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部“问题少年”的纪录片,突然理解了儿子的那些脆弱时刻

朋友发给我一个视频,说网上很火,普通人看会觉得又心疼又好笑,而当妈的看还能再看出一些更深的体会。

视频里讲的是一个长沙的17岁女孩,和男朋友分手后,凌晨2点多在橘子洲大桥上徘徊,当时还下着暴雨,路人发现后报警。

民警将女孩带到派出所,女孩依然情绪激动,民警只好让女孩待在休息室平复心情。然后,让人意想不到的“反转”来了。

邻桌一对男女正在调解感情纠纷,对话内容劲爆(每一句都要消音的那种),女孩听到后,八卦魂苏醒,忘记自己的烦心事,兴致勃勃地吃起了瓜。

看了一部“问题少年”的纪录片,突然理解了儿子的那些脆弱时刻

吃瓜到一半还被当事人邀请做“判官”,女孩毫不犹豫地表示,男方的行为更过分。

看了一部“问题少年”的纪录片,突然理解了儿子的那些脆弱时刻1

经过这个小插曲,女孩的状态明显好了很多,情绪稳定下来,敞开心扉和民警聊了很久,最后被安全送到朋友家中。

看了一部“问题少年”的纪录片,突然理解了儿子的那些脆弱时刻2

看了视频底下的评论知道这是出自B站的一部9.7分的网络红片,片名叫守护解放西,从2019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连续出了4季了,每一季都广受好评,播放总量近13亿。

这部片子真实的属性是警务纪实观察类真人秀,也是透过在警察局接待的案件,可以随着民警深入到每起案件背后的故事中。有些是人间烟火,但大多能升级到警局里的都是剧情足够狗血,所以这部片子受欢迎也是因为它非常能满足我们的八卦心,而且全都是出于真实生活。

看了一部“问题少年”的纪录片,突然理解了儿子的那些脆弱时刻3

当然,这部片子更吸引我的是,他里面有很多“问题少年”的真实案件,而对这些问题少年的问题行为追溯,往往就会发现有很多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令人头疼的情况。就像前不久刚播出的第五季第二集里,3个问题少年的故事进警局的原因:从小到挥霍无度,爱撒谎,抑郁动了轻生的念头……

虽然未必能得到解决答案,但在这部片子里,我们可以从家长的视角跳出来、进入到民警的视角里,看到孩子的张扬跋扈背后是怎样脆弱无助的一面。换一个视角,会有不一样的理解,而理解也是我们获得答案的基础。

01

被宠坏的男孩

一名中年女性和父亲前来报案,说她17岁的弟弟廖某被绑架了,可能有生命危险。

看了一部“问题少年”的纪录片,突然理解了儿子的那些脆弱时刻4

事情紧急,民警火速赶往“绑架案”发生的某酒店,见到廖某和三个年轻男子在一起。

经过一番盘问,真相出乎所有人意料,原来,廖某并没有被绑架,那三名男子反倒才是受害者。

他们在一场聚会上认识,廖某声称他有特异功能,忽悠三人给他交学费,还要好吃好喝地供着他。结果,三个“清澈又愚蠢”的大学生还真就信了,老老实实地给廖某交了学费,唯一的心眼是让廖某打了一张借条。

看了一部“问题少年”的纪录片,突然理解了儿子的那些脆弱时刻5

廖某收了钱,还煞有介事地把符纸烧成灰,兑了点药给他们喝,有个小伙喝了之后大量吐血,吓得半死。

看了一部“问题少年”的纪录片,突然理解了儿子的那些脆弱时刻6

一个敢编,三个敢信,离谱操作把警察都给震惊了。

诈骗伎俩被揭穿,廖某嘴一撇,满不在乎地说:没办法,让他们(父亲和姐姐)还呗。

看了一部“问题少年”的纪录片,突然理解了儿子的那些脆弱时刻7

廖某和姐姐相差19岁,父母老来得子,对这个儿子十分宠溺,有求必应。

姐姐说,他们家条件不是太好,父母都是农民,她自己开小店卖馒头,收入微薄,即使这样,短短几个月时间,家里已经给廖某转了10多万块钱

廖某和父亲的聊天记录,除了要钱就是要钱,一会说要学东西,一会说要做生意,一会说要回家的路费。父亲给他转过去后,他就“消失”了,一年没回过家,直到这次乌龙事件。

看了一部“问题少年”的纪录片,突然理解了儿子的那些脆弱时刻8

民警语重心长地对廖某进行了一番教育,廖某听进去了,频频点头,最后,同意和父亲姐姐一起回家,帮姐姐打理馒头店。

看了一部“问题少年”的纪录片,突然理解了儿子的那些脆弱时刻9

事情有一个好的结果,作为观众当然感到欣慰,同时也会隐隐地担忧。如果父母和姐姐不改变和廖某的相处模式,依然对他予取予求、无条件满足,廖某还是有可能继续不劳而获,把亲人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

爱护和溺爱之间的界限到底在哪里,是值得很多父母思考的问题。

02

嚣张背后的脆弱

第二个故事聚焦的矛盾冲突更加激烈,凌晨1点,一位妈妈报警,说自己被18岁的儿子黄某拿刀威胁。

看了一部“问题少年”的纪录片,突然理解了儿子的那些脆弱时刻10

民警赶到报警人家中,发现满地狼藉。黄某不仅持刀威胁母亲,还剪碎了太外婆的遗照,砸碎了外婆的电脑,然后离家出走。

黄某母亲既生气,又担忧黄某的安危,委托民警帮她寻找儿子。

谁都没想到,这边民警在全力寻找,另一边,凌晨1点30分,一个男孩走进派出所报警,称舅舅对他使用暴力。

听完男孩的详细描述,民警敏锐地发现,关键词全对应上了——18岁、刚参加完高考、黑色卫衣、和家里发生矛盾……这个男孩,正是黄某!

看了一部“问题少年”的纪录片,突然理解了儿子的那些脆弱时刻11

民警赶紧通知黄某母亲和舅舅来派出所,一见到他们,黄某便出言不逊,称舅舅为“那个玩意”,说舅舅掐他的脖子,想要他的命。

单独面对民警时,黄某又挨个把父母控诉了一通。

父母分居,他跟着父亲,上小学时,父亲对他管教非常严,一到四年级每天都要打他一顿,结果后来他中考没考好,进了一所民办高中,父亲就对他失望了,从此对他不管不问,甚至联系不上。黄某觉得,父亲不敢正视现实,是个自欺欺人的“废物”。

看了一部“问题少年”的纪录片,突然理解了儿子的那些脆弱时刻12

而母亲呢,在黄某眼中,是个只会整幺蛾子的无知妇女,对他的学习一问三不知,还强行让他考个大专算了。“我读高中是为什么?是为了考大学,不是为了考大专,在我的意识里面,我是要考好大学的。”

看了一部“问题少年”的纪录片,突然理解了儿子的那些脆弱时刻13

听起来,似乎黄某母亲很不可理喻,千方百计阻止儿子上进,可民警的一句“灵魂发问”,瞬间让黄某的气势弱了下来。

“你这次高考多少分?”

黄某犹犹豫豫地回答:276分。

看了一部“问题少年”的纪录片,突然理解了儿子的那些脆弱时刻14

他还试图为自己辩解:我裸考的,高中三年都没怎么搞学习。

警察叔叔演我的嘴替:小伙子,你这反转来得猝不及防啊。

看了一部“问题少年”的纪录片,突然理解了儿子的那些脆弱时刻15

接下来,在调解室,黄某和母亲直接对话,母亲透露了一个更加惊人的事实:这已经不是黄某第一次对母亲动手了,之前,他还多次扯母亲头发、摔打物品、剪碎母亲衣服。

看了一部“问题少年”的纪录片,突然理解了儿子的那些脆弱时刻16

这一次,黄某与母亲矛盾的根源,是黄某认为母亲不同意他复读,耽误了他的前途。但实际上,不是母亲不同意,是他的分数实在太低了,没有达到复读学校的要求。

在民警的劝导下,黄某渐渐沉默了下来,开始流露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母亲对他说:不管我接不接你的电话,回不回你的信息,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是不会发生任何变化的,哪怕我跟你爸爸离婚了,你也是我崽。

黄某神情失落:我不会是你崽,你会有新的家庭,而那个时候,我呢,就无家可归了。

看了一部“问题少年”的纪录片,突然理解了儿子的那些脆弱时刻17

听到这句话时,我有点心疼这个孩子。纵然他前面表现出了太多的乖戾、任性、浮夸,但在内心深处,他最隐秘的情感,是害怕被父母抛弃的恐惧。为了对抗这种恐惧,他干脆破罐子破摔。

18岁的孩子,处于成年与未成年的边界地带,身体已经成熟,心灵却尚未独立,他们依赖父母又羞于承认,于是行为上便更加幼稚、别扭。

这时候,父母的陪伴指引,会给孩子更多的底气和勇气,让他们能够顺利过渡到成年人阶段,去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03

来自警察叔叔的温暖

第三个女孩晏某,就是开头写到的“吃瓜群众”。她的家人,从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在她情绪崩溃的时候,全程陪伴、安慰她的,只有警察叔叔。

晏某深夜在桥上徘徊,是因为她刚和相处了半个月的男友分手,她想赌一把,看男友会不会来找她。结果当然是没有。

民警说了一句让我很感动的话:只有人民警察365天、24小时会赶到你身边,其他人来不来我不知道,我们已经来了。

看了一部“问题少年”的纪录片,突然理解了儿子的那些脆弱时刻18

把晏某带到派出所后,民警想打电话通知她的家人来接,没想到,晏某一听到“家人”二字,就异常抵触,偷偷跑了出去。

民警赶紧跟在她身后追,晏某情绪激动,坐在地上,大声喊道:我宁愿是个孤儿!我不愿意见到她们!

看了一部“问题少年”的纪录片,突然理解了儿子的那些脆弱时刻19

好说歹说,民警终于又将晏某劝了回去。之后,在开头提到的“神瓜妙药”作用下,晏某平静下来,袒露了自己的家庭情况。

她说的第一句话就令人揪心:我只是一个多余活在这个家庭的人。

看了一部“问题少年”的纪录片,突然理解了儿子的那些脆弱时刻20

原来,晏某父亲早逝,母亲要拉扯她姐姐、她、和她弟弟三个孩子。初中毕业后,晏某叛逆,离家出走,母亲就把她送去贵州打工,她不愿意,姐姐来了一句:让她自生自灭,死都要死在贵州。

姐姐的这句话,像一根刺一样扎在晏某心里,很多年都拔不出来。

民警安慰她:你家人对待你的方式,我个人觉得是很不对的。上一代的父母,教育观念可能很主观。我们不能改变他们,只能改变自己。如果他们说的每句话你都记在心里,那就只能你自己受着,对不对?

看了一部“问题少年”的纪录片,突然理解了儿子的那些脆弱时刻21

接着又告诉晏某,其实社会上还是有很多人在关心她,代驾小哥帮她报警、路人给她送伞、朋友深夜过来陪她,她并不是没人疼没人爱。

看了一部“问题少年”的纪录片,突然理解了儿子的那些脆弱时刻22

这番充满共情的话,没有高高在上地指责晏某不懂事,而是告诉她,家人也有他们自己的局限性,她能做的,是调适自己的心态,弱化那些言语的伤害。

晏某的经历,让我想到韩剧《请回答1988》中的德善,一个家庭中的二女儿,似乎天然地就会成为被忽视的那一个。如果这个孩子钝感力强、大大咧咧倒还好,但晏某显然不是,她心思细腻敏感,长期缺爱的危害,已经在她身上显现出来了。

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应该如何平衡每个孩子的关系,是一个无比艰难的课题。

04

这期节目中出现的孩子,我们对他们有一个统称——问题少年

然而,这个归类实在过于简单粗暴,少年们身上的问题各不相同,背后折射出的家庭教育缺失,也形态各异。

以前看《变形计》,很多父母都有一个相同的抱怨:这孩子小时候挺乖的,不知道为什么越长大越叛逆。

其实,叛逆都是表象,孩子的叛逆背后,往往隐藏着ta最真实的需求:渴望得到爱和关注、害怕被抛弃等等。

而需求长期没有得到满足,就是父母所疑惑的那个“为什么”。

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但每个父母一定都做过孩子。当父母不明白孩子的所思所想,不妨尝试回忆自己做孩子时的感受,也许,一切就会迎刃而解。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