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越吃越寒)

中成药之附子理中丸,可治这10种病

附子理中丸出自宋代官方医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距今已有近千年的 历史 。

附子理中人参姜,白术甘草蜜同尝。温阳祛寒益脾气,寒热腹痛要辨清。

附子理中丸由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组成。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方中附子温阳祛寒,配以炮姜温运中阳,白术健脾燥湿,人参益气健脾,炙甘草补中扶正,调和诸药。五药配伍,有温阳祛寒,益气健脾之效。

1、男性不育

主要表现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累及肾阳不振而畏寒肢冷,结婚多年而没有生育,舌质淡白,边缘齿痕,舌苔薄腻,脉现沉弱的患者。

2、慢性支气管炎

咳嗽经久不愈,伴痰液清稀及喘息,神疲乏力,饮食不香,舌质淡润胖大,舌苔白,脉现沉弱的患者。

3、心动过缓

主要表现为心悸怔忡,心率每分钟介于50次左右,畏寒纳呆,神疲肢冷,舌质淡白,舌苔薄腻,脉现沉缓的患者。

4、慢性鼻炎

主要表现受寒后即鼻塞或流涕如清水,伴眩晕乏力,怕冷便溏,舌质淡白润,苔薄,脉现细的患者。

5、慢性胃病

主要表现见于面黄神疲乏力,纳食少并饱胀不舒,舌质淡白无华,苔薄白,脉现沉细的患者。

6、慢性腹泻

主要表现腹泻经久不愈,时好时发,饮冷或受寒后即痛而泻,泻者或水样或完谷不化,舌质无华胖润,舌苔薄白,脉现沉紧的患者。

7、腹痛

吃了寒凉瓜果,喝了冰镇啤酒以后,他不是腹泻,而是肚子痛,痛得直咧嘴,痛得直打滚,这个时候,附子理中丸也管用。

8、痛经

痛经大多和寒邪分不开关系,尤其是现在的很多女孩子喜欢喝冷饮,穿露脐装,导致小腹这个部位阴寒,寒气阻塞气血正常运行,不通而痛。附子理中丸也能治。

9、迎风流泪

中医认为,五脏化液,五脏分别对应不同的体液,其中,涎为脾之液,涕为肺之液,而泪为肝之液。附子理中丸是治脾土的方子,土刚好能治水。因此治疗迎风流泪,使用附子理中丸也有效。

10、减肥

附子理中丸可以温阳,阳气一足就能把身体里多余的水湿气化掉。多余的湿气化掉后体重自然就下降了。

附子理中丸使用的注意事项及副作用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孕妇慎用,哺乳期妇女、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吐泻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6、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7、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越吃越寒)

附子理中丸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它治什么病?

附子理中丸简介

附子理中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具有①《鸡峰普济方》:养胃气;②《北京市中成药规范》:温脾散寒,止泻止痛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寒,食少满闷,腹痛吐利,脉微肢厥,霍乱转筋,或感寒头痛,及一切沉寒痼冷。(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脾胃冷弱,心腹绞痛,呕吐泄利,霍乱转筋,体冷微汗,手足厥寒,心下逆满,腹中雷鸣,呕哕不止,饮食不进,及一切沉寒痼冷;②《普济方》,水气有余,致寒气大实于胃中,关脉弦:腰脚重,厚衣重覆也嫌单,尺脉迟,脾胃伏寒,吐利霍乱,烦闷,身体疼痛,发热嗜卧,手足厥逆;③《玉机微义》:中焦有寒腹痛,或恶寒头痛,发热恶寒,腹痛,不饮水,④《杏苑生春》:阳明经气不足,身以前皆寒。兼治新产内虚,虚人多唾;⑤《饲鹤亭集方》:下焦阻虚,火不生土,脏腑不调,食少便溏,及中寒腹痛,身痛拘急,躇卧沉重;⑥《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五更肾泄;命门火衰,食入于胃,无火煎熬,难以熟腐,腹痛腰痪,肠鸣下气)

附子理中丸的功效和作用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刚采摘出的生品中含有毒性很强的双酯类生物碱,炮制加工后,其毒性降低(毒性最强的双酯类生物碱水解,得到毒性较低的胺醇类碱),其水解越充分,毒性越低,因此,我们来了解一下附子的几种加工剂型,便可以判断其毒性大小。

附子常见加工品有三种:①盐附子②黑顺片③白附片。

①盐附子是生品直接浸入食用胆巴水中,加食盐,浸泡并每日取出晾晒,如此反复,直至表面出现大量盐霜。

②黑顺片是生品浸入食用胆巴水,煮至透心,取出水漂染色后蒸到出现油面,烘干即成黑顺片。

③白附片,同黑顺片处理方法类似,只是蒸后以硫磺熏,并晒干。所以可以看出,炮制后的黑顺片,白附片因水解更充分,毒性要小于盐附子。

附子功效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有“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之称,收录在温里药中,其性辛,甘,大热。有毒。对亡阳证,阳虚证,寒痹症均能治疗。生活中,若非到医院开具处方,我们应该很少会主动去服用附子这味中药,毕竟其含有毒性生物碱,在张子和《儒门事亲》提到的“十八反”中,首句便说的是附子:半蒌贝蔹及攻乌,即贝母,瓜蒌,半夏,白及,白蔹不可与乌头类(包括加工品附子)同用。中药师在审核处方的时候,也要看一下有没有这样的配伍禁忌,此外,若处方中有附子、乌头等,在发药时,也要提醒患者此类药物宜先煎45-6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久煎可以降低毒性,安全用药。

再提醒一点,近几年附子饮片及一些制剂(像附子理中丸)有不良反应的报道,中药的肝肾毒性也是我们药师要关注的问题,在应用中,告知患者常用量3~6g,最多不超过15g,如有不适,立即就医,并避免长期使用。

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说明书

[通用名称]

附子理中丸

[功能主治]

本品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用法用量]

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剂 型]

大蜜丸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孕妇慎用,哺乳期妇女、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吐泻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6.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7.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用药禁忌]

尚不明确。

[主要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白术、党参、附子、干姜、甘草。

千古温中健脾名方——附子理中丸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朱莎

有一种人极端地怕冷,有的人手脚即便在夏天摸上去也是冰凉的,到了寒冷的冬天,穿很厚的裤子膝盖以下也总是冷的。他们往往皮肤偏白,舌头颜色也淡,平素大便不成形,女性还通常会有痛经的毛病。平常一旦吃点冷饮或寒凉的水果,就会有肚子绵绵作痛、腹泻的毛病,这时如果用热水袋捂一下肚子,就会觉得疼痛减轻一大半。

在中医里,这种人一般是属于脾胃虚寒的阳虚体质。这时候可以推荐他们吃一种温中健脾的中成药—— 附子理中丸 ,来帮助祛除身体里面的寒气。

附子理中丸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中成药之一,原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在理中丸基础上加用附子而成。

理中丸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治疗中焦虚寒腹痛、腹泻的千古名方。而后世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味制附子,这样就能连肾一块补,起到脾肾双补的效果。

目前附子理中丸处方涉及的剂型有大蜜丸、小蜜丸、水蜜丸、浓缩丸。大蜜丸、小蜜丸、水蜜丸始载于《中国药典》1963年版,1977年版收载有显微鉴别,并将处方中“人参”改为“党参”。

附子理中丸属于温中祛寒药,临床疗效确切,现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附子理中丸(浓缩丸)收载于《国家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7册(WS3-B-1350-93)。2009年附子理中丸载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为甲类非处方药。

【组成】附子(制)、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

【功效】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浓缩丸一次8 12丸,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 3次。

方中以附子为主药,附子历来被称为“百药之长”、“回阳第一要药”。

—《本草正义》里形容说:

“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其性大辛大热,具有补肾助阳、驱散中寒的作用。

“附子无姜不热” ,附子和干姜两者相须为用,温热之性更甚,干姜还具有降胃气、止呕吐的作用。党参健脾益气,有益于中焦气机的升降。炒白术具有健脾燥湿的作用。甘草健脾益气,兼补脾和中。诸药合用,温散脾胃之寒,重建中焦之阳,治疗脾胃虚寒之证疗效显著,

主要用于脾胃虚寒所致四肢厥逆、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症,为先后天并补之剂。

—清代名医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云:

“余谓先后并补之方,因附子之功在先天,理中之功在后天也…非附子不能挽欲绝之真阳,非姜、术不足以培中宫之气”。

—《景岳全书》中记载:

“脾胃属土,惟火能生”。肾就好比炉火,脾胃肠道好比锅,只有炉子烧的旺,锅里才能热起来,中焦脾胃才阳气充足。脾胃腐熟运化之功能需要肾阳的温煦;肾阳不足则会导致脾胃腐熟运化之功能失常;日久泄泻;亦可导致脾阳和肾阳亏虚。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该药具有抗炎,镇痛,增强体力和抗寒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胃黏膜损伤等作用。另外,该药对十二指肠自发活动有抑制作用,还可明显拮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回肠运动抑制和乙酰胆碱引起的回肠痉挛,从而对离体肠管的运动状态呈现双向调节效应。还有研究表明,该药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使食欲增加,并具有抑制肠内的异常发酵及促进气体排出的作用。

附子理中丸古代临床主要用于霍乱吐泻、腹泻、腹痛、寒证、外寒直中脾胃证、寒药伤中证、寒凝血滞型痛经、头痛、痰证、带下、咳嗽、眩晕、臌证等证属脾肾虚寒者。近年来,经中医辨证后灵活使用,临床应用涉及 消化系统 (胃炎、肠炎、无致病菌生长性腹泻、慢性迁延性腹泻)、 循环系统 (室性早搏)、 呼吸系统 (咳嗽)及 难治性口疮、红斑狼疮、痛经、眩晕、呃逆、特发性水肿 等,也有较好疗效。

1、消化系统

附子理中丸可以缓解上腹部胀痛、烧灼感等症状,临床用于治疗胃炎、胃溃疡等,疗效确切。

慢性胃炎

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腹泻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易激综合征

呃逆

小儿厌食

药物性肝病

2、呼吸系统

咳嗽是呼吸道疾病中最常见症状之一,顽固性咳嗽是指无明显肺部疾病证据,病程持续超过3周的咳嗽。临床观察发现,附子理中丸可用于治疗顽固性咳嗽。

3、心血管系统

糖尿病高脂血症

心律失常

早搏

4、皮肤疾病

红斑:

用附子理中丸治疗秋末至春季易发作的寒冷型多形红斑,结果显示治疗1个疗程治愈率为64%, 2个疗程治愈率为88%,未见无效病例。

脚癣:

有报道将附子理中丸研成细粉,用蜂蜜或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可治疗脚癣。

5、其他作用

复发性口腔溃疡

特发性水肿

失眠、味觉丧失证、便秘、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痛经、带下、痹症、寒疮、肝硬化、肠结核

男性不育症:

该药品能振奋全身机能,改善机体全身状况,有强壮补养之功,故治疗男性不育症有良效。

6、临床新用

许多临床研究报道,该药也可用于治疗胃神经官能症,吐血、便血、子宫功能性出血、肌衄(过敏性紫癜),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窦性心动过缓等。

另外,对小儿肺炎、小儿慢惊风及尿失禁、产后间隙性颈痉挛、急性胰腺炎、消渴、治疗肿瘤相关性食欲减退、慢性迁延性肝炎、腰肌劳损、阳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及Ⅱ度心衰等多种疾患也均有疗效。

与理中丸的鉴别:

两药均为温中散寒剂,均有温中散寒,健脾和胃之功,主治脘腹痛、呕吐、泄泻等病证。

但从二者的药物组成看,理中丸以温脾散寒之干姜为君;而附子理中丸较理中丸增加了大辛大热之附子,且与干姜同为君药,增强了温阳散寒之用,因此,侧重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之较重病证,如腹痛较剧、呕吐泄泻不止、手足发冷等。

与桂附理中丸的鉴别:

两药均为散寒剂,均有温中祛寒,补益脾胃之功,主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疼痛、呕吐、泄泻等病证。

二者药物组成仅肉桂一味之差,桂附理中丸以甘温益气之党参及大辛大热之附子为主药,补益脾胃,温阳散寒,使脾胃自健,阳气振奋,寒邪得除,以温补为主,且方中还有肉桂补火助阳,故侧重于治疗脾肾阳虚,中焦运化失职所致之病证;而附子理中丸中以附子、干姜为君,温运中焦,祛散寒邪,使脾阳来复,以温散为主,侧重于治疗脾阳素虚,又寒湿内侵,或寒邪内盛,阳气郁遏,运化失常所致之病证。

1、附子理中丸不良反应比较少,但也曾有报道出现过,其主要是由附子中所含的乌头碱引起,中毒剂量因人的体质和耐受性而有所不同。临床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勿自行服药。

2、附子理中丸功能为温补脾肾,治疗脾肾虚寒证,适宜与四神丸、藿香正气散、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温肾或健脾类中成药配伍,不适宜与寒凉性的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丸等配伍,尤不宜与含有附子的大活络丹、天麻丸等配伍,恐食入附子过量,导致不良反应。

3、孕妇慎用此药。湿热困脾,血燥阴虚,肝郁内热,一切非寒之证,切不可服。

4、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食物。

审稿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叶颖霞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 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附子理中丸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一、附子理中丸的功效与作用

1、《鸡峰普济方》:养胃气;

2、《北京市中成药规范》:温脾散寒,止泻止痛。

3、主治

(1)脾胃虚寒,食少满闷,腹痛吐利,脉微肢厥,霍乱转筋,或感寒头痛,及一切沉寒痼冷。

(2)脾胃冷弱,心腹绞痛,呕吐泄利,霍乱转筋,体冷微汗,手足厥寒,心下逆满,腹中雷鸣,呕哕不止,饮食不进,及一切沉寒痼冷;

(3)水气有余,致寒气大实于胃中,关脉弦:腰脚重,厚衣重覆也嫌单,尺脉迟,脾胃伏寒,吐利霍乱,烦闷,身体疼痛,发热嗜卧,手足厥逆;

(4)中焦有寒腹痛,或恶寒头痛,发热恶寒,腹痛,不饮水,

健康专栏:附子理中丸的适应症及方解

附子理中丸是治疗脾胃虚寒证的方剂。方中党参补中益气,白术健脾燥湿,干姜温运脾阳,止呕止泻,制附子温补脾肾之阳,去寒湿止疼痛,甘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此方重在温补中焦阳气,散寒止痛的同时起到止泻的作用。

适用于:面色苍白少华,神疲乏力,气短怕冷,手足不温,脘腹冷痛,得温则减,食冷加重,呕吐清水,食欲差,不欲冷食,小便色清,大便稀溏。舌淡胖,水滑苔,脉沉细无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