作情境喜剧的先河。2002年,由空军电视艺术中心和中央电视台影视部联合制作的《炊事班的故事》在中央电视台八套播出。作为我国第一部军旅题材的情境喜剧作品,该剧播出后受到了来自观众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外地媳妇本地郎》和《炊事班的故事》为中国的情境喜剧发展添上两抹亮丽的色彩,与此同时,另一部引起广泛关注,并广受好评的情境喜剧也悄然亮相于荧屏了,这就是2002年开播的《闲人马大姐》。该剧获得了全国电视飞天奖中的“最佳系列剧奖”,这是第一个获得国家政府奖的情境喜剧作品。
《闲人马大姐》是英氏公司应亚环影视公司的要求,为其在全国销售的电视剧栏目“630剧场”专门制作的节目,最初的主创人员仍然是导演英达和编剧梁左,再加上近年来在喜剧方面人气很旺的蔡明担纲主演,是一个相当强的组合。但鉴于内容大体上是家长里短,婆婆妈妈,英达最初并没有特别看好这部戏。谁知道在全国几十家电视台播出后,反应相当热烈,不但北京和广大的北方观众表示喜欢,就连历来对英达的京味情境喜剧不太感兴趣的南方观众也反应良好。开播后不久,这部戏的收视率就达到了7%左右,高的时候突破了10%。无心插柳柳成荫,一开始不被重视的《闲人马大姐》却成了近年来最成功的一部作品,连续三年总共播出280集。
《闲人马大姐》选取了一个普通的下岗女工马大姐及其家人邻居们的日常生活为素材。马大姐才50来岁,就退休回家了,同在机关看大门的丈夫和上高中的女儿(后来参加了工作)一起过着平凡的日子,住着用公共厨房的狭窄单元楼,是个典型的北京下层市民家庭。但马大姐人闲心不闲,对亲戚、朋友、邻居都热心,还时不时在家里生点事,再加上几个爱生是非却又相互关心的邻居,特别是没正经工作却爱吹牛装阔的潘大庆,就凑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图景。
《闲人马大姐》的问世其实可以看作是英氏喜剧的某种回归,故事发生的环境从车站、中国餐馆、心理诊所又回到了情境喜剧最初的也是最适宜表现的家庭环境中,而表现的对象也从城市中的时髦青年、有心理问题的中产阶级回到了小市民阶层。但这种回归又不能被视作一种简单的回到原初点的运动,而是一种有突破、有创新的回归。之前的情境喜剧都是以某个特定的环境或者行业为表现的主体,例如车站、家庭、餐馆、部队,要讲述的主要是处在这些环境中的人们之间的故事,可以说,故事是第一位的,人物则是其次的,当然也不排除像《我爱我家》这样的优秀作品,在讲好故事的同时还能够将老傅、和平这样的典型人物塑造成功。而《闲人马大姐》则反其道而行之,就创作者的主观目的来讲,创作这部剧,首要目的是塑造好马大姐这样一个典型人物形象,所以全剧都是围绕这样一个核心人物来说事儿的。
马大姐最典型的性格特征集中体现在一个“闲”字上,马大姐下岗了,人“闲”下来了,心就更“不闲”了。闲下来的马大姐开始热情地忙活在邻里之间,她的这份热情时不时为自己也为家人、邻居带来了很多尴尬,事情的结果常常与善良的初衷背道而驰,喜剧效果由此产生。另外,正因为马大姐“闲”了,没有一个固定的职业身份的限制,所以她可以不停地找工作,当保姆、当特护、还当群众演员,学辩论、学书法等,不停地变换身份。可以说,马大姐正因为什么都不是,所以可以什么都是,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发生在很多人身上的有趣的故事都涵盖进去。
五、突破——《武林外传》
在《闲人马大姐》之后,中国的情境喜剧市场上沉寂了一些时日,除了一些方言情境喜剧例如《外地媳妇本地郎》、湖南经视的《一家老小向前冲》等在本地观众群中有不错的收视情况以外,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并没有出现一部能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情境喜剧作品。而到了2005年年末,这种情况终于被CCTV-8首播的一部古装情境喜剧《武林外传》打破。
按照该剧编剧宁财神的说法,《武林外传》是以郭芙蓉这个初入江湖的黄毛丫头的视角来看世界。出身名门的郭芙蓉一心向往投身武林,成为一代女侠,但是她一心助人却好心帮了倒忙,最后被同福客栈的老板娘点醒在客栈中当了个杂役。老板娘佟湘玉心地善良、风情万种,但却抠门至极,刚过门丈夫就去世了,于是担负起了抚养小姑子莫小贝的重任,她和小贝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姑嫂,还不如说更像母女。再加上和老板娘有些暧昧关系的跑堂白展堂,饱读诗书却又十分迂腐的账房先生吕秀才,厨师姜大嘴,这些人在每天人来人往的同富客栈中演绎各种各样的故事,俨然就成了一部中国式的《老友记》。
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来看,《武林外传》都是一部完完全全的中国式情境喜剧。从形式上来看,美国情境喜剧例如《老友记》、《辛菲尔德》都是用20多分钟的篇幅同时进行3~4条情节线,其中的故事往往非常简单,有时甚至不成其为故事,而只是一个生活中意味深长的小感悟、小片段。而以往我国的情境喜剧则是用一至两集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武林外传》从形式上寻求了突破,它既不同于外国经典的情境喜剧,也不同于之前的中国情境喜剧,而是借鉴了我国古典章回体小说,一个回合讲两个主要故事的样式,在一集40分钟的时间里讲两个有一定关联的小故事,当然这个故事有可能是十分完整的,也有可能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连每集的名称都借用了章回体小说的样式,例如《入丐帮老邢丢公职,升捕头小六打官腔》。
以往的情境喜剧都是带观众笑声的,不论是现场录制的观众笑声还是“罐装笑声”。英达甚至认为有无观众笑声是判断一部电视剧是否是情境喜剧的最重要的标准。《武林外传》的录制现场有20名观众,根据观众的反应随时调整台词、剧情和演员的表演,但是和通常的情境喜剧不同的是,这部剧从头至尾都没有带观众的笑声,而是替之以生动的具有民族器乐元素的音乐。这对于一直借鉴国外情境喜剧的中国情境喜剧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大胆的举动。
《武林外传》选取了中国特有的武侠作为题材,这在中国情境喜剧的发展历程上是绝无仅有的。虽说是一部武侠题材的情境喜剧,其实它不过是借了武侠这个外壳来看社会。同福客栈虽说武侠云集,既有传说中的“盗圣”,又有衡山派掌门,还有关中大侠,但他们其实只是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说到底同福客栈更是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同福客栈里的众多故事其实是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投射,在这里既有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考学压力,又有家庭暴力问题,连商业恶性竞争在其中都有所反映。
无厘头风格的台词是这部情境喜剧区别于国外情境喜剧及以往中国情境喜剧的一个重要特色。以往的情境喜剧都是从传统的相声艺术中吸取营养,这部剧则反其道而行之,大胆跟随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发展脉搏,事实上,这也是很多看着周星驰电影长大的年轻观众极力追捧它的最重要的原因。例如,吕秀才的经典台词“子曾经曰过”、佟湘玉带有陕西口音的“额滴神”(我的神)、“我化个妆先”,还有郭芙蓉的“确定一定以及肯定”,都让熟悉流行用语的中国年轻观众产生了强烈的亲切感。另外,强烈的拼贴感也是成就这部后现代风格情境喜剧的重要因素。在这部剧中,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幽默与温情、后现代风格的解构和现实主义的教诲、对武侠的反讽与对侠义精神的弘扬都奇妙地混合在一起,还掺杂着网络语言、流行歌曲、广告段落、综艺节目、时事新闻、时尚资讯等等,所有这些元素融为一体,就拼贴成了这部“中国式情境喜剧”。
中国情境喜剧从引进至今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在这十几年里,中国的情境喜剧经历了诞生时的辉煌、探索时期的平淡以及最近几年的重新崛起。随着播放平台的增多,一些优秀的创作人才逐渐加入到情境喜剧的创作队伍中来,情境喜剧不再是英氏一枝独秀,作品总体水平也呈不断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